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 下载本文

⑨各极世界模型

3.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①两极格局消失,各极趋势出现。 ②单一矛盾转化为各种矛盾

③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并行发展

④全球军对抗和大战危险减少,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 ⑤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5 军事地理学 一、研究对象:

研究人类社会的政治军事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发生变化规律学科。 二、学科体系:军队地理学概论+分论

1.概论:(普通军事地理学是军事地理理论与方法的综合与概括) 2.分论(部门军事地理学) a.区域军事地理学 b.部门军事地理学

三、军事与战争的地理背景 不变规律:(过去、现在、未来)战争都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战争依赖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影响战争。

背景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类 1.自然地理环境: a. 地理位置 b. 地形条件 c. 气候、水文

d. 土质植物(防护、伪装) 2.人文地理环境:

a. 社会政治条件(政治、社会制度、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目的决定军队士气,社会生活决定战争性质 b. 经济条件 经济利益的战争起因

(1) 战争的根本目的 (2) 战争的物质基础

c. 交通条件:国家经济建设的动脉,作战的生命线 四、国防经济的合理布局

1、国防经济包括:战略资源、基础工业、军事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设施、战时军事物资储藏设施。

2、布局:

1)二战(传统战争)国防经济布局在战略地区(前方打仗,后方生产)

2)现代战争: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军队机动能力大,战争,通陆、空,没有前后方之分。

3)国防经济地理布局的特点

(1)国防经济布局方式内从深式改为分散式

分散目标:保有实力,进行反击

(2)国防经济重点战备目标直转入地下

军事侦察卫星的应用、地面战略目标成为公开的秘密。 4)我国的国防经济布局:

(1)兼顾经济、政治国防安全利益,一、二、三线布局原则仍有积极和现实主义(运行距离长,时间长)

33

(2)正确处理前沿(海域、边疆)与纵深关系

沿海:50%工业企业 65%的生产能力,国民经济基地

内地:60-90%的能源 65-95%的矿藏,大片土地、农业基础好,具有较好抗御敌

侵的地理条件,必须加快内地建设。

(3)适当与相对集中相结合

过度集中:规模大,人口密度大,运输负担重,战时易受袭击破坏,与国防不利 过度分散:(山、散洞方针)过度分散,遍地开花,无效益,浪费 思考题:1、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如何?

3、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 4、国防经济布局的战略意义在哪里? CP9 历史地理学 学时:2学时 教学要点:

? 熟悉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 §1 概述

一、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重点)

1.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及规律的科学。 2.对象: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

历史人文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古都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民族地理、历史经

济地理、历史聚落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文化地理

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时期的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自然地理变化 3.性质:介于历史科学与地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综合科学

4.任务:探讨国地区或同一地理环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演变规律。深刻理解当前这一研究对象的形成和特点为改造自然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重要分支) 1.人文地理现象在时间上的相继性 2.利于探索人文地理学的规律性 三、研究方法与实践

1.传统方法:文献研究法、考古研究法、野外勘察研究法 2.现代方法:

a.古地磁场测定,航片、卫片

b.新三论,老三论方法 c.定性+定量分析

§2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重点) 一、历史政治地理研究

1.历代疆域发展,夏代——商、周

2.历代政区演变:州→郡(县)→制→道、府、路制→行省制 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

1.人口数量与增长、分布、密度、人口统计 人口政策与社会政治经济关系

2.分历史时期研究人口:

先秦西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王代、辽、宋、金、元、明、清

三、城市地理研究:

1.古代都会(几朝古都)(六大古都) 2.沿海港口城市

34

四、历史经济地理研究 1.古运河

2.古代经济区域开发和经济重心的转移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南移

思考题:研究历史地理有何意义? 学习与讨论:梅州城市历史地理 CP10 旅游地理学 学时:6学时 教学要点:

? 了解旅游的基本知识 ? 熟悉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 熟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 熟悉旅游者及其旅游行为分析 ? 掌握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 概述 一、旅游

1.定义

旅游:以浏览为目的旅行

旅行:离开常住地而寄寓他乡所为,为了生存或特定目的而四处奔走的活动

游览:休闲为主,追求精神享受、调节生活情趣的活动

现代旅游:人们离开居住地到异国他乡进行参观游览的活动的总称。

旅旅游即”旅行游览”,基于不同目的,分为:交往定义、国际定义、目的定义、时间定义、流动定义、相关定义等。依据现代旅游发展的客观实际,参照以上各种旅游定义,我们可归纳其定义为: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兴起与发展

1)古代旅游

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古代旅游以“行”为前提,旅游业为非产业化的旅行时期。经历了宗教旅游、商贸旅游、探险旅游、考察旅游等形式。

2)近代旅游业

19世纪40年代至二战结束,是近代旅游业的发展阶段。 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开始经营旅游代理业务并创办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3)现代旅游

二战后,是现代旅游业高度产业化发展的时期。旅游业收入上升,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 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为影响旅游业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NP达400美元时,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

3.划分

A:历史阶段:古代—近代—现代 B:地理范围:国内—国际 二、旅游业

1、概念

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从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所有

相关企业的总和。

2、特点现代旅游业具有如下特征: 1)大众性

2)综合性

3)地域性

4)持续性

35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重点)

1.研究对象: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规律 2.研究内容: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3.学科性质:分支边缘学科、应用学科 四、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一)国外旅游研究:

1.概述

①时间:一百年历史、真正研究30年历史(1960年代)

中国:20年的历史

②范围:内容、学术性、业务性

语言:欧洲(德语)——北美(英语)

③研究特征:a.高度分散与独立活动b.重应用轻基础研究 c.学术刊物导向作用 2.研究过程

①早期认知期(19-20、30年代):统计研究——经济研究 ②中期过渡期(20、40-60年代):沉睡——突破——恢复 ③近期大发展期(20、60年代):新起动——新发展 3.研究动态: ①旅游经济学 ②社会学人类学 ③环境学生态学

④发展中国家旅游研究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回顾 1、发展历史程: (1).起源:改革开放后旅游产业产生巨大的现实需求+地理大变革,背景下

(2).阶段:

①社会阶段:1979-1985年:旅游资源研究为主

②发展阶段:1986-1992年,侧重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实战 ③深化阶段:1993— 理论提升,研究领域内容扩大深入 2、研究理论与方法

1.旅游资源:存在争议(定义)、(分类)各有所见,(评价)无公认标准 2.旅游地研究:旅游地单位研究缺乏(相对国外) 3.旅游者行为及市场的研究:发展快

4.区域旅游开发与研究:侧重经验归纳,缺乏理论深入研究,科学基础,定量成分少 5.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定量研究 6.旅游区划:不同区划方案

7.生态旅游研究:兴起并日益重视

8.技术方法更新:描述性为主,方法性得到重视 §2 旅游资源及旅游地评价 一、旅游资源

1.含义:旅游资源----能够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所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特征

旅游资源的特征是:

??空间上的地域性:落实于具体的地理环境与区域范围内,受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存在

地域差异与地域分异。

??时间上的季节性:户外旅游活动的时间影响;景观的季相变化 ??内容上的吸引性:存在资源价值(美学、科学、历史文化)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