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 下载本文

教案序号: 课题:10、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3.赏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表达方式。 4.品味课文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课文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理解关键词和重点句,初通文意。 2. 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1.导入设计。 课件展示江南三大名楼的图片以及《登岳阳楼》(杜甫)、《登鹳雀楼》(王之涣)、《黄鹤楼》(崔颢)等诗作。 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些名楼也别有情趣。它们作为名胜古迹,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先祖留给后人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它们之所以能千古闻名,还得益于那些广为流传的歌咏它们的诗文。大家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具体指哪三座楼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以崔颢的诗《黄鹤楼》闻名,滕王阁以王勃的《滕王阁序》驰名,岳阳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可让学生领略名楼的建筑艺术,了解其中包含的人文气息。图片、视频等为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

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曹丕在 《典论?论文》中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名楼正是因为被赋予了名篇佳作的文化内涵,才更加熠熠夺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 (板书:岳阳楼记 范仲淹) 课件展示岳阳楼图片,教师讲解介绍。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因此声名远播。 2.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 3.背景链接。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副宰相)一职,流放邓州(今河南邓县)。第二年六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他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一)检查预习。(课件展示)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谪守(zhé) 属予作文(zhǔ) 朝晖(huī) 际涯(yá)楫(jí) 岸芷汀兰(zhǐ)(tīng) 薄暮冥冥(bó)(míng)

嗟夫(jiē) 樯(qiáng) 潇湘(xiāo) (xiāng) 浩浩汤汤(hào) (shāng) 淫雨霏霏(yín)(fēi) 噫(yī) 宠辱偕忘(xié)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 百废具兴 ___________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增其旧制____________ 薄暮冥冥 ___________ 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 春和景明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四字词语,并读一读。 教师强调:“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政通人和”等四字词语已经成为流传至今的成语。 (二)指导朗读。 1.听录音,记录读音、句读。 点拨: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掌握本文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读骈句时,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句子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教师与学生分段读。 点拨: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应读得平缓,“然则”一句应读出新意,“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春光明媚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个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3.自由读。

4.指名读,师生评价。 (三) 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句子,并画出疑难语句。整体把握文意。 2.小组合作一读一译,先同桌一对一口头翻译,如有不懂之处,再在组内讨论。 3.共同质疑、释疑。 提示:可先由学生为提问的同学释疑,包括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等,再由教师补充、订正、明确。 4.归纳重点内容,通译全文。 重点句子翻译: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参考译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参考译文:(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多变,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3)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参考译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4)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参考译文: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 朗读是走进文本,感知文意的第一步。多读,加之予以方法和技巧的点拨,使学生增强语感。再辅以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感到满眼萧条,感慨万分而十分悲伤了。 突破文言重点字(5)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参考译文: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6)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参考译文:有时湖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词句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为下面理解课文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