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格式要求 下载本文

福建师范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的

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修订)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总结,是研究生表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也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应符合汉语语法规范,除学术水平不同外,其基本要求和书写格式大体一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授予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的通知》(闽师研〔2007〕24号)精神,现就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作出如下规定: 一、内容与要求

(一)封面(封一、封皮)。

学位论文封面应严格按照附件的格式进行排版、打印。

1.学校编号为10394,学号填写本人的学号,图书分类号可不填写,密级一般不填写(凡学位论文的内容涉及正在研究又尚未结题的科研项目且不宜公开,或该研究成果需申请专利但尚未完成申请,则在本栏填写“保密”字样)。

2.学位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学位论文的最重要内容,语言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应有中文题目和英文题目两种,并在学位论文题目下填写作者姓名。

3.学科专业指研究生在学期间所学专业名称(即二级学科学位点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指研究生在学期间所主攻的学术研究方向;申请学位级别指博士或硕士。

4.封面书脊应填写学位论文题目和作者姓名。 (二)摘要。

摘要是以提供学位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记述学位论文重要内容的完整短文,反映了学位论文的精华,以浓缩的形式概括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目的、课题、基本观点、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结论,并具有独立性和概括性,拥有与学位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1.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摘要包括中文页(中文摘要,含关键词)及英文页(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2.中、英文页的内容和版式应一致,中文摘要在前,英文摘要在后。摘要不写论文题目,摘要内容不宜使用公式、图表及参考文献及序号。

3.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超过500个汉字,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超过1000个汉字。

4.关键词是为了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从论文中选取的能够反映文献特征内容的规范性词语(又称叙词或主题词),应放在摘要页最下方另起一行,一般以4-7个词语、不超过15个汉字为宜,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开,并按词条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1

外语学院全日制研究生如果是以汉语为撰写论文语言的,则参照本文件学校的要求和格式;如果是以英语或日语为撰写论文语言的,则请注意本文件中方括号【黑体加粗】部分的内容,这是外语学院根据英/日语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所做的细化要求。

1

1

【英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后面空一格;日文关键词用空格隔开】 (三)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应尽可能保留原学位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学位论文的新成果和新见解,所用词语尽量浅显明了、通俗易懂,少用公式或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字数不少于2000个汉字。 (四)目录。

目录是体现学位论文各章节名称和页码的详细记录,不能过于简单,各条目的页码一定要与正文的章节以及附后内容所在的页码相符合。其中,博士学位论文目录分别用中、英文给出,硕士学位论文目录只用中文给出。

【外语学院硕士论文的目录只能以外文给出;目录列至2级标题即可;此目录须包括中文摘要和文摘。】 (五)绪论。

绪论是学位论文的开端,是全篇论文的引子,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why)”这个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出发点与目的;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范围(即研究主题简介);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重要文献资料综述,在相关领域上前人及他人的研究成果、水平和知识空白,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急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理论分析依据、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的概述;预期研究结果、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1.为了说明论文作者对研究方案的充分论证,反映作者在相关的学科领域中达到的学识水平以及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通常将文献综述作为绪论的重要内容,用大量篇幅对本研究课题进行历史回顾,对前人和他人的研究工作及成果进行综合评述,然后引出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相当于在学位论文研究领域内进行一次信息资料的专题研究报告,反映了研究生阅读有关著作、学术期刊和文献资料的情况,也反映了研究生所具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独立自学能力。综述要求研究生对所阅读的文献资料进行消化、分析、判断和综合,决定取舍,确定自己所应开展科研工作的内容,要在认真查阅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使自己的研究选题具有可靠的基础,尽量避免重复前人的研究工作,从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解决没有解决或有待完善的研究工作。

2.撰写学位论文的绪论时,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诠释基本理论、推导基本公式、介绍研究方法细节,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措词精炼。 (六)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展示和表述,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针对绪论部分提出的论点,全面透彻地进行分析论证,充分表达作者的见解。

