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违法行为在三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87.违法行为一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90.违反法定程序是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标准之一。√
93、违法行为构成犯罪,行政机关已经作出行政处罚的,并不免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只是可以视情况予以抵消。 √
290.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10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
271.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99.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也应给予行政处罚。(× ) 285.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以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
293.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
194、因行政机关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而被撤销的,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 )
239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217.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未经公布,不能成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 7.依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8.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也可以由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作出规定。╳ 97、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未经公布不能成实施该行政许可的依据。 √
116、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申请人应当同时向下级行政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提供申请材料。(×)
306.依法给予五十元以下的罚款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 )
162.一个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确定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另设一个内设机构统一送达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 )
166.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机关。( √ ) (√ )
164. 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简单的行政许可决定,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可以指派一名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 )
171.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未经公布,不能成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 )
251.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 √ )
252.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 )
36.在行政处罚的调查阶段,调查或时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174.由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并不是说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可以实施行政处罚。
53.在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
96、在不违反上位法的条件下,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
316.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
167.在不违反上位法的条件下,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 )
151、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公务员可以辞职。(×)
264.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可以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 ) 126、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委托临时人员依照法律生效的裁决,收缴罚款。(×) 60.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机关不可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92.责令限期改正是行政处罚的一个种类。 ╳
301.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等当事人交完罚款后再交付。(× ) 311.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 314.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
283.只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行政机关就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无须查明事实。( ×)
291.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用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
275.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2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