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 下载本文

式中:

S ——调整后的软件规模,单位为功能点; US——未调整软件规模,单位为功能点;

CF——规模变更调整因子,取值为1-2的任意实数。 CF的取值参考相关行业基准数据或本组织历史数据。 预估功能点的测算及调整可参考附录C.1中模板及说明。 示例:

假设某项目经测算,未调整的软件规模为1000 功能点,但该项目需求尚未完全确定,预计未来将有50%的变更, 则该项目调整后的软件规模S为1500 功能点。 5.3 工作量测量 5.3.1 基本原则 在测算工作量时,应:

a) 对项目风险进行充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测算方法或模型合理调整。例如,根据风险情况调

整测算模型中影响因子的权重或取值。风险分析时应考虑技术、管理、资源、商业多方面因素。

例如:需求变更、外部协作、时间或成本约束、人力资源、系统架构、用户接口、外购或复用、 采用新技术等;

b) 根据经验或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影响工作量的主要属性。 5.3.2 测算公式

采用方程法测算工作量应使用以下公式:

AE=(S×PDR) ×SWF×RDF???????????????(4) 式中:

AE ——测算工作量,单位为人时; S ——调整后的软件规模,单位为功能点;

PDR——功能点耗时率,单位为人时每功能点。PDR的取值见附录B.1或本组织历史数据; DB11/T 1010—2013 8

SWF——软件因素调整因子,取值见附录B.2、附录B.3及附录B.4或本组织历史数据;

RDF——开发因素调整因子,在预算时如无特殊要求,取值为1。如果需要调整,见附录B.5及附录 B.6或本组织历史数据。

可根据上述公式及PDR基准数据的P25、P50、P75值,分别计算出工作量测算结果的下限、最有可能 值和上限。 示例:

政府部门甲拟新开发OA系统,以支持其网上办公、文档流转等电子政务需求,经测算其调整后的软件规模为1030FP, 测算工作量过程如下:

a) 依据附录B.1,PDR 取值分别为4.50、9.38、15.50;

b) 由于此时对开发没有特殊要求,所以RDF 取值为1;

c) 依据附录B.2、附录B.3、附录B.4,规模调整因子取值为0.97,应用类型及质量特征调整因子取值均为1, 因此计算可得SWF 为0.97;

d) 由此,可计算出测算工作量AE 的最有可能值=(9.38×1030) ×1×0.97=9371.56 人时,而工作量测算最终结

果的合理范围在4495.95 人时到15486.05 人时之间。 5.4 工期测算 在测算工期时,应:

a) 根据工作量测算结果和资源情况,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制订工作时间表。制订工作时间表时

应充分考虑关键路径任务约束对工期的影响。

b) 利用基准数据测算合理的工期范围。利用基准数据,建立“工作量-工期”模型,使用方程法 测算合理的工期范围;

c) 将委托方的期望工期或开发方初步制订的工作时间表中的工期与工期测算结果进行比较;

d) 委托方期望工期或工作时间表中的工期短于测算出的工期下限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对人力

资源安排或项目范围进行调整,再重新测算工作量、工期,并制订新的工作时间表。压缩工期

会增加项目工作量,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示例:

假设某信息化项目期望工期是5 个月,软件开发测算工作量AE 的最有可能值为9371.56 人时,而工作量测算最终

结果的合理范围在4495.95 人时到15486.05 人时之间;假设采用工作量-工期模型为:工期=1.277×(工作量/176)0.404, 其中工作量单位为人时,工期单位为月,可计算出最有可能工期=1.277×(9371.56/176)0.404=6.36 月。合理工期范围在

4.73 月到7.79 月之间(采用工作量测算合理范围的上下限值分别计算);根据经验,当期望工期多于测算工期下限但

少于最有可能工期时,每压缩10%的工期,将导致10%的工作量增加。因此,本项目如果要求5 个月完成,总工作量大 致会增加20%。 5.5 费用测算 5.5.1 依据工作量测算

在获得了工作量测算结果后,采用以下公式测算费用: P=AE/HM×F+DNC????????????????(5) 式中:

P ——软件开发费用,单位为元; AE ——测算工作量,单位为人时;

HM ——人月折算系数,单位为人时每人月,取值为176; F ——平均人力成本费率(包括开发方直接人力成本、间接成本及毛利润),单位为元每人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