1.正文中心论点的论证应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可采用递进式(即先提出一个论点,然后步步深入,层层展开,循序进行论述)、并列式(即把中心论点的几个从属论点并列起来,分别加以论述)、结合式(即把递进式和并列式结合在一起使用)等三种方法,建立不同的分论点,共同围绕中心论点为其服务。层次之间可用章、节及标题或条、款及标题予以表示。

2.正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归纳分析法、演绎分析法、例证法、引证法、动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评析法等。在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可视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3.正文通常占学位论文的大部分篇幅,其具体陈述方式往往因学科专业差异而有较大的差别,一般应在学位论文总体框架下按“概念的提出、理论的论证、

2

方法的选择、试验的观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的检验”等进行逐层分析,分章分节撰写。一般情况下,每一章的最后都应有“本章小结”。

4.正文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是用简要文字能够讲清楚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用图表陈述。数据的引用要严谨确切,资料的引用要标明出处。

5.在撰写学位论文时,一定要避免教科书式的撰写方法,对已有的知识应避免重新描述和论证,尽量采用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 (七)结论。

结论是指学位论文最终的总体结论,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这个问题,是在对正文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是对绪论和正文论点的呼应,是对全文的画龙点睛的收束,也是对正文中各章小结的再综合。 1.可以作为结论的主要内容有:

①本课题的理论、方法、设计计算和试验研究结果等方面的归纳和总结。 ②明确回答本研究课题所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解决的程度及取得的进展。 ③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含新观点、新思路、新见解)和方法。

④对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

⑤指出今后在本研究方向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设想、展望、建议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2.撰写结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措辞严密,不含糊其词。

②结论要一分为二,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成果,切勿言过其实,在无充分的把握时,应该留有余地。 ③结论应反映自己从事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属于前人或他人已有的正确结论,应不提或尽量少提。

④结论应分条撰写,字数一般不超过2000个汉字。

【按照出版界的相关规定,英文论文的字数计算方法为:word文档中“字数统计”栏中的字符数(不计空格)除以2,即相当于相应的汉语的字数;日文论文的字数算法与中文论文相同。】 (八)附录。

附录是学位论文的附件,不是必要的组成部分,可视实际需要确定是否增加附录页。对需要收录于学位论文中且又不适合置于正文的附加数据、资料、公式推导,程序等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在“结论”和“参考文献”之间,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表示。

【英文、日文论文中如有附录部分,要求位于参考文献之后】 (九)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学位论文的撰写内容有参考或引用他人成果(观点、说法、公式、数据、结论等)时所收录的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学位论文都必然涉及到对本领域前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比较、分析、综合或运用,以便于支持和丰富自己的学位论文。

1.准确、恰当地引用和标注参考文献有助于提高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反映学位论文的学术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深度,有助于反映学位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依据,有助于

3

说明研究方法或过程的合理性以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助于明确本人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关系,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或独到之处,有助于明晰学位论文和所引用文献的著作权关系,避免因为漏引、误引或标注不清所引起的抄袭或剽窃之嫌,同时还是培养研究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的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2.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不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应占一定的比例;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应占一定的比例。

3.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等通常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4.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除了上述规定外,外语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所有文献的排列顺序:英语论文所有文献的排列顺序为:先英语文献后

汉语文献(含网络文献)。日语论文所有文献的排列顺序为:先汉语文献,其次是日语文献,最后是英语文献。各类文献以作者的姓氏字母或拼音为序排列,不用单独加序号或编号;文献最后也不要列出文献的分类标志,如[M],[C]等。

2. 涉及的汉语参考文献在列表时,须同时出现作者姓名的拼音、中文形式

(拼音在前,中文姓名置于其后的[ ]内),例如:

Wang Datong [王大同],2005,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问题,…… 3. 每一条参考文献如果不止一行,则第二行起必须缩进4个字节。

4. 著作类(含专著、编著、译著、未公开出版的硕士、博士论文)参考文

献的编写项目和顺序为(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中/日文文献:作者的姓名,(译者姓名译),年份,《书名》。出版地:

出版者(或者硕士/博士论文,所在大学。)

英文文献:英文作者的姓,名.年份.书名(要斜体).出版地:出版者(或

者 Unpublished Ph. D/MA. dissertation, 所在大学.)

