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学生笑得都灿烂- 欢迎您访问安吉教育网 首页 下载本文

校长论坛 让每一位学生笑得都灿烂

——实施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体会 练市一中 丁品林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到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甚至成了课程改革的瓶颈。为此,我校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作了以下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学生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应当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确定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时,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前提。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罗列相当多的因素。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体现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我校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主动探索、乐于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创新”。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主动发展为前提,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能力为重点,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其基本教学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发思考—主动学习。合作研讨—反馈调节。组织汇报—拓展思维,激励创造。在我校总体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各学科分别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学科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的“情境激发”式教学模式,数学学科的“尝试发现”式教学模式,英语学科的“开口说英语”式教学模式等。

3.必须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我校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的评价原则。“评教”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二、我校学生评价体系的核心特点:1综合性、2过程性、3发展性、4多样性。 1.综合性特点

①评价内容的综合性。由单一考试成绩评价扩展到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所学科目)、身体心理素质、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

②评价方式的综合性。由单一的百分制评价扩展到等级评价、评语和特长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大胆探索,积极进取,努力追求新知识、新方法、新思维起到较好的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预期效果。

③评价手段的综合性。由卷面笔试扩大到观察、判断、口头回答、作业、随堂检测等多种评价。

2.过程性特点。

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进行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评价结果效果化,重视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反馈及使用,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方式动态化,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强调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评价内容多元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模式质性化,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并对其发展进行质性分析;评价侧重于“行动化”,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或认识层面考查。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例如,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或完成某项探究活动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作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改进建议。

3.发展性特点

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原则。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教师通过不断收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提倡进行质性描述,并通过评定,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有所提高,以利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校对于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作了以下尝试:

(1)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通过经常性评价,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2)利用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我们为学生建立了各学科的学习成长记录袋,其中收集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3)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发展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在单元测试或实践作业考试中,给予学生多次考试机会,只要学生觉得测试结果不理想,就可以申请重测,使测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4.多样性特点

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我们既评价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我们改变了以往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我们运用了访谈评价、问卷评价、小论文、成长档案袋评价和活动表现性评价等。

(1)进行学习成长档案袋评价。

建立具有激励、评价、学习功能及教育功能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为使“学生成长记录袋”针对性、实用性强,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了有本校特点的成长记录袋。如七年级成长记录袋创设了“我爱我家、我有好习惯、假日生活真难忘、课外阅读真有趣、我的作业多棒啊、收获园、我最得意的??”等多项内容,学生在学习档案袋总记录自己学习的重要资料,包括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这些内容涵盖了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注重学生对学习知识与技能实践的结果的收集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成长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评价的趣味性、参与性。同时,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

为了整体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我们制定了《建立和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对其工作意义、使用要求、各教师工作进度以及评价标准等都做了具体要求并开展校本培训。评价标准力求客观,不带随意性,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客观,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要客观,不带主观性,并将做好此工作列入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学校定期检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成长记录”的内容情况,并在年级组中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参与教师研讨工作体会与收获,倾听教师对评价工作改进意见,为下一期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积累经验。

鉴于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要依靠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其工作难点是要取得家长的共识与配合。为此,我们专题召开了家长会,就如何做好“学生成长袋”对家长进行了培训,使这项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家校实施“学生成长记录”按计划同步进行。

(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工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配合内容的性质与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了多元的、综合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评价工具与方法也注重了多样化,只有将质性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也才能评定复杂的教育现象。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我校打破了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采用了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了不同的考试方法,如辩论、答辩、表演、论文撰写等灵活多样、开放动态的测评方式。同时,语文增加了对学生口试、课外阅读、写字等考核。数学增加了口算

考核、实践操作等项考核,其他学科也依据学科学习内容加大了实践操作与作品展示、主题答辩等考核。全面考核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同时将这些考核的成绩与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结合起来。

三、关于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三点思考 1.非学业评价有待改进和加强

在实施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对学生非学业评价还没有与学科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评价的主要内容多限于学生的思想品德、遵规守纪方面,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富的非学业培养目标,如探究与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实践和应用能力、表达和沟通、合作与分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和实践。我们想在下一阶段的评价实践中,由各科教师将课程标准中的各项非学业评价的内容和要求总结提炼出来,在某在阶段重点关注某些方面,并形成一些关键指标,指导自己进行观察和记录,如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表现学生的自信;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2.成长记录亟待改进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感到学生的成长记录还没有很好地与学科相结合,成长记录袋中的内容虽然涉及方方面面,但有些资料由于缺乏目标和针对性,无法清晰地反映学生在某一个阶段或某在领域成长的轨迹和发生的变化,影响了成长纪录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另外,成长记录中套用了多主体评价,由于评价目标不够统一,一些成长记录中学生给自己的评价连续几次都是“我要好好学习”,同学的评价也多是空洞的语言,收不到应有的实际效果。

3.老师的评价技术有待提高

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老师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很难以一些客观的、量化的指标加以测评,因此,在评价体系的指标中有时就无法显现出来。所以,老师的一些评价较多出现片断和细节,或者非常笼统叙述,缺乏在一定目标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概括,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形成整体、深刻的认识,使得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受到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