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目录

一.概述................................................................................................................... 1 二.实习内容(时间顺序) ...................................................................................... 2 2010.8.16上苇甸-下苇甸地质考察 ........................................................................... 2 2010.8.17灰峪-军庄-三家店线路的地质考察.......................................................... 9 2010.8.18 野溪-斜河涧-龙泉务地质考察....................................................................11 2010.8.19 军庄垭口地质测量 ................................................................................... 13 节理统计玫瑰花图、极点等密度图及统计资料......................................................... 13 地质剖面图及描述................................................................................................... 16 2010.8.20 天开水库地质考察 ................................................................................... 17 三、感想................................................................................................................. 18 四、附件................................................................................................................. 19 1.地质博物馆参观作业............................................................................................ 19 2.地质角地质标本考察作业..................................................................................... 20

一.概述

此次野外地质考察实习总计历时五天,主要考察范围为北京西山门头沟区三家店一代,北京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属太行山脉,北以南口附近的关沟为界,南抵房山区拒马河谷,西至市界,东临北京小平原。门头沟区三家店地区位于北京西北郊,最高峰为三家店西南的高程为九龙山,高程八百多米。所考察地区位于永定河流域,永定河为北京地区最大河流,海河五大支流之一,海河水系的西北支。上源一为桑干河,一为洋河,分别源出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区和内蒙古高原南缘。全长650公里,流域面积约5.08万平方公里。流经山西、河北两省和北京、天津二市入海河,注渤海。在考察区域,永定河从下苇甸流向三家店,经过三家店后流向东南,在龙泉务处形成两个河心沙洲,在下苇甸和军庄形成两个河湾。军庄东面为香峪大梁,山顶高程为七百八十多米。永定河两岸地势相对平缓,本次实习行程如下:

8月16日进行了上苇甸-下苇甸线路的地质考察;

8月17日进行了灰峪-军庄-三家店线路的地质考察; 8月18日进行了野溪-斜河涧-龙泉务地质考察;

8月19日进行了军庄垭口裂隙以及解理状貌的地质测量统计和 8月20日则进行了天开水库地质调查。

主要实习地点在北京门头沟区三家店地区、军庄地区。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城区正西偏南,地处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总面积的98.5%为山地,平原面积仅占1.5%。

门头沟区地层主要由震旦亚界的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上古生界的侏罗系和第四纪的马栏组、百花山冰期堆积所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境内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现已探明的有:煤歼、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陶粒页岩、耐水粘土、大理石、花岗石、紫砚石、白云岩、

硅石、白花玉、紫页岩、石棉、冰洲石、天然石板、煤歼石、铜、锌、铝、铁、金、银等等。其中以煤、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

整个实习区分别包括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三叠系以及侏罗系、第三系以及第四系等地层,可观察到涉及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各种岩石;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看到许多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现象,如风化作用使得岩石表面破碎、根劈现象以及差异风化现象、河流阶地、滑坡等等。

二.实习内容(时间顺序)

2010.8.16上苇甸-下苇甸地质考察

站点1、逆断层、交叉岩脉、球状风化和岩墙

逆断层:风化的花岗闪长岩岩体中看到侵入的两交叉的白色岩墙,在整体黄色的大背景下特别明显。通过岩墙发现岩墙有一错动,从而可以确定此处有一断层现象,通过对断层线倾向的判断可以确定上盘和下盘,因为此处下盘下降而上盘上升从而可以确定为逆断层。

交叉岩脉:交叉岩脉位于风化的花岗闪长岩体中,灰白色,交叉状,宽十厘米左右;风化的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大部分被风化成疏松砂土状,很易剥落。此处岩体成分为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为:气候、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节理和断层)对风化作用的影响尤其重要。裂隙密集的地方花岗闪长岩风化严重,裂隙不甚发育的地方,尚存留孤立的较新鲜岩块。花岗闪长岩力学强度和水理性质都很好,但抗化学风化的能力较差。风化使其工程地质性质降低。

球状风化:因岩石与周围接触处更易风化,故风化后的岩石成球状;此为外动力地质作用。球状风化的形成原理:块状岩石——棱角裂缝处开始风化——棱角被磨圆——圆状或近圆状岩石——球状风化。见素描图如下:

岩墙:花岗闪长岩体中有一个岩墙。这个岩体呈砖红色,宽约1-2m,高6-7m,裂隙较发育。岩墙岩石镜下鉴定特征: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被风化),基质为斜长石(被风化),含少量(<10%)片状黑云母、角闪石和绿泥石,同时还有少量的石英和黄铁矿。花岗闪长岩体中岩墙及其断层的素描图如下:

站点2、花岗闪长岩与页岩的侵入接触带

花岗闪长岩体和震旦纪碳质页岩(下马岭组页岩)的接触带破碎和风化严重。下马岭组页岩具黑白相间薄层理。镜下鉴定特征:泥质结构,主要成分:泥质,含碳质,少量硅质。含少量(<10%)棱角状石英细碎屑。 站点3、一个具有拖曳现象的逆断层(39.9公里处)

接触带附近页岩地层中,具有牵引现象的逆断层。断层附近有整体的小褶皱,错开距离为3-10cm,褶皱有拉裂隙发育。在黑色的震旦纪碳质页岩中一个宽约半米的灰棕色岩床被倾角约为35°的断层线分开,据岩床的两部分及牵引关系可看出其上盘向上运动,下盘向下运动,故判断其为逆断层。

产生原因:断层上下盘错动拖曳附近的薄岩层产生弯曲,由此可判断滑移方向。素描图如下:

站点4、崩坡积物

主要成分为白云岩,泥质胶结,粒径10-50cm,五分选性,颗粒无磨圆。 素描图如下:

站点5、石灰质页岩褶皱、断层和岩床(39.8公里处)

主要向斜(较明显的)有2个,背斜2个,中间的褶皱挤压严重,使得中心岩块破碎严重,因而风化明显,有黑色块状痕迹。褶皱中上部有2m的岩床,有张裂隙发育,呈砖红色,褶皱主体为灰白色。素描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