5. 论文集参考文献的编写项目和顺序为(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中/日文文献:作者姓名,年份,篇名。载论文集作者姓名编,《论文集

名称》,出版地:出版者,文章的起止页码(如,80-89)。

英文文献:作者姓名.年份.篇名.In 论文集作者姓名.(ed;两名编者以

上用eds). 论文集名称(要斜体). 出版地:出版者.文章的起止页码(如,80-89).

6. 期刊类文章参考文献的编写项目和顺序为(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中/日文文献:作者姓名,年份,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和期号,

文章的起止页码(如,1,5:21-26,其中1是卷号,为可省项,5是期号)。

英文文献:英文作者的姓,名.年份.篇名. 刊名(要斜体)(刊名与卷

号之间不用标点,空一格)刊物的卷号,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如,3,6:22-39,其中卷号为可省项).

7. 网络文献:从网络上下载的文章原则上须是比较权威的作者/机构发表/

推荐的作品才能作为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基本格式见范例(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如果无法找到作者姓名,则中英文文献的姓名栏分别用“匿名”和“Anonymity”表示):

4

英文文献: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2004, April 28 (可省项). What

ar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Retrieved February 23, 2005, from

http://www.inspection.gc.ca/english/sci/biotech/safsal/gmoogme.shtml 中/日文文献:

Wang Heshi[王河师],2005(可省项),论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

2006年10月10日下载自

http://www.jwc2.hbu.edu.cn/english/bkpg/szdw.doc。

8. 如果同一作者有两本以上同年出版的参考书或同年发表的文章,则在年

份后用a,b ,c 等标出;

9. 著作类文献不列举引用页码,引用页码在论文夹注中体现。杂志论文和

论文集论文在参考文献中标注全文的起止页,在论文夹注中则无须体现页码。 10. 字体要求:参考文献题头References用3号“Times New Roman”加粗;

汉语文献用宋体5号,英语文献用5号“Times New Roman”; 日语使用5号MS Mincho;单倍行距。

11. 夹注中出现的所有引用文献必须与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中的具体条目,

如作者、时间等形成一 一对应关系,即参考文献中不允许罗列未在论文夹注中出现过的所谓参考文献!

12.如果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为转引的文献,即引用的内容不是直接引自原

作者的作品,而是引自其他作者的作品,则须在夹注中以cf.注明,例如:Wilson found that … (cf., Yip 2006:153).;这种情况下出现在论文最后参考文献列表中的应该是Yip的文献,而非Wilson的文献。]

(十)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指研究生在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主要包括: 1.承担的研究课题。

2.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著与教材、获奖项目等)。

3.专利申报情况。 (十一)致谢。

致谢是论文作者对论文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致谢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练,不应该借学位论文完成之机,对与论文工作无关的其他人员致谢。致谢的对象主要有:

1.对资助研究工作的基金会、合作单位、企业和个人表示谢意。

2.对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实验教师以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人员致谢。 3.对论文撰写过程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员致谢。

4.对学位论文引用过的资料、图表、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知识产权所有者表示感谢。

(十二)索引。

5

为便于索引文中内容,可在论文“致谢”页后编排索引页(若无需要,可不设置索引页)。索引以论文中的专业词语为检索线索,指出其相关内容所在页码。索引设中、英两种文字页,中文页在前,英文页在后。中文页按名词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排序,英文页按名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排序。 (十三)个人简历。

