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方面要求 ,另一方面要尽量 。

根系发达,使之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减少蒸腾,避免失水过多导致萎蔫。

2、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是 ,上端动力是 。由于 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 。

根压,工蒸腾拉力,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内聚力学说(或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3、植物调节蒸腾的方式有 、 、和 。气孔关闭,初干、暂时萎蔫。

4、气孔在叶面所占的面积一般为 ,但气孔蒸腾失去了植物体内的大量水分,这是因为气孔蒸腾符合 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内容是 。

1%以下;小孔扩散;水分经过小孔扩散的速率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而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

5、依据K泵学说,从能量的角度考察,气孔张开是一个 过程;其H/K泵的开启需要 提供能量来源。主动(或耗能);光合磷酸化

6、水在植物体内整个运输递径中,一部分是通过 或 的长距离运输;另一部分是在细胞间的短距离径向运输,包括水分由根毛到根部导管要经过 ,及由叶脉到气室要经过 。管胞、导管、内皮层、叶肉细胞

7、一般认为,植物细胞吸水时起到半透膜作用的是: 、 、和 三个部分。细胞质膜、细胞质(中质)、液泡膜

8、某种植物每制造1克于物质需要消耗水分500克,其蒸腾系数为 ,蒸腾效率为 。500gH2O/Gdw , 2gKgH2O

9、设有甲、乙二相邻的植物活细胞,甲细胞的4s =-10巴,4p=+6巴;乙细胞的4s=-9巴,4p=+6巴,水分应从 细胞流向 细胞,因为甲细胞的水势是 ,乙细胞的水势是 。乙、甲、-4巴,-3巴

10、在一个含有水分的体系中,水参与化学反应的本领或者转移的方向和限度也可以用系统中水的化学势来反映。√

11、有一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此细胞液浓度低50倍的溶液中,则体积不变。× 12、1md/L蔗糖溶液和1md/LnaCL溶液的渗透势是相同的。× 13、氢键的存在是水的比热和气化热都高的重要因素。√

14、已液溶化的植物活细胞,因其原生质体被水分所饱和,所以衬质势的变化所占比例很小。√

15、植物被动吸水的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而与相邻细胞间的水势梯度无关。×

16、等渗溶液就是摩尔浓度相同的溶液。×

17、植物的水势低于空气的水势,所以水分才能蒸发到空气中。×

18、植物细胞的水势永远是负值,而植物细胞的压力势却永远是正值。×

19、一个细胞放入某浓度的溶液中时,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则细腻水势不变。× 20、吐水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 。B

A、蒸腾拉力引起的 B、根系生理活动的结果 C、土壤水分太多的缘故 D、空气中水分太多的缘故 20、影响气孔蒸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 。

A、气孔周长 B、气孔面积 C、气孔密度 D、叶片形状

+++

1

21、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A 。

A、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 B、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C、植物对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D、植物对水分需求由低到高的转折时期 22、成熟的植物可与外界液体环境构成一个渗透系统,这是因为: B 。

A、植物细胞液胞内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B、液胞内有一定浓度的胞液,其外围的原生质具有相对半透性,与外界接触时,可以发生内外的水分交接

C、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因些水分可以从外界流向细胞内部 D、细胞壁是半透性膜,可与外界的水分发生交接

23、水分在根及叶的活细胞间传导的方向决定于 C 。

A、细胞液的浓度 B、相邻活细胞的渗透势梯度

C、相邻活细胞的水势梯度 D、相邻活细胞间的压力势梯度

24、风和日丽的情况下,植物叶片在早晨、中午、傍晚的水势变化趋势为:B

A、低——高——低 B、高——低——高 C、低——低——高 D、高——高——低

26、如果外液的水势低于植物细胞的水势,这种溶液称为 D 。

A、等渗溶液 B、低渗溶液 C、平衡溶液 D、高渗溶液 27、植物水分方缺时,发生 A 。

A、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降低,气孔阻力增高 B、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降低,气孔阻力降低 C、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升高,气孔阻力降低 D、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升高,气孔阻力增高

28、植物中水分向上运输主要是通过 B 进行的。

A、导管和管胞 B、筛管和伴胞 C、转移细胞 D、胞间连丝 29、当气孔开放时,水蒸气通过气孔的扩散速率 C 。

A、与气孔面积成正比 B、与气孔密度成正比 C、与气孔周长成正比 D、与气孔大小成正比

30、将一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导的糖溶液中,则 D 。

A、细胞吸水 B、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C、细胞失水 D、细胞可能失水,也可能保持水分动态平衡 31、液泡化的植物成熟细胞可被看作一渗透系统,这是因这 A 。

A、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成为选择透性膜,在与外部溶液接触时,溶液内的溶液可与外部溶液通过原生质层发生渗透作用

B、液泡内浓液与外部溶液之间具有一定的渗透势差

C、可将细胞壁看成为全透性膜,植物细胞内外构成一渗透体系 D、液泡膜可一半透膜,因而液泡膜两侧可看作一一渗透体系

32、设A、B两细胞相邻,其渗透势和质力势都是A大于B,水势则是A小于B,这时水分在两细胞间的流动取决于它们的 C 。

A、渗透势 B、水势

C、压力势 D、压力势和水势 33、水孔边缘效应

通过边缘扩散的气体约速率大于在中间扩散的分子速率。因为边缘分子间碰撞的机会少,而中间碰撞的机会多,故影响扩散速率。

2

34、质外体

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的导管等非生命物质连接形成的连续整体,称质外体。 35、共质体

各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联系在一起形成的连续整体,称为共质体。 36、伤流

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由根质引起。发生伤流现象时溢出的汁液称伤流液。

37、抗蒸腾剂

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 38、吐水

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由根压引起。吐水是根系生理活动旺盛的反映。

39、水分临界期

植物对水分不是特别敏感的时期。作物的水分临界期都是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40、萎蔫

植物在水分方损达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开始失去膨胀状态,叶片和幼茎部分下垂的现象。 41、蒸腾效率

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积累的干物质与同时间内蒸腾消耗的水量的比值。又称蒸腾比率。 42、代谢性吸水

利用呼吸代谢提供的能量,使环境水分经过细胞质膜耐进入细胞的过程。 43、渗透势

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44、压力势

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45、衬质势

植物细胞中由于亲水性物质的存在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46、蒸腾系数

植物在一定生长时期内的蒸腾失水量与其干物质积累量的比值。一般用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散失的水分的克数表示。又称需水量,与蒸腾效率互为倒数关系。 47、被动吸水

以蒸腾拉力为动力而导致的吸水称之。根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水分进入植物体的被动胡收表面,为植物的地上部与土壤之间提供必需的通道。 48、等渗溶液

渗透势相等但成分可能不同的溶液。通常是指某溶液的渗透势与植物细胞或组织的水势相等。

49、蒸腾强度

指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蒸腾的水量。一般用每小时每平方米蒸腾水量的克数表示。又称蒸腾速率。 50、水势

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的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51、主动吸水

3

依靠代谢提供能量而引起的吸水称之。通常包括代谢性吸水的根压。

52、假定A 、B两细胞的压力势都是5×10Pa,A细胞含100?10.5mo1?L?1葡萄糖,而B细胞含1000.5?1mo1?L?1蔗糖。如果两细胞相互接触,水分如何流动?具有高浓度溶质的细胞中的水

能否流向具有低浓度溶质的细胞?

如果A、B两细胞均含有理想溶液,则二者接触时水分流动呈动态平衡或者说没有水分的净流动。实际上,由于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细胞的水势略低于A细胞的,水分从A流向B。决定水的流动方向的最重要因素是水势,因此具有高浓度溶质的细胞中的水能流向

65具有低浓度深质的细胞。例如,C细胞的?w??106PD,???1.3?10Pa,??3?10Pa,anP66细胞的?w??7?105Pa,???1.7?10Pa?,P?10Pa。当C、D两细胞接触时,水将从D

细胞流向C细胞。 53、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双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如何? 水分进入植物主要是从根毛——皮层——中柱——根的导管或管胞——茎的导管或管胞——叶的导管或管胞——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然后到大气中去。

在导管、管胞中水分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压,其中蒸腾拉力占主导地位。在活细胞间的水分运输主要靠渗透。

54、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

植物受涝后,叶子反而表现出缺水现象,如萎蔫或变黄,是由于土壤中充满着水,短时期内可使细胞呼吸减弱,根压的产生受到影响,因而阻碍吸水;长时间受涝,就会导致根部形成无氧呼吸,产生和累积较多的乙醇,致使根系中毒受害,吸水更少,叶片萎蔫变质,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55、植物如何维持其体温的相对恒定?

植物在阳光照射下,即使在炎夏,只要水分的吸收与蒸腾作用能正常进行,就可使植物体及叶面保持一定的温度而不受热害。这是因为水具有高比热、高汽化热,通过蒸腾作用可散失大量热量的缘故。

56、下图表示细胞水势?w及其组分?P、?s和细胞相对体体积间的关系。请指出在细胞相对体积分别为1.0和1.3时,细胞所处的状态以及?P、?s和?w各是多少巴?

图中曲线表明,当细胞相对体积为1.0时,?P=0,?s=?w=-16巴,此时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当细胞相对体积为1.3时,细胞处于充分饱和状态(紧张状态), ?s=-12巴,?P=12巴,?w=0。57、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低温降低根系吸水速度的原因是(1)水分本身的粘度增大,扩散速度降低;原生质粘度增大。(2)水分不易透过原生质;呼吸作用减弱,影响根压;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收表面积的增加。(3)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低温降低了主动吸水机制中所依赖的活力。

58、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一个细胞放入某一浓度的溶液中时,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则体积不变。

(2)若细胞的?P=-?s,将其放入某一溶液中时,则体积不变。

4

(3)或细胞的?w=?s,将其放入纯水中,则体积不变。

(4)有一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50倍的溶液中,则体积不变。 (1)除了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细胞之外(?P=0),当细胞内液浓度与外液浓度相等时,由于还有细胞的?P,因而细胞的?w=?s+?P,通常细胞水势高于外液水势而发生失水,体积变小。

(2)此时细胞?w=0,若把该细胞放入任一溶液时,都会失水,体积变小。

(3)当细胞的?w=?s时,将其放入水中,由于?P=0,而?s为一负值,故细胞吸水,体积变大。

(4)充分饱和的细胞,?w=0,溶液中的?w<0,所以该细胞会失水,体积变小。

59、简述有关气孔开闭的无机离子(K)吸收学说。

七十年代初期研究证明,保卫细胞中K的积累量与气孔开关有密切的关系。在光照下保卫细胞内叶绿体通过光合磷酸化形成ATP,ATP在ATP酶的作用下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启动位于质膜上

++++

的H/K交换主动地把K吸收到保卫细胞中,保卫细胞内K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促进其吸水,

气孔就张开。在黑暗中,则K从保卫细胞中移出膜外,使保卫细胞水势增高,因而失水引起气孔关闭。

60假设一个细胞的4???8?10Pa,将其放入4???3?10Pa的溶液中,请计算细胞4P为何值时才能分别发生以下三种情况:(1)细胞失水;(2)细胞吸水;(3)细胞既不吸水又不失水。

(1)8×105Pa≥4p>5×105Pa (2)Opa≤4p<5×105Pa (3)4p=5×105Pa 61、有A、B两个细胞,A细胞的4a=-10bPa,4p=4×105Pa, B细胞的4?=-b×105Pa,4p=3×105,请问:(1)A、B两细胞接触时,水流方向如何?(2)在28oC时,将A细胞放入0.12mol·kg-1(质量摩尔浓度)蔗糖溶液中,B细胞放入0.2mol·kg-1蔗糖溶液中。假设平衡时两细胞的体积没有变化,平衡后A、B两细胞的4w、4a和4p各为多少?如果这时它们相互接触,其水流方向如何?

(1)由于B细胞水势高于A细胞的,所以水从B细胞流入A细胞; (2)A细胞:4w =-3×105Pa,4?=-10bPa,4p=7×105Pa ;

B细胞:4w =-5×105Pa,4?=-b×105Pa,4p=105Pa, 水从细胞流向B细胞。

62、假定土壤的渗透势和衬质势之和为-105Pa,生产在这种土壤中的植物4w 、4s和4p各为多少?如果向土壤中加入盐溶液,其水势变为-5×105Pa ,植物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达到平衡时,根的4w =-105Pa ,4s=-10bPa,4p=9×105Pa。当土壤水势为-5×105Pa时,因为根中的水分流向土壤,植物可能全发生萎蔫。

63、设一个细胞的4w =-8巴,初始质壁分离时的4s=-16巴,假若该细胞在初始质壁分离时比原来的体积缩小4%,计算其原来的4s和4p 各为多少巴?

设原来细胞的体积为100%,初始质壁分离时则细胞体积为原来的96%,依据公式:P1V1=P2V2 100%·4s =96%·(16巴)

∴4s=

55+

96%?(?16巴)?15.36巴

100%5

又∵4p=4w-4s

=0.8-(-15.36)=7.36(巴)

答:该细胞原来的4s 为-15.36巴,原来的压力势4p 为7.36巴。

64、简述植物叶片水势的日变化

(1)叶片水势随一天中的光照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从黎明到中午,在光强及温度逐渐增加的同时,叶片失水量逐渐增多,水势亦相应降低;(3)从下午至傍晚,随光照减弱和温度逐渐降低,叶片的失水量减少,叶水势逐渐增高;(4)夜间黑暗条件下,温度较低,叶片水势保持较高水平。

65、植物代谢旺盛的部位为什么自由水较多? (1)因为自由水可使细胞原生质里溶胶状态,参与代谢活动,保证了旺盛代谢的正常进行;(2)水是许多重要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和介质,双是酶催化和物质吸收与运输的溶剂;(3)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维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所以,植物体内自由水越多,它所点的比重越大,代谢越旺盛。

66、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

气孔开闭取决于保卫细胞及其相邻细胞的水势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内、外部因素,与昼夜交替有关。在适温、供水充足的条件下,把植物从黑暗移向光照,保卫细胞的渗透势显著下降而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放。反之,当日间蒸腾过多,供水不足或夜幕布降临时,保卫细胞因渗透势上升,失水而缩小,导致气孔关闭。

气孔开闭的机理复杂,至少有以下三种假说:(1)淀粉——糖转化学说,光照时,保卫细胞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使细胞内PH值升高,促使淀粉在磷酸化酶催化下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高,水势下降,副卫细胞的水进入保卫细胞,气孔便张开。在黑暗

中,则变化相反。(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保卫细胞的渗透系统亦可由钾离子(K)所调节。光合磷酸化产生ATP。ATP使细胞质膜上的钾-氢离子泵作功,保卫细胞便可逆着与其周围表皮细胞之间的离子浓度差而吸收钾离子,降低保卫细胞水势,气孔张开。(3)有机酸代谢学说,淀粉与苹果酸存在着相互消长的关系。气孔开放时,葡萄糖增加,再经过糖酵解等一系列步骤,产生苹果酸,

++

苹果酸解离的H+可与表皮细胞的K交换,苹果酸根可平衡保卫细胞所吸入的K。气孔关闭时,此

过程可逆转。总之,苹果酸与K在气孔开闭中起着互相配合的作用。

68、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研究质壁分离有什么意义?

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称为质壁分离。在刚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与细胞壁之间若接若离。称为初始质壁分离。把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水势较高的溶液和纯水中,则细胞外的水分向内渗透,使液泡体积逐渐增大因而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相接触,恢复原来的状态,这一现象叫质壁分离复原。

研究质壁分离可以鉴定细胞的死活,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半透膜性质,产生质壁分离现象,而死细胞无比现象;可测定细胞水势,在初始质壁分离时,此时细胞的渗透势就是水势(因为此时压力势为零):还可用以测定原生质透性、渗透势及粘滞性等。

69、若某植物细胞的4w =4s ,将其放入纯水中,则体积不变。× 70、分析产生下列实验结果的机理 生长旺盛的麦苗在适温、高温条件下:(1)加水,有吐水现象;(2)加20%Nacl无明显吐水;(3)冷冻处理,无明显吐水

(1)根吸水大于蒸腾,叶内水通过水孔排出;

(2)外液水势低,影响根系吸水,故不发生吐水现象;

(3)冷冻低温使根系呼吸降低、根系吸水减少,不发生吐水现象。

71、氧化铝低干燥时为 ,如遇水气则变成 色,据实验可知,一般双子叶植物上,表皮蒸腾温度比下表皮 。兰色 粉红色 弱

6

72、水分经小孔扩散的速度大小与小孔( )成正比,而不与小孔的( )成正比;这种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 )。周长、面积、小孔扩散边缘效应

73、当细胞?s??10巴时,?p=4巴时,把它置于以下不同溶液中,细胞是吸水或是失水。(1)纯水中( );(2)?w=-6巴溶液中( );(3)?w=-8巴溶液中,(4)?w=-10巴溶液中( );(5)?w=-4巴溶液中( )。(1)吸水(2)不吸水也不失水(3)排水(4)排水(5)吸水 74、 和 现象可以证明根质的存在。伤流、吐水

75、水分在植物细胞内以 和 状态存在; 比值大时,代谢旺盛。反之,代谢降低。自由水、束缚水 自由水,束缚水

76、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的水势变化趋势是 ,细胞的渗透势 ,压力势 。当 时,细胞停止吸水。

增大,增大,增大 渗透势与压力势的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时。

77、将4s=-6巴,4p=6巴的植物细胞放入落水中,该细胞将 ,因为其4w= 。

78、淀粉磷酸化酶在PH降低是催化 转变为 ;在光下由于光合作用作用的进行,保卫细胞 减少,PH上升。葡萄糖-1-磷酸CG-1-P),淀粉和磷酸,CO2

79、影响气孔开闭最主要的四个环境因素是 、 、 和 。

水分状况、叶片温度、光照、CO2浓度

82、叶肉细胞因损失太多水分而使细胞壁水分饱和程度降低,引起蒸腾作用减弱的现象称为 。初萎

83、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时,蒸腾速率 。增加

84、8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O2浓度和 、 及 。水分供应,温度,湿度

85、水滴呈球形,水在毛细管中自发上升,这两种现象的原因都是由于水的 。表面张力 86、40C时,纯水的 最大,而 最小。密度、体积

87、水的蒸发热很高(250C时为2435J·g-1), 这种性质对植物体的 有重要作用。

散热保护

88、和纯水比较,含有溶质的水溶液的蒸汽压 ,沸点 ,冰点 ,渗透压 ,渗透势 。下降、升高、下降、升高、下降

89、在农业生产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灌溉的依据有哪些?

(1)作物从幼苗到开花结实,在其不同的生育期中的需水情况不同。所以,在农业生产中

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合理灌溉,既节约用水,又能保证作物对水分的需要。(2)其次,要注意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一般在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一定要满足作物水分的需要。(3)其三,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要量不同,一般可根据蒸腾系数的大小来估计其对水分的需要量。以作物的生物产量乘以蒸腾系数可大致估计作物的需水量,可作为汇聚灌溉用水量的参数。

91、A、B两温室气温分别为20和300C ,室内的相对湿度都调到蒸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t)△e为1200 ,阳江照射温室后,两个温室内的烟草叶温都比其所在室内的气温高50C ,问哪个温室内的烟草蒸腾速率增加得更快(设20、25、30和350C时的e0分别为2760、3670、4800和6400 Pa)?

