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一般说来,板岩、千枚岩、滑石片岩、绿泥石片岩、云母片岩等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差;而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等岩石,致密坚硬,强度高,是建筑物的良好地基,但裂隙发育或有较大断裂带时,常常形成裂隙含水带和地下水渗漏的通道,使其工程地质性质变差。

2010.8.17灰峪-军庄-三家店线路的地质考察

站点1、灰峪村山谷(石炭纪、奥陶纪砂岩、页岩)

华北地区缺失滞留纪、泥盆纪地层,此处为灰峪奥陶纪、石炭纪地层,当地人生产石灰已有百余年。岩石主要有砂岩、页岩,一定深度下有煤层。

页岩为黑色,层厚5至8cm,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含大量炭质、黄铁矿,强度低,遇水易软化。

砂岩新鲜时呈灰绿色,风化后呈红黑色,砂质结构,(厚)层状构造,硅质胶结,内含石英脉,强度不高垂直截面2组解理较发育。

站点2、灰峪村中(奥陶纪石灰岩)

此处为奥陶纪石灰岩,灰白色,化学结构,层状构造,力学强度较高,但要注意岩溶问题。岩层倾向SE18°,倾角44°。由产状可看出站点1与站点2构成向斜。

站点3、灰峪村南岔道奥陶纪石灰岩

此处岩层倾向132°,倾角25°,与站点2形成背斜,且为一个单斜。石灰岩呈灰黑色,致密化学结构,(厚)层状构造,垂直两组解理最发育,且有溶蚀。

站点4、军庄火车站北200m

年青的石炭纪粉砂岩,呈黑褐色,细砂质结构,硅质与泥质胶结,含长石与石英。

二叠纪地层,岩石为砾岩和砂岩互层,砾岩较多,在底部。砾岩为灰黑色,砾状结构,层状构造,砾石分选性比较好,粒径1-2cm,滚圆度较好,硅质胶结,含燧石,分选性号。且发现有擦痕。

判断断层上下盘移动情况的方法:观察擦痕。有时候岩体中由于摩擦,断层两侧岩体移动时会在断层面上留下痕迹,像石英砂岩这样的不易风化的岩石,便可将痕迹保留下来。判断时,要注意观察痕迹中的沟坎,岩石错动只能顺着沟坎移动,不可能逆沟坎移动,因此可以观察出断层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

站点5、军庄火车站南第一垭口(三叠纪地层)

此处为三叠纪地层,岩石为砂岩、黑色页岩。有一个岩墙侵入。砂岩为黄褐色,红褐色,砂状结构,层状构造,含砾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粗3-5cm。岩层倾向170°,倾角42°。红庙岭砂岩,坚硬致密,解理较发育。中间夹有黑色页岩,层厚约1cm。尖灭现象与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大自然中岩石风化的主要方式,并普遍存在,不管是震旦纪还是二叠纪,不管花岗岩还是砾岩。同时还有风化晕,一圈圈似年轮,很形象得展示风化的进程和成果。

站点6、大秦线3号隧道两侧(侏罗纪玄武岩)

该玄武岩隶属于岩浆岩,呈紫褐色,致密,隐晶质结构,块状、杏仁状构造,杏仁孔里填充有绿泥石和辉绿石,因而呈现绿色,解理较发育。这些杏仁状孔是玄武岩形成过程中里面的气体造成的。内含石英脉和方解石细脉,宽约1-3cm。

站点7、侏罗纪古滑坡

由“双沟同源”现象可判定为古滑坡(马刀树,醉汉林等)。整个滑坡体宽约7-8m,高约20m,坡脚有散落的岩石,滑坡上部有明显裂隙。本来欲在此地修建一座大坝,但是开挖过程中发现此处为一古滑坡,古滑坡处有大方量的破碎岩体,防渗不好处理,因此取消了这一方案,这显示了水利工程的严谨性和安全性。

站点8、大秦线2号隧道(侏罗纪砾岩)

