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船舶积载 第四章 - -船舶稳性 - -国航班 下载本文

10、船舶的稳性衡准数K是指( )。

A.最小倾覆力矩与风压倾侧力矩的比值 B.最大复原力矩与风压倾侧力矩的比值 C.最小倾覆力臂与风压倾侧力臂的比值 D.A、C均对 11、我国《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对国内航行船舶完整稳性的基本要求共有( )项,其中( )条属于对大倾角静稳性的要求。

A.4;稳性衡准数K不小于1 B.5;初稳性高度值不小于0.15m C.3;横倾角不超过12° D.4;极限静倾角不小于25° 12、GM是( )的指标。

A.动稳性 B.初稳性 C.大倾角静稳性 D.纵稳性 13、消除船舶初始横倾,有利于使船舶稳性( )。 A.增大 B.减小 C.改变 D.保持不变 14、为了保证船舶安全,船舶的适度稳性是( )。

A.GM不小于0.15m B.GM不小于临界稳性高度 C.横摇周期T不小于9s D.(GMC+Ch)≤GM≤GM|Tθ=9s(Ch为临界稳性高度的安全余量) 第七节、船舶稳性检验与调整

1、一艘满舱满载的船舶发现稳性不足时,可通过( )来调整。 A.打压载水 B.加装甲板货

C.垂向轻重货物互换 D.横向轻重货等体积对调

2、为了避免或减缓船舶在大风浪中横摇的剧烈程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适当降低船舶重心 B.适当提高船舶重心 C.调整纵倾 D.调整横倾 3、船舶稳性不足时所表现出的征兆包括( )。

A.甲板上浪时出现永久倾角 B.用舵转向时船舶明显倾斜且恢复缓慢

C.受外力作用时倾斜明显,当外力消失后恢复缓慢 D.以上都是 4、船舶因少量货物装卸左右不均形成较大初始横倾角,表明此时( )。 A.稳性较大 B.稳性较小 ,C.横倾力矩较大 D.货物重量较大 5、当船舶稳性过小时,航行中宜采取( )转向。

A.小舵角 B.大舵角 C.任意舵角 D.以上均可 6、下列( )是稳性过小的征兆。

A.风浪较小时横倾较大且恢复较慢 B.在装卸时出现异常横倾 C.货舱进水或甲板上浪时出现永久倾角 D.A、B和C都是 7、卸货时若卸一较轻的货引起船舶出现较大的横倾,则表明( )。

A.船舶稳性过大 B.船舶稳性过小 C.货物过重 D.装卸操作不当 8、船舶在3级风时摇摆频率过高,表明( )。

A.船舶稳性过大 B.船舶稳性过小 C.风压倾侧力矩过大 D.船速过高 9、货物移动可能造成( )。

A.稳性减小或丧失 B.货物损坏 C.船体结构破坏 D.A、B和C 10、船舶的横摇周期是指( )。

A.船舶横摇四个连续摆幅所需要的时间 B.船舶从左舷横摇至右舷所需要的时间 C.船舶横摇一个全摆程所需要的时间 D.A,C都对 11、船舶在配载时经校核发现稳性不足,最好通过( )措施来调整。

A.垂向移动载荷 B.加甲板货 C.加压载水 D.少装部分货物 12、下列( )是稳性过大的征兆。

A.船舶摇摆剧烈,恢复较快 B.油水使用左右不均,产生较大横倾 C.风浪较小,横倾较大且恢复较慢 D.以上都是 13、营运船舶调整稳性的措施有( )。

A.打排压载水 B.加装甲板货 C.垂向移动载荷 D.以上都是 14、将船舶稳性调大的措施有( ) A.货物上移 B.加装甲板货 C.在双层底加满压载水 D.中途港多加载货物 15、( )可能使船舶的GM值增加。

A.打排压载水 B.少量装货 C.少量卸货 D.以上均有可能 16、以下( )可能使船舶的GM减小。

①打排压载水;②少量装货;③少量卸货;④垂向移货;⑤上层舱卸货;⑥上层舱装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⑥ 17、以下( )可能使船舶的GM值不变。

A.打排压载水 B.少量装货 C.少量卸货 D.以上均有可能 18、船上载荷垂直移动时,( )将发生变化。

A.船舶浮心 B.船舶稳心 C.船舶漂心 D.船舶重心 19、船舶( )对稳性产生不利影响。

A.初始横倾 B.具有适宜吃水差 C.航行中垂荡 D.以上都是 20、( )对船舶初稳性不产生影响。

A.船舶横倾 B.船舶纵倾 C.货物密度 D.B和C 21、船舶用舵转向时横倾较大,说明( )。

A.稳性过大 B.稳性过小 C.纵倾过大 D.纵倾过小 22、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中规定的横摇周期

T?与( )无关。

A.船宽 B.船舶重心高度 C.初稳性高度 D.漂心距船中距离 23、航行中船舶的横摇周期A.C.