叶温250C 时,△e =2110 Pa ; 叶温350C 时,△e =2800 Pa 。

气温较高的温室中蒸腾速率增加得更快。

7

92、三个相邻细胞A、B、C的?s和?p如下所示,各细胞的?w为多少?其水流方向如何?(用箭头表示)

A B C

?s=-10巴 ?s=-9巴 ?s=-8巴

?p=4巴 ?p=6巴 ?p=-4巴

细胞: A细胞 B细胞 C细胞 水势: ?w=-6巴 ?w=-3巴 ?w=-4巴

水流方向

水流方向

97、在相同 下,一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 与一偏摩尔容积 之间的 ,叫做水势。

温度和压力条件,水,纯水,自由能差数

98、已形成液泡的细胞水势是由 和 组成,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相对体积=1.0),压力势为 ,细胞水势导于 。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相对体积=1.5),渗透势导于 ,水势为 ,这时细胞不吸水。

;?p(压力势);零;?s ?s(渗透势)

-?p(即:?s与?p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零

99、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 ,代谢 ,抗逆性 。

越小(越低),越旺盛,越弱

100、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 吸水,当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 吸水。

吸胀作用,渗透性

101、作物灌溉的生量指标可以用 、 、 及 为依据。

叶组织的相对含水量,叶片渗透势,叶片水势,叶片气孔阻力或开度。

102、土壤中的水分在根内可通过质外体进入导管 。× 103、将?p=0的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其体积不变。√

104、具有液泡的成熟细胞的衬质势很小,通常忽略不计。×

105、种子吸胀吸水,蒸腾作用都是无需呼吸作用直接供能的生理过程。√ 106、高渗溶液就是比细胞渗透势高的溶液。×

107、植物细胞具有渗透现象,是因为细胞壁具半透性膜性质。× 108、植物缺K+时,对气孔张开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109、蒸腾效率高的植物,一定是蒸腾量小的植物。×

110、将叶片浸入106mol/L脱落酸(ABA)溶液中,通常气孔张开。× 111、土壤中水分越多,对植物吸收水分越有利。×

112、在一个含有水分的体系中,水参与化学反应的系统或者转移的方向和限度也可以用系统中

8

水的化学势来反映。√

113、植物被动吸水的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而与相邻细胞间的水势梯度无关。×

114、水分通过根部内皮层只有通过其质体,因而内皮层对水分运转起着调节作用。√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1、合理施用无机肥料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

2、植物根系通过被动吸收达到杜南平衡时,细胞内阴阳离子的浓度都相等。× 3、氮不是矿质元素,而是灰分元素。× 4、同族的离子间不会发生拮抗作用。√ 5、固氮酶具有对多种底物起作用的功能。√

6、用毛笔蘸一些0.5%硫酸亚铁溶液,在幼叶上写一个“Mg”字,五天后在叶片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绿色,“Mg”字,表明该植物缺镁而缺铁。×

7、根部吸收各离子的数量不与溶液中的离子成比例。√ 8、缺N时植物的幼叶首先变黄。×

9、把固氮菌(Azoto bacter)培养在含有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 10、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根尖的分生区。× 11、N、P、K之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是因为它们比其它必需矿质元素更重要。×

2?12、所有植物完全只能依靠根吸SO4以提供其生长发育必需的硫元素。×

13、下列各物质中,仅有( )不是硝酸还原酶的辅基。B A、FAD B、NAD C、 D、Fe 14、矿质元素( )与水的光解放氧有关 D

A、Ca、Mg、Cl B、Ca、Mn、 C、Ca 、 D、 Mn、Cl

??15、NO3还原成NO2是在( )中进行的。A

A、细胞质 B、前质体 C、叶绿体 D、高尔基体 16、 是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作用中不可缺少的3种元素。C

A、锰、铜、钼 B、锌、硼、铁 C、铁、钼、钴 D、氯、锌、硅 17、调节气孔开闭的矿质元素是:B

A、P B、K C、Ca D、Mg

?18、在光合细胞中,NO2还原成NH3是在( )中进行。C

A、细胞质 B、原质体 C、叶绿体 D 、线粒体 19、油菜的“花而不实”和棉花的“蕾而不花”是由于缺乏元素 C A、Mo B、Zn C、Mn D、Cu 20、果树的小叶病或簇叶病是由于缺乏元素:D A、Cu B、Cl C、Mn D、Zn

21、在维管植物的较幼嫩部分,亏缺下列哪种元素时,缺素症首先表现出来:B A、K B、Ca C、P D、N

22、植物的吸水量与吸收矿质元素量之间的关系是:A

A、既有关,又不完全一样 B、直线相关关系 C、两者完全无关 23、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主要通过 向植物地上部运输。C A、韧皮部 B、质外体 C、木质部 D、共质体

24、以磷矿粉作磷肥,植物一般不能直接利用。若将磷矿粉与 一起施用,则能增加根系对

9

磷的吸收。A

A、硫酸铵 B、碳酸氢铵 C、钙镁磷肥 D、硝酸钙

25、大量元素

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是:钾、钙、镁、硫、磷、氮、碳、氢、氧等九种元素。

26、微量元素

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约占植物体干重的、600.001—0.00001%的元素,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铁、锰、硼、锌、铜、钼和氯等七种元素,植物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极微,稍多既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

27、有利元素

指对植物生长表现有利作用,并能部分代替某一必需元素的作用,减缓其缺乏症的元素。如钠、钴、硒、镓、硅等。

28、生理酸性盐

+-

对于(NH4)2SO4一类盐,植物吸收NH4较SO4多而快,这种选择吸收导致溶液变酸,故称这种盐类为生理酸性盐。

29、生理碱性盐

-+

对于NaNO3一类盐,植物吸收NO3较Na快而多,选择吸收的结果使溶液变碱,因而称为生理碱性盐。

30、生理中性盐

-+

对于NH4NO3一类的盐,植物吸收其阴离子NO3与阳离子NH4的量很相近,不改变周围介质的pH值,因而,称之为生理中性盐。

31、单盐毒害

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叫单盐毒害。 32、平衡溶液

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33、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的化学势梯度质和电势梯度合称为电化学势梯度。 34、杜南平衡

细胞内的可扩散负离子和正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细胞外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的乘积时的平衡,

-+-

叫杜南平衡。即:[Na+内]×[Cl内]= [Na外]×[Cl外]

35、离子载体

是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复杂分子,它具有改变膜透性,促进离子过膜运输的作用。如缬氨霉素、四大环物等。

36、胞饮作用

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的过程。 37、离子的主动吸收

又称主动运输,是指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作功而逆着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38、离子怕被动吸收

是指由于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而进行的吸收,是不消耗代谢能量的吸收过程,故又称为非代谢吸收。

39、固氮酶

固氮微生物中具有还原分子氮为氨态氮功能的酶。该酶由铁蛋白和钼铁蛋白组成,两种蛋白质同时存在才能起固氮酶的作用。

10

40、根外营养

植物除了根部吸收矿质元素外,地上部分主要是叶面部分吸收矿质营养的过程叫根外营养。 41、离子拮抗

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可消除单盐毒害现象,这种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为离子拮抗。

42、养分临界期

作物对养分的缺乏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叫养分临界期。 43、再利用元素

某些元素进入地上部分后,仍呈离子状态,例如钾,有些则形成不稳定化合物,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如氮、磷)又转移到其它需要的器官中去。这些元素就称为再利用元素或称为对与循环的元素。

44、运输酶

质膜中的某些蛋白质大分子具有专门动送物质的功能,似酶一样,故称为运输酶,亦称透过酶。 45、外连丝

是表皮细胞外壁的通道,它是从角质层的内表面延伸到表皮细胞的质膜。外连丝里充满表皮细胞原生质体的液体分泌物。

46、诱导酶

又叫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如水稻幼苗本来无硝酸还原酶,但如将其在硝酸盐溶液中培养,体内即可生成此酶。

47、质外体

植物体内原生质以外的部分,是离子可自由扩散的区域,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部分,因此又叫外部空间或自由空间。

48、共质体

指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各细胞间的原生质通过胞间连丝互相串连着,故称共质体,又称内部空间。物质在共质体内的运输会受到原生质结构的阻碍,因此又称有阴空间。

49、 是表皮细胞外壁的通道,它从角质层的内表面延伸到表皮细胞的质膜,其中充满表皮细胞原生质体的分泌物。外连丝

50、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元素时,常用 法。溶液培养 51、植物对养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称为 。营养临界期

52、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有 种,必需矿质元素有 。16;12 54、在16种植物面必需元素中,只有 4种不存在于灰分中。C、H、O、N 55、 这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这是因为 。

N、P、K 植物对其需量较大,而土壤中往往又供应不足。

56、SO42在植物体内还原所产生的节一个稳定的有机硫化合物是 。半胱氨酸 57、从无机氮所形成的第一个有机氮化合物主要是 。谷氨酰胺

58、根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 。对于难于再利用的必需元素,其缺乏症状最先出现在 。根毛区,幼嫩组织

59、可再利用的元素从老叶向幼嫩部分的运输通道是 。韧皮部

60、根外追肥时,喷在叶面的物质进入叶细胞后,是通过 通道运输到植物多部-

分的。韧皮部

61、亚硝酸还原成氨是在细胞的 中进行的。对于非光合细胞,是在 中进行的;而对于光合细胞,则是在 中进行的。质体,前质体,叶绿体

62、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在实际情况下,以 吸收为主。主动

63、水稻等植物叶片中天冬酰胺的含量可作为诊断 的生理指标。氮(N)

11

64、矿质元素主动吸收过程中有载体参加,可从下列两方面得到证实: 和 。

饱和效应;离子竞争

65、在必需元素中能再利用的元素有 ,不能再利用的元素有 ,引起缺绿症的元素有 。

N、P、K、Mg、Zn;Ca、 B、Cn、Mn、S、Fe;Fe、Mg、Mn、Cu、S、N。

66小麦的分檗期和抽穗结实期的生长中心分别是 和 。腋芽;种子 67、外界溶液的pH值对根系吸收盐分的影响一般来说,阳离子的吸收随pH的上升而 ,而阴离子的吸收随pH的增加而 。上升,下降

68、硝酸盐还原速度白天比夜间 ,这是因为叶片在光下形成的 和 能促进硝酸盐的还原。快;还原力;磷酸丙糖

69、在碱性反应逐渐加强的土壤中溶解度易降低的元素是 ,而在酸性土壤(为红壤)中常常缺乏的元素是 。

Fe、PO4、Ca、Mg; PO4、K、Ca、Mg。

70、离子扩散的方向取决于 和 的相对数值的大小。化学势梯度;电势梯度 71、说明离子主动吸收的三种学说是 、 、和 。

阴离子呼吸学说;载体学说;离子泵学说。

72、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需要三种元素参与,它们是 、 和 。 Fe、Mo、Co

73、设一半透膜将一容器分成容积相等的A、B两部分。A中有1L蛋白质溶液,与蛋白质溶液

+-

结合的K溶度为0.24mol·L1。B中有1LKCl溶液,浓度为0.08mol·。计算:

(1)达到杜南平衡时,有多少K由B液进入A液?

+-

(2)达到杜南平衡时,膜两侧的K、Cl1浓度分别为多少?

++

(3)达到杜南平衡时,A测K浓度是B侧K浓度的多少倍?

+---

(1)0.06mol; (2)A测K为0.256 mol·L1,Cl1为0.016 mol·L1;

+---

B侧K浓度为0.064 mol·L1,Cl1为0.064 mol·L1 (3)4倍

77、支持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载体学说有哪些实验证据?并解释之。

(1)选择吸收。不同的离子载体具有各自特殊的空间结构,只有满足其空间要求的离子才能被运载过膜。由于不同的离子其电荷量和水合半径可能不等,从而表现出选择性吸收。例如,

++

细胞在K和Na浓度相等的一溶液中时,即使二离子的电荷相等,但它们的水合半径不等,因

++

而细胞对K的吸收远大于对Na的吸收。

+++

(2)竞争抑制。Na的存在不影响细胞对的K吸收,但同样是第一主族的+1价离子Rb的

+++

存在,却能降低细胞对K的吸收。这是因为不仅Rb所携带的电荷与K相等,而且其水合半

+++

径也与K的几乎相等,从而使得Rb可满足运载K的载体对空间和电荷的要求,结果表现出竞争抑制。

(3)饱和效应。由于膜上载体的数目有限,因而具有饱和效应。 78、N肥过多时,植物表现出哪些失调症状?为什么?

叶色墨绿,叶大而厚且易披垂、组织柔嫩、茎叶疯长、易倒伏和易感病虫害等。

这是因为N素过多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大量用于合成蛋白质、叶绿素和其它含氮化合物,使原生质含量大增,而用于合成细胞壁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的光合产物减少。这样一来,由于叶绿素的合成增加,因而表现出叶色墨绿;原生质的增加使细胞增大,从而使叶片增大增厚,再加上原生质的高度水合作用和细胞壁机械组织的减少,使细胞大而薄,且重,因而叶片重量增加,故易于披垂;由于光合产物大理用于原生质的增加,而用于细胞壁物质的合成减少,因而表现出徒长和组织柔嫩多汁,其结果就是易于倒伏和易感病虫害。

12

79、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因为植物对N、P、K这三种元素的需要量较大,而土壤中又往往供应不足,成为植物生长发育的明显限制因子,对于耕作土壤更是如此。当向土壤中施加这三种肥料时,作物产量将会显著提高。所以,将N、P、K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80、肥料适当深施有什么好处?

?因为表施的肥料氧化剧烈,且易于流失和挥发,对NH4?N肥尤其如此。所以,肥料适当深

施可减少养分的流失、挥发和氧化,从而增加肥料的利用率,并使供肥稳而久。此外,植物根系生长具有趋肥性,所以肥料适当深施还可使作物根系深扎,植株健壮,增产显著。

??81、为什么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NH4?N时,作物的长势较施用No3?N的好? ?因为在石灰性土壤的高pH条件下,磷和大部分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很低,而NH4?N一般为?生理酸性盐,它可使根际的pH下降,增加这些元素的有效性,No3?N一般为生理碱性盐,?它可使pH上升,进一步降低这此无元素的有效性,所以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NH4?N时,作?物的长势较施用No3?N的好。

82、为什么叶中的天冬酰胺或淀粉含量可作为某些作物施用N肥的生理指标?

因为当N素供应过量时,某些作物就将多余的N以天冬酰胺的形式贮备起来,这也可消除NH3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某些作物则大量消耗光合产物用以同化N,而用以合成淀粉的光合产物减少,叶中淀粉含量下降。当N素供应不足时,则叶中天冬酰胺的含量很低或难以测出,有的作物由于用于N同化的光合产物减少,结果叶中的淀粉含量增加。正因为某些作物叶片中的天冬酰胺或淀粉的含量随N素丰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叶中的天科酰胺或淀粉含量可用为某些作物施用N肥的生理指标。

83、某实验室正在进行必需元素的缺素培养,每一培养缸中只缺一种元素,其中有三缸未注明缺乏何种元素,但缺乏症状已表现出来:

第一缸植物的老叶叶尖和叶缘呈枯焦状,叶片上有褐色斑点,但主脉附近仍为绿色。 第二缸植株的老叶叶脉间失绿,叶脉清晰可见;

第三缸植株的症状也是老叶失绿,但失绿叶片的色泽较为均一,只是叶尖和中脉附近较严重些。

根据上述缺素症状,你能判断出各培养缸中最可能缺乏的元素吗? 第一缸缺K;第二缸缺Mg;第三缸缺N;

84、举出10种元素,说明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 (1)N:叶绿素、细胞色素、酶类和膜结构等的组成成分。

(2)P:NADP为含磷的辅酶,ATP的高能磷酸键为光合碳循环所必需;光合碳循环的中间产物都是含磷酸基因的糖类,淀粉合成主要通过含磷的ADPG进行;促进三碳糖外运到细胞质,合成蔗糖。

++

(3)K:气孔的开闭受K泵的调节,K也是多种酶的激活剂。 (4)Mg: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一些催化光合碳循环酶类的激活剂。

(5)Fe:是细胞色素、铁硫蛋白、铁氧还蛋白的组成成分,促进叶绿素合成。 (6)Cu:质兰素(PC)的组成成分。 (7)Mn:参与氧的释放。

13

(8)B: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9)S:Fe-S蛋白的成分,膜结构的组成成分。

(10)C:光合放氧所需(或Zn :磷酸酐酶的组成成分等)。

85、NO3进入植物之后是怎样运输的?在细胞的哪些部分、在什么酶催化下还原成氨?

植物吸收NO3后,可以在根部或枝叶内还原,在根内及枝叶内还原所占的比值因不同植物及环

境条件而异,苍耳根内无硝酸盐还原,根吸收的NO3就可通过共质体中径向运输。即根的表皮 皮层 内皮层 中柱薄壁细胞 导管,然后再通过根流或蒸腾流从根转运到枝叶内被还原为氨,再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形成氨基酸、蛋白质,在光合细胞内,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是在硝酸还原酶催化下,在细胞质内进行的,亚硝酸还原为氨则在亚硝酸还原酶催化下在叶绿体内进行。在农作物中,硝酸盐在根内还原的量依下列顺序递减;大麦 >向日葵>玉米>燕麦。同一植物,在硝酸盐的

供应量的不同时,其还原部位不同。例如在豌豆的枝叶及根内硝酸盐还原的比值随着NO3 供应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

86、是谁在哪一年发明了溶液培养法?它的发明有何意义?

1859年克诺普和费弗尔创立了溶液培养法,变称水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由于溶液培养法对每一种矿质元素都能控制自如,所以能准确地肯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种类,从确定了植物的16种必需元素,为化学肥料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培养技术不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用,并逐渐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如在沙漠地带采用溶液培养法生产蔬菜,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87、固氮酶有哪些特性?简述生物固氮的机理。 固氮酶的特性:(1)由Fe-蛋白和Mo-Fe-蛋白组成,两部分同时存在才有活性。(2)对氧很敏感,氧分压稍高就会抑制固氮酶的固氮作用,只有在很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固氮过程。(3)具有对多种底物起作用的能力。(4)是固氮菌的固氮作用的直接产物。NH3的积累会抑制固氮酶的活性。

生物固氮的机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固氮是一个还原过程,要有还原剂提供电子,还原一分子N2为两分子NH3,需要6个电子和6个H+。在各种固氮微生物中,主要电子供体有丙酮酸、NADH、NADPH、H2,电子载体有铁氧还蛋白(Fd)、黄素氧还蛋白(Fld)等。(2)固氮过程需要能量。由于N2具有键能很高的三价键(N≡N),要打开它需要很大的能量。大约每传递两个电子需4—5个ATP,整个过程至少要12—15个ATP。(3)在固氮酶作用下,把氮素还原成氨。

88、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对离子的交换吸附。

(1)选取根系健壮的水稻(可小麦等)幼苗数株,用清水漂洗根部,浸入0.1%甲烯蓝溶液中2—3分钟,将已被染成蓝色的根系移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摇动漂洗数次,直到烧杯中的蒸馏水不再出现蓝色为止。

(2)将幼苗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根系浸入蒸馏水中,另一组根浸入10%氯化钙溶液中,数秒钟后可见氯化钙溶液中的根系褪色,溶液变蓝,而蒸馏水中的根系不褪色,水的颜色无变化或变化很小。这说明根系吸附的带正电荷的甲烯蓝离子与溶液中的钙离子发生了交换吸附,甲烯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中,使溶液变蓝。

89、在含有Fe、K、P、Ca、B、Mg、Cu、S、Mn等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培养棉花,当棉苗第四片叶展开时,在第一片叶上出现了缺绿症,问该缺乏症是由于上述元素中哪种元素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为什么?

是由于Mg的含量不足而引起的。在上述元素中能引起缺绿症的元素有Mg、Cu、S、Mn。这四种元素中只有Mg是属于再利用元素,它的缺乏症一般表现在老叶上;而Cu、S、Mn属于不能再利用元素,它们的缺乏症表现在嫩叶上。当棉苗第四叶(新叶)展开时,在第一片叶(老叶)上出现了缺绿症,可见缺乏的是再利用元素Mg而不是其它。

90、Levitt提出的植物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四条标准是什么?

14

(1)转动速度超过根据透性或电化学势梯度所推算出的速度。(2)当转动已达到最终的稳衡状态时,膜两侧的电化学势并不平衡:(3)被转动离子或分子的量与所消耗的代谢能之间有一定的量的关系;(4)转动的机理一定依赖于细胞的活动。

91、钾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钾不是细胞的结构成分,但它是许多酶的活化剂。目前已知K在细胞内可作为60多种酶的活

化剂。例如谷胱甘肽合成酶、淀粉合成酶、苹果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等,所以K在蛋白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呼吸作用中有重要作用。钾在细胞中是构成渗透势的重要成分,对水分的吸收、

转动有重要作用;K还能调节气孔开闭,从而调节蒸腾作用。此外,在光合电子传递和线粒体内膜

电子传递中,K可用对应离子向相反的方向转移到膜的一侧,从而维持了跨膜的H+梯度,促进了光

++

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进行。K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特别是对块茎,块根作物施用K肥可有效提高块根、块茎的产量。钾还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抗倒伏能力。

92、一位学生配制了4种溶液,每种溶液的总浓度都相同。他用这此溶液培养已发芽的小麦种子,2周后测得数据如表7.1,请问处理1和2中的小麦根为什么特别短?

