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代明院士《医学和科学》 下载本文

/个体=无穷大的结果。这个无穷大的结果只有通过电脑计算,然后再经过人脑判断,最后才能成为医学事实,这就是医学上数据与事实间的关系。 十四、证据与经验

科学是对世界各种现象的描述,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科学研究是将物质严格控制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科学知识具有普遍性,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科学理论具有严谨性。科学研究追求最为重要的是证据,没有证据就没有也不能进行科学理论的总结。

医学除了上述要求外,强调得更为重要的是在与不同患者交往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这种经验可能缺乏普用性,甚至缺乏科学要求的严谨性,因为它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有时甚至不符合逻辑,上升不到规律,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经验很有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验即经历过的灵验的方略。科学强调客观存在的证据,而医学除此之外,还强调主观获取的经验。因此,按科学的办法学医从医都会遇到困难。Experience is the child of thought, and thought is the child of action, we can not learn men from books.”要想成为好医生,必须同老师脚跟脚地看,手把手地学,因为医学所需的经验,从书本上是看不到学不来的,这是医学家与科学家,比如数学之家间显著的区别。经验是各种正确证据在不同个体中的随机组合和随时组合,因此,目前所形成的所有经验都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知证据者不一定有经验,有经验者必知证据。

1、获得医学经验难于收集证据。收集证据是科学家验证科学假说最为重要的一步,他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科学实验来收集证据,从而推论科学的结论。收

集证据可用简单的实验模型替代,如想探索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哪个下落速度快,伽利略采用了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扔下两个铁球,看哪个先落地即可。这样的实验所需材料少(两个铁球),步骤简单(爬上铁塔),观察结果单一(哪个先落地),结论也显而易见。综上所述,科学家收集证据的过程可谓简单或单一。 但要获得医学经验就没那么容易了。医生要通过长期观察或与病人反复交流才能对病因作出初步判断;然后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或视触叩听追寻疾病的蛛丝马迹;然后通过一定的医疗设备的检查来印证自己的判断;再通过对疾病的尝试用药并观察病人的反应来评估治疗效果。这些复杂的过程统统归到了经验的范畴。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需要的材料繁多—从病人的血尿便到粘膜活检……;操作过程精细—单是各项消化内镜的熟练操作就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训练,更不用说要求更高的手术演示操作;观察结果庞杂—从病变的形态、性质等特征到病人的饮食、睡眠等全身状况。上述种种都说明医学比科学家单纯收集证据要难得多。加之从不同病人身上获得实用的医学经验既是医学家的珍贵所在,也是医学家的难题。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血的教训获得的。因此,经验既是医生的财富,又是病人的无私贡献。

2、整理医学经验难于分析证据。我国培养一名医学博士至少需要11年,明显长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则需要毕业后永久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医学经验源于医生同病人的交流和自己的总结,将自己的工作或经验记录下来已经很难,整理自己的经验归纳成为规律让别人也可借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国医学教科书和专著基本上都是拷贝国外的,书中属于国人的寥寥无己。

相比之下,科学家回顾证据则要简单得多—单纯地记录下来实验结果并用相应公式分析就行了。

举个例子,李时珍35岁就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以《证内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从嘉靖44年(1565年)起还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翻越许多名山大川。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才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已61岁,以后又经过10年做了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终于完成巨著。现代的药学研究,同样充满了艰辛和困难,在体外成功发现10000个化合物,只有250个左右能进动物体内,继后只有50个左右能进入人体研究,真正成药者仅一个,是万里挑一,且要耗资16亿美元,耗时16年。其中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时间可想而知,这在其他任何科学都很少是这样。因此,要从浩如烟海的证据和数据中整理出正确的治疗方法,使之成为经验,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3、应用医学经验难于应用证据。在科学研究中,将收集到手的科学证据归纳总结,得到的科学规律可以应用到任何同类事物上,如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同样适用于梨或西瓜。但是在医学研究中,总结的医学经验能否或如何应用到其他病人身上,这可是令医生头疼的难题。大多数病人适用于某种药物,能否把这种药物用到全部患同样疾病的人身上呢?答案是否定的。青霉素过敏的比例只占人群的1-10%,发生过敏性休克并死亡者只占万分之0.4以下,但每年仍有数万人死于青霉素过敏,因此如果没有皮试的人及过敏后的抢救措施,引发的代价是多么的惊人。又比如近年研制出来的肿瘤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可与EGF受体结合,从而抑制酪氨酸激酶(TK)阻断细胞内信号传导途

径,与化疗药同用,达到提高结肠癌的治疗效果。遗憾的是只有22.9%患者有效,对近80%的患者不仅无效,如果盲目用药反而增加经济负担。因此,怎样将22.9%的病人筛选出来针对性地用药,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经验。不同的病人放到不同的医生去治,可能有的活了,有的死了,能治活的医生就需要经验。同样,一个病人来了,可能有8个症状,有经验的医生抓住一个主要症状一治,病人就好了,没有经验的医生8个症状都治了,结果病人死了。能抓住主要症状者靠的就是经验。

4、循证医学可出经验但不一定管用。循证医学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将其引入医学出现了不少问题。循证医学的核心是靠证据,可这个证据是不同医生从不同病人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时间获取的,尽管有随机方法将其校正,事实上是很难确保所取证据的均一或均衡性。如果用这些不一致的证据相加再用百分比求出的结果很难成为医生的经验。现在的循证之证是基于目前某个方面或某个角度的发现,大家都把它看成正确的或正面的发现。但一个事物有正面就有反面,还有侧面,正面是正对自己的那一面,科学常强调这一面。而医学有多方面表现,只强调正的一面就是片面。用片面作证算出来的东西不但不能成为经验,反倒放大了片面使结果更加片面,会将医生导入歧途。另外,循证医学只是对已有的治疗方法作出评价,用所获或所观察到的那些证据告诉医生或患者,哪种疗法有效或几种都有效的方法中哪一种会更好,但它不能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循证医学有点像法官,法官在审案中只负责根据公诉人提供的证据,对已经找到的嫌疑犯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断,而去茫茫人海中察找真凶不是法官的职责。这样的职能分工也是经常发生冤假错案的原因,要么证据不正确,要么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