《菊豆》:封建礼教与火海中的悲剧礼赞-精品文档 下载本文

《菊豆》:封建礼教与火海中的悲剧礼赞

《菊豆》是张艺谋导演继《红高粱》之后推出的一部新电影,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中的一匹黑马。影片上映后曾饱受非议,不同观众群体的情感态度也截然不同。香港华人大多抱有沉重的思想感情,而许多内地观众是持批判意见的。不过,一些西方电影评论家是在大多数观众持赞赏态度的形势下批判《菊豆》富于性挑逗的。无疑,种种评论加大了这部影片的争议性,对于电影本身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分析电影的内容和视觉语言,《菊豆》并无明显的道德导向与谴责,主人公菊豆与杨天青,最终还是以悲剧的命运结局,天青最终被天白杀死,使所谓对“淫”以及“不孝”的反对者感觉“秩序”得到了延续,倾斜的心理天平似乎平衡了。

该影片在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时候,张艺谋导演曾经毫不隐讳地表示,那些认为影片有问题者,主要是针对影片当中对性场面处理的“阴暗色调”现象,而并不是因为影片当中出现的性场面。不容置辩,《菊豆》所展示的色情内容并非一种简单的自恋:故事情节开始时,菊豆有意把胴体让“侄子”偷窥。而事实上,影片中对菊豆肮脏、满是伤痕的身体表现,结合与画面相伴刻意呈现的音乐效果,无论是天青还是观众都无法得到视觉上的愉悦。相反,过程的体验并不美好。这些挑逗行为,表现了菊豆对虐待她的杨金山以及家长制的无声抗议。

《菊豆》公开地展示了一种由情感相通到性相爱的关系。因此,若要引领观众的视听,把握中国人的性观念尤为重要。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家的礼节规范是围绕“忠、贞、孝”观念形成的一种伦理体系,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奠基石。

《菊豆》之所以在西方观众群体中能得到赞赏与肯定,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艺批评中对“淫”与“不孝”的矛盾并没有中国这么沉重,而“淫”与“不孝”却刚好是《菊豆》情节与立意的深化。如果想弄清电影众说纷纭的辩论中的所以然,就必须理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理解中国的宗法制度的真谛。《菊豆》饱受争议的原因,并非是它本身存在某种政治隐喻,也并非情节与内涵违背了传统,而是因为《菊豆》中显现出来的中国特征: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的锁链,死死地缠绕着一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那些特殊手段的运用,是中国人对传统信仰、理念和墨守成规习俗的大胆挑战与归宿。 一、神话历史演绎与变迁

人性是个广阔无际又内涵深刻的话题,包蕴了无数美好与丑恶,也引来了无数赞扬与抨击。“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传统观念赋予人们的烂熟于心的口头语。但是《菊豆》却对这种人人必须遵从的人性进行了批判与反抗。可能很多中国人并没有准备好接受这种挑战,因此,一些所谓的正义之士自然而然地对其嗤之以鼻。

《菊豆》改编自刘恒的中篇小说《伏羲伏羲》。我们剖析一

下小说的背景与内涵,或许就能领悟许多深层次的文化与思想。 远古时期对道德乱伦是没有明确意识的。伏羲与女娲本是兄妹关系,传说是他们的结合孕育了宇宙,获得了子嗣:人类的诞生。电影《菊豆》中,菊豆与天青虽然也生育了天白,但天青不是菊豆的血缘兄弟,天青也并非金山的亲儿子。小说把菊豆和天青的“婚姻”与神?o的结合相比,本身就暗示着这爱情是合乎道德与天经地义的。伏羲与女娲式的婚姻,不受道德礼法的约束。而在《菊豆》中,菊豆与天青生活于遵循封建伦理的社会环境中,才被规范为罪恶行为。

清规戒律是时代的产物,附有不同的时空标签,也与权力、地位、目的、手段相挂钩。追溯历史,不难发现:秦始皇的曾祖母宣太后芈月,在维护政权平息战乱中,就有很多公开的、从不隐瞒的风流韵事,除了正牌丈夫秦惠文王外,还和深爱她的义渠君交往30年左右并生两子,秦国强大后又诱惑其杀之。试想:在宣太后执政时代,她何以有罪?唐朝时期的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媚娘,和唐高宗李治结为夫妻后,生子、执政,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地位显赫、政绩卓绝的女皇。有人敢谴责吗?父权、夫权、神权,岂不退避三舍?可知,权力与道德之间,前者重于后者。张艺谋导演的《菊豆》,就是以自然与人为的矛盾以及制度与人类实际之间的矛盾进行辩证的讨论。制度的建立是以控制人的行为为目的,但在权力面前,又反被人所控制。 《菊豆》中,影片对制度与人的认知矛盾是通过对染布活动

的详细拍摄来表现的。在菊豆所处的时代,染布在我国大多数农村都很常见,人们将染布机器组装完整,通过将染料加到布上的工作行为,染布活动才能得以开展。《菊豆》以特定的镜头对染布机器的各个部分进行了细致的展现,以全景镜头对染布机器每个部件的严丝合缝与按部就班、周而复始的工作过程进行了细致表现。与此同时,结合高度风格化的逆光镜头,将影片打造出一种沉重与压抑的感受。

机器虽然是没有感情的物体,但是却与菊豆所处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有着辩证的关系。在杨金山的染坊中,人与牲畜没有什么区别,都只是生产的工具。电影中将巨型染布机器置于前景,而将从事染布工作的人们以微弱渺小的形象进行展现,表现出人们的活动都是围绕着机器的运转而进行的。画面一转,染坊中挂着整整齐齐染好的布匹,则象征了结构和秩序。那些挂着的白色条幅,犹如葬礼上的幡,是死亡的象征。

尽管机器的体系庞大,依然不能永远遏制生命的迸发。《菊豆》中有关菊豆的镜头以逆光仰拍的方式拍摄,对菊豆年龄阶段应有的青春朝气进行了生动表现。菊豆动人的自然美和她所处环境的非自然性形成强烈的反差,印证了她的不幸婚姻就是这一环境的缩影。菊豆年轻、漂亮,杨天青和她相互吸引。菊豆对压迫与虐待她的杨金山厌恶、憎恨是必然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纲常之下,菊豆的感情为社会所不容,她与杨天青的结合被定位于“淫”,万恶中排第一,是不合礼制的。其实,《菊豆》中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