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君)。 5. (1)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2)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6.希文 北宋 政治 文学 教案序号: 课题:10、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3.赏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表达方式。 4.品味课文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课文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师生活动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1.指名分段背诵课文。 2.解释词语。 设计意图 重视文言文(1)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 (2)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基础知识的巩固,(3)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为理解阅读、拓展_____________ 延伸奠定坚实的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基础。反复重申,(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提问、练习、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等多种形式,(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调动学生积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4)公园里有一副这样的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对联使我们不禁想起范仲淹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一)探究融情于景的写法。 浏览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作者是否只将文笔停留在了写景上?“然则”宕开一笔,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作者并没有将文笔只停留在写景上。“然则”宕开一笔,使文章从写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你能具体谈谈“迁客骚人”有怎样的“览物之情”吗? 讨论并归纳:第3段描绘的画面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第4段描绘的画面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4.圈点勾画课文中写“迁客骚人”的“悲”和“喜”的语句。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作识的积极性。
者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从而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教师小结:《岳阳楼记》之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就在于它不是泛泛地记事写景,它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首句中“谪”字点明了什么?作者开篇如此提及有何深意? 以学生为主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体,教师层层设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他的处境,其实暗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疑,适时点拨、引导,发挥学生自主“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在在庆历五年遭贬谪,这样写也有自勉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明确方法技巧的很深的。 2.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也可见作者对他阔大的、与一般“迁客”不同的胸襟的欣赏。 3.“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4.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示:“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动而发生变化,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思想感情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什么有关系呢? 讨论并归纳: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基础上,训练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
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忧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乐而变化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6.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古仁人”的忧乐观?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认为士人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微斯人,吾谁与归?”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勉励人,委婉含蓄。 7.“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8.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教师总结:第5段用议论的文字,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三)赏析美句。 《岳阳楼记》是一篇经典之作,以其规范、典雅、精致的语言被世人所喜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1.引导复习: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品味语言有哪些方法呢? 指名回答后,补充归纳: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因为课文多为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