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因变量实验设计;
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变量的实验设计;【通常以行为指标表示】
二、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 (一)被试间设计;
特点:是每一个被试只是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1. 优点:这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者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
2. 缺点: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3. 减少被试差异的办法:(被试间等组处理)——匹配和随机化;
(1)匹配: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者相似加以匹配,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一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
步骤:
A、先对所有被试进行前测;
B、然后根据前测的作业分数进行匹配;(前测作业有:与实验作业有高度相关的和利用被试试验作业初期的表现)
对动物被试间进行匹配的技术是:“拆窝技术” 匹配技术存在的问题:
1.匹配往往不是完全的;2.往往消耗大量的工作量;
3.在实验者同时匹配多个特征的时候,如果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会混淆实验结果; 4.匹配技术需要防止回归假象的介入; (2)随机化;
1.前提:各随机被试组在未经受不同处理之前是平等的; 2.优点:避免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等实验顺序造成的误差;
3.缺点:一、需要被试量大;二、由于接受不同处理的总是不同的个体,因此被试间设计从根本上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 (二)被试内设计;
练习效应:指的是被试的表现因为逐渐熟悉实验情境而有系统的提升; 疲劳效应:指的是被试的表现因为连续作业的疲劳而系统的下降; 1.被试内设计的平衡技术; 平衡是指:在实验中为了消除或者减少实验顺序效应而采取一些系统地改变实验处理顺序呈现技术的设计;
两种常见的平衡技术:【ABBA设计和拉丁方设计】
(1)ABBA设计在理论上能有效的平衡线性系统变化的时间顺序误差;
(2)拉丁方设计:是一个两维矩阵,其中表示列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
建立的拉丁方的第一行公式为:1.2.n.3.n-1.4.n-2.,如此类推下去;n 表示试验条件的总数;
拉丁方设计是多自变量水平时的理想平衡方法; 2.被试内设计的局限; 差异延续效应:【自变量中一个水平的处理可能会完全改变其另一个水平处理时发生的情况;】
优点:更有力或者更加敏感,其由被试变异性而导致误差的可能性比被试间设计小;
9
三、小样本设计;
是指被试内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或者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者处理方式;
(一)ABA设计(基线期;消退期)
可以有效的区分实验自变量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
【本中的实验,指的是,先治疗,然后强化行为,使得个体回到原始的状态,最后再次治疗矫正;】
ABA设计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B阶段治疗效果不应该是持久的; (二)多基线(可能会考这个设计的概念)
实验设计的程序:找到一个或者若干个与所要研究的行为(被试)接近的行为(被试),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它们引入同一个自变量的处理,也就是说不同的行为(或者不同的被试)在引入自变量之前有长短不等的基线期,;
多基线期设计的内在逻辑是:当一种行为或者一个被试正在接受处理时,另一种行为或者另一个被试仍然处于基线期条件下。如果这种没有受处理的行为在自变量引入之前保持稳定,然后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可以认定,是自变量导致该行为的改变,而不是碰巧在观察期内发生变化的其他因素;
当自变量有明显迁移效应或者行为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时,应该选择被试间多基线设计;
四、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该实验设计能够在严格的实验无法进行的时候取得结果;该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相关研究;
第三节 实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一、实验研究的效度; 1.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构思效度: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也就是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它直接决定了研究者的设想能不能以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 3.构思的效度的要求:
A.研究题目来源具有合理性;B.具有独特性;
C.理论构思严谨,清晰明确;D.有明确的操作性定义;
(一)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自变量发生变化,因变量也相应发生变化;自变量不变,因变量也不变;这就说明该实验有较高的信度;
1.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1)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 (2)统计回归;
(3)其它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A.被试的一些固有和习得的差异; B.分组时可能存在的偏差性;
C.长期测验中的参与人员流失情况;
D.长实验,要考虑被试的身体生长和成熟因素;(解决办法——增加控制组)
10
2.零结果对内部效度问题的提示;
在实验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严重的混淆,导致自变量的操纵和变化没有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变化,那么这个实验就会出现零结果;
原因有两种:一、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二、实验内部效度存在问题; 零效度产生检测的方法:
A、自变量操纵是否有效;B 、因变量的测量是否充分;C、额外变量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零效度产生的意义:
A、提醒研究者可能他的实验操纵存在问题,实验内部已经受到威胁; B、告诉研究者可能他的的实验假设存在问题; 3.内部效度的特例——统计程序的有效性;【统计结论效度】
就是指有关决定研究实验处理效应的数据的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涉及的问题:误差变异的来源和如何恰当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问题; 影响到统计程序有效性的因素:
A、数据的质量;B、统计检验的假设;
(二)外部效度;
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外部效度的受制约因素: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解决办法:提高实验情境与现实情境的相似性;或者增加现场实验数量;或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B、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 C、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研究实验外部效度的意义:
【提示我们在选择合适的被试样本的前提下,应该进行系列实验研究;实验内部效度越高,其结果就越能认为是由实验处理造成;实验外部效度越高,其结果所推及的范围就越大】
二、实验研究的信度;
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的程度;归结为:“重复实验,结果是否一样?”