此处以侏罗纪砾岩为主,黄褐色,砾状构造,磨圆度好,分选性差,粒径10cm,剪切节理。光滑面皆为砾岩的解理。该砾岩的节理比较发育,有剪裂隙和张裂隙。剪裂隙,岩石受剪切破坏产生的裂隙,一般是闭合的,表面平直光滑,延伸较远,产状稳定,经过的砾石也会被剪切为平面。而张裂隙不同,它会绕过砾石延伸,张裂隙是岩石受拉张应力破坏产生的裂隙因此张裂隙表面粗糙不平,砾石保持原来的形态不受影响。裂隙使岩体在局部失去连续性的连接,使岩体的强度大大降低,加强岩体中地下水的活动,促进岩体的风化。

站点9、六环路

喷锚护坡:用管排水,将卸荷裂隙中的水及时排出,高压水泥浆喷面,浆砌石护坡。

站点10、大秦线1号隧道

断层碎裂带,两侧向中间依次是角砾岩、糜棱岩和断层土。风化严重。

站点11、香峪大梁中部

香峪大梁是褶皱形成的。核部挤压严重,岩石为侏罗纪玄武岩,硬度较大,有风化作用。发现有劈理现象。

侏罗纪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结构,层理构造,颜色有灰绿、紫红两种,层理不明显,向斜核部有劈理。地层不连续,有断层破碎带。右边部分岩层倾向115°,倾角16°;中间岩层倾向95°,倾角37°;左边部分岩层倾向79°,倾角24°。向斜轴部为凝灰质页岩,紫色,有压裂隙,形成山脊。

天然泉:为地下水泄露造成,很多居民老远带着各种盛水工具前来取水。此处岩石为岩浆岩,含有各种维生素等,因此这种天然的矿泉水不仅甘冽清凉好喝,而且营养价值高,有很多普通水没有的功效,这才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取水

2010.8.18 野溪-斜河涧-龙泉务地质考察

站点1、109国道33公里处

下面是冲积物,有胶结得不太好的砾石;上面是坡积物。

此处为第四纪沉积物,土黄色,有砾岩,砾石大小不等,尺寸主要为10cm左右,最大30cm左右,最小1cm左右。分选性不好,磨圆度一般,胶结得不好。岩石成分多种,有粘土岩、砂岩、石灰岩、燧石等等,比例大约为20~30%。颜色有黄色、紫色、灰白色、灰绿色等。胶结物为土红色,粘土状。各种砾石可用作混凝土骨料。永定河的第三级阶地,可反推古河流的演变史,可测定河流的年龄。下方200m处,有奥陶纪石灰岩。其中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有溶隙,边角有一定圆度,出现差异风化。素描图如下:

站点2、野溪采石场

奥陶系石灰岩中发育的褶皱,最上层是永定河冲积物的二级阶地。上层为冲

击物,中间有两条侵入岩脉,此处上覆盖有8m左右冲积物,局部有胶结。这里由于地壳运动形成阶地,阶地可分为基座阶地、侵蚀阶地、堆积阶地,此处是基地阶地。该处有2个背斜,2个向斜。在该褶皱的第一向斜和第二背斜处由于被压而发生断裂。在这石灰岩褶皱中还有一个小岩脉(方解石填充)。素描图如下:

站点3、斜河涧火车站

此处为奥陶纪石灰岩,斜河涧断层破碎带。由于岩体破碎,2号隧洞进口和出口都进行了钢筋混凝土衬砌,并挂钢丝网,喷混凝土及锚固,路边边坡做了混凝土挡土墙,上有排水孔。

站点4、丰沙线2号隧道(镶嵌逆断层)

此处为镶嵌逆断层,下盘岩床插到上盘岩床之下,层厚1m至2m左右。镶嵌断层:其现象主要以黑色、黄色岩石为断层证据,先产生断裂,后水平运动,产生错动,并且搭接在一起。这说明此地质现象是两次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素描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