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整理(包含全书知识点) 下载本文

第二篇 公民道德建设

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一种精神现象,是在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规律认识

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理想信念与信仰有联系也有区别。信仰是理想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并统率和影响着不同层次的理想信念,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理想信念受信仰的影响和协调,既支撑着信仰,又归总于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信念。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就是

哲学。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是无产阶级的唯一科学世界观,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

怎样对待人生和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人生观与世界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为人生观提供一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 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贯彻和应用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而一定的人生观,总是这样那样地表现着一定的世界观。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中,主要有两种人生观:一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二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价值观 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

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社会主义的“义”,就是正确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

的道德准则,“利”则包括公利和私利。社会主义义利观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与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反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子而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务观。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核心、原则与基本要求: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体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体 、有纪律四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有文化是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另外三者是对于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四有中,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文化是条件;纪律是保证。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贯穿于社会主义

社会一切道德规范的灵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社会道德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

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集体主义的特征是:从人民的根本 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 小团体主义、体位主义的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要注意以下6点:第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第二,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第三,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第四,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第五,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第六,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1.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使社会成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3.人身自由权利; 4.社会经济权利;

5.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6.特定人的权利; 7.监督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

序,尊重社会公道;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道德以及公道德建设 道德是调整各种关系的规范体系,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是指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规则,道理。“德”是指“道”的表现,即一个人思想上的道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

公民道德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发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

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 2.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3.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4.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加强自我修养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关键,自我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自我修养是形成道德品格和塑造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自我修养是实现道德职能、发挥道德社会作用的重要途径。

个人道德修养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诸多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环节。

道德认识是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 道德情感是道德修养的感染激励机制; 道德意志是道德修养的自律能力;

道德行为是道德修养知与行统一的最高表现。 个人道德修养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1.学思结合,严于剖析自己;

2.积善成德,努力做到“慎独”;慎独指我们无论是在有人无人的情况下,都要

注意克制自己的言行,锻炼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

3. 身体力行,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4.积极参加公民道德实践活动,锤炼优良的道德品质; 5.积极 营造公民道德建设 的社会氛围。

奉献社会是集体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的统一;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二章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公道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 家庭美德规范: 爱国守法 文明礼貌 爱岗敬业 尊老爱幼 明礼诚信 助人为乐 诚实守信 男女平等 团结友善 爱护公物 办事公道 夫妻和睦 勤俭自强 保护环境 服务群众 勤俭持家 敬业奉献 遵纪守法 奉献社会 邻里团结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是家

庭关系的核心。

第三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人们对“荣”和“辱”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的集中体现。荣辱观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本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第三篇 四川省情省策

第一章 社会历史概况

行政区划:四川省现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181个县,列全国之首,

其中有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省会成都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内陆特大开放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现代化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成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几年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人口与民族 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8000多万,列全国第四,占西部人口

的22.3%,列西部第一。除汉族外有彝、藏、羌、土家、苗、回、满、傣、傈傈、蒙古、壮、白、纳西等55个民族,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民族自治区土地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7%。

历史沿革: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区,由古蜀族为中心

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设巴蜀两个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同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 (音

kuí )四路,总称四川路,始此有四川之名。,元代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

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天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四川的南部省界。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划归四川。1997年,四川被发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目前,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四川自古有“天府之国”美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考古证明,旧石器时代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很早兴起。三星堆文化是蜀人鼎盛时期的代表。 公元前237—227年,蜀地水患尤重,战国时期,秦国水利专家、蜀郡守李冰在原蜀地治理水利的基础上,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将岷江一分为二,右方外江流向南,作泄洪之用,内江引入成都附近县,作东灌溉运输之用,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元荒年”。

四川近代重大历史事件:

1.四川辛亥保路运动,1911年秋,是四川人民反对清王朝对四川铁路权的出卖和

帝国主义对四川的抢夺的一次革命,使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首先在四川补冲破,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导和重要一环。

2.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

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

3.长征经过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