所有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都必须附上“个人简历”页。左上角放置作者彩照(小2寸)。个人简历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籍贯,大学毕业的时间、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间、就读院校和学院、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师、毕业时间等,并简要写明主要工作单位及从事过的与本学位论文有关的工作。

(十四)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可通过研究生院网页的“培养管理”栏下载。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的签名必须是手写签名。 二、版式与书写格式 (一)版式。

1.纸质版:学位论文左侧装订应为书本形式,开本尺寸均为A4,上、下页边距均为3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9cm和2.8cm,行距为最小值22磅,正文满页为30行,每行36个汉字,每页版面字数为1080个汉字,装订切齐后为205mm×290mm。

2.电子版:应与纸质版一致,不得省略。论文必须整合为一个word文档,若采用其它编辑器编辑论文,请用一个pdf文档。学位论文电子版文件名格式:姓名+学号(如张三20060001)。

3.页眉:应居中置于页面上部,距边界1.5cm,单数页页眉的文字为“章及标题”;双数页页眉的文字为“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页眉的文字用5号宋体。页眉文字下面为两条横线(两条横线的长度与版芯尺寸相同,硕士论文线粗0.5磅,博士论文线粗1.5磅)。 4.页码:摘要、中文文摘和目录的页码用罗马数字表示(如Ⅰ、Ⅱ、Ⅲ、Ⅳ),居中标于页面底部;绪论、正文、结论、附录、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致谢、索引和个人简历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3、4)表示,居中标于页面底部;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可不使用页码。

5.绪论:不作为学位论文的某一章、节,应独立放置。

6.正文、结论:按章、节层次予以编排,每个章、节应添加标题。因学科专业差异,有些学位论文的层次编排除章、节及标题外,还使用条、款及标题,在学位论文撰写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使用。

【外语学院英语硕士论文章节顺序为“Introduction”,“Chapter One”,依此类推,最后为“Conclusion”;“Chapter One”之后的章节中,节以下的序号编制为:节,编写为:1.1, 1.2……,2.1,2.2……; 小节,编写为:1.1.1, 1.1.2……。小节以下层次“项”的编号为希腊数字加括号的形式,如(i),(ii)……【不能用(1),(2)?的编号方式,因为这是国际通用的例子编号,见下文】;之后再采用字母加括号,如(a), (b), ……; 另外,正文中如有例子则以(1),(2)?为序号排列,直至最后一个例子;不能用①, ②……,后者为脚注或尾注的专用上标序号之一,因此不能用作例子的编号;另外,例子的上、下方可以空一行】

6

7.引用文献:正文中所引用文献的编号括以方括号,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如“金融危机[1]”;正文中的脚注应置于正文当页页面底端,编号采用“①②③④……”格式。页脚距边界1.75cm。

【英文、日文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求统一采取夹注的方式,例1: Wang Datong (2002:111) believed that…; 例2: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se learners confuse the uses of passives and unaccusatives in their interlanguage (Wilson,2005;Wang Datong, 2003:19)2.另外,脚注或尾注一般只用来对文章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各级标题处均不得设置引用文献标示。】 8.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器件名称,应符合有关标准中的规定,标准中未予规定的术语、名词,应采用行业通用的。论文中自行采用的新名词(包括中、外文)应加以注释。第一次出现的英文缩写应加括号标出全称,人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应大写。

9.参考文献: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起止页码之间采用短横线“-”表示):

(1)著作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2翻译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3)学术刊物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4)学术会议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5)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研究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外语学院的外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以前文“(九)·4”之后的附加说明为准!】

10.图表:正文中的插表、插图和照片图一定要尽量保持完整。图表的位置安排,一般应随文列出,要紧接在第一次涉及它的文字段后面,应尽量与涉及文字在同一段落,或编排在同一页码上。但有时限于论文结构或图表容量较大,也可以把图表放在涉及文字段落稍后的地方,这时仍然应该争取与涉及的文字段落放在同一章节和同一个视页中。必要时,图表也可分为两段或多段,分段后的每一续图表的表头都应重新排字,重排表头的续图表起始横线上方居中,并注明“续图表′”字样。图表格均应有图表题(由图表序和图表名组成),图表题置于图表上,居中排放,图表题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中文在上,英文在下,中、英文图表题以及图表题与图表的行距为最小值22磅。

