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B.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C.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2.一本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上册)的质量约为 A.0.02千克
B.0.2千克
C.2千克
D.20千克
3.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像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
A.向下并且向右移 C.向上并且向左移
满该池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A.始终在原地不动 C.一直向西移动
B.向下并且向左移 D.向上并且向右移
4.一盏探照灯的灯光朝东,斜向下射入原来没有水的游泳池底中央,在池底形成一个光斑,在水缓慢灌
B.先向东移动再向西移,最后静止 D.一直向东移动
5.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A. B.
C. D.
6.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发光物体P从距凸透镜85cm处沿主轴向透镜方向以0.05m/s的速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关于物体P经透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运动3s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当运动5s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当运动7s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当运动8s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7.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8.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②“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③医生用“B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④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⑤南城县城区2019年元月起实施“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⑥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一转眼,我们来到了初二年级,和我们的初中老师已经非常熟悉了。即使没有看见人,听见声音我们就能够判断出是哪个老师在说话,这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二、填空题
11.在影视剧拍摄中,常用“巨石”道具从高处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呈现出惊险的情景,这些“巨石”道具的材料密度_______真实石头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请说明理由______。
12.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物距,________人像的大小,从而改变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3.在历代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形成的。 14.(1)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进行推、拉活塞操作,同时观察筒内乙醚变化。当沿图(a)所示方向对活塞进行操作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内出现了液态乙醚,此现象说明:用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如图(b)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
(3)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c)甲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若在整个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如图(c)乙),则光屏上将会出现红色和______色.
(4)用纸锅也能将水烧开。如图(d)所示,盛放一定量的水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被点着。这是因为水加热到沸点后,水的温度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水持续沸腾需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盛水的纸锅的温度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纸的着火点而不会燃烧。
15.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己知S1=0.2 m,S2=0.7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00,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m/s; (2)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敲打铜铃后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________;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加热图中铜铃与甲之间的空气,则铜铃响后液晶显示屏的数值比未加热时(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6.如图所示,天空中,空军的一架加油机正在为一架战斗机加油。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加油机是_____的,在战斗机的驾驶员看来,加油机是_____的。这种差异是由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_____。
三、计算题
17.一个质量为54g的铝球,它的体积为25cm,问 (1)通过计算后说明该铝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2)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
(3)若把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测的铝球的总质量为58g,则该液体的密度?(ρ铝=2.7×10kg/
)
3
18.“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如图所示大桥全长55km,设计速度100km/h。其中海底隧道段全长6.7km,小明当天随爸爸驾车通过“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仅用268s。求:
(1)爸爸驾车通过“港珠澳大桥海底醛道的平均速度。 (2)按没计速度驾车通过55km的“港珠澳大桥“需要的时间。
(3)若小汽车每行驶100km耗油8L驾车通过55km的“港珠澳大桥”需要消耗多少千克的汽油。(汽油的密度为0.71×103kg/m3) 四、实验题
19.牛奶密度是检验牛奶品质的项重要指标,为了测量市场上某品牌牛奶的密度,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 ④计算得出牛奶的密度。
(1)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
(2)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时,老师指出该方案误差较大,会使测出的牛奶密度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_____
20.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如图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其中说法_____正确(填字母)。 A.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直线 B.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_____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4)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5)在整理器材时,某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21.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像,真正的虾在水中
________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_(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 A.2cm B.7cm C.9cm D.10crn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_____(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__(左/右)移.
2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