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提升练:20专题二十 下载本文

后又来到这里,想不到变化如此之大!记得从前的元宵节车水马龙,凝香弥漫的尘土将道路遮暗,华美灿烂的花灯把暗夜照得如同白昼,总是懒得和他人携手同去游赏。谁知道,如今元宵节也会禁止宵行,满城似有凄风苦雨,冷落不堪!

还记得宣和旧日,李易安南渡临安,元宵节依旧美景如故。而后辛苦收藏的贵重书卷几乎散失尽净,元宵佳节也无心打扮,任凭鬓发凌乱,写下的感时伤乱的词章,最令人感到凄苦。如今江南欲归无路,我想起身陷长安的杜甫在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这种凄苦的心境又有谁知道呢?只好独自对着昏暗的残灯,整夜无眠,外面传来满村的社鼓声。

三、(2019·石家庄质检)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5~6题。(9分)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词作上阕遒劲豪迈,下阕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抒发了戍边的豪情”错,本词虽然词风豪放,意境开阔,但“黄云”“紫塞”“落日”等词色调苍茫,乌啼、马嘶声声悲凉,况且词人明确说“笳声听不得”“秋梦不归家”,由此可知词人想要表达的应是戍边之苦和思家之愁,而非“戍边的豪情”。

[答案] C

6.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解答方向指向明确,考查下阕的抒情手法。下阕共四句,前两句借景抒情,听不得的笳声、空寂的城池、无边的黑夜使词人倍感孤寂,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第三句直抒胸臆,用不得归家的秋梦直接表达思乡之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通过灯花纷落的残灯,可以想见词人的孤寂和思乡情切。

[答案]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之情。②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怆的思家之念。③以景结情。“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纷落,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深愈浓。(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诗歌鉴赏] 这首词作于词人的妻子卢氏病故后,词人秋天随康熙帝巡边塞时。词人离家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塞,触景生情,深秋的梦也不能带他回到家乡,未免孤寂,生出思乡之情,于是创作出了这首抒发满心愁绪的词。

上阕写塞上黄昏之景,描绘边塞黄昏苍凉的秋色。首二句以如椽之笔写景,不胜开阔,直追盛唐边塞诗。接着写“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豪壮大气不改,初添萧索苍茫之感。上阕四句,连而读之,自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近有城墙西畔的“啼乌”,远则是落日与群山,在红红的落日与苍莽的群山的衬托中,又有萧萧而鸣的猎马飞驰而来。词中的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把边塞景色的特点展现出来。

下阕描绘入夜之景,抒发思乡之情。塞上本就多悲凉之意,再与词人的远戍之苦、思家之心融合在一起,当胡笳吹起时,那充溢着悲凉情调的声音,使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故而词人说“笳声听不得”,因此整片词的词情忽然黯淡起来。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凄凉之意。“秋梦不归家”直抒胸臆,道出了深蕴在词人心中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落碎花”则写眼前实景,残灯相伴,灯花如泪,簌簌落下。末二句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而境界全出。

[诗文翻译] 黄沙漫天,边塞绵延几千里,城墙西畔的乌鸦啼鸣飞起。夕阳西下,群山被暮色的清寒笼罩,猎马萧萧长鸣,在黄昏中归来。

胡笳的声音凄凄切切不忍卒听,空寂的城池被黑暗的夜色笼罩。深秋的梦也不能带我回到家乡,一盏残灯相伴,灯花如泪碎落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