表7.1 小麦的溶液培养 处理 溶液 根长(mm)

1 NaCl 59 2 CaCl2 70 3 NaCl+CaCl2 254 4 NaCl+CaCl2+KCl 324

单盐毒害 93、用燕麦和小麦研究离子吸收规律,得到如图7.1所示的结果。你能从图7.1中得出什么结论?

?在pH 3—8的范围内,K吸收速率随pH增加而增加;在pH 5—8的范围内,NO3的吸收速率

随pH增加而下降。无论阳离子还是阴离子的吸收,其速率均与外界溶液的pH值有关。

94、用溶液培养研究番茄的氮、磷、钾元素缺乏症时,一下学生忘记在培养缸上贴标签。培养3周后,发现A处理的番茄叶片卷缩不平,不缺绿斑,叶边枯焦,老叶症状比幼叶的更为显著。B处理的番茄老叶干黄脱落,幼叶灰绿,叶柄叶脉呈紫色,根细而长,幼叶较老叶的缺乏症轻,整株生长缓慢。C处理的番茄叶片紫红色,叶片及叶柄上有坏无级斑,老叶症状较幼叶症状更明显,根系发育差,整株生长慢。请你根据这些症状,为不同处理的培养缸补贴标签。

A、缺钾 B、缺氮 C、缺磷。

95、溶液培养的番茄在第一朵花开放4周后,用50μg/gβ-萘氧乙酸(NOA)+30μg/gGA3处理其花序。或者,先用10μg/g玉米素(Z)处理蓓蕾,在开花4周后再50μg/g(NOA) +30μg/g处理花序。生长一段时间后,测定番茄根和果实的鲜重,结果如图A、B、C所示,请从此项研究中得出适当结论。

对照实验表明,番茄根和果实的鲜重成负相关,主要原因是二者竞争有限的营养物质;B实验表明NOA和GA3处理不能改变对照中果实与根竞争营养的关系;C实验表明,玉米素处理后,根和果实的鲜重成正相关,由此可见,玉米素影响营养物质的分配。

99、为什么在生产实际中常将磷肥,特别是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作为基肥或种肥而不作为追肥? 因为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效很慢,一进难于被植物吸收利用,但磷肥易于吸附在土壤胶体上而不易被淋失,其有效性可以保持很长时间。所以,磷肥特别是肥效很慢的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在生产实际中常用用基肥或种肥而不用作追肥。

100、影响植物根部吸收矿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土温升高而加快;

2、通气状况,在一定范围内,氧气代应越好,吸收矿质越多;

15

3、溶液浓度,在较低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升高而吸收增多。 101、何为根外营养?其结构基础是什么?它有何优越性?

植物地上部分吸收矿物养料之过程叫做根外营养。其结构基础是外连丝。其优越性表现在:在作物生育后期吸肥能力衰退时,或营养临界期时,可以之外补充营养;可避免一此肥料(如磷肥)的土壤固定;补充植物所需微量元素,此法用量少、见效快。

102、试述盐分吸收与水分吸收的关系?

植物对盐分与水分的吸收是相对的,既有关,又无关。有关,表现在盐分须溶解于水中方能被吸收;无关,表现在二者被吸收的机理不同。吸盐以主动过程为主,而吸水则以被动吸收为主。

103、为了确切地证实某种元素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要做哪些实验? 溶液培养,包括:(1)完全培养(对照)(2)缺素培养(试验组);(3)缺素症出现后的恢复试验。

104、阴、阳离子能否不耗代谢能量于细胞内积累?为什么?

能。只要细胞内存在不可移动的阴离子(如蛋白质)或不可移动之阳离子时,由于杜南平衡的存在,则会在胞内分别发生阳离子或阴离子的积累。

105、试述根部吸收矿质的过程。

首先进行离子的交换吸附,然后依次发生:离子通过自由空间进入皮层内部;离子通过内部空间(共质体)进入木质部;最后进入导管,向地上部分运输。

106、试述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形式与途径,可用什么方法证明?

用伤流液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植物体内矿质运输之形式:N——氮基酸酰胺;P—P,S—SO42-,金属离子则以离子状态运输。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根部吸收的矿物质主要在木质部内向上运输,叶片吸收的矿质则重要在韧皮部内向下运输,同时存在侧向运输。

107、什么是营养临界期及营养最大效率期?它们对作物产量形成有何影响?

营养临界期是指作物对于营养缺乏最为敏感的时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该期如缺肥,则作物生长发育将受到显著影响,导致作物减产。一般为幼苗期,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作物一生中,对于生长发育尤其是产量形成,施肥效果最好、施肥量最大的时期,一般为生殖生长期。适时适量地控制这两个时期之营养供给,对于产量形成与高低有重要作用。

108、为什么说施肥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施用肥料大部分是无机肥料,而作物的干物质和产品都是有机物,矿物质只占植株干重的小部分(百分之几到十几),大部分干物质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所以,施肥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主要表现在:施肥可增强光合性能,如增大光合面积,提高光合能力。延长光合时间,利于光合产物分配利用等等,可见施肥增产的实质在于改善光合性能。另外,施肥还能改善栽培环境,特别是土壤条件。

109、为使肥效充分发挥,生产上常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应分别阐述以下几点(1)适时灌溉(2)改善光照条件(3)适当深耕(4)控制微生物的有害转化(5)改善施肥方式。

110、必需矿质元素应具备哪几条标准?目前已知植物必需元素共有多少种?其中大量与微量元素各为多少种?各是指哪些元素?

三条标准:(1)缺乏之时发育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时表现出特异, 可由加入该元素而恢复正常;(2)在营养生理上表现出直接效果,而不是由土壤性质或微生物的改变而间接作用产生。

大量元素9种:C、H、O、N|、P、K、Ca、Mg、S 微量元素7种:Fe、Mn、B、Zn、Cn、Mo、Cl 112、作物矿质元素是否缺乏,如何诊断?

16

(1)化学分析诊断法(2)病证诊断法(3)加入诊断法。 113、“植物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是一不耗能量的过程,所以它只能顺其浓度梯度移动。因此被动吸收不会发生离子于细胞内的累积现象”。这种说法对吗?为会么?

不对。被动吸收有两种形式:一是简单扩散,矿质扩散的方向取决于浓度梯度和电势梯度之相对数值大小;二是杜南平衡。当细胞内存在不可移动的阴离子(或阳离子)时,当扩散达平衡时,正离子(负离子)将于胞内累积(即胞内浓度大于胞外浓度)。

114、根部吸收离子的数量总与土壤溶液(或培养液)中离子的数量成比例,对吗?为什么? 不对。根部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即不同离子的载体数量不同)。

?115、为什么在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亚硝酸盐(NO2)不会积累?

不会积累。因为正常情况下,植物体组织中亚硝酸还原酶的含量及活性比硝酸还原酶高得多,

?因此,硝酸还原酶之产物亚硝酸盐(NO2)能很快在亚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氨,然后进一

步形成氨基酸和蛋白。

116、何以证明氨是固氮酶的最终产物?

将固氮菌(Agctobacter)培养在含15N2的空气中,迅速固氮,短期内细胞内的谷氨酸出现大量的15N;若将该菌培养于合的15NH3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即停止,而吸入的氨态氮仍迅速转入谷氨酸中,(举另例亦可).

117、目前,生物因素氨的机理之主要内容是什么?

2?(1)固氮是还原过程,需还要剂Fd还,s2o4等提供电子;

(2)因氮过程需Mg参与,需要也只能是由ATP提供能量。 (3)在固氮酶作用下,把N2还原成氨。 118、施肥如何才能做到合理?

合理施肥就是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肥特点,适时适量施肥。即(1)根据不同作物特点及收获物的不同而施肥;(2)按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要施肥;(3)为使施肥适时适量,可根据某植物追肥之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才进行。形态指标包括“相貌”、“叶色”,生理指标包括营养元素,酰胺含量及某些酶活性的高低(各点加以阐述)。

119、为什么植物吸收的磷素,通常都是磷酸盐形式?

自然界的磷素很易被氧化成P2O5,它与水作用即成磷酸,自然界的磷就是对磷酸盐形式存在的。因此植物吸收的磷素通常都是磷酸盐形式。三价的磷酸盐难溶,一般不易被植物到利用。植物利用的大都是一、二价磷酸盐。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1、量子效率与量子需要量

以光量子为基础的光合效率称为量子效率或量子产额,即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引起的释放氧气或同化CO2的分子数。而同化一分子CO2或释放一分子氧所需要的光量子数,称为量子需要量,它是量子的倒数。目前公认的量子需要量是8,而量子效率则是1/8。 2、光能利用率

指作物光合产物中贮藏的能量占照射到地面上的太阳总辐射能的百分率,一般是用当地单位土地面积在单位内所接受的平均太阳总辐射来除以在同一时间内该土地面积上作物增加的干重所折合的热量。

3、二氧化碳补偿点

在CO2饱和点以下,净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同光呼吸释放的CO2达动态平衡,这时环境

17

中的CO2浓度称为CO2补偿点。 4、叶面积指数

又称叶面积系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是衡量光合面积大小的指标,作物高产与否,在一定范围内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但超过一定范围就会走向反面,这个合理的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而异。 5、二氧化碳饱和点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程度时再增加CO2浓度,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的CO2浓度称为二氧化碳饱和点。 6、光合作用能量转化效率

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中所含能量与被叶绿体吸收参与光合作用的光量子所含能量的比率,如以量子需要量为8计算,兰紫光和红光量子各半,则其能量转化效率大约为25%。 7、光补偿点

在光饱和点以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减小而降低,到某一光强时,光合作用中吸收的CO2

与呼吸作用中释放的CO2达动态平衡,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8、光饱和点

在光照强度较低时,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光强进一步提高时,光合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当超过一定光强时即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9、CAM途径

有些植物夜间气孔开放,通过C4途径固定二氧化碳,形成苹果酸,白天气孔关闭,夜间固定的CO2释放出来,再经C3途径形成碳水化合物,这种夜间吸收CO2,白天进行碳还原的方式,称CAM途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称为CAM植物,如仙人掌科和凤梨科的植物属CAM植物。 10、C4途径

是C4植物固定CO2的一种途径,其CO2受体是PEP,固定后的初产物为四碳二羧酸,即草酰乙酸,故称C4途径或四碳二羧酸途径。 11、PQ穿梭

PQ为质体醌,是光合链中含量最多的电子递体,即可传递电子也可以传递质子,具有亲脂性,能在类囊体膜内移动。它在传递电子时,也将质子从间质输入类囊体内腔,PQ在类囊体上的这种氧化还原反复变化称PQ穿梭。 12、原初反应

是光合作用起始的光物理化学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电荷分离,即天线色素吸收光能并传递给中心色素分子,使之激发,被激发的中心色素分子将高能电子传递给原初电子受体,使之还原,同时又从原初电子供体获得电子,使之氧化。 13、光合磷酸化

由光驱动的光合电子传递所偶联的将ADP和无机磷合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这一现象是Arnon1954年用离体叶绿体测出的。由于与磷酸化相偶联的光合电子传递的方式不同,故将其分为环式光合磷酸式、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与假环式光合磷酸化。 14、光合单位

指同化1分子CO2或释放1分子氧所需要的叶绿体色素分子数目。一个光合单位大约有200—300个色素分子,其中有一作用中心,人们把这一作用中心及其周围的几百个色素分子称为一个光合单位。叶绿体内存在有两个光系统,它们各有一个作用中心及一群天线色素,光合同化力的形成需要有两个光系统,故也有人把这两个作用中心和其周围的天线色素,合称为一个光合单位。 15、Hill反应

在有适当的电子受体存在的条件下,叶绿体利用光使水光解,即有氧的释放和电子受体的还原,

18

这一过程是Hill在1940年发现的,故称Hill反应。

H2O?B光1H2B?O2 B为受氢体,又称为希尔氧化剂。 高铁氰化钾[K3Fe(CN)6]、草酸铁、

叶绿体2许多醌类、醛类以及多种有机染料都可作为希尔氧化剂。

16、爱因斯坦值

指每摩尔光子(6.02×1023光子)所含有的能量,如700nm波长的红光,其所含能量是41千卡/爱因斯坦,400nm的紫光是72千卡/爱因斯坦。 17、荧光现象与磷光现象

都是指叶绿素分子吸收光后的再发光现象,叶绿素a、b都能发出红色荧光。其寿命约为10-9秒,它是由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时的发光现象。叶绿素也能发射磷光,其寿命可达10-2—103秒,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 18、单线态与三线态

叶绿素分子中处于同一轨道的配对电子或处于不同轨道的配对电子,其自旋方向均相反时,分子的电子总自旋等于零,光谱学家称此种分子状态为单线态,处于不同轨道的原先配对电子自旋方向相同,这时分子的结构对外界磁场有三种可能的取向,这种具有相同自旋的激发态叫做三线态。 19、红降

在四十年代,以绿藻和红藻为材料,研究其不同光波的光合效率,发现当光波大于680纳米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产额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红降。 20、双光增益效应

1957年伊利诺斯大学爱默生(Robcrt Emcrson)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在680纳米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一些比它波长较短的光,如650—670纳米的光,则量子效率(即量子产颜)大大增高,比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时的总和还要多,这种现象称为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效应。 21、碳素同化作用

即CO2固定和还原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由于形成的产物中有近45%都是碳素,故称碳素同化作用。主要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次还有细菌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22、天线色素

在光合作用中,真正能发生光化学反应的光合色素仅占很少一部分,其余的色素分子只起捕获光能的作用,这些色素吸收的光能都要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所以这些色素分子就称为天线色素,或称聚光色素,又称捕光色素。 23、中心色素

是指能发生光化学反应的色素分子,它在光合色素中仅占很少一部分。 24、Calvin循环

又称C3途径、还原磷酸戊糖循环、光合碳循环,它是CO2固定和还原的主要途径,其CO2的受体是RuBP,CO2固定后的初产物是PGA。 25、质子动力势

根据米切尔(P.Mitchell)的化学渗透学说,光合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膜内外电位差和质子浓度差,二者合称质子动力势,是光合磷酸化的动力。 26、写出下列缩写符号的中文意思

PS I: PC: RuBpCasc: CAM: 光系统I 质兰素 核酮糖双磷酸羧化酶 景天酸代谢

27、叶绿素a吸收的红光比叶绿素b偏向 方面,而在兰紫光区域偏向 方面。

长光波 短光波

28、写出下列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

19

PS II: PQ: PEP: CF1—F0:

光系统II 质体醌 烯醇式磷酸丙酮酸 偶联因子复合物

29、矿质元素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时不能形成叶绿素,而 等元素也是叶绿素形成所必需的,缺乏时也产生缺绿病。Mg Fe、Mn、Cu、Zn 30、光系统I(P700)的电子受体是( ),电子供体是( )。铁硫蛋白(Fe—S) 质兰素(PC) 31、光合作用中每产生Imol NADPH, PSI必须吸收 受因斯坦光子。2 33、光合碳循环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其中( )、( )、( )、( )及( )等酶都是光调节酶,它们中( )酶是CO2同化的关键酶。

RuBp羧化酶 NADP一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FBP一磷酸酯酶 SBP磷酸酯酶 Ru5p激酶 RuBp羧化酶

34、叶绿素卟啉环中的镁被( )置换后,形成去镁叶绿素,被( )置换后仍呈绿色。故制备浸制标本时,常用( )溶液处理。

H+ Cu2+ 醋酸铜

35、光合作用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其反应的特点是 、 、 。

水被氧化为分子态氧 CO2被还原到糖的水平 同时发生日光能的吸收、转化与贮藏。 36、光合生物所含有的光合色素可分为四类 、 、 、 。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藻色素 细菌叶绿素

37、合成叶绿素分子中吡咯环的起始物质是 。光在形成叶绿素时的作用是使 还原成 。б-氨基酮戊酸 原叶绿素酸酯 叶绿素酸酯

38、植物光合作用可利用的波长范围为( )纳米,叶绿素吸收高峰在( )光区和( )光区;类胡萝卜素吸收高峰在( )光区。390~760 兰紫 红 兰紫 39、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的 进行的,CO2的固定和还原则是在叶绿体的 中进行的。

类囊体膜 叶绿体间质

40、光合磷酸化有下列三种类型,即 、 和 ,通常情况下 占主要地位。

环式光合磷酸化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假环式光合磷酸化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41、在非环式电子传递中,光系统Ⅱ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 和 ,而光系统Ⅰ吸收的光能则使 还原。H2O的光解 质子泵入类囊体腔内 NADP+还原 42、在非环式电子传递中,一对电子的传递需要吸收 个光量子,偶联 个NADPH2和 个ATP的形成。4 1 1—2(或1.33) 43、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是与 电子传递相偶联的,1分子水的光解需要吸收 个光量子。

非环式 4

44、阴生植物的叶绿素a/b比值,比阳生植物 ,高山植物的叶绿素a/b比值比平原地区植物 ,同一植物在强光条件下,其叶绿素a/b比值比弱光条件下的 ,同一叶片随着叶龄的增加,叶绿素a/b比值亦随之 。低 高 高 降低

45、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一般是 ,叶绿素a/b比值是:c3植物为 ,c4植物为 ,而叶黄素/胡萝卜素为 。3:1 3:1 4:1 2:1

46、叶绿素可分为 、 、 、 四种,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含有 。

叶绿素a、b、c、d 叶绿素a

47、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主要步骤是( )、( )、( )和( )。

光能的吸收和色素分子激发态的形成 天线色素分子之间激发能的传递 作用中心对电子激发能的捕获 电荷分离

48、在光合作用中具有双重催化功能的酶是( )。它可以催化( )反应和( )反应。

Rubisco—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羧化 加氧

49、根据现代概念,光合作用机理可分为( )、( )、( )及( )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原初反应 光合电子传递 光合磷酸化 碳同化

20

50、CAM植物的气扎夜间( ),白天( ),夜间通过( )酶羧化CO2生成大量的( )运往( )贮藏,黎明后又转入细胞质,氧化脱羧,所以傍晚的pH值( ),黎明前的pH值( )。

开启 关闭 PEP羧化酶 苹果酸 液泡 高 低

51、在光合碳循环中RuBP羧化酶催化( )和( )生成( );PEP羧化酶催化( )和( )生成( )。

核酮糖1,5双磷酸 二氧化碳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桐酸 二氧化碳 草酰乙酸

52、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形成是在 中进行的,蔗糖的合成则是在 中进行的。叶绿体 细胞质 53、写出下列生理过程所进行的部位:(1)光合磷酸化 ;(2)HMP途径 ;(3)C4植物的C3途径 。类囊体膜 细胞质 鞘细胞叶绿体

54、水分亏缺降低光合速率的原因可能是在下列几方面: 、 、 。

增加气孔阻力 CO2同化受阻 光合面积减少

55、光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 、 、 。

光合作用的能源 诱导RuBPCase活化 气孔的开放 叶绿素的形成与基粒叠垛

56、从光合作用的观点看,影响作物经济产量的五个因素是: 、 、 、 、 。光合时间 光合面积 光合效率 呼吸消耗 经济系数

57、CAM植物的含酸量是白天比夜间 ,而碳水化合物量则是白天比夜间 。低 高 58、光呼吸的底物是 ,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和氧化分别在 、 和 这三个细胞器中进行的。乙醇酸 叶绿体 过氧化体 线粒体 59、现在一般认为发现光合作用的学者是:B

a. Van·Helmont b. Joseph Priestley c. F·F·Blackman d. M·Calvin 60、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反应式可以表示为 。B

A、12H2O+12NADP+nP1—→12NADPH2+6O2+nATP

B、6O2+12NADPH2+nATP—→C6H12O6+12NADP+6H2O+nADP+nP1 C、12NADPH2+6O2+nATP—→12H2O+12NADP+nADP+nP1 D、6CO2+12H2O+nADP—→C6H12O6+6O2+6H2O+nADP

