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造成她悲哀的命运的。假如不是这样,那就只是人的问题,换了一个人祥林嫂也会幸福起来的,但鲁迅就不是写这些;不是写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他们写封建吃人,写旧社会吃人,只要是封建统治着的地方,祥林嫂就是没有出路的。——这样的作品,一句教训人的话没有,可是你读了以后不深深觉得封建可怕吗?不觉得要把这个旧社会打倒吗?”
鲁迅《灯下漫笔》“因为古代传来而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吃掉的将来。”
《坟 · 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更是写到:“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 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祥林嫂小传》预习作业选录
郑家立:祥林嫂头上的疤也成了别人嘲笑的标志。而祥林嫂也在他们的嘲笑中把心房上的窗户上了锁。她最终也没能得到一盏灯照亮她幽暗的心房,悄然离开了人世。……她的遭遇是命中注定的,她无法挣脱命运的安排,她的一切如梦一般碎了,她不再感到人世间的温暖,而那些对祥林嫂冷嘲热讽的人们,失去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善念,信奉上了渺茫的神,迫害了像祥林嫂这般的人。他们就像黑夜中的魔鬼残害着那些可怜人们的生命。 (评论:伤疤代表了一段耻辱的历史,而鲁镇人们的乐趣就是在别人的伤口上撒
盐。)
张雅婷:祥林嫂便是一个“杯具”吧。起初成色不错,被人观赏把玩。清茶入杯,香溢四周。时日久了,被卖给了他人。新来旧去,就被摆在了一边。偶尔拿来注进一杯新茶,无人去饮,时间久了,茶凉人散,已生出了裂痕。某一天被无心一碰,便碎了。扫了去,扔去了,作了垃圾。
(评论:语义双关,杯子的一生象征了祥林嫂的一生。)
罗锴:强婚、迷信、风俗、世态炎凉,无一不迫使祥林嫂选择了死亡。(《悲乎,悲乎!》)
方思萦:人生如梦,当死去的时候,梦刚好做完。既然祥林嫂这场梦如此痛苦,也许死亡是对她的一种解脱。或许她到了另一个世界,忘掉了那一场梦,继续过着属于她自己的快乐生活也说不准啊!
(评论:然而,最可悲的是祥林嫂临死前还在担忧着自己会不会沦落到地域里,甚至于灵魂被锯开两截,也许她是带着未知的恐惧离开人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