T?与船舶GM的关系是( )

T?越大,GM越大 B.T?越大,GM越小 T?与GM关系的变化趋势不定 D.T?的大小与GM的大小无关

24、两条总吨位相同的船舶,在同一海区航行时,测得其横摇周期均为15s,则两船的GM值( )。

A.相同 B.速度快者大 C.不同 D.A、C均有可能 25、船舶的横摇周期( )。

A.与KG无关 B.随KG的增加而减小 C.随KG的增加而增加 D.与KG的关系不定

26、航行中的船舶横摇越平缓,说明船舶( )。

A.很稳定 B.稳性越好,抵御风浪能力强 C.稳性越好,操纵能力越好 D.稳性越差,抵御风浪能力差 27、船舶在航行中稍有风浪则摇摆剧烈,说明船舶稳性( )。 A.过小 B.适度 C.过大 D.无法判断 28、下列( )不是稳性过小的征兆。

A.风浪较小,横倾较大且恢复较慢 B.在装卸时出现异常横倾 C.货舱进水或甲板上浪时出现永久倾角 D.A、B、C都不是 29、关于船舶的横摇周期Tθ,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同一吃水条件下,随船宽的增加而增大 B.随船舶重心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C.随初稳性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D.以上都不是 30、其他条件相同,船舶的横摇周期( )。

A.与GM无关 B.随GM的增加而减小 C.随GM的增加而增加 D.与GM的关系不定 31、关于船舶的横摇周期T θ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同一吃水条件下,随船宽的增加而增大 B.随船舶重心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C.随初稳性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D.以上都不是 32、一艘满载不满舱的船舶如稳性不足可通过( )来调整。

A.打压载水 B.加装甲板货 C.垂向移动货物 D.横向轻重货等体积对调 33、将舱内货物由底舱移到二层舱,则( )。

A.船舶重心降低 B.船舶重心不变 C.船舶重心升高 D.船舶重心变化趋势不定

34、船舶初始横倾角产生的原因中,不能从其产生的原因上加以消除的是( )。

A.货物装卸左右不均 B.油水使用作用不均 C.舱内货物横向移动 D.用船上重吊装卸重大件货物 35、消除用船上重吊装卸重大件货物引起的船舶横倾角的方法有( )。 A.横向移动载荷 B.侧翼压载 C.将重大件货物分成小件货物后装卸 D.A或B 36、为避免船舶存在初始横倾角,应( )。

A.使货物重量横向对称 B.左右油水舱均衡使用 C.压载舱横向对称压水 D.以上均对 37、以下( )不是为避免船舶产生初始横倾角的措施。 A.使货物重量横向对称分布 B.左右油水舱均衡使用 C.合理分配各舱货物重量 D.压载舱横向对称压水 38、船舶产生初始横倾角的原因有( )。

A.船舶受来自一舷的风浪作用 B.舱内货物横向移动 C.货物装卸左右不均或油水使用左右不均衡 D.B,C均是 39、船舶初始横倾角产生的原因中,能够从其产生的原因上加以消除的是( )。 A.货物装卸左右不均 B.油水使用作用不均 C.舱内货物横向移动 D.以上都是 40、一艘满舱不满载的船舶如稳性不足可通过( )来调整。

A.加压载水 B.加装甲板货 C.垂向轻重货物互换 D.A和C 41、当船舶在航行中稳性不足尚未满载时,可以采取以下( )措施。 A.向双层底压载舱内注满压载水 B.将现有双层底压载水舱排空 C.用船吊将二层舱的货物移至底舱 D.A、C均可 42、对于杂货船,增大船舶稳性的措施有( )。

Ⅰ.货物上移;Ⅱ.加压载水;Ⅲ.减装甲板货;Ⅳ.重货配置在底层;Ⅴ.横向货重对称分布。

A.Ⅰ,Ⅱ,Ⅲ,Ⅳ B.Ⅱ,Ⅲ,Ⅳ,Ⅴ C.Ⅰ,Ⅲ,Ⅳ,Ⅴ D.Ⅰ,Ⅱ,Ⅲ,Ⅳ,Ⅴ 43、对于杂货船,( )不是增大船舶稳性的措施。

A.货物上移 B.船舶重心以下加压载水 C.减装甲板货 D.重货配置在底层

44、对于装载固体散货的船舶,( )不是增大船舶稳性的措施。

A.货物上移 B.减装甲板货 C.船舶重心以下加压载水 D.A和B? 45、在船舶重心以下加载部分货物后,船舶初稳性高度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均可能

46、在船舶重心以上加载部分货物后,船舶初稳性高度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均可能 47、抛弃甲板货可以使船舶稳性(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均可能 48、将舱内货物由底舱移到二层舱,则( )。

A.船舶初稳性高度降低 B.船舶初稳性高度值增大

C.船舶初稳性高度不变 D.船舶初稳性高度值变化趋势不定

49、某轮Δ=8000t,底舱与二层舱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m,现需增加稳性高度值0.05m,则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从底舱向二层舱垂向移动货物40t B.从二层舱向底舱垂向移动货物40t(P*Z/8000) C.从底舱向二层舱垂向移动货物80t D.从二层舱向底舱垂向移动货物80t 50、加压载水可以使船舶稳性(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均可能 计算题

1、某轮排水量Δ=20000t,全船垂向重量力矩MZ=9.81×155000kN·m,KM=8.62m。若要求

33

GM=1.0m,利用第3舱二层舱的麻袋(S.F=2.85m/t)和底舱的金属构件(S.F=0.75 m/t)互换舱位来调整,货物垂向移动的距离z =10m,则各应移动( )t。? A.601.2;201.2 B.575.4;175.4 C.500;100 D.407.1;107.1 8.62-155000/20000=8.62-7.75=0.87 deertaGM=1-0.87=0.13 设X,Y

0.13=(X-Y)*10/20000 2.85X=0.7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