61、把小球藻细胞保持在适合的光合作用条件下,使其受到高强度的、短而持续时间相同的闪光。如果两次闪光之间的暗期长度 。D

A. 增加,每次闪光的光合产量没有变化 B. 减少,每次闪光的光合产量增加增加 C. 增加,每次闪光的光合产量减少

D. 增加,每次闪光的光合产量在达到最大的暗周期以前也增加 62、Rubisco由 个大亚基和 个小亚基组成。C

A.12、4 B. 6、10 C. 8、8 D. 10、6

63、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 聚体。C

A. 4 B. 8 C. 16 D. 32

64、用活力最高的植物材料在暗反应不起限制作用的条件下,能测得的光合放氧的最低量子需要量为 。A

A. 8—12 B. 1—4 C. 16—24 D. 5—7

65、光照下的植物绿色组织中,能荷通常为 。D

A. 0 B. 0.20—0.45 C. 0.5—0.65 D. 0.80—0.95 66、C4植物CO2固定的最初产物是 。A

A.草酰乙酸 B.磷酸甘油酸 C.果糖—6—磷酸 D.核酮糖二磷酸 67、C4途径中,CO2的受体是 。C

A.草酰乙酸 B.天冬氨酸 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核酮糖二磷酸

21

68、有人认为乙醇酸代谢也是氨基酸合成的补充途径,它主要形成的氨基酸是(B )和(E )。

A.丙氨酸 B.甘氨酸 C.苏氨酸 D.亮氨酸 E.丝氨酸 F.缬氨酸 69、C4—二羧酸途径中,将丙酮酸转变为烯醇式磷酸丙酮酸的酶是:D

A.丙酮酸激酶 B.PEP羧激酸 C.PEP羧化酶 D.丙酮酸—Pi—双激酶

70、光合碳循环是五十年代卡尔文等人提出的,他们在研究C3循环时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技术是 C

A.高压液相层析 B.放射性32P自显影 C.放射性14C纸层析 D.薄层层析

71、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色素,它们在结构上的差别是前者吡咯环Ⅱ上是( )基,后者是( )基。D B

A.羰基 B.醛基 C.羧基 D.甲基 E.异戊二烯基 72、具CAM途径的植物,其气孔一般是:B

A.昼开夜闭 B.尽闭夜开 C.尽夜均开 D.尽夜均闭 73、光呼吸乙醇酸代谢途径的底物主要来源于( )的作用。B

A.RuBp羧化酶 B.RuBP加氧酶 C.乙醇酸氧化酶 D.PEP羧化酶

74、栽培作物中的玉米是( )植物、小麦是( )植物,仙人掌和凤梨则是( )植物。

A.C3 B.C4 C.C3—C4+中间型 D.CAM

B,A,D

75、仙人掌科和凤梨科植物被称为( )植物。A A.CAM B. C3 C. C4 D.中间型 76、RuBP羧化酶的活化剂是:C

A. Cu B. Fe C. Mg D. K E. Zn 77、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三碳糖是:A

A.磷酸甘油醛 B.磷酸甘油 C.磷酸甘油酸 D.磷酸丙酮酸

78、在卡尔文循环中,催化1.5一双磷酸核酮糖接受CO2形成3—磷酸甘油酸反应的酶是:B

A. PEP羧化酶 B. RuBP羧化酶 C.丙酮酸羧化酶

79、在适宜的温光条件下,在同时盛有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养鱼缸中,当处于下列哪一种情况时,整个鱼缸的物质代谢恰好处于相对平衡:C

A.动物的呼吸交换等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交换。 B 动物吸收的氧等于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 C .动植物的CO2输出等于植物光合作用的CO2吸收。 80、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日光强度是:B

A.等于光补偿点 B. 大于光补偿点 C.小于光补偿点 81、光合作用中CO2同化形成的磷酸丙糖 A

A. 促进硝酸盐还原 B. 抑制硝酸盐还原 C.与硝酸盐还原无关 82、指出下列三组物质中,哪一组是光合碳循环所必须的:B

a.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O2 b. CO2、NADPH2、ATP c. CO2、H2O、ATP

83、在光合环运转正常后,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则光合环中的中间产物含量会发生如下的瞬时变化:A

A. RuBP的量突然升高,而PGA的量突然降低。 B. PGA的量突然升高,RuBP的最突然降低。 C. RuBP和PGA的量均突然降低。 D. RuBP和PGA的量均突然升高。 84、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来源于:A

A. H2O B. CO2 C. RuBP

85、发现光合作用固定CO2的C4途径的植物生理学家是:A

A. Hatch B. Calvin C. Arnon

86、将叶绿素提取液放在直射光下,则可观察到:B

A. 反射光是绿色,透射光是红色 B. 反射光是红色,透射光是绿色

22

C. 反射光和透射光都是绿色

87、叶绿体中所含的脂除叶绿体色素外主要是:D

A. 真脂 B. 磷脂 C. 糖脂 D. 硫脂 88、培养植物的暗室内,安装的安全灯最好选用:B

A. 红光灯 B. 绿光灯 C. 白炽灯

89、除草剂二氯酚二甲基脲(DCMU)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A

A. QA→QB B. Fd→Fp C. PC→P700 D. cytf→PC

90、 的二氯酚吲哚酚(DCPIP)可以为PSI提供电子,所以可作为人工电子供体进行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的研究。C

A. 高浓度 B. 人工合成 C. 还原型 D. 氧化型

91、 和光还原是产生化学能和产生固定CO2所需还原力的两个光诱导过程。D

A. 光合放氧 B. CO2被固定 C. 氧化磷酸化 D. 光合磷酸化 92、叶绿体内由十几或几十个类囊体垛迭而成的结构称为 。B

A. 间质 B. 基粒 C.亲饿颗粒 D. 回文结构

93、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膜或光合细菌中含有光合色素的膜称为光合膜。光合膜的厚度一般约为 nm. C

A. 0.5 B. 1.0 C. 5.0 D. 10.0

94、每个光合单位中含 个叶绿素分子。C

A. 1至2 B. 100至200 C. 250至300 D. 500至1000 95、在循环的光合电子传递途径中,没有 产生。C

A. 氧化型细胞色素f B. e- C. NADPH D. ATP

96、光合作用中心是发生光合作用原初光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已经分离得很“纯”的光合作用中心是光合细菌的作用中心复合体。它包括4条多肽链, 个细菌叶绿素分子,2个去镁叶绿素分子,1个泛醌和1个非血红素铁。B

A. 2 B. 4 C. 6 D. 8

97、光合作用中的碳代谢在叶绿体的 中进行。D

A. 基粒 B. 外膜 C. 内膜 D. 间质 98、叶绿体的光合放氧在 内发生。A

A. 垛迭的类囊体内腔 B. 亲饿颗粒 C. 间质 D. 外膜 99、时片的光合细胞中,蔗糖是在 中合成的。A

A. 细胞质 B. 细胞核 C. 微体 D. 线粒体 100、光系统Ⅱ的中心色素分子是 A

A. 叶绿素a680 B. 叶绿素a700 C. 叶绿素b D. 类胡萝卜素 101、在光合作用研究中首先发现光合碳循环,并获诺贝尔奖金的是:B

A. 希尔(R.Hill) B. 卡尔文(M.Calvin)和本生(Benson) C. 哈奇(Hatch)和斯拉克(Slack) D. 米切尔(P.Mitchell) 102、光合作用中,光系统Ⅰ的作用中心的色素分子是:D

A. P450 B. P600 C. P680 D. P700 103、组成叶绿素卟啉环的中心原子是( ),组成血红素的中心原子是( )。D B A. Cu B. Fe C.Zn D. Mg E. Co 104、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形状多为 C

A. 圆形 B. 星形 C. 扁平椭圆形 D. 长条形

105、CAM途径的植物气孔在白天开放时,由PEP羧化酶羧化CO2,并形成苹果酸贮藏在液泡中。×

106、光呼吸和暗呼吸是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的两个过程。光呼吸的底物是由光合碳循环转化而来的。光呼吸的主要过程就是乙醇酸的生物合成及其氧化的反应。√

23

107、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中,主要是可见光和少量紫外光。× 108、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酶促反应,故与温度无关。×

109、光质与光合作用关系也十分密切,通常富于兰紫光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合产物中,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在红光较多的光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合产物中蛋白质含量常较高。× 110、光合作用是一个释放氧的过程,不放氧的光合作用是没有的。×

111、RuBP羧化酶/加氧酶,是一个双向酶,在大气氧浓度的条件下,如降低CO2浓度,则促进加氧酶的活性,增加CO2浓度时时,则促进羧化酶的活性。√ 112、绿色植物的气孔都是白天开放,夜间闭合。×

113、高产植物都是低光呼吸植物,而低光呼吸植物也是高产植物。×

114、黄化刚转绿的植物,其光饱和点比正常绿色植物的光饱和点低,因而其光合速率也比较低。× 115、水的光解和氧的释放是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一部分。×

116、叶绿体色素都吸收兰紫光,而在红光区域的吸收峰则为叶绿素所特有。√ 117、大多数栽培作物的CO2补偿点是稳定的。√

118、叶绿素分子在吸收光后能发出荧光和磷光。磷光的寿命比荧光的长。√ 119、在光合作用的总反应中,来自水的氧被参入到碳水化合物中。× 120、所有光合生物都是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 121、PSⅠ主要存在于非紧贴的类囊体膜中。√

122、在非循环电子传递中,来自O2的电子最终被用来还原NADP+为NADPH。× 123、植物呈现绿色是因为其叶绿素能够最有效地吸收绿光。× 124、蓝光的能量比黄光的多(以光量子计算)。√

126、从植物生理与作物高产角度试述你对光呼吸的评价

光呼吸对光合碳同化是有利还是有害,一直是当前争论的焦点,据推算,在正常的大气条件下,由乙醇酸途径放出的CO2占光合固定的CO214%。也有认为光呼吸所损失碳素占净光合率的30%左右。同时乙醇酸含成及其代谢又消耗了大量能量,因此,光呼吸是植物体内的“无效生化循环”,对光合作用原初生产量是不利的。然而近年研究发现,光呼吸对植物生理代谢并不是完全无效的,而是光合碳代谢所必需,至少是不可避免的。表现在:①光呼吸是光合作用的保护性反应。例如在强光和CO2不足环境下级和光抑制;②光呼吸与光合糖代谢有密切关系,有利于蔗糖和淀粉的合成;③光呼吸与氯代谢关系也很密切,既为硝酸盐还原提供还原剂,也是氨基酸(甘氨酸和丝氨酸)生物合成的补充途径。因而对光呼吸的抑制不能一概而论,研究发现,光呼吸被抑制20—30%的情况下,净光合效率可提高10—20%,如果抑制超过30%时,光合效率反而有所降低。 127、举出三种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及优缺点。

(1)改良半叶法,选择生长健壮、对称性较好的叶片,在其一半打取小圆片若干,烘干称重,并用三氯醋酸对叶柄进行化学环割,以阻止光合产物外运,到下午用同样方法对另一半叶片的相对称部位取相同数目的小圆片,烘干称重,两者之差,即为这段时间内这些小圆片累积的有机物质量。此法简便易行,不需贵重设备,但精确性较差。

(2)红外线CO2分析法原理是:气体CO2对红外线有吸收作用(尤其是对波长4260纳米的红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不同浓度的CO2对红外线的吸收强度不同,所以当红外线透过一定厚度的含CO2的气层之后,其能量会发生损耗,能量损耗的多少与CO2的浓度紧密相关。红外线透过气体CO2后的能量变化,绿过电容器吸收的能显转变为可以反映CO2浓度的电讯号,由仪器直接显示出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始末时,其环境中CO2浓度的变化,可以通过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仪表迅速而准确地观察获得,实验前后仪表上所反映的CO2浓度之差,即为植物在该测定时间内叶片吸收CO2的量·因此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单位叶而积吸收CO2的量,即植物的光合速率,此法迅速而准确,安全而灵敏,整体而连续测定是其优点,但仪器比较昂贵,目前基层还较难实现。

(3)氢电极法原理是:氧电极由嵌在绝缘律上的铀和银所构成,以0.5mol氯化钾为电解质,

24

覆盖一层15-20um的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薄膜,两极间加0.6~0.8伏的极化电压。溶氧可透过薄膜进入电极在铂阴极上还原,同时在极间产生扩微电流,此电流与溶解氧浓度成正比,记录此电流的变化,则能换算出相应的氧分压值。当膜的作度不变,温度恒定时,植物叶片在反应液中照光时释放的氧量,即为该叶片的光合速率。此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以连续测定水溶液中溶解氧量及其变化过程,但只能测离体叶片。目前也受仪器限制。 128、叶色深浅与光合作用有何关系?为什么?

叶色深浅反映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成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时,叶绿素含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已不明显,因为这时叶绿素含量已有富余,已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叶色深的植物,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因此阴生植物一般叶色较深,但在强光照下,叶色深有利于收集光能的优点已不复存在。

129、是谁用什么方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水,而不是CO2?

大约在1930年以前,研究光合作用的学者都相信,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CO2,碳最后被水还原为碳水化合物。

最先提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水,而不是CO2的学者是C.B.Van Niel,他发现有些细菌如紫色硫细菌,在照光条件下利用H2S,将CO2还原形成有机物,没有氧的释放,但有硫或硫酸的产生,根据的Van Niel意见,光合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CO2?2H2A光(CH2O)?H2O?2A

叶绿素对绿色植物来说,2A就是氧,对紫色硫细菌则是硫,因此他推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CO2。

第二个用实验证明光合放氧是来源于水的是英国剑桥大学的Hill,他在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如铁氰化钾,在照光时,则可在没有CO2还原的情况下释放氧。

真正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的是Kamen和Ruben,他们将绿色细胞放在含18O2的水中,照光时释放的氧是18O2、而不与CO2中的氧相同,如果用18O2的CO2和普通的水进行光合试验,则释放的氧不是18O2,而是普通的氧,这就有力地证明光合放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CO2。 130、试述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光强和光质,一方面影响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一方而影响光合速率。

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由原对绿素酸酯还原成叶绿素酸酯需要在光下才能进行。所以黑暗中生长的幼苗不能形成叶绿素而呈黄白色。过强的光照容易使叶绿素被光氧化破坏,对叶绿素形成也不利。实验证明,光质对叶绿素形成有关,单色光不如全色光,单色光中又以红光最好,兰光次之,绿光最差。

光还影响叶绿体的发育,黑暗下,叶绿体发育是畸形,片层结构不发达或不能形成,见光后才能逐渐转入正常。

光影响气孔的开闭,进而影响叶片温度和CO2的吸收.

光是光合作用能量的来源,没有光,同化力(ATP和NADPH+H+)不能形成,就不能同化CO2;除光强外,光质也影响光合速率。例如菜豆在红光下光合速率最快,兰光次之,绿光最差。水稻表现为兰光最好,红光次之,绿光最差。

131、扼要叙述光呼吸过程中乙醇酸的来源。

乙醇酸主要是通过RuBp羧化酶一加氧酶的作用而形成,该酶有双重催化功能:即可催化RuBp的羧化反应,也可催化RuBp的加氧反应。当环境中O2分压高,CO2分压低时,此酶进行加氧反应,生成3—PGA和磷酸乙醇酸,反应如下:

25

O2,Mg2?RuBp?3?PGA+磷酸乙醇酸

RuBP加氧酶磷酸乙醇酸

?H2O?乙醇酸 ?pi此外,也可通过光合碳循环中转酮酶的作用形成少量乙醇酸。

132、在一项试验中要比较两个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试简述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要尽量减少试验误差,在提取及测定时,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

取两个处理的新鲜叶片剪碎,称重(0.5克),一份测干重,一份置研钵中,加少量碳酸钙和石英砂以及丙酮磨提取,过滤至容量瓶,定容。用分光光度计分别在波长645、663和652nm下测定光密度,以80%丙酮为空白对照。按公式计算叶绿素a、b含量和总量。测定时,注意取样一致,称量准确,色素提取干净,比色时浓度在光密度(OD值)0.05~0.5nm范围内,并且最好用751分光光度计测定,才能减少试验误差。

134、何谓光合作用?用什么简便方法证明光合作用的存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日光能,将CO2和H2O同化为有机化合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产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故可用下式来表示:

CO2?H2O光1(CH2O)?O2?

绿色植物2依据这一原理,可以用下列简便方法证明植物在光下的光合作用。

(1)用水生植物如金鱼藻,切断茎,切口向上,置于光下,则可见切口处有气泡放出,放出的气泡就是氧气,而在暗中则没有气泡的发生。

(2)将陆生植物叶片制成小圆片,放入水中通过减压抽气使其下沉,再放入约含1%的碳酸氢钠溶液中,置于直射光下,则小圆片很快就上浮,小圆片上有很多小气泡,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氧,而在暗中则小圆片不上浮。

(3)有些在光下累积淀粉的植物叶片,可用剪有一定形状空洞的黑纸,夹在预先在暗处放置约两天的植物叶片上,放于直射光下,2小时后,剪下叶片,除去黑纸,用乙醇脱色后放入碘液中,则可见未被黑纸遮盖的部分变为兰黑色,证明有淀粉存在,而未爆光处则不变色。 135、试用化学渗透学说解释光合电子传递与磷酸化相偶联的机理。

光合磷酸化是在光合膜上进行的,光合膜上的光系统吸收光能后,启动电子在光合膜上传递。电子传递过程中,质子通过PQ穿梭被泵入类囊体腔内,同时水的光解也在膜内侧释放出质子,因而形成了跨膜的质子梯度差和电位差,即膜内腔电位较正而外侧较负,两者合称为质子动力势差(△PMF)。按照P.Mitchell的化学渗透学说,光合电子传递所形成的质子动力势是光合磷酸化的动力,质子有从高浓度的内侧反回到低浓度外侧的趋势,当通过偶联因子复合物(CF1—F0)反回到外侧时,释放出的能量被偶联因子捕获,使ADP和无机磷形成ATP。这一学说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实验的证实和支持。

136、根据光合作用碳素同化途径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植物分为哪三个类群?它们主

根据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径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植物区分为三个类群,即C3途径(卡尔文循环或光合碳循环)、C4—二羧酸途径及景天酸代谢途径。

C3途径是光合碳循环的基本途径,CO2的接受体为RuBp,在RuBp羧化酶催化下,形成两分子三碳化合物3-PGA。

C4途径是六十年代中期在玉米、甘蔗、高梁等作物上发现的另一代谢途径。CO2与PEP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进而形成苹果酸或天冬氨酸等四碳化合物。

景天酸代谢途径又称CAM途径。光合器官为肉质或多浆的叶片,有的退化为茎或叶柄。其特点是

26

气孔昼闭夜开。夜晚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将CO2与PEP羧化为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贮藏在液泡中。白天光照下再脱羧参与卡尔文循环。

137、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光合作用。被试植物先在1% CO2中进行光合作用,而后将CO2浓度降到0.003%。测得14C标记的3—磷酸甘油酸(PGA)和核酮糖二磷酸(RuBP)含量的变化如图6.3所示。从这项研究中能引出什么结论?

这项研究表明,PGA是RuBP羧化的产物,所以CO2浓度降低时,PGA减少。同时也说明已经产生的PGA还能转变成RuBP,否则RuBP的含量不会增加。 138、植物体内水分亏缺使光合速率减弱的原因何在?

(1)水分亏缺常导致叶片萎蔫,不能保持叶片正常状态。保卫细胞膨压降低,气孔关闭,CO2

从叶表面透过气孔扩散到叶内气室及细胞间隙受阻,CO2吸收标减少,影响光合速率。

(2)水分亏缺,气孔关闭,蒸腾减弱,叶温升高,从而降低酶活性和破坏叶绿素,使光合速率降低.

(3)水分亏缺时,植物呼吸反常增强。

(4)水分亏缺时,影响蛋白质的水合度,从而影响蛋白质分子结构及排列以及酶系统的空间构型,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5)缺水时,影响叶片内光合原料供应和光合产物运输。

(6)水分亏缺,植株生长矮小,影响光合面积,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由此可见,保证水分的正常供应,才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

141、哪些矿质元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为了夺取作物高产,应该如何做到合理施肥?

