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的方法:1)等价类划分法:将程序的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部分(即若干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数据作为测试用例。2)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分析法是对各种输入、输出范围的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3)错误推测法:靠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编写检查这些错误的例子的方法。
(4)软件测试的实施
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按4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①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主要目的是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②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把模块在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的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错误。
③确认测试:确认测试的任务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
④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将通过测试确认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组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 2.程序的调试
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它与软件测试不同,软件测试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软件测试贯穿整个软件生命期,调试主要在开发阶段。 (1)基本概念
①程序调试的基本步骤:第1步:错误定位;第2步:修改设计和代码,以排除错误;第3步:进行回归测试,防止引进新的错误。 ②程序调试的原则
确定错误的性质和位置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分析思考与错误征兆相关的信息;避开死胡同;只把调试工具当作辅助手段来用;避免用试探法,最多只能把它当作最后手段。
修改错误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在出现错误的地方,还可能有别的错误;不应只修改了错误的征兆或表现而没有修改错误本身;注意修正一个错误的同时有可能会引入新的错误;修改错误的过程将迫使人们暂时回到程序设计阶段;修改源代码程序,不要改变目标代码。
(2)软件调试方法
主要的软件调试方法有强行排错法、回溯法和原因排除法。其中强行排错法是传统的调试方法,回溯法适合于小规模程序的排错,原因排除法是通过演绎和归纳,以及二分法来实现的。
第4章 数据库设计基础 4.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1.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
(1)数据(Data):数据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分为临时性数据和永久性数据。
(2)数据库(DB):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它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以被各个应用程序所共享。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4)数据库管理员(DBA):对数据库进行规划、维护、监视等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维护和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效率。
(5)数据库系统(DBS):由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和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组成。 (6)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数据库系统再加上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这三者所组成。
2.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数据管理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3.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1)数据的集成性。(2)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3)数据独立性。(4)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
4.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
数据库系统在其内部具有三级模式及二级映射,三级模式分别是概念级模式、内部级模式与外部级模式,二级映射则分别是概念级到内部级的映射以及外部级到概念级的映射。这种三级模式与二级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抽象结构体系。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数据库系统提供概念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数据模式。
(2)数据库的两级映射:数据库的两级映射是指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和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
4.2 数据模型、关系代数及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1.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它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示与操作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框架。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为: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三种。 (2)E-R模型
①E-R模型的3个基本概念
实体: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可以抽象为实体,实体是概念世界中的基本单位,它们是客观存在的且又能够相互区分的事物。将具有共性的实体组织成一个集合,称之为实体集。 属性: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均有一些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属性来表示。
联系: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联称为联系。 E-R模型由实体、联系、属性三者组成。
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一对一(1∶1)、一对多(1∶m)和多对多(m∶n)三种。 ②E-R模型三个基本概念之间的联接关系
实体集(联系)与属性间的联接关系:实体以及它的所有属性构成了实体的一个完整描述。实体和隶属于它的属性之间可以建立这么一层联接关系。实体有型和值之别,一个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了这个实体的型,实体中属性值的集合(即元组)则构成了这个实体的值。相同型的实体构成实体集。
实体(集)与联系间的联接关系:实体集间可以通过联系建立联接关系。 ③E-R模型的图示法
E-R模型中用矩形表示实体集,用椭圆表示属性,用菱形表示联系,用无向线段表示实体集(联系)与属性、实体集与联系间的联接关系。 (3)基本的数据模型
数据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三种基本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其中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网状模型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不加任何限制条件的无向图。关系模型的基本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4)关系模型 ①关系的数据结构
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二维表由表框架和表的元组组成。表框架由多个命名的表属性组成。每个属性有一个取值范围称为值域。二维表中的每一行数据称为元组。 键(或码):在二维表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集。 候选键(或候选码):一个二维表中所有的键(或码)。
主键(或主码):从二维表的所有候选键中选取一个作为用户使用的键。主键简称键。 外键(或外码):表A的某属性集是表B的键,则称该属性集为A的外键。 ②关系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