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化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报告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海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理办公室,下设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综合办。

二、工作流程建设

海宁市”数字城管”实现责任网格管理法和城市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实现精细精确、敏捷高效、全方位的管理。

三、基础资源库建设

基础资源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事件库、部件库、网格地理编码库、业务数据库和其他基础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全部集中在”数字城管”系统的数据中心。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利用1:500城区基础地形图数据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网格和地理编码库

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上,以1万平方米为单位划分单元网格,由市城管执法局和数据普查单位共同划分,建立地理编码库。

3、事件数据库

遵循建设部规范的事件分类标准,结合海宁市实际情况,对6大类54小类事件(暂定)进行编码,形成统一的事件编码数据库。

四、硬件设施平台建设

硬件设施平台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系统、服务器与存储备份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安全系统等。本系统的网络主要用来连接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核心数据机房、相关业务单位、信息采集员、社区、社会公众等。对这些单位会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和各部门之间的连接通过海宁市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社区、社会公众通过Internet网连接到”数字城管”系统的门户服务器;信息采集员通过移动无线网连接到核心数据机房。

五、应用系统开发

海宁市”数字城管”应用系统,应具有城市设施和城市环境管理所需的功能,从城管信息的采集、立案、处理、结案到综合评价,均由该系统实现;同时也负责实现各种信息的存储和管理。

六、办公场地建设

办公场地功能区分为:监督中心大厅、指挥中心大厅、弱电机房以及若干办公室;建设内容包括:土建改造和装饰工程、供配电和UPS工程、防雷、接地工程、空调通风工程、消防工程、综合布线工程等。

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5 -

海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制定标准规范

在建设部制定的”数字城管”相关标准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及各种建设和运行的保障措施,逐步形成和完善海宁市的”数字城管”建设标准、规范体系,为海宁市大范围推广奠定基础。

八、制定考核机制

加快制定《海宁市”数字城管”管理办法(暂行)》、《海宁市”数字城管”受理员考核细则》、《海宁市”数字城管”派遣员考核细则》、《海宁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考核细则》、《海宁市”数字城管”工作考核标准》等,海宁市监督指挥中心统一考核标准,通过日检查、周抽查、月考核、年考核,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机制,减少人为误评,确保海宁市”数字城管”系统的高效运行。

4.3.1.2 第二期

在总结试点区域经验的基础上,架构全市一体的“数字城管”体系,在海宁全市范围内推广新“数字城管”管理模式,对全市各区、县(市)进行分类指导,分批推进,不断升级。逐步实现“小城管”向“大城管”跨越,初步形成全市一体、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的,具有海宁特色的“数字城管”体系,为城市管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构建成为“数字海宁”的基础。如图表 4-1所示,具体包括:

一、城市管理的地域范围、涉及单位扩大,如由主城区扩大到郊区、乡村,涉及单位扩大到城市管理的各个业务单位;

二、系统平台进行扩容,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领域增加,如将城市水质检测,城市防汛防旱、重大危险源领域的预警、抢险、救助等应急反应体系,公安视频监控,数字社区等;

三、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4.3.1.3 第三期

“数字城管”在海宁市(区、县)全面开展,大部分城市实行城乡一体的“数字城管”,形成全市一体、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的,具有海宁特色的“数字城管”体系,全面实现由“小城管”向“大城管”跨越,成为“数字海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

4.4 系统框架

海宁市”数字城管”系统的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如下:

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6 -

海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图 4-2海宁市”数字城管”标准体系框架示意图

海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建筑在层次模型之上,底层是网络与计算服务,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系统硬件、软件平台;基础信息层包含了本系统的所有基础数据库;业务支撑层,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支撑中间件;应用系统层实现了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面向系统管理员、信息采集员、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专业单位、各级领导和综合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是本系统建设、运行的必要保障。

4.4.1 网络与计算服务层

这是硬件支撑为主的基础层,包括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以及其他的软硬件支撑系统。这一层是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主要任务是为各种应用提供信息的传输、加工的能力。

4.4.2 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层

网络与信息安全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数字城管”系统运行的保障,是信息安全和保密的保障。这一层包括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层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与保密。

4.4.3 基础信息层

基础信息层由一组基础信息组成,如一般的地理信息、地表的部件信息等,由基础

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7 -

海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理数据库、网格和地理编码数据库、城市管理事件数据库、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库、城市管理业务数据库和其他基础数据库等组成。基础信息是一组公共的、共享的、相对稳定的信息,经过科学地构建基础信息模型,可以为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共享。

4.4.4 应用信息层

应用信息是各专业部门或机构使用的信息,其中部分信息可以为其他部分或机构共享。对于在系统管辖范围内的部门或机构,尽量推荐科学地构建应用信息模型,并使用共享的基础信息模型,同时将共享部分的信息标准化或规范化。对于一般部门则共同设计一个共享信息的标准或规范。

4.4.5 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是一组构建在面向服务架构之上的应用服务程序,可以为应用部门的应用系统提供服务,也可以为其他业务单位的应用系统提供共享服务。对于在系统管辖范围内的部门或机构,尽量推荐科学地构建应用服务模块,并使用共享的基础信息模型和共享的应用服务,同时将可以提供共享的应用服务模块进行标准化或规范化。对于一般部门则根据服务共享的需要共同设计一个共享应用服务的标准或规范。

4.4.6 BPM平台层

BPM(业务流程管理)简单讲就是控制流程并监管自动执行流程的一个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建模业务流程,并实现流程仿真、监控、优化,把流程运行时数据、软件组件、人与业务流程元素结合起来,做到真正的人机一体,实时响应。通过BPM平台可以让政府能够摆脱技术的束缚,进行”数字城管”的流程重组,可以让各地政府能够进行适合本地实际的管理创新,让流程随需应变。

4.4.7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构建在BPM平台层之上,从技术上看是基于BPM平台的业务逻辑表达层,给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管理设计、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业务逻辑层要求BPM平台提供动态、可视、可变、可交流、可交互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些要求,应该提供业务逻辑描述等相关标准。

4.5 接口规范设计

海宁市“数字城管”系统包括了多个不同的子系统,也与若干其它外部系统协同工作。因此,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接口规范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内部的接口规范,二是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

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