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矿质元素,都对光合作用速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

N和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Fe、Mn、Mg是叶绿素形成所必需的,N、P、S、Mg等是构成叶绿体片层结构不可缺少的成分;

Fe、Cu等在光合电子传递中具有重大作用,水的光解反应需Cl和Mn的参加; 光合磷酸化需要P;

K+调节气孔开闭;

Zn是催化CO2水合反应的碳酸酐酶组成成分;光合碳循环中的所有糖类都是含磷酸式团的糖类; B促进光合产物蔗糖的运输。

由此可见,为了夺取作物高产,在给作物施肥时,除了施用大量元素之外,还需要配合微量元素的施用。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才能全面合理。 147、比较下列两种概念的异同点:

(1)光呼吸和暗呼吸

(2)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1)光呼吸和暗呼吸

特征 对光的要求 底物 进行部位 历程 能量状况 O2与CO2 (2)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特征 进行部位

暗呼吸 光暗均可进行 糖、脂肪、蛋白质、有机酸 活细胞细胞质→线粒体 EMP→TCA→呼吸链 释放能量加以利用 吸收O2,释放CO2 光呼吸 只在光下进行 乙醇酸 叶绿体→过氧化体→线粒体 乙醇酸循环(C2循环) 消耗能量 吸收O2释放CO2 不同点 光合磷酸化 类囊体膜上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膜上 相同点 均在膜上进行 27

形成ATP部位 电子传递体位置 能量状况 与H2O的关系 质子泵 均有ATP复合酶,能形成ATP 均有一系列电子递体 均有能量转换 均与H2O有关 均有质子泵 在膜外侧形成 在光合链上 来自光能激发,贮藏能量 是H2O的光解 PQ穿梭;将H+泵到膜内 在膜内侧形成 在呼吸链上 来自底物分解,释放能量 是H2O的生成 UQ穿梭,将H+泵到膜外 148、C3植物和C4植物有何不同之处? C3植物和C4植物的差异

特征 叶结构 C3植物 维管束鞘不发达,其周围叶肉细胞排列疏松 只有叶间细胞有正常叶绿体 约3:1 30—70 低(3—5万烛光) 只有光合碳循环(C3途径) RuBp C3酸(PGA) 较高 较低 较低(15~35) 高,易测出 高 较低 高(450—950) C4植物 维管束鞘发达,其周围叶肉细排列紧密 叶肉细胞有正常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有叶绿体,但基粒无或不发达 约4:1 <10 高 C4途径和C3途径 PEP C4酸(OAA) 较低 较高 较高(40—80) 低,难测出 低 较高 低(250—350) 叶绿体 叶绿素a/b CO2补偿点 光饱和点 碳同化途径 原初CO2受体 光合最初产物 RuBp羧化酶活性 PEP羧化酶活性 净光合速率(强光下) 光呼吸 碳酸酐酸活性 生长最适温度 蒸腾系数 150、何谓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哪些?

光能利用率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绿色植物光合产物中所累积的化学能量与照射在这块面积上的日光能的比率。以年来计算,一般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不到1%,森林植物大概只有0.1%。

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很多的,主重有以下几方面。

(1)一部分光不能参加光合作用,可以参加光合作用的光是可见光,它只占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45%左右。

(2)漏光,一年中即使种三季,也会有30%左右的光是没有照射到植物上的。

(3)反射与透射,照在植物叶片上的光大约有15—20%未补吸收,而是损失于反射和透射。 (4)量子需要量的损失,被叶绿体吸收的光,在光合作用能量转化过程中只有23%左右累积到光合产物中,77%都损失消耗了。

(5)呼吸消耗的损失,光合产物大约1/3是呼吸消耗了。

此外,还有许多因子影响光能利用率,例如光饱和点的损失、叶片衰老、CO2供给不足、病虫危害、水分亏缺、矿质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151、何谓限制因子律?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其主要意义何在?

限制因子律是英国生理学家F. F. Blackman于1905年提出来的,这个定律指出:当一个过程的

28

进行受若干个独立因子所影响时,这个过程进行的速度受最低量因子的步伐所限制。例如在弱光下,很低的CO2浓度就达到了饱和,增加CO2浓度不能增加光合速率,因为限制因子是光,只有增加光强,才能提高光合速率,但当光强增加到一定程度后,CO2又变为不足,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成了限制因子。

这一定律是光合作用研究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说明象光合作用这样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因子都没有绝对不变的最适值,这些因子间是互为前提互相制约的,因此,这一定律是一切单因子研究的理论基础。关于光合作用的两步机理,也是受这一定律的启发提出来的。 152、如何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植物的绿色部分,包括叶片、茎杆、叶鞘、花萼、苞叶、果皮甚至穗、芒等,只要含叶绿体,就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非绿色部分,因不含叶绿体,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一完全的光合器,用分离出的完整叶绿体,将其悬浮在一定的缓冲液系统中,加入必需的辅助因子并照光,则可进行光合作用,并形成蔗糖及淀粉,这说明,光合作用的全过程,都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15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哪部分进行的?产生哪些物质?暗反应在叶绿体哪部分进行?可分哪几个大阶段?产生哪些物质?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可分为原初反应、水的光解和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三大步骤,其产物除释放氧外,还形成高能化合物ATP和NADPH2,两者合称为同化力,光能就累积在同化力中。

光合作的暗反就是指CO2的固定和还原,这一过程是在叶绿体的间质中进行的,可分为CO2的固定、初产物的还原、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的CO2受体RuBP的再生这四大阶段。光反应形成的同化力即用于CO2固定后的初产物还原,光合碳循环的正常运转还需光的诱导,因为光合环的调节酶是在光下活化,暗中则失活的,因此光合碳循环实际上也是离不开光的。光合碳循环的产物如以脱离环后的产物来评价,则是葡萄糖,最后形成蔗糖或淀粉。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强度(速率)

表示呼吸作用块墁或强弱的指标,以单位鲜重,干重或原生质(以含氮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如小时、分等)由于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mg或ml)或所呼吸的所量(mg或ml)来表示。 2、呼吸商

亦称呼吸等数,常以缩写RQ表示,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摩尔数(或体现)与所吸收O2的摩尔数(或体现)的比值,是表示呼吸底物的性质和氧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3、呼吸作用

指细胞内有机物质在酶催化下有逐步氧化过程,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供各生命活动之需,其中间产物在植物体内各主要物质的转变中起枢纽作用,或为植物代谢的中心。

4、有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提供更多的中间活性物质和释放较多能量供生命之需的过程,是高等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5、氧化磷酸化

又称电子传送体系磷酸化。底物脱出的氢(H+和c)经呼吸链氧化放能的同时,伴随着(偶联着)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6、磷酸比值(P/O)

指每消耗1原子氧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原子数或者ATP的增加量之比值。 7、巴斯德效应

分子氧对发酵作用抑制的现象,或分子氧抑制乙醇发酵的现象。该现象是巴斯德首先在酵母中

29

所发现的。 8、呼吸效率

呼吸作用中底物被氧化所放出的能量转变为ATP的百分数,植物有氧呼吸的效率可高达40%左右,而无氧呼吸的效率仅为2%左右。 9、抗氰呼吸

指不受氰化物抑制的呼吸作用,简称CRR其电子传递途径不是细胞色素系统,而是由泛醌通过某种途径传递到氧,末端氧化酶为抗氰(或称交替)氧化酶,其P/o比为1。 10、无氧呼吸熄灭点

植物的无氧呼吸随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使无氧呼吸停止时环境中氧氧气浓度。 11、呼吸电子传递链

又称为呼吸链。在有氧过程中,呼吸底物脱下的氢原子(或电子),沿着排列有序的、镶嵌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传递体,最终传递到分子氧上的整个体系称为链或呼吸电子传递链。 12、温度系数

表示生物体内生化反应与温度关系的指标,常用Q10表示,即温度增加到10℃时反应速率增长的倍数,Q10=V(t+10)℃/Vt℃. 通常为2-2.5倍 13、能荷

ATP-ADP-AMP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能荷=([AT]+1/2[ADP])/([AMP]+[ADP]+[ATP]),能荷代表细胞中的能量状态通常细胞的能荷为80%,能荷是细胞中合成ATP和利用ATP反应的调节因素。 14、伤呼吸

植物组织受伤后,其呼吸作用常增高,由于受伤而增强的这部分呼吸称为伤呼吸,这是由于机械损伤使细胞内区域化爱破坏,底物与呼吸酶接近;切伤面细胞转变为性组织工作形成愈伤组织修补伤处,从而使呼吸增强。 15、呼吸跃变(迁)

是某些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呼吸形式。果实在成熟初期呼吸略有降低,随之突然升高,然后又突然下降,经过这样的转折,果实进入成熟。果实成熟前呼吸速率突然增高的现象称为呼吸跃变(或跃迁)。

16、在调节控制糖酵解过程的反应速度中,催化三个主要控制反应的酶是 , 和 ,糖酵系定于 内,三羧酸循环酶系定于 内,呼吸链的组分位于 。

已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细胞质 线粒体衬质 线粒体内膜(嵴)

17、无氧呼吸的特征是 ,底物氧化降解 ,大部分底物仍是 ,因释放 。

不利用O2 不彻底 有机物的形式 能量少

18、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氧气的类型有 反应, 反应, 反应及 反应。

脱电子(e-) 脱氢 加水脱氢 加氧

19、当细胞质内NADPH+H+浓度低时,可以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反之,当NADPH+H+浓度高时,则可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从而调节PPP的运行速度。

提高 抑制

20、酚氧化酶是一种含 的氧化酶,存在于 、 内。这种酶在制茶中有重要作用,在制绿茶时要立即刹青,防止 ,避免 产生,保持茶色清香。

铜 质体 微体 多酚氧化酶活化 醌类

21、水稻种子萌发第一个时期是从吸胀到萌动为止,主要进行 呼吸,第二个时期从萌动开始,胚部真叶长出为止,则以 呼吸为主。无氧 有氧

22、植物茎、叶和地下贮藏组织中的PPP所占比例 ,而在胚组织和果实中PPP所占比例 。植物组织感病时PPP所占比例 ,而EMP-TCA所占比例 。

30

较大 较小 上升 降低

23、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放热很多,其原因是它进行 的结果。抗氰呼吸

24、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有 , , 等,不需要呼吸作用直接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有 , , 。

主动吸收矿质元素 细胞分裂 有机物的合成(或有机物的运输、原生质流动等任答三项即可) 光反应 蒸腾作用 干种子吸胀

25、在电子传递过程中,电子由NADH+H+脱氢传递到UQ的反应为 所抑制,由Cyt.b传递到Cyt.c的反应为 所抑制;由Cyt.a.a3传递到O2的反应为 所抑制。

鱼藤酮 抗霉素A 氰化物CO等

26、能荷值表示细胞内的能量状况,当细胞内全为ATP时,能荷等于 ;全为ADP时,能荷值等于 ;全为AMP时,能荷为 ;活细胞内能荷通常维持在 左右。

1 0.5 0 0.8

27、糖酵能和磷酸成糖途径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即氧化还原辅酶的不同,糖酵能是 ,而磷酸成糖途径是 。NAD+ NADP+

28、柑桔果实未成熟时气温尚高,呼吸作用的末端氧化酶以 为主,果实成熟时气温渐低,则以 为主,这是由于 ,而 。

细胞色素氧化酶 黄酶 前者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 黄酶对温度变化反应不够敏感

29、梨、苹果菜削皮或受伤后,切伤面由于暴露于空气中,因而 酶活性提高,形成 类化合物,聚合使切伤面呈 色,可用 等方法阻止这种变化的发生。

多酚氧化酶 醌 褐 无氧条件(或抗氧化剂,或蛰合剂使酶失活)

30、请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DNP ,ETS ,Cyta3 ,PPP ,RQ ,EMP ,TCA ,C0Q 。

2.4-二硝基酚 电子传递链 细胞色素氧化酶 磷酸成糖途径 呼吸商(呼吸系数) 糖酵解 三酸循环 辅酶Q

31、下面说法那些是不正确的:B

A. 1molFADH2通过ETS可产生2molATP B. ATPE 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 1mol乙酰CoA通过一次TCA可释放出2molCO2 D. 1mol乙酰CoA通过TCA循环,发生四次氧化 E. 以上都不是。

32、呼吸底物的种类是决定呼吸商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4个重要因素是 。C

A. 无氧呼吸的存在和氧化作用是否完全;光照强度;细胞水势;物理因素如种皮不透气等 B. 无氧呼吸的存在和氧化作用是否完全;温度的高低;细胞水势;其他物质的还原,如硝酸盐还

原时代替氧的作用 C. 无氧呼吸的存在和氧化作用是否完全;物理因素的影响,如种皮不透气等;植物体内发生物质

的转化;其他物质的还原,如硝酸盐还原时代替氧的作用

D. 无氧呼吸的存在和氧化作用是否完全;光照强度;温度的高低;其他物质的还原,如硝酸盐还

原时代替了氧的作用

33、三羧酸循环中,在底物水平合成的一分子高能磷酸化合物是在 这一反应中形成的。B A.柠檬酸 a-酮戊二酸 B.a-酮戊二酸 琥珀酸 C.琥珀酸 延胡索酸 D.延胡索酸 苹果酸

34、在线粒体中,对于NADH和传递电子给NAD+的那些底物,其P/O比都是 。C A. 1 B.2 C.3 D.4

35、将植物幼苗从蒸馏水中转移到稀盐溶液中时,其根系的呼吸速率增加,这种呼吸被称为 D 。

31

A. 硝酸盐呼吸 B.无氧呼吸 C.抗氰呼吸 D.盐呼吸 36、影响植物呼吸速率的外部因素主要有 。A

A. 温度、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B.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的水势

C.氧分压、土壤的水势及肥力水平 D.温度、二氧化碳分压和土壤溶液的酸碱性 38、线粒体内电子传递链中的细胞色素b 。A

A.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低于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B. 易从线粒体膜上脱落 C. 能直接和生长素反应而阻断电子传递链 D. 被鱼藤酮所抑制

39、植物体内糖与油脂可发生相互转变,油脂转变为糖时,其呼吸商的值 。A A. 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规律

40、糖酵解中,果糖-6-磷酸激酶的活性被除数ATP和柠檬酸等抑制,但被 增强。C A. Mg2+和3-磷酸甘油酸 B.无机磷和3-磷酸甘油酸 C.Mg2+和无机磷 D.K+和无机磷

41、2.4-二硝基酚是一种氧化磷酸化的:C

A. 激活剂 B.抑制剂 C.解偶联剂 D.调节剂 E.以上都不是

42、在许多代谢中,伴随着NAD+、NADP+氧化与还原,下列的说法那些不正确:C A.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酸-6-磷酸,伴随着的还原 B.乙酰COA合成脂肪酸,伴随着NADPH+ H+的氧化 C.从琥珀酸生成或延胡索酸,伴随着NADH+ H+的氧化 A. 长链脂肪酸B-氧化时,伴随着NAD+的还原

43、在线粒体中,对于传递电子给黄素蛋白的那些底物,其P/O比都是 。A A. 2 B.3 C.4 D.6

44、植物组织以糖为底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不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如有机酸),其呼吸商的值 。A

A. 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变化无规律

45、在高等植物中,1mol葡萄糖有氧分解时,当通过EMP时形成丙酮酸,净生成的ATP摩尔数是:B A. 2 B.6 C.18 D.36 E.以上都不是 46、呼吸作用中必定有氧的消耗和CO2的释放。( )X 47、活细胞内线粒体的大小和形状不断地发生变化。( )√

48、抗氰呼吸中能释放出较多的热量是由于这种呼吸作用合成了较多的ATP。( )错 49、有氧呼吸又称为线粒体呼吸,这是因为有氧呼吸的全过程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错 50、无氧条件下,呼吸速率减慢,底物分解速率加快。( )对 51、呼吸商越高,底物本身氧化程度越低。( )错

52、植物组织在35—400C以上条件下,温度愈高,其呼吸强度随时间的延续而下降也愈快。(√ ) 53、交替氧化酶与氧亲和力高于细胞色素氧化酶。错 54、泛醌为呼吸链的组分之一,其作用就是传递电子。错

55、提高外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抑制植物呼吸作用,因而在甘薯贮藏期间尽可能提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贮藏是有利的。错

56、高等植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只有缺氧条件下才进行氧呼吸。错 57、植物体内发生硝酸以还原为NH3的反应时,呼吸商的值常升高。对 58、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热能以供应植物生活的各种需要。错

59、细胞质中的NADH+H+本身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内膜,而NADH上的电子可通过穿梭进入电子传递链。对

32

60、C6/C1比值越低,表明呼吸代谢途径中HMP比例越大。对

61、在无氧条件下,单独把丙酮酸加入绿豆提取液中,结果只有少量的乙醇形成。但是,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加入大量的葡萄糖,则生成大量的乙醇,这是什么原因?

在由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反应中,需要NADH和H+作为乙醇脱氢酶的供氢体。一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转变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柯生成2分的NADH和H+,能直接作为乙醇脱氢酶的供氢体。因此加入葡萄糖可生成大量乙醇。

62、为什么C6/C1比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呼吸途径的变化?

在糖酵解和三羧酸环途径中,所释放的CO2均等地来自C1和C6原子,所以C6/C1=1。而PPP途径中释放的CO2仅来自C1原子,所以C6/C1小于1。由此可见该比值越小,PPP途径所占比例越大。

64、为什么呼吸作用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而不是葡萄糖的直接氧化?

葡萄糖的直接氧化就相当燃烧,能量会突然以热的形式全部释放出来。对植物而言,突然全部释放出这样多的能量是一种浪费。所以,植物通过多步骤的氧化作用使能量分为一小份一小份地释放,并能立即用于其他过程,比如用于合成ATP分子,从而防止了能量的浪费。 65、一分子葡萄糖通过糖酵解和TCA环的途径完全氧化时,(1)可以产生多少分子ATP?(2)葡萄糖完全氧化成CO2和H2O时,△G0′=-2867.5kJ·mol-。细胞内ATP水解的△G0′=-30.5kJ·mol-。葡萄糖氧化所释放的能量有多少(%)以ATP形式被贮藏起来?(3)其余的能量到哪里去了?

(1)36分子,(2)38%,(3)以热的形式释放。

66、小篮子法测定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以Ba(OH)2吸收呼吸时放出的CO2种子重5g,反应进行20分钟,用0.1N-草酸滴定剩余的Ba(OH)2,用去草酸18ml,空白滴定用去草酸20 ml,计算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强度。

小麦种子呼吸强度(鲜重·小时)=

(20?18)?0.1?22?60=2.64(mgCo2/g·FW·h)

5?2067、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为何会使植物受伤死亡?

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会使植物受伤死亡的原因:第一,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使细胞质的蛋白质变性;第二,因为无氧呼吸利用每摩尔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相当于有氧呼吸的百分之几(约8%),植物要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这样,植物体内养料耗损过多;第三,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合成。作物受涝死亡,主要原因就在于无氧呼吸时间过久。 69、呼吸作用于生理功能有哪些? 呼吸作用生理意义如下:(1)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植株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输,有机物的运输和合成,细胞的分裂和伸长等等,无一不需要能量。(2)呼吸过程为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碳架。呼吸过程产生的一系列的中间产物,是进一步合成植物体内各种重要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核酸)的原料。(3)呼吸作用与抗病性有关,旺盛的呼吸作用可以把病原菌分必的毒素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无毒物质。另外,呼吸过程中还可心产生一些对病菌有毒的物质,如酚类化合物。

70、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对植物生存有何适应意义?