(一)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
1.观察量;2.实验结果的统计检验;
【推断统计用来确定两种实验条件下的差别到底是由自变量还是随机因素造成的;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所得出的结果差异之间很大,而且这差异由偶然因素造成的概率低于5%时,那么就可以排除偶然因素造成实验结果的可能性,认为是由自变量造成的】
(二)实验信度的验证;
1.直接验证;2.系统验证;3.概念验证;
“类比”就是指人们往往会借助一些观念来帮助自己来理解其他的观点,进而获得新的发现;【“辐射问题”首先被东克尔使用】 在直接验证中,研究者努力尽可能的准确重复原来实验,看否在第二次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而在系统验证和概念验证,研究者的兴趣在于描述某一个心理现象的边界条件,即保证该现象存在的条件;系统验证和概念验证,同时也是为了说明结果的普遍性;
11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
1. 效度和信度从来不分开,不是互相割裂的,一个具有良好效度的实验,将得益于其对变
量关系的明确把握,因而其结论也往往也具有高度的重复性; 2. 一个信度高的实验,则需要在保持其可重复验证的优点同时,设法提高结论的推广价值;
第四节 实验研究的仪器
一、几种常见的实验仪器; (一)听力器;(评定一个人的听觉灵敏度)
最早由西肖尔设计;心理学常用的听力器是:纯音听力器; 正常的阈限定为0分贝 (二)立体镜;(测定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
英国物理学家惠特斯通在1828年首次发现双眼视差在立体知觉中的作用,并且开创了现代知觉实验研究的新领域;
常用的立体镜有:三棱镜式立体镜;反射式立体镜和栅栏式立体镜; (三)深度知觉仪;(用来检测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
由霍厄德-多尔曼设计(又称霍厄德-多尔曼知觉仪器); 最初用于选拔测验; (四)时间知觉测试仪;(时间知觉实验的基本仪器)
被试复制时间与标准时间之差,即为时间估计差,可以作为时间知觉的准确性指标; (五)空间知觉测试仪;(用于考察人类空间知觉认知特点的仪器) (六)速度知觉仪;(用于测量人的速度判断能力的仪器) (七)速示仪;(一种断是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 沃尔克曼最先命名的; (八)记忆鼓;(研究记忆的仪器)
由缪勒和舒曼设计,李普曼改进; (九)反应计时器;(用来测量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对单个或者多个刺激或者刺激组合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的仪器)
1.简单反应计时器;2.视觉选择反应计时器;3.多选择反应计时器; (十)警戒仪;(测定个体警戒状态的仪器) (十一)镜画仪;(是一种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的实验仪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 (十二)眼动仪;(是测量人眼活动情况和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的专用仪器)
二、计算机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应用领域;
1.认知领域;2.技术和运动操纵领域;3.计算机辅助治疗; 4.心理生理学领域;5.心理学教学实验
(二)优点:
1.可较好的控制变数;2.计时精确;3.可减少主试对被试的影响;4.记录方便;
(三)缺点:
1.有些心理学实验不适合用计算机来实现;
2.编写计算机程序有时是一项消耗时间又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
3. 应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的真正严重缺陷是,剥夺了主试去观察被试的机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