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二单元单元优化提升 下载本文

单元优化提升

一、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不同点

项目 春秋时期 社会转型刚开始,旧的社会制度刚条件 开始遭到破坏,新兴地主经济和地主阶级力量发展刚起步 性质 奴隶主阶级改革 战国时期 社会转型加快,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封建地主阶级改革 既有对经济基础的改革,也有废除内容 主要改革赋税制度 旧贵族特权的上层建筑的改革,并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不大 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彻底,涉及领域广,并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的实现 影响 [对应训练]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 A.出现的根本原因 C.产生的社会影响

B.代表的阶级利益 D.改革的具体措施

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本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秋时期各国改革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二、商鞅变法与战国时期其他变法的比较

背景 目的 相 同 点 性质 结果和 影响 不 同 点 [对应训练]

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势力逐渐壮大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实行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封建性质的改革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促进了社会发展 商鞅变法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等制度不仅对整个战国时期,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措施 内容 深度 影响深 远程度

2.(2019·赣州检测)下列各项描绘的是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其中符合真实历史情形的是( )

①这一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100亩地的赏赐 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得到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公元前345年前后,关中地区处于秦国的控制之下,根据商鞅变法的规定,秦国的基本政策是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因此,①②③符合史实。弃农经商,是政府严格控制的事情,不可能得到政府的奖励。

三、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两次改革都有着富国强兵的目的。

(2)两次改革都涉及对权贵利益的限制。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张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3)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 2.不同点

(1)背景: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2)性质: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3)特点:梭伦改革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商鞅变法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改革。

[对应训练]

3.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两项改革法令( )

①都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 ②都体现了对人身权的重视 ③都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④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 A.①②③ C.①④

B.①③④ D.③④

解析:选C。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秦国

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秦国农业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故①正确;商鞅变法规定从事商业及因为懒惰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体现了对人身权的漠视,故②错误;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③错误;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基础,商鞅变法为结束分裂,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基础,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真题练——————————————————— 1.(2019·高考全国卷Ⅰ,T45)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战国时期和曹魏时期中国社会不同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爵位制度的发展情况。第(1)问,可结合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信息推理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创设的制度的思想源泉应是法家思想;由曹魏依据的《周礼》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礼”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