植物代谢受基因的控制,而代谢(包括过程、产物等)又对基因表达具控制作用,基因在不同时空的有序即表现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高等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不同底物、呼吸途径、呼吸链及末端氧化等)使其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条件。如植物遭病菌浸染时,PPP增强,以形成植保素,木质素提高其抗病能力,又如水稻根在淹水缺氧条件下,乙醇酸氧化途径和与氧亲和力高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增强以保持根 的正常生理功能(任举二例说明)。 71、试从不同底物呼吸途径呼吸链和末端氧化举出呼吸代谢途径各三条。

33

呼吸作用可利用不同的底物如糖、蛋白质、脂肪等。经不同的呼吸途径如无氧条件下的形成酒精或乳酸;有氧条件下EMP-TCA、PPP、乙醛酸循环,乙醇酸途径以及不同的呼吸链如NADH链、FADH链,抗氰呼吸链等,不同的末端氧化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抗氰氧化酶,多酸氧化酶,黄酶等。以形成不同的产物、构成不同的结构以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从而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种的繁衍。(回答问题时应得上述论点有机联系加以说明)

72、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中的,没有光合作用提供的有机物,就不可能有呼吸作用,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过程也无法完成,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下:

(1)光合作用所需的ADP和NADP+与呼吸作用所需的ADP和NADP+(PPP途径所需)是相同的,共用的。

(2)光合作用的碳循环与呼吸作用的戊糖磷酸途径基本上是可逆反应关系,它们的中间产物同样是三碳糖(磷酸甘油醛)、四碳糖(磷酸赤藓糖)、五碳糖(磷酸核糖、磷酸核酮糖、磷酸木酮糖)、六碳糖(磷酸果糖、磷酸葡萄糖)及七碳糖(磷酸景天庚酮糖)等,许多糖类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3)光合释放的O2可供呼吸利用,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亦能为光合作用所同化。 73、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是如何适应其呼吸作用这一特定功能的?

(1)线粒体具双层膜,外膜平滑透性比内膜高,内膜具高度选择性,保持线粒体内代谢的正常

运行;(2)内膜里面的腔为克 可溶性蛋白质的衬质,TCA环酶等聚集于此, 此外不含少量DNA、RNA;(3)内膜内褶形成嵴以扩大面积,增大电子传递附着的表面,嵴的数目随呼吸的增强而增多;

(4)内膜内则例具带柄的颗粒,为实现氧化磷酸化的酶等。 74、磷酸戊糖途径与EMP-TCA途径相比有何不同?

第一、磷酸戊糖途径中脱氢酶的辅酶是NADP+而非NAD+,生成物是NADPH而非NADH。 第二、磷酸戊糖途径中无底物水平磷酸化,所以无ATP生成,而有无机磷酸的生成物。 第三、葡萄糖直接氧化成葡萄糖酸等有机羧酸。

第四、在戊糖途径中有戊糖磷酸酯的互变,而EMP-TCA无,这种相互转变与光合碳循环相对

映,称氧化的戊糖循环。戊糖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

75、呼吸作用是怎样影响植物的水分收收,矿质营养等生理活动的?

(1)呼吸作用促进矿质吸收,降低根细的渗透势和水势,利用于根系渗透吸水。

(2)呼吸作用提供的中间活性物质和ATP等 载体蛋白的形成、变构、旋转等促进对矿质元素

的吸收。

(3)呼吸作用提供的ATP开动质膜上的质子泵造成膜内外动力势差,趋动矿质的吸收。 (4)呼吸作用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不断“追逐”和吸收水吧。 76、呼吸作用对农业实践有何重要作用?

呼吸作用对农业实践中的意义,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1) 在作物栽培中,许多农业措施都是为了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而制订的,如浸种催芽

中要定时浇水和翻堆;秧田的湿润灌溉;旱作的中耕松土??

(2) 种子、果蔬的贮藏与呼吸作用息息相关,如在种子贮藏中必须注意种子的安全含水量,

并要降低温度,以降低呼吸作用,延长种子的贮藏时间;又如果实和蔬菜的贮藏中要昼避免机械损伤的基础上,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三条件,以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质的消耗,使果实和蔬菜保持色、得、味和新鲜状态。 有的果实具有呼吸跃变现象,控制温度和CO2浓度抑制呼吸,延缓呼吸跃变出现的时间,增加果实贮藏时间。

77、为什么种子入仓时间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其临介含水量?

种子含水量超过临介含水量,种子内出现自由水,使蛋白质水含酶活化,呼吸速率提高,消耗

34

种子内贮藏物,产生呼吸热提高库温,进一步促进呼吸作用,使种子变质。(2分)种子含水量增高,空气相对湿度相应增大,附于种子表面的微生物滋生繁衍,使种子霉变。(2分)只有在安全含水量范围内,种子中只有束缚水,空气相对湿度低,抑制呼吸等生化反应和微生物滋生,种子可安全贮藏。(1分)

78、白天在实验室测定植物茎叶的呼吸速率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解决?

白天在实验室测植物茎叶的呼吸速率,由于有光绿色即分仍可进行光合作用,同化CO2并释放O2,因而会干扰测定结果。(2分)因此,应用黑布等遮光,消除光合作用影响的条件下来测定茎叶的呼吸作用。(2分)

79、萌发的大麦种子其RQ值等于0.97,而同一种子胚的RQ值等于0.23,为什么?如果将种浸入水中,发现RQ值可增加至6.5,为什么?

大麦种子的胚乳内含淀粉,水解后形成糖,以糖为呼吸底物,其呼吸商为1,故大麦种子的呼吸商接近于1。(2分)同一种子的胚内含较多的脂肪,因此呼吸商的值小于1,等于0.23。(2分)如将种子浸入水中,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故呼吸商升至6.5或更高。(1分) 80、试述戊糖酸途径的出现意义。

PPP(HMP)途径定位于细胞质,形成的中间产物在生理活动中十分活跃,沟通各个代谢反应核酮糖-5-磷酸和核糖-5-磷酸是组成核酸的原料;(2分)丙糖、丁糖、巳糖和庚糖的磷酸酯也是卡乐文循环的中间产物,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起来;(2分)甘油醛-3-磷酸为EMP相通;(1分)赤藓糖-4-磷酸和-3-磷酸甘油酸可通过莽草酸途径形成芳香族氨基酸,酚类物质(提高植物抗病能力);(2分)形成的NADPH是脂肪合成所必需等。(1分)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转化和运输

1、α—氧气

脂肪酸的α—氧气作用只以游离脂肪酸为底物,脂肪酸分子中的α—碳原子首先被除数氧化成带羧基的碳,再进一步经过脱氧、脱羧(释放CO2)形成脂肪醛,然后在水的参与下,脱氢、氧化成比原来 脂肪酸分子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α—氧气多发生于C16和C18的长链脂肪酸中,对于C12以下的脂肪酸则不发生α—氧气。 2、α—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都是水解淀粉的酶类。α—淀粉酶属于内切淀粉解,是可在淀粉风随机切割α—1,4—糖苷键的水解酶。β—淀粉酶

属于端解酶,人淀粉链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切割α—1,4—糖苷键每次切下一个麦芽糖单位的酶。 3、Q—酶与R—酶

能催化α—1,4—糖苷键转换为α—1,6—糖苷键,使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即催化支链淀粉形成的酶。

R—酶又称植物的脱支酶,它水解支链淀粉的α—1,6糖苷键,除去分支点。 4、淀粉酶

催化直链淀粉酶,实际上是一种转糖基酶,其作用于把核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或VDPG)的葡萄基转移至一个α—1,4—D多聚葡萄糖的非还原端以α—1,4—糖苷键相连。 5、淀粉磷酸化酶 亦称P酶,其作用是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将一个葡萄糖残基移至无机磷酸上形成葡萄糖—1—磷酸,话酶也可催化α—1,4—糖苷键的形成,即以葡萄糖—1—磷酸为葡萄糖的供体,受到(引子)至少由三个葡萄糖单位组成。 6、源与库(壑)

源指植物制造和输出同化产物的部位或器官,主要指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萌发种子的 乳等。

35

库指植物吸收和消耗同化产物的部位或器官,这些部位或器官生长旺盛,代谢活动非常活跃,如生长点,正在发育的幼叶、花、果实等。

7、源—库单位: 植物叶片的同化物质,主要只供应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它们之间在营养上是相互依存的。人们把供给同化物质的叶(代谢源)与从这片叶接受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和连通两者之间输导组织,就是一个源-库单位。 8、运输速度与运输速率

运输速度指单位内被运输物质的走的距离,常用单位:m/hr。

运输速率为单位时间内被运输物质的总重量,常用单位:g/hr。它不只爱运输速度的影响,也与物质运输通过的横切面积大小有关。

2

9、比集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筛管横切面积被运输的物质量,常用单位g/cm·hr。 10、P—蛋白: 亦称韧皮蛋白,它可构成微管结构的蛋白质索,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推动微管的收缩蠕动,从而推动物质的长距离运输。

+

11、协同转移: 近代研究表明由质膜上的ATP酶水解ATP趋使H外流造成膜内外的质子动力势差

++

(△ H),趋使H与蔗糖共同进入韧皮细胞的过程。 12、同化物的装卸载

植物体的同化物,从靠近代谢源进入筛管分子的过程称为装载。有些特化的持移细胞负责传递装入同化物。装载是主动的传递。 13、同化物的卸载

植物体内同化物从筛管进入库的过程。卸载就是从筛管中卸出同化物。有一些特殊结构的转移细胞负担将同化物卸出筛管的工作。它们能有效地促进这种主动的物质转运过程。 14、传递细胞

或称转运细胞,位于筛管工导管末梢周围的富合原生质的薄壁细胞,其细胞有许多内向突起,质膜亦沿胞壁折叠以扩大其吸收或分泌溶质的表面,这类细胞能主动地吸收周围的溶质转入筛管或导管中,故可负责运输过程中溶质的装载和卸载,以维持压力流浓度的梯度。 15、植物次生物质

植物体内由糖、脂肪和氨基酸苯有机物衍生而来的产物,其中多数是植物代谢贩张产物,与植物的基本生化活性无关如类萜、酚类与生物碱等,它们对某些物种的进化过程,维持其存在和发展是很重要的。

16、支链淀粉是在( )酶和( )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淀粉合酶 Q酶 17、淀粉的分解包括( )和( )两条路。 淀粉的水解 磷酸解

18、胞间连丝可分为 、 和 三种状态,三者可随细胞发育时期的不同而变化。开放态 可控态 封闭态

19、有机物总的分配方向是由 到 。有机物分配有 。

源 壑 同侧运输 就近运输 向生长中心运输

20、由于韧皮部装载过程具有饱和动力学特点,对装入的物质有 和 ,所以认为载体参与和调节了这一过程。选择性 需要提供能量

21、支持压力流动假说和实验证据是: 、 、 。

溢泌现象,即筛管内有很大正压力 筛管的源库两端存在浓度 叶中激素如生长素的运输 只有在源库间存在蔗糖的浓度梯度时才能被运输出去。

22、就源库间和关系看,在源大于库时,籽粒的增重受 的限制,库大于源时,籽粒增重受 的影响。 籽粒本身容积 同化物供应不足

23、乙醛酸循环中的关键性酶是 和 ,前者催化 形成 和 ; 后者催化 和 形成 。

异柠檬酸裂解酶 苹果酸合成酶 异柠檬酸 乙醛酸和琥珀酸 乙醛酸

36

乙酰COA 苹果酸

24、植物体内有机物长距离运输的部位是 ,运输的方向有 和 两种。

韧皮部筛管 双向运输 横向运输

25、植物筛管中含量最高的奇特是 ,而含量最高的动植物是 。蔗糖 K+ 26、果胶 降解是由 和 两种酶所引起的前者的作用是 ,后者的作用是 。 果胶酯酶 果胶酶 分离甲基(打断酯键) 打断半乳糖醛酸之间的α—1,4—苷键

27、研究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可采用 和 方法,研究有机物运输形式的最巧妙方法是 。环剥法 同位素示踪法 蚜虫吻刺法

28、类萜是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 ,类萜是由 组成的,它是由 经甲羟戌酸等中间化合物而合成的。次生植物物质 异戌二烯 乙酰COA

29、花色素的种类很多,均产于 ,溶解于 中,同一花色素的颜色主要受PH值勤的影响,偏酸性时呈 色,煸碱性时为 色。黄烷衍生物 细胞液 红 蓝 30、写出下列各符号的中文名称

ADPG GDPG VDPG P蛋白

腺苷二磷酸葡糖 乌苷二磷酸葡糖 尿苷二磷酸葡糖 韧皮蛋白

31、植物合成淀粉时,主要的糖基供体是 。B A.CDPG B.ADPG C.GDPG D.TDPG

32、组成寡糖的单糖残基数一般为 。A

A.2至9 B.4至10 C.10至20 D.15至30 33、催化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端将一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无机磷酸上形成葡萄糖-1-磷酸这一反应的酶是 。B

A.淀粉合酶 .. B.淀粉磷酸化酶 C.α-淀粉酶 .. D.β-淀粉酶 34、春天树木发芽时,叶片展开前,茎杆内糖分运输的方向是:B

A. 从形态学上端运向下端。 B.从形态学下端运向上端。 C.既不上运也不下运。 35、P蛋白存在于 中。C

A.导管 B.管胞 C.筛管 D.伴胞

36、 主要分布在导管和筛管的两端,它们的功能是将溶质输出或输入导管与筛管。其突出的特点是质膜内陷或折叠以增加其面积。B

A.通道细胞 B.转运细胞 C.保卫细胞 D.靶细胞 37、植物体内有机物转运的方向是 C

A. 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而不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移。 B. 既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也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移

C. 长距离运输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短离运输也可逆浓度方向进行。 D. 转移方向无任何规律

38、温度可影响固化物的运输,当气温高于土温时 B

A.有利于同化特向根部运输 B.有利于同化物向地上顶部运输 C.只影响运输速度,不影响运输方向 D.对同化物运输速度和方向均无影响 39、 实验表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这压力流动学说提供发证据。B A.环割 B.蚜虫吻针 C.伤流 D.蒸腾

40、甘薯块根、果实、蔬菜在冬天变甜是由 酶催化淀粉降解为糖的结果。D A.α-淀粉酶 B.β-淀粉酶 C.α和β淀粉酶 D.淀粉磷酸化酶

41、在夏天香蕉迅速变甜,这是由于高温利于 酶的活化,使淀粉水解形成糖的结果。A A. 淀粉酶 B.淀粉磷酸化酶 C.R酶 D.R酶和麦芽糖酶 42、牵牛花的花色变红是由于 。A

37

A.细胞液的PH值偏酸 B.细胞液的PH值偏碱 C.花色素苷合成量的增加 D.花色素苷降解减漫 43、α-淀粉酶又称内淀粉酶,该酶活化时需要 A

2+2+ +2+

A.Ca B.Mg C.K D.Mn

44、在筛管内被运输的有机物质中, 含量最高。B A.葡萄糖 B.蔗糖 C.苹果酸 D.磷酸丙糖

45、以下几种离子中, 在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D

3+ - 2+ +

A.Al B.Cl C.Ca D.K

46、木质部中的无机营养只向基部运输,韧皮部中的有机营养却只向上部运输。错

47、植物体内有机物长距离运输时,一般是有机物质从高浓度区域转移到低浓度区域。对

48、昼夜温差大,可减少有机物质的呼吸消耗,促使同化物质向果实中运输,因而使瓜果的含糖量和禾谷类种子的千粒重增加。对

49、单位时间内被运输溶质的部重量称为溶质运输速度。错

50、如果将葫芦科植物的茎从工作出发上部切去,从它的切口处会有很多汁液流出,这说明筛管内有很大的正压力。错

51、玉米接近成熟时,如将其连杆带穗收割后堆放,则茎杆中的有机物仍可继续向籽粒中输送,对籽粒增重作出贡献。对

52、营养生长活跃的白杨,筛管中可溶糖的总浓度是从上到下逐渐降低,而进入落叶后的冬季,则糖的总浓度梯度已不复存在。对

53、有机物运输是指可溶性有机物从植物体的一部分向另一部分的传导。( )对 54、小麦拔节后,无效分蘖死亡,其中的营养物质可撤离运入主穗或有效分蘖 。对 55、蔗糖磷酸合成酶使G-1-P与果糖转化为蔗糖。( )错

56、β-淀粉酶 可作用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切断α—1,4—苷键该酶又称为内淀粉酶 错 57、植物次生物质就是指植物体内存在的次生的不重要的确良代谢的终产物。错

58、在植物的筛管汁液中,被运输的物质全是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蔗糖。筛管不运输无机离子,无机离子是通过导管运输的。错

59、R-酶催化α—1,6-糖苷链断裂而不能催化α—1,4-糖苷链断裂。( )对 60、早春,多年生植物的根部是有机物运输的源。( )对 61、呼吸作用与有机物代谢有何关系?

(1) 呼吸作用为有机物合成提供能量和中间活性物质;

(2) 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底物,通过呼吸作用有机物在体内发生转变和循环;

(3)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乙酰CoA、α- 戌二酸、草酰等一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相联系枢纽作用;

(4)核苷酸的核粮来源于PPP碱基由氨基酸等提供,使核酸代谢一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关系密切;

(5)类萜化合物来源于乙酰CoA酚类和生物碱的碳架由EMP和PPP提供,氨源由氨基酸提供因此与次生物代谢相关。

65、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1)温度适度一般20-30℃过低过高温度影响吸收速率,木本酶治理和原生质结构而影响运输,不同地温和气温影响到运输方向;(4分)(2)矿质元素;B能与糖结合形成具极性复合物利于通过质膜,促进糖的运输;P 光合速率 蔗糖转变和ATP形成 运输;K 碳水化合物转变形成淀粉, 糖运输(3分)(3)植物激素如IAA、GA、CTK等提高植物呼吸作用,“吸引”有机物的输入。(1分) 66、试述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途径、方向和形式,可用什么方法证明?

(1)有机物运输的途径:主要为韧皮部的筛管;研究方法;环剥同位素示躁 (3分)

38

(2)运输的方向:同时双向运输,也可横向 研究方法 同位素示躁 (3分)

(3)运输的形式:碳水化合物主要为蔗糖 有些植物中可为毛蕊花糖水苏糖棉子糖及糖醇等。(2分)

亦具少量的氨基酸酰胺,有机酸及微量的生长素等(1分) 研究方法:蚜虫吻刺法组合同位素示躁法。(1分)

67、什么叫次生植物物质?它们在植物生命活动和人类经济生活中有何意义?

由植物初级代谢产物如糖脂肪和氨基酸等衍生的物质如藻类、酸类、生物碱等称为次生物质;(2分)它们贮藏于液泡和细胞壁中,一般为代谢的终产物,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无直接关系;(2分)但某些次生物是植物必需的如植物激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木质素等,使植物具一定的色香味,以吸引昆虫或动物来帮助传粉,利于种的繁衍,有些有御防天敌的作用,(3分)某些次生物质是重要的药物和工业原料如 酸等。(1分)68、举例说明植物体内重要的类萜及其生理作用。

(1)挥发油多为类萜和倍半萜,广布于植物界,存在于腺细胞和表皮中,可引诱昆虫授粉和防止动物的侵袭;(2)树脂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双萜和三萜,存在于树脂道和细胞壁,对植物有保护作用和防止病菌感染伤口,可作工业原料和药物;(3)类胡萝卜素是四萜的衍生物,包括胡萝卜、叶黄素、番茄红素等,能决定花果的颜色,类胡萝卜素能吸收光能,参与光合作用;(4)橡胶是多萜,橡胶树皮乳汁的主要成分;(5)混合萜如赤霉素(植物激素)和光合过程的重要电子传递体质体醌。(要求任答三点)

69、试述人幼嫩叶到衰老叶,同化物运输有何变化?

幼嫩叶生长尚未完成时,本身产生的光合产物较小,不向外运出,反而从别处输入光合产物,供幼叶生长用(2分)一俟叶片长成,形成大量光合产物,叶片就向外运送光合产物;(1分)老叶的光合产物形成渐少,输出的数量亦减少,(1分)叶片衰老时,细胞内物质包括组成物降解撤离最后剩下基本上是纤维素骨架,停止输出。(1分) 70、有机物质的运输在植物生活中有何意义?