【英语论文中表格的题目如Table 1 ??应该位于表格的上方,居中排列;日语论文的表格编号及题目也位于表格的上方,居中排列。英语论文中如有用到简图等,其题目如Figure/Schema 1……应该位于图表的下方,居中排列;日

2

特别注意: 当夹注涉及汉语的参考文献时,夹注中直接以作者的中文姓氏拼音方式出现,但参考文献列表时须同时出现作者姓名的中文和拼音形式,具体格式见上文“(九)·4”参考文献中的补充说明;另外,夹注如果是出现在段落中,则本句的标点符号应该位于夹注的后括号后面;如果夹注出现在段落的最后,则最后的句号符合应位于夹注的前括号前面。至于页码:如果是专著或硕博论文文献,则在夹注中时间之后标出具体出处页码,最后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就不需标出;如果是论文集或期刊文献,则夹注中不需标出,只需在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标出。

7

语论文的插图编号及题目位于该图的下方,居中排列】

11.特别提醒:将各章节(页眉不同)的不同文件汇总于一个word文档时,为防止页码错误,可将论文的第一章用word文档打开,将光标移至章节末尾,点击“插入”菜单,再选“分隔符”中的“分节符类型”中的“下一页”。光标由跳入新的一页,再通过“插入”菜单中的“文件”选项插入第二章。其它章节可依此类推插入,最后再确认每章节的页眉、页数是否正确。 (二)书写格式。

1.封面(封一、封皮)。

①学校编号、图书分类号、学号、密级用四号宋体加粗,“福建师范大学”用小一号宋体加粗居中,“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题目(含中英文)用二号宋体加粗居中,作者姓名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其它相关栏均用四号宋体加粗。

②封面书脊处应竖排印制,学位论文题目用小三号黑体、距上边线50mm,姓名用小三号黑体、距下边线30mm。

2.摘要:中文页(中文摘要)标题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正文内容和关键词用小四号宋体;英文页(英文摘要,即Abstract)标题用小二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正文内容和Keywords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行距均为最小值22磅。

3.中文文摘:标题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最小值22磅。

4.目录:标题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条目用小四号宋体加粗,页码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行距为最小值22磅。

5.绪论:标题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最小值22磅。

6.正文、结论:章标题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节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若除章、节及标题外还使用条、款及标题的,则条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款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章、节标题(或条、款标题)以下的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最小值22磅。

7.附录、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致谢、索引和个人简历:标题均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最小值22磅。 8.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其正文内容用四号宋体,行距为最小值22磅。

【英文论文中涉及的所有汉字部分按照上述规定,涉及的所有英文部分字号按照上述规定,但字体一般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章标题居中排版,节以下小标题须斜体,且顶格排版。正文内容的行距为1.5倍。日文论文中,与汉语的宋体相当的字体使用MS Mincho;与汉语黑体相当的字体使用MS Gothic】

三、其它事项

(一)学位论文字数要求。

1.博士学位论文:理工科约5~9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约6~10万字,其中绪论不超过1万字。

2.硕士学位论文:理工科约3~5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约3~6万字,其中绪论约3000~5000字左右。

8

【按照出版界的相关规定,英文论文的字数计算方法为:word文档中“字数统计”栏中的字符数(不计空格)除以2,即相当于相应的汉语的字数;日文论文的字数算法与中文论文相同。】

(二)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原《福建师范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暂行)》(师大研〔2006〕7号)同时废止。

附件:

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模板请在研究生院网页“培养管理栏”之“文档下载”处下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