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 下载本文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9 —

C.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世界统一于存在。

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3、否定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世界观就是哲学。

2、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7、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9、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

10、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自觉活动中,因而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1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2、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回答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3、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有的国家面临完全被淹没的危险。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应尽的责任。

中国古人说过:“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5、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常言道:“滴水石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6、大跃进时期,人们提出过许多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胆量等于产量。”“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结果大跃进成了大衰退。

永动机的设想很好,但却始终没有人将它做出来。

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10 —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7国特色、试阐明中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11 —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识论是研究: ( )

A.世界是什么的学说 B.世界是怎样的学说 C.人的心理活动的理论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3、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的是: ( )

A.费尔巴哈哲学 B.黑格尔哲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康德哲学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

A.能动的反映论 B.直观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先验论

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涵义的是: ( )

A.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B.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最好地说明: (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表明: ( )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B.直观与反思的关系

C.实践与反映的关系 D.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1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12 — 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B.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2、下列命题中属于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的是: ( )

A.自然科学是人的主观智慧所构造出来的知识体系 B.认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C.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圣人是生而知之的

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 )

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4、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15、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是: ( )

A.目的性 B.计划性 C.创造性 D.摹写性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17、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 ( )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18、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19、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这一哲学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 ( )

A.理性认识包含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D.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 )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唯理论 D.经验论

20、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21、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和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