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增加了汉字出现的频率,也有助于记忆。随文识字凭借它的长处,成为数十年来识字教学的主流,历届的统编教材均以它为主体,几代人借此识字,打开了通往文化宝殿的大门,成绩斐然,功绩卓著。但是,无庸讳言,以我们的评价标准去衡量,缺点也客观存在:
1.汉字规律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体系本身并未突出汉字的理据性,教师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法则和程式”,多数教师对汉字理据缺乏认识,不能引导学生建立音形义内在必然的联系,主要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单篇课文中的数个生字之间并无音形义诸方面的内在联系,即使连续数篇课文的生字依然如此,构不成系统,只能一个一个孤立去识,影响效益。
2.未能获得最理想的识记效果。首先,伴随学习每篇课文识字数量有限,看似分散了字形掌握的难点,但难点并未得到突破,只是把矛盾后移。后移矛盾的同时也延缓了识字进程。低年级识字太少,错过儿童识字的最佳时机。其次,加工深度和线索的有效性不足。随文识字可以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加工,如编顺口溜、儿歌、谜语等,但这只为个别教师偶尔采用。绝大多数教师主要让学生机械分析笔画、偏旁,这也是一种加工,但深度远远不能与挖掘汉字的理据,建立音形义内在必然联系或依据汉字的系统性把汉字组成字组进行学习的做法相提并论。采用这种教学法主要以字义作为识记汉字的线索,但由于体系本身并未突出汉字的理据,加上汉字具有多义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往往不
是本义而是引申义,教学时多数教师一般未与本义相联系,这样就难以建立起音形义内在必然的联系,字义线索的功能大打折扣。
此外,识字进程缓慢,低年级识字量不足,对阅读能力的尽早培养和提高也是一个制约。
(二)集中识字。在总结吸收传统识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历时40余年,不断改进,形成“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教学体系。主要特点是:先识字后读书,集中教分散练,学了一批字读一批课文,再学一批字再读一批课文。做法上,先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基本字),以“基本字带字”为基本识字方法,坚持“形音义统一,字词句联系,认读写结合,记比说兼用”;并吸收看图识字、读课文增识生字等传统经验,组织学生掌握汉字规律自学生字。采用这种教学法,一二年级识字量可达2000个。
集中识字的优点在于:首先,基本合乎汉字规律。“基本字带字”体现了汉字的系统性。当一组形体相近的汉字呈现给学生时,必须引导辨异,这时可以让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发挥作用。其次,基本合乎汉字识记规律。表现在:一、利于突破字形难点。“基本字带字”本身就是把突破字形难点摆在最突出的位置,把握结构的理据,建立音形义内在必然联系,可以降低字形掌握的难度。二、这种突出理据的深加工,有助于记忆,并大大增加记忆的有效线索,利于再现。三、增加低年级的识字量,符合儿童汉字识记能力的年龄差异。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1.识字与阅读分开,不利于书面语言的学习。先识字后读书是集中识字的基本特点。先期孤立识字费时太多,影响儿童尽早阅读。识字与阅读分开进行,势必延长从识字到阅读的转换过程,一定程度上延误书面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
2.脱离语言环境孤立识字,影响识记效果。语言环境是识字的辅助性线索,离开环境孤立识字,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记忆。学生识了一批一批的形体相近的汉字,却不能及时得到复现和运用,便会产生遗忘。试验者意识到这一点,经改进,识一批字后,就进行“大量阅读分步习作”,使试验向前迈进一大步,但识字与阅读分开的特点没有根本改变,那么,这种做法的缺陷就难以完全消除。
(三)注音识字。儿童入学后用7周左右的时间教学汉语拼音,培养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能力,使汉语拼音成为提前读写、全面进行语言训练的工具;先阅读拼音课文,再阅读注音课文,进而阅读汉字难字注音课文,最后阅读汉字课文,做到提前阅读、大量阅读;让儿童用汉语拼音写话,再用拼音夹汉字的方式作文,最后用汉字作文,做到提前作文、大量作文;在一年级,先要求能识会写350个左右典型汉字,让学生掌握汉字结构规律,提高独立识字、写字能力,进而在不断阅读中增识汉字,在不断写话和作文中练习写字和用字,把定量的“有师指导”和不定量的“无师自通”结合起来。随着年级的升高,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各年级识字、写字的要求,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
注音识字在儿童入学后暂时绕开生字这个拦路虎,借助拼音,让儿童提前阅读,大量阅读,从中迂回识字。由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因此,注音识字比随文识字在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学习方面,具有更大优势。采用这种教学法,试验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明显高于平行的非试验班学生,尤其在低年级。这种教学法的缺陷是:
1.偏离汉字规律。让学生“能识会写350个左右典型汉字”,以“掌握汉字结构规律”。这“结构规律”无非是独体、合体、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之类,与我们所说的汉字规律无关。主要依赖让学生在大量反复阅读中与汉字经常见面而识得汉字,偏离了汉字的理据性和系统性。
2.忽视汉字识记规律。首先,掌握字形已退居次要的地位。其次,通过“经常见面”和“无师自通”识字,缺乏对汉字的深入加工,依靠死记硬背,不利记忆;这种教学法以读音作为识记线索,由于汉字形与音的内在联系本来就有限,教学时偏离汉字规律,没有建立起音形义内在联系,字音作为识记线索的功能就更加微乎其微。结果是学生对字形的认知始终处于模糊状态,再现产生极大困难。这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法学生错别字太多的根本原因。
3.字形认知和再现的模糊状态,制约书面语言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教学法绕开汉字这个拦路虎,直奔学习书面语言而去,在前期确实收到突出的效果。但汉字是必须要识的,拦路虎绕开了,却依然存在。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