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下载本文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溶剂增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配制完成,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故选:B。

3.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酒精 可燃性 消毒剂 B.B

C 氧气 助燃性 焊接和切割金属 C.C

D 盐酸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 D.D

物质 碳酸氢铵 性质 受热易分解 用途 作氮肥 A.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与作氮肥无关系,作氮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酒精具有可燃性,与作消毒剂无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焊接和切割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利用的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不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C.曾青遇铁化为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司马光砸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凿壁偷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和硫酸铜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B.凿壁偷光 D.铁杵磨成针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急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氧气用途的是应用于气焊中提高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增加温度,还可以用于急救和动植物的呼吸。故选C.

考点:氧气的用途

6.下列实验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操作相同的是( )

B.气焊

C.作燃料

D.动植物呼吸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做过滤实验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在配置溶液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物质的溶解;在测定溶液pH值时,是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起蘸取液体的作用。所以②③的作用相同,都是搅拌。 故选B。

7.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终生成乙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是化合反应 【答案】B

B.转化②中乙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D.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

【解析】 【详解】

A、甲乙均为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2,故B正确; C、根据反应图示可知,转化①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根据甲和丙的化学式,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甲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8.如图为运用数字化实验测量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入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后相对压强的变化曲线,结合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

B.曲线②到③压强缓慢下降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浆反应 C.曲线③到④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 D.曲线表明氢氧化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曲线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故选项正确;

B、曲线②到③压强缓慢下降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浆反应,故选项正确; C、曲线③到④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故选项正确;

D、曲线的变化反映了石灰浆和二氧化碳反应,不表明氢氧化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D。 9.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 ②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Fe ③溶液中只有Cu2+,不溶物为Fe ④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 A.①③ 【答案】C 【解析】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分析】 【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铁比铜活泼,能置换出Cu(NO3)2溶液中的铜,同时生成硝酸亚铁。①当加入的铁粉不足量时,有Cu(NO3)2剩余,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故①正确;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铁粉和Cu2+,因为它们能反应,故②③错误;④当加入的铁粉过量时,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故④正确。故选C。

10.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