物质运输,特别是有机物的运输,是维持植物整体生长的前提条件,各器官的分化生长,必须有物质的运输供给来保证。

高等植物是多器官的有机体,各器官之间有着明显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因此各器官之间,必然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流,例如根的生长需要吸收叶片制造的同化物质,而叶的生长也要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质的供给,同时,一些微量的生理卫生活性物质,也是同大量营养物质一起运输的,由于光周期变化的诱导,可以合成促进开花和休眠芽的形成。同时地上地下部之间也有微量活性物质的交流,如根供给地上部的细胞分裂素,而地上部向根部运输生长素类物质,这种交流是维持地上部间的比例生长和发育所必不可少。

72、何谓压力流动假说?它的主要内容和实验依据是什么?该学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有机物质运输的压力流动假说是德国学者明希(Münch)1930年提出来的,这个学说的基本点是:认为有机物质在筛管内的流动是由于筛管的两端(即供应端和接纳端)所存在的压力差推动的,由于供应端的绿色细胞的光合产物,通过运输细胞向筛管内装载,从而使筛管肉的溶质浓度升高,而输出端由于溶质的输出,浓度降低,,从而造成筛管两端的溶质浓度不同,因而渗透势也不同,呼吸平衡后产生的压力势也就不同,因为这个压力势在筛管内是可以传导的,因而就产生了一个流体静压力,这种压力推动筛管的溶液向输出端流动。

73、如何用实验证明烟草中的烟碱不是叶片本身合成而是根部合成后再运到地上部分来的?

证明烟草烟叶中的烟碱是根部合成后再运到地上部来的最有力证明是嫁接试验。以烟草作砧木,以茄子作接穗进行嫁接,结出的茄子含有烟碱,茄子本来是不含烟碱的,它的烟碱只能来自烟草砧木,以烟草作接穗,则长出的烟叶没有烟碱,这说明烟叶本身不能合成烟碱。烟叶中的烟碱靠烟草的根来供应。

39

另外,将烟草地上部切去,将切口套上橡皮管,收集伤流液,分析其中有无烟碱存在,如果烟草的伤流液中有烟碱,并且在较长时间的伤流液中均有烟碱,也中说明烟草根有合成烟碱的能力,但它不能证明烟叶是否有合成烟碱的功能。 74、乙醛酸循环与TCA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乙醛酸循环中含有某些和三羧酸循环相同的酶,但是二者是不同的体系,乙醛~SCoA首先和草酰乙酸合为柠檬酸,然后转变为异柠檬酸,催化这二步反应的酶和TCA循环是相同的。但是从发生部位看,GAC在乙醛酸体,TCA在线粒体中进行,从发生的范围来看,GAC只有在油料种子及某些其他种子萌发时进行,而TCA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另外,GAC循环一次,接受2个乙酰CoA,形成分子琥珀酸,无CO2释放,而TCA循环一次,接受1个乙酰CoA,放出2个CO2。

GAC具有两个特异的酶即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TCA无此两种酶。 75、简述油料种子萌发时油脂如何转变为糖的。

(1)种子中贮藏室脂类,在油质体内肪肪酶类的催化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等。

(2)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甘油转变为α-磷酸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又在磷酸甘油氧化酶催化下,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细胞质,逆糖酵解途径转变为已糖,进而转变为蔗糖而运输,或者磷酸二羧丙酮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而充分氧化分解。

(3)脂肪酸进入乙醛酸体,活化为脂酰辅酸A,再经β-氧化生成大量乙酸-COA,后者经乙醛进入细胞质,逆糖酵解途径异生为已糖,进而转变为蔗糖,运往正在生长的胚。或草酰乙酸脱羧成为烯醇式酮酸后,又返回线粒体,参加三羧酸循环而氧化。

77、为什么香蕉在10℃时不变甜而有些蔬菜只有冬季低温才变甜?

香蕉成熟时主要由淀粉酶催化使贮藏的淀粉水解而变甜,高温利于淀粉酶的活化,10℃时淀粉酶先活,香蕉不会甜;而有些蔬菜是由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降解,该酶的适温为0-9℃,因此只有在冬季低温下该酶活化催化淀粉降解而变甜。

78、蔗糖是植物体内运输的一种主要有机物质,其原因和优点是什么?

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比较稳定的贮藏能化合物,其水溶性高,非还原末端可保护葡萄糖不被分解,而其糖苷键在水解时产生的自由能又比较多。

蔗糖水溶液的物理特性如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电解常数等与葡萄糖相似。 79、试说明有机物运输分配的规律。

总和来说是由源到库,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部位组成不同的源库单位,以保证和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总结其运输规律:(1)优先运往生长中心;(2)就近运输;(3)纵向同侧运输(与输导组织的结构有关);(4)同化物的再分配即衰老和过度组织(或器官)内的有机物可撤离以保证生长中心之需。

80、简述淀粉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要点:(1)直链淀粉的合成主要有两条途径,即淀粉磷酸化酶途径与淀粉合酶途径(包括主要途径,即G的供体、交体,加在受体非还原端产物等,以下同)

(2)支链淀粉的合成主要通过Q酶,以直链淀粉为底物形成α-1,6-连接酸极点。

(3)淀粉的分解包括水解(α及β淀粉酶、麦芽糖酶作用)和磷酸解(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打断α-1,4-连接。

支链淀粉的分支点(α-1,6-糖苷链)由R酶(脱支酶)催化分解。

第六章植物生长物质

1、激素结合分析的平衡透析法

这是运用平衡透析原理测定植物激素与结合蛋白结合力能力的分析方法。平衡透析时,结合蛋白置于半透膜的内侧,放射标记的激素置于膜的外侧,放置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膜两侧的放射性

40

强度,即可知蛋白对激素结合能力的大小。 2、钙调素(CaM)

存在于细胞溶质中的一类小分子的水溶性蛋白,能可递的与ca2+结合。当与Ca2+结合后可活化一些关键性的酶从而对许多代谢活动具凋节作用,是影响细胞活动的第二信使。

3、植物激素:指一些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经常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可在各个部位(包括合成部位)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有出长素类,赤要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4、植物生长调节剂

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它们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即能促进抑制或以某种方式使植物生理过程发生变化的微量有机物。

5、燕麦试法:是生长素的定量测定法,具体作法是将几个切下的胚芽鞘尖放在琼胶块上,然后将琼胶切成许多小块,放在黑暗中生长有胚芽鞘断茎的一侧,胚芽鞘则会受琼胶中所含生长素的影响而发生弯曲。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与燕麦去尖胚芽鞘的弯曲度成正比。

6、燕麦单位:用燕麦试法对生长素进行生物测定时所用的生长素的相对单位,即在22-23℃,相对湿度92%,作用时间90分钟,使燕麦胚芽鞘弯曲100的2立方毫米琼脂中的生长素含量为一个燕麦单位。 7、细胞分裂素:指具有和激动素相同生理活性(促进细胞分裂)的所有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都叫细胞分裂素。

8、脱落酸:是具15个碳原子的萜类化合物,对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抑制根和茎的生长,抑制种子萌发和芽的开放,加速器官衰老和脱落,并促进气孔关闭。

9、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的运输都是形态学从形态顶端相基部传导,是一种主动的运输过程,茎类和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最明显,其方向不能递转,这种向基的运输称极性运输。 10、赤霉素:是在化学结构上具有赤霉素烷环彼此非常近似的一类化学物。由于赤霉素烷环上双键和羟基的数目和位置不同,就成了各种赤霉素,已知的赤霉素有10多种。最常见的是赤霉酸(GA3),分子式为:C19H22O6。

11、三重反应:乙稀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上胚轴的伸长生长;促进其加粗生长;上胚轴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特性,而横向生长。这三种反应称为“三重反应”,是植物对乙烯的一种特殊反应。

12、生长延缓剂:人工合成的能抵制植物生长的化合物,对植物有矮化效应,如矮壮素、福斯方-D、B9等,生长延缓剂能抑制GA的生物合成,具抗GA的作用,因此施用GA可解除生长延缓剂的作用。

13、生长抑制剂:植物体内产生的或人工合成的抑制植物生长即抑制细胞的分裂和伸长的物质如酚类,三碘苯甲酸、脱落酸等它们在抑制茎的生长、种子萌发和芽的休眠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人工合成的生长抑制剂中包括抗生长素和抗赤霉素类的物质。

14、抗生长素: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和生长素很相似,可通过竞争性抑制而产生和生长素相反作用的物质。如三碘苯甲酸和整形素等。

15、抗赤霉素: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和生长素不同,和其他刺激生长的植物激素如赤霉素、激动素也不相同,具有抑制和破坏赤霉素的作用。例如,马来酰肼、矮壮素、福斯方D、AMO-1618和B9等。它们被称为抗赤霉素。

16、偏上生长:植物在含有乙烯的环境中,往往发生叶枘弯曲,叶片下垂的现象,这种异常的形态学现象称为偏上生长。它是植物接触乙烯所发生的特征性反应之一。

17、激素受体:激素原初效应的发生的位点,均为蛋白质故称受体蛋白,对植物激素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亲和力,能识别激素信号,并将信号转变为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最终表现出激素特有的生物学效应。

18、生长素: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即吲哚乙酸,缩写IAA,它能促进细胞的生长,促进梅枝生根,

41

防止器官脱落等生理作用,白IAA发现后,又相继发现一些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具有IAA同样生理作用的化合物如吲哚乙晴,吲哚丁酸2.4-D等。

19、靶细胞:激素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形成,并运输到另一些部位中产生效应,接受激素并呈现激素效应部位的细胞称为靶细胞。大麦种子糊粉层细胞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

20、油菜素内酯:是首先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其结构为甾醇内酯化合物,分子式:C28H48O6。具有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提高弱势花结实率,增加植物递性等生理效应。

21、三十烷醇:简称TRIA,可从蜂蜡中获得,因此也称蜂蜡醇。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伯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生理作用。

22、多胺:是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脂肪族含氮碱,例如腐胺、亚精胺、尸胺和精胺等胺类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分生组织中,具有刺激生长和防止衰老等作用。

23、激动素:简称KT,文不是天然的植物激素,而是DNA的降解产物,其或分为6—糖基氨基嘌呤,因能促细胞发生分裂,故称激动素。

24、束缚生长素:亦称结合生长素,指植物体内一部分与蛋白质、葡萄糖,肌醇或天冬氨酸结合成络合物,失去活性的生长素,它可能是细胞内生长素的一种贮藏形式。 25、对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植物激素有( );对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植物激素有( )。

IAA、GAA和CTK;ABA和Eth。

26、1955年,F、skoog等人首次从高压灭菌的鲱鱼精子DNA中分离出 。D C.Lethan和C.O.Miller在1963年首次从 中分离出天然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即 。

激动素 未成熟的玉米种子 玉米素

27、黑泽(E.Kurosawan)在1926年研究 时发现了赤霉素。1938年,薮田(T.Y.abuta)和住木(Y.Sumiki)从 分离出2种赤霉素结晶。水稻恶苗病 赤霉菌。 28、在下列生理过程中,哪2种激素相互拮抗?(1)气孔开关 ;(2)叶片脱落 ; (3)种子休眠 ;(4)顶端优势 ;(5)α-淀粉酶的生物合成 。

(1)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 (2)生长素和乙烯; (3)赤霉素与脱落酸; (4)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5)GA与ABA。

29、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是 ;化学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激素是 ;已知种数最多的植物激素是 ;具有极性运输的植物激素是 。IAA;Eth;GA;IAA。

30、生长素和乙烯的生物合成前体都为 。GA和ABA的生物合成前体相同,都为 ,它在 条件下形成GA,在 条件下形成ABA。

氨基酸 甲瓦龙酸(MVA); 长日照; 短日照。

31、植物激素也影响植物的性别分化,以黄瓜为例,用生长素处理,则促进 的增多,用GA处理,则促进 的增多。雌花 雄花。

32、 是一类具芴环(C6H4CH2C6H4)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能抑制IAA的运输,从而引起一系列畸形生长现象,包括顶端优势和向性生长的消除,也能抑制种子发芽、拮抗GA的作用,还能使经过春化的鳞茎植物不能抽苔。形态素(或称整形素)

33、六十年代初, 实验技术的应用使乙烯的研究出现飞跃,近年来美籍华裔学者 在乙烯生物合成的研究中作出了杰出贡献,乙烯生物合成的调节酶是 。

气相色谱 杨祥发 ACC合成酶。

34、大麦种子萌发时由胚中形成 运输至 ,诱导 形成,分泌至

中。促进 水解为 。

GA 糊粉层细胞 α-1淀粉酶 胚乳 淀粉 麦芽糖

35、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是由 通过两条途径合成的,一条是首先 形成 。再形成吲哚乙醛,最后将醛基氧化形成吲哚乙酸,另一条首先 形成 ,然后 形成吲哚乙醛。最后再转变为吲哚乙酸。

42

色氨酸 脱氨 吲哚丙酮酸 脱羧; 脱羧 色胺 脱氨。

36、为解决下述生产问题应先用的生长物质是:①打破马铃薯块茎的休眠 ,②促进胡萝卜当年开长 ;③延长离体小麦叶片的衰老 ;④小麦田除草 ;⑤棉花、胡萝卜田间除草 ;⑥促气孔关闭,降低蒸腾速率 ;⑦防止小麦徒长倒伏 ;⑧香蕉催熟 ;⑨诱导番茄形成无籽果实 ;⑩抑制烟草腋芽萌发 。

① GA; ②GA; ③CTK; ④2.4-D; ⑤敌草隆; ⑥ABA; ⑦CCC; ⑧Eth(或)乙烯利即CEPA; ⑨2.4-D; ⑩MH。

37、脱落酸可以拮抗 诱导长日植物开花的效果,而且还能使短日植物在 条件下开花。

GA 长日(∠O)

38、实践上一般不将IAA直拉施用在植物体上,这是因为 的缘故。

IAA在体内受IAA氧化酶破坏效果不稳定。

39、配成一定浓度的GA溶液,在夏季室温下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效果降低,是因为GA转变在无活性的 和 等的缘故。伪赤霉素 赤霉烯酸。

40、ABA除了抑制 和 外,还有促进 、 、 、 等生理作用。

细胞分裂 伸长 器官脱落 休眠 气孔关闭 衰老。

41、赤霉素和ABA都是属于 物质,前者为一种 ,后者是一种 ,所有GA在化学结构上都具有共同骨架,这个骨架称为 。

类萜类 四萜 倍半萜 赤霉烷

42、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类都是 矿生物,其上的任何原子被替代或在N5一位置上的N被替代,将 。不变动基本结构而仅更换其它基因,可获得 。

腺嘌呤 表失CTK的生理活性 较天然CTK活性更强的合成化合物。

43、植物体内IAA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是 ,该物质的合成需要 元素的参与。IAA氧化酶需要的两个辅基是 和 ,催化IAA氧化的主要产物是 。

色氨酸 Zn 一元酚 Mn2+ 吲哚醛

44、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是 ,通过 循环形成的乙烯来源于 中 分子的第 、 碳原子。

蛋氨酸 蛋氨酸循环 ATP 核糖 4.5

45、束缚的生长素以 和 等形成存在,在植物体内可能具有 、 、 等生理作用。

吲哚乙酰糖酯 吲哚乙酰肽 贮藏生长素 解毒 保护组织

46、除草剂敌稗对水稻无害,因为水稻体内含有 酶,可将敌稗分解为 和 。

酰胺水解酶 3.4——二氯苯胺 丙酸

47、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诱导往往具双重性。通常情况下,当 促进生长,超过 则诱导 形成,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当 则杀死植物。

低浓度时 超过最适浓度 乙烯 更高浓度的生长素

48、首次进行胚芽鞘向光性试验的人是 ,首次从胚芽鞘尖分离出与生长有关物质的人是 ,1934年荷兰人 等分离出纯的吲哚乙酸。

达尔文(C.Darwin) 温特(F.W.Went) 郭葛(F.Kogl)

49、现在知道在高等植物中还含有一些具有生长素活性的化合物如: 、 、 。

吲哚乙醛 吲哚乙醇化 吲哚乙腈 (或4-氯吲哚乙酸等) 50、请写出下列代号的中文名称

IAA ;GA ;CTK ;ABA ;ETh ;NAA ;2.4-D ;IBA ; ZT ; KT ;IPA ;MH ;TIBA ;CCC ; BA ; CEPA ;

吲哚乙酸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 α-萘乙酸

43

2.4-二氯苯氧乙酸 吲哚丁酸 玉米素 激动素 异烯基腺苯 马来酰肼 三碘苯甲酸 矮壮素 N6-芐基腺嘌呤乙烯 乙烯利

51、为防止马铃薯、洋葱、大蒜等在贮茂期间发芽。可采用的生长调节剂为 。C A、碘苯甲酸 B、整形素 C、马来酰肼 D、乙烯利 52、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根本的区别是 。C

A、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B、二者的生物活性不同 C、二者合成的方式不同 D、二者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不同 53、吲哚乙酸氧化酶需要 作为辅助因子。B A、二元酚 B、Mn2+ C、Fe2+ D、Zn2+

54、以下各种酶中,不仅有 不参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生物合成。B A、 色氨酸转氨酶 B、吲哚乙酸氧化酶 C、吲哚乙醛氧化酶 D、腈水解酶 55、关于生长素作用的酸生长理论认为生素的受体存在于 上。C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质膜 D、线粒体膜

57、生长素促进枝条切段根原在发生的主要作用是 。B

A、促进细胞伸长 B、刺激细胞分裂 C、引起细胞分化 D、促进物质运输 58、目前,世界各地主要采用 的方法生产赤霉素。C

A、 人工合成 B、从患恶苗病的水稻中提取 B、 C、从赤霉菌中提取 D、从高等植物顶端提取 59、下列物质中,除 外均为天然的细胞分裂素。D

A、玉米素 B、异戊烯基腺嘌呤 C、双氢玉米素 D、苄基嘌呤 60、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素主要是调节 。B

A、细胞核分裂 B、细胞质分裂 C、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D、细胞壁的可塑性 61、脱落酸、赤霉素和类胡萝卜的素都是由 单位构成的。A A、异戊二烯 B、氨基酸 C、不饱和脂肪酸 D、甲瓦龙酸

62、下列植物激素中, 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花脱落与衰老。B A、生长素 B、乙烯 C、赤霉素 D、细胞分裂素。 63、 对乙烯的生物合成起促进作用。D A、AVG B、N2 C、低温 D、O2

64、以下叙述中,仅 是没有实验根据的。C

A、 乙烯促进鲜果的成熟,也促进叶片的脱落 B、乙烯抑制根的生长,却刺激不定根的形成 B、 乙烯促进光合磷酸化 D、乙烯增加膜的透性

65、油菜素甾体类生理活性物质广布于植物的名种器官中。但它们在 中含量最高。D A、根 B、茎 C、叶 D、花粉

66、杀死棉花,胡萝卜的地中的杂草,可选用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A A、敌草降 B、西玛津 C、2.4—D D、除草醚 67、乙烯利在PH为 条件下,能分解释放乙烯。C

A、3以下 B、3.5—4.0 C、4以上 D、以上都不是 68、将等量且适量的下列四种生长调节剂分别用于大田的作物上,()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且药效期最长。A

A、NAA B、ABA C、IAA D、MH 69、根、茎、芽对长素敏感程度的顺序为:B

A、根>茎> 芽 B、根>芽>茎 C、芽>茎>根 D、茎>芽>根 70、向农作物喷施B9等生长延缓剂可以 A

A、增加根冠比 B、降低根冠比 C、不改变根冠比

44

71、用箭头连接下列植物激素的合成前体: A、IAA A、类胡萝卜素

B、GA B、1-氨基环丙烷-1-羧酸 C、ABA C、色氨酸

D、Eth D、甲羟戊酸(甲瓦龙酸)

A-C B-D C-A D-B 72、称为植物内生抗蒸腾剂的激素是 A

A、ABA; B、GA ; C、IAA; D、CTK

73、生长延缓剂PP333的主要作用是阻止植物体内( )的合成 B A、IAA; B、GA; C、CTK; D、BS

74、在以下四种物质中,只有( )对吲哚乙酸氧化酶具有抑制作用。D

2+

A、Mn B、香豆酸 C、三羟黄酮醇 D、赤霉素 75、所有的植物激素都可以称为植物生长物质。( )对 76、所有的植物生长物质都可以称为植物激素。( )错

77、激动素是先发现的植物体内的天然存在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错 78、赤霉素在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活化了存在于糊粉层内的α-淀粉酶。( )错 79、极性运输的是生长素唯一的运输方式。( )错

80、伤流液分析为根尖是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场所提供了证据。( )对 81、脱落酸和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 )对 82、当植物缺水时,叶片内ABA含量急剧下降。( )错

83、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都可作为杀死单子叶植物的除草剂。( )错

84、任何一种除草剂对于杂草的的毒性都是相对的。没有任何一种除草剂是绝对有毒或绝对无毒的。

85、植物地上部分可以从根系得到所需的ABA、GA和CTK等。( )对

86、在进行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时,当培养基中含有较高的CTK/GA时,可诱导芽的分化。( )错 87、在生产中,可以将赤霉素、石灰硫磺合成剂按比例混合喷施,既经济又有效。( )错 88、“脱落酸”之所以被称为脱落酸,是因为它对器官脱落的促进作用比对器官休眠的促进作用大。( )错

89、CTK可诱导尾骋员黄化苗离体子叶合成花青素,因而可用作CTK的生理鉴定。( )错 90、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高浓度生长素比低浓度生长素效应大。( )错 91、五氯酚是选择性除草剂。( )错

92、三碘苯甲酸是一种抗生长素类的生长抑制剂。( )对

93、矮壮素是一种抗生长素类物质,因此生产上常用来抑制小麦、棉花的生长防止倒伏。( )错 94、若无生长素的存在,则细胞分裂素对细胞的分裂无促进作用。( )对 95、生长素可促进乙烯的产生,但乙烯却抑制生长素的产生。( )对 96、有机磷会破坏敌腺的化学结构,因此不能一起使用。( )错 97、ABA促气孔张开,CTK引起气孔关闭。( )错

98、黄瓜田里薰烟可促进雌花的形成,这是因为烟中含有乙烯的缘故。( )对 99、植物体内有哪些因素决定了特定组织中生长素的含量?

(1)生长素的生物合成,(2)可逆可不可逆地形成束缚态生长素,(3)生长素的运输(输出或输入),(4)生长素的酶促氧化脱羧或光氧化,(5)生长素在生理活动中的消耗。 100、说明IAA极性运输的化学涌透模型(chemiosmotic mode)要点。

++

(1) 质膜上H -ATP酶催化ATP水解,为生长素的积累和极性运输提供,能源;(2)H -ATP酶

45

将细胞溶质中的H泵出到细胞壁中,使细胞溶质中的P值在7左右,而细胞壁中的P值在5左右,

H

这种质膜内外的P梯度可以作为IAA吸收的动力;(3)IAA既能以非解离态IAAH进入细胞,又能以

+

解离态IAA-与2个H一起,通过电致同向运输(electrogenic symport)进入细胞。质膜外侧为正的膜电势促进IAA的吸收;(4)仅在细胞基部质膜上分布(极性分布的阴离子载体(AC)和输出载体(EC)使IAA从细胞内向基性地输出到细胞外。 101、各种赤霉素的共同点及相互区别是什么?

按1989年估计已发现76种GA、它们共同具有的基本结构为赤霉烷,各种不同GA间的相互区别主要有(1)碳原子数目,(2)A环上有无内酯,(3)A环上双键的有无和位置,(4)羟基的数目与位置。

102、赤霉素在基因表达的哪一阶段或何种水平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

研究表明,糊粉层细胞中没有贮存的α-淀粉酶mRNA。α-淀粉酶mRNA是在GA诱导下重新合成、并被翻译成α-淀粉酶的。即GA在转录水平上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 103、M.Venis在1985年提出了激素受体的哪5条标准?

(1)受体与激素的结合的具有很高的亲和力,有一定的结合容量,而且是可逆的;(2)受体被激素所饱和的浓度范围一般与激素反应的饱和浓度范围相一致;(3)受体具有特具性;(4)受体与激素结合后,应引起激素的特异生物学反应;(5)受体与激素的结合一般限于对激素起反应的组织内。

104、用试验证明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

禾谷类种子吸水萌发之后,胚乳的淀粉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糖,遇碘不再呈现兰色反应,而α-淀粉酶的形成只有在有胚存在并释放赤霉素时才可实现。无胚的种子由于缺乏赤霉素而不能产生α-淀粉酶,淀粉不能水解为糖,因而遇碘呈现兰色反应。当向无胚种子中,添加不同浓度赤霉素后,培养即可产生α-淀粉酶,并能使淀粉降解成糖,因而遇碘不再呈现兰色反应。这样即可证明赤霉素对α-淀粉酶诱导形成的作用。

105、生长素的生理效应如何?合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何?应注意些什么?

生长素的生理效应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如萘乙酸、2,4-D等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插枝生根,②阻止器官脱落,③促进菠萝开花,④促进黄瓜雌花分化。此外还可用于延长种子、块茎的休眠、单性结实、防止落花果、疏花疏果等等。

在应用生长素类于农业生产中时要注意生长素的双重活性及植物细胞、器官的敏感性。即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以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则会使植物伤害致死。此外,不同的器官对同一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反应不同,以根最敏感,芽次之,茎又次之,从细胞年龄来看,幼龄细胞敏感,老龄细胞不敏感。基于上述原则,可按照人们的意愿灵活掌握,以达到各种使用目的。 106、生长素为什么可以促进细胞伸长?

细胞质膜上有质子泵,生长素与质子泵结合使之活化。质子泵就把细胞质中的质子(H+)分泌到细胞壁,使细胞壁环境酸化,于是使对酸不稳定的键(H键或共价键)断裂,或可使适宜于酸性环境的水解酶活性增加,细胞壁纤维结构间交织点破裂,联系松弛,细胞壁可塑性增加。这样就增强了细胞渗透吸水的能力,随着液泡的不断加大,细胞体积也加大,另一方面,生长表与受体结合后释放出第二信使。第二信使进入核内后,使某些处于抑制状态的基因解阻遏,这些基因便进行转录和翻译。合成新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生长,这是生长素的长期效应。

生长素就是通过上述快速反应和长期效应促进细胞生长的。 107、IAA氧化酶的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相互关系?

IAA氧化酶可以使IAA氧化而生成多种氧化物,如吲哚醛、3-甲基氧吲哚等。IAA氧化酶需要两个辅基,即Mn++和酚,酚是单元酚如:香豆酸,阿魏酸等。IAA氧化酶的分布一般和生长速度有关。茎尖和根尖含IAA氧化酶比老的组织少。距根尖或茎尖越远,酶活性越高,在矮生植物里,IAA氧化酶活性比较大,因而限制了植物的生长,表现了矮生了特性,它和生长成反相关,所以IAA氧化

+HH

46

酶的活动,有助于组织的成熟,使生长终止。

108、生长素诱导胞伸长与酸诱导细胞伸长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长素诱导细胞伸长和酸促进的细胞伸长生长的共同点是:(1)酸溶液诱导生长的速度与适宜浓度IAA诱导的生长速度相近或大一些;)(2)两者诱导生长的迟滞期都很短,但酸诱导生长的迟滞期比生长素反应的迟滞期更短。(3)两者诱导生长的温度系数相同。 109、证明细胞分裂素是在根尖合成的实验依据有哪些?

证明细胞分裂素是在根尖合成的实验依据如下:(1)许多植物如葡萄、向日葵、水稻、棉花等的伤流液中的有细胞分裂素,可持续数天;(2分)(2)测定豌豆根各切段的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在根尖0—1毫米切段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很高,而距根尖5毫米以远的根段中,没有细胞分裂素的活性;(2分)(3)无菌培养水稻根尖,根可向培养基中分泌细胞分裂素。(1分)。

110、尽管吲哚乙酸是植物的天然生长素,但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一般不用吲哚乙酸而用其它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药剂代替?

这是由于植物体内存在着吲哚乙酸氧化酶。当对大田作物施用吲哚乙酸(IAA)后,吲哚乙酸氧化酶会自动地催化进入体内的IAA氧化分解,使体内的IAA保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此外,IAA在体外还会被光分解。所以,外用IAA的效果较差,且持续的时间很短。(3分)但酶的专一性极强,吲哚乙酸氧化酶只能催化IAA的氧化分解,不能催化其它生长素类药剂的氧化分解。因此,非IA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能维持较高的浓度和较长它生长素类药剂的氧化分解。因此,非IA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能维持较高的浓度和较长的时间,从而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在农业生产上一般不用IAA而用其它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药剂代替。(2分)

111、为什么用生长素、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处理可获得无籽果实?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传粉受精后果实才能生长发育,否则营养物质不会向子房运输,子房将会很快脱落。(1分)由于生长素、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具有很强的调运养分的效应,用它们处理未经传粉受精的子房时,仍可使营养物质向其运输,从而引起果实膨大。因为这种果实未经传粉受精,所以没有种子,是无籽果实。故用生长素、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处理可获得无籽果实。(4分) 112、试讨论下列植物激素间有何关系?

(1)IAA与GA对茎切段伸长芽表现增效作用等;(2)IAA与CTK、IAA使细胞核分裂CTK使细胞质分裂;IAA使顶芽生长,而CTK使侧芽萌发长,共同调节主茎与分枝枝的关系;IAA/CTK比例调节器官分化;(3)GA与ABA在诱导α-淀粉酶形成中起桔抗作用,LD利于GA形成 生长,SD利于ABA形成植物休眠;(4)IAA与Eth,当IAA超过最适浓度时使Eth形成,反过来抑制IAA的合成和运输,起相互反馈作用;(5)CTK与ABA、CTK使气孔开放,防止衰老,而ABA使气孔关闭,使衰老,提高抗性。

114、乙烯生物合成过程受哪些因素的调控?

(1)乙烯生物合成中两个关键酶为ACC合成酶和乙烯形成酶(EFE),(2)ACC合成酶活性调节

2+

中,多促进的因素有:乙烯(白我催化),逆境( 涝、 旱、机械伤害等) 缺 O2,IAA,Ca;抑制因素有AVG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OA(氨基氧乙酸),乙烯(自我抑制);(3)EFE;促进该酶

2+

活性因素有:成熟乙烯;抑制因素有:解联剂(DNP)Ca自由基清除剂;(4)丙二酰基转移酶催化ACC 与丙二酰COA结合形成丙二酰基ACC(MACC)为无活性的末端产物,是乙烯自我抑制的原因之一。

115、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控制植物体内激素的生物合成以获得新的品种?

目前已从番茄中克隆出诱导成熟的ACC合成酶的CDNA,以反义基因的形式通过农杆菌质粒转入番茄,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乙烯的合成受到严重抑制,通过自交获得纯合子后代,其中乙烯的合成可被抑制99.5%。表现出该番茄在空气中放置不出现呼吸高峰,番茄红素合成受阻果实不能自然成熟的“基因番茄”。目前已在美国上市这种耐贮番茄,解决了番茄不耐贮的问题。(亦可举其它例子)

47

116、五大类植物激素是如何发现的?

(1)生长素是研究燕麦照芽鞘的向光性中发现的;(2)GA是日本人黑泽英——从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的。(3)CTK是美国Skoog等培养烟草髓细胞中发现培养基中含DNA降解产物而KT可使细胞分裂。(4)ABA是美国的阿迪科特和英国韧林分别研究棉铃脱落和槭树休眠时发现的。(5)乙烯是对苹果等催熟研究中发现,并用气 谱鉴定后确定的。

117、五大类植物激素可用什么生物鉴定法加以确定?(每类至少一种方法) (1) 长素类:燕麦试验法、胚芽鞘切段法,豌豆劈落法等。(2)GAS;α诱导淀粉酶形成(大麦粒)、

水稻苗节三叶叶鞘伸长的点(角法等)(3)CTKS:尾穗苋黄化苗子叶功红素合成,萝卜子叶扩张法,黄瓜子叶在去下转第。(4)ABA:抑制小麦照芽鞘切段的伸长法,促进气孔关闭法,棉花三小时外植体试法等。(5)Eth:三重反应。

118、苯氧类化合物是什么类型的除草剂?其特点如何?

(1) 属激素型内吸选择性除草剂。利用单、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等差异可施于单子叶作物田里除

双子叶杂草。(2)双子叶植物幼芽裸露,叶横生宽大,角质或蜡质层簿等易吸收药剂,使形成层细胞分裂加强,阻塞和破坏韧皮部运输,同时使体内蛋白质,淀粉在水解加强,呼吸升高,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等而死亡,(3)单子叶植物幼芽被包裹叶片竖立而窄小,角质或蜡质厚,不易吸附和吸收药剂,因而受害小,且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无形成层,亦可免受伤害。

120、生长素和乙烯为何都能2促进菠萝开花和增加黄瓜的雌花数?

促菠萝开花和增加黄瓜雌花数都是乙烯的作用,由于生长素和浓度超过阈值后可诱导乙烯的形成,这由于生长素可提高ACC合成酶的活性,促ACC含量的增加从而促进乙烯的合成,因而两者均具此作用。

121、啤酒生产中可用什么方法使不发芽的大麦种子完成糖厂化过程?为什么?

可用GA处理大麦种子使其不发芽即可完成糖化过程,由于大麦种子萌发时由胚中形成GA运至糊粉层α-淀粉酶,蛋白酶等水解酶形成,分必至胚乳使淀粉糖厂化等,因此外加GA即可诱导未萌发大麦种子形成α-淀粉酶,完成淀粉的糖化。

122、装箱苹果中只有一只腐烂就会引起整箱苹果变质,甚至腐烂,为什么?

因为苹果成熟腐烂过程中产生乙烯,微量的乙烯使箱内其它苹果纟细胞膜透性增加,呼吸作用加速,引起果肉内有机物强烈转化,加速苹果的成熟、衰老和腐败过程,因此引起整箱苹果变质甚至腐烂。

第七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1、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一般培养其的组成包含五大类物质,即 、 、 、 、和 。

植物细胞全能性。无机营养物(大理元素、微量元素);蔗糖,Vit;有机附加物,植物激素(生长物质)

2、植物细胞的发育通常分为 、 、 和 三个时期。

分裂期、伸长期,分化成熟期。

3、植物向光性的作用光谱中最有效的光是 光,其光接受体可能是 或 。短波光;核黄素;??胡萝卜素

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常用的植物材料表面消毒剂是 、 、 等。次氯酸钠;过氧化氢(H2O2);氯化汞(HgCl2)

5、不同植物激素的组合配比,在组织培养时诱导根芽发生的效果不同,当CTK/IAA的比值高时,诱导 的分化;CTK/IAS比值低时,诱导 的分化,中等水平的CTK/IAA比值,诱导 的分化,只用IAA时,诱导 。芽;茛;根芽;愈伤组织

48

6、引起叶片黄华的原因通常有二,一种可能是缺 ,另一种可能缺 。

矿质营养(尤其是氮素);光照(如在黑暗中)

7、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 、 和 三个方面。

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主茎顶芽与侧枝侧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8、引起种子重量休眠的原因有 、 和 。

种皮限制;种胚育不完善;萌发抑制物质的存在。

9、种子萌发时必需的外界条件是 、 和 。此外,还有一些种子的萌发综上述条件外,还需要 的刺激。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光照或黑暗

10、高等植物的分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 、 和 。胚胎发生;营养器官发生;生殖器官发生

11、对温周期现象的一般解释认为,较低的夜温能 并 。

减少呼吸作用对糖的消耗; 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合成细胞分裂素。

12、通过对植物伤流液的分析表明,根系除供给地上部分水分和矿质等营养外,还向上运送 、 和 等有机物。

13、植物生长的S形曲线反映了生长速率要经历一个 的过程。 由慢 快 慢

14、植物体的一部分对其他部分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称为 。相关现象 15、 休眠是指由于不利于生长的环境引起的休眠。×

16、植物生长温度的最高点最低点与植物生命能忍受温度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不同步,后者对温度高、低变化的承受力更强。√

17、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和适当的光照是所有种子萌发时的必需条件。× 18、生物钟是植物体内节节奏调拉的近似24h周期性反应的计时器。√

19、用不同波谱的光照射黑暗中生长的黄化幼苗,对叶的扩展转绿最有效的光是蓝紫光,红光基本无效。×

20、极性不只是表现在整体植株上,一个单细胞照样有极性的存在。√ 21、光范型作用是一种高能反应,它与植物体内光敏色素系统密切相关。× 22、生长在同一培养液中草药任何植物,其灰分中各元素的含量完全相同。× 植物生长具有协调性,营养器官长得越旺盛,生殖器官就发育得越好。× 23、因为高等植物是自养型的,所以它们的各种器官也完全是自养型的。×

24、整株植物或植物器官生长过程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称为植物生长大周期。×

25、在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中,一般由于白天光照充足,同化产物多,所以生长速度最快。× 26、 是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得到证实的。D

A、植物能吸收和运输环境中的营养物质 B、植物细胞能够进行有丝分裂 C、植物激素能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D、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花生、大豆等植物的小叶片夜间闭合、白天张开,含羞草叶片受到机械刺激时成对合拢,这种外部的无定向刺激引起的植物运动称为 运动。A A、感性 B、向性 C、趋性 D、生物钟 27、根的静止中心位于 。C

A、根毛位 B、伸长区 C、分生组织中 D、根冠中 28、植物细胞分化的第一步是 。D

A、细胞分裂 B、合成DNA C、合成细胞分裂素 D、产生极性

29、植物内源节律具有4个特点:第一,转入恒稳条件时能继续运转多个周期;第二,若因长期的恒稳条件而消失,还可以被环境条件重新诱发产生;第三,周期长度的温度系数较小;第

49

四 。C

A、受内源激素含量的调控 B、只能被光(暗)条件约束或重新诱发 C、恒稳条件下的周期长度不是准确的24h

D、任何条件下振幅(离平均值的偏差程度)不变。

30、曼陀罗的花夜开昼闭,南瓜的花昼开夜闭,这种现象属于 。B A、光周期现象 B、感光运动 C、睡眠运动 D、向性运动 31、向日葵的向性运动属于 运动。B

A、向日性 B、向光性 C、趋光性 D、感光性

32、在IAA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蔗糖与诱导维管束分化的关系是:C A、蔗糖浓度低时,有利于韧皮部分化; B、蔗糖浓度较高时,有利于木质部分化;

C、蔗糖浓度适中时,有利于韧皮部、木质部分化。

33、化培养基上培养着成熟花粉料,花粉粒附近放一块子房组织。花粉管朝着邻近的子房组织生长,这种生长行为称为 生长。D

A、向光性 B、感性 C、向 性 D、向化性 34、昼夜周期性

植物的生长速率随昼夜周期性变化的特性。发生昼夜周期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分。通常在温暖季节以夜间生长较快,而寒冷季节则白天生长性。 35、无必繁殖系

指由一个母本经过无性繁殖形成的群体,它们的遗传性质完全相同。在细胞学上是指由一个细胞繁衍的后代;扩展到分子生物学,包括从一个DNA片段克隆后的产物。 36、层积

是一种适用于某些需要后熟作用的种子破除休眠的技术。这此种子在当年收获后,用湿砂与之分层相间堆积在室外背阴处或地窖内,于0~50C下,1~3个月即可促使种子破眠萌发。

37、种子寿命:种子保持生活力的时间区间。也即指种子从完全成熟到生活力丧失所经历的时间。 38、后熟作用:一些植物的种子,在形态上发育完全后,其胚胎需要经过某些生理生化变化,达到生理成熟才具备发芽能力的过程。

39、休眠:在植物个体发育中,生长暂时停顿的现象。一般有芽休眠和种子休眠两种形式。 40、温周期现象:昼高夜低的温度变化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现象。

41、生物钟:植物体内存在一种不依赖于环境刺激的近似昼夜节奏的生理性计时系统,它能使某些生理活动生理活动按时发生。它具务内生性、对温度不敏感性和计时性三大特性。 42、顶端优势:植物主茎顶芽生长占居优势,抑制侧枝或侧芽生长的现象。

43、再分化: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可对由脱分化状态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细胞、组织或器官,甚至最终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44、脱分化: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多次细胞分裂而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形成无组织的细胞团块或愈伤组织的过程。

45、对植体:从植物体上分离出来的,用于人工培养的器官、组织或细胞。

46、分化:指来自同一合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上异质的细胞的过程。

47、生长: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原生质的增加、引起细胞、器官或植物个体在数目、大小与重量上的不可逆增加过程。

48、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体细胞都具备母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因而具有分化成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9、春天栽培容易成活,请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给予解释。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