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下载本文

(4)海滩后腹地——坡度、绿化率、面积

海滨浴场旅游开发中,住宿设施应如何安排?

建点式别墅?——采用低密度、低容积的别墅式建筑; 建中央酒店?——采用低密度、高容积的中央酒店,把建筑空间留给绿地,把沙滩留给大众。

第五章 环境容量

单位时间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旅游资源所在地容纳旅游者数量的能力。 旅游环境容量又称为旅游容量或旅游承载能力,是旅游环境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指特定时间内特定旅游地(区、点)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最大值。 旅游生态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资源容量,就是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感知容量,也称旅游心理容量,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即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即接待地社会容量,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的能够接纳的旅游活动量。

包含内容:

(1)基础设施与旅游专用设施的容纳能力设施容量; (2)投资和接受投资用于旅游开发的能力; (3)当地产业中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所能满足旅游需要的程度及区域外调入的可能和可行性; (4)旅游业导致其他产业萎缩或中止产生的机会成本和比较利益; (5)区域所能投入旅游人力资源的供给情况。 对旅游环境容量概念的理解

不可加性:不同类型的容量相加并无意义

短板原则:按照要求最高(容量值最低)的容量来实施规划与管理

阈值弹性:各类容量值都有一个弹性范围,视影响这些容量的内外部因素确定;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总体来看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容量的要求不一。 森林公园金鞭溪游览线资源空间容量测算

主要参数值:游道长L1=5700m,游览时间t=150min,游览速度v=38m/min,游人合理游览间距d1=3m(因游道较宽、平坦,可以并排行走故合理游览间距取3m) 瞬时容量:Dm=L1/d1=1900人

最大日容量:Da=VT/d1=9120人/日(T=12h),冬季Da=VT/d1=7600人/日(T=10h),T为最大开放时间

合理日容量:Da′=VT/d1=6840人/日(T=9h),冬季Da′=VT/d1=6080人/日(T=8h),T为合理开放时间

根据张家界气候特点,春、夏、秋对旅游影响差异不大,将冬季单列计算,冬季时间按照90天(12月到次年2月)计算,则金鞭溪游览线日容量=[6840×(365-90)+6080×90]÷365=6652≈6650(人),同理可以计算出其他游览线和游览区的日容量。 整个景区资源空间合理容量表(单位:人)

?金鞭溪+黄石寨+天子山+袁家界=?

4.1 旅游饱和与超载的类型

?旅游地域和场所承受的旅游流量或活动量达到极限容量称之为旅游饱和,超出极限容量值

是旅游超载。

?根据旅游饱和与超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周期性 VS. 偶发性 ?长期连续性 VS. 短期性 ?整体性 VS. 局部性

4.3 解决旅游饱和与超载的措施 从旅游需求方面着眼,减低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使旺季的旅游流量在旅游地域饱和点之内。 提高旅游供给能力,或调控旅游供给的内部结构并辅之以对旅游需求的引导措施。 容量控制的积极手段 主要包括:

旅游经营管理中对旅游容量的应用 1.有计划地分散旅游客流 2.旅游客源的多方位化

3.正确把握旅游推销的时机和力度

4.在旅游活动筹划中须包括防止旅游超载的措施。 5.妥善解决发展旅游和当地居民间的矛盾。 环境容量的消极控制手段

1、限制旅行社组团数量,限制每日旅游者人数; 2、限制游客的停留时间;

3、缩短每日、每年正常开放时间;

4、提高门票价格,提高整个景区内的消费水平; 5、在周围开辟新的具有可替代性的旅游景区;

6、关闭部分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丰富人文景观景区的游赏体验,提高容量水平,已达到替代性分流的目的。

第六章 资源破坏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破坏渠道

? 一)战争的破坏 最直接、最严重的方式——圆明园、汉唐皇宫被毁 ? 二)自然的破坏

——突发性:地震、火山、海啸、水灾、地陷、飓风 ——自然风化:流水侵蚀、寒暑变化、风吹雨淋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引起自然界的报复:围海围湖、过度砍伐 1、旅游资源保护原理 可持续发展理论 2、对策:

尽量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化速度

对已破坏的旅游资源进行修复或重修——整修复原——仿古重建 建立有效预警应急机制 三)人为的破坏

建设性破坏 游客的破坏 管理不善造成的破坏

(1)直接拆毁——古城墙、广州地铁拆迁导致老字号一夜之间消失等

(2)文物被占用——利用古建筑开办学校、工厂, 如广州陈家祠、明代古寺拈花寺 (3)工程建设破坏——虎门大桥与炮台遗址,南海神庙前的黄埔电厂,香港浅水湾等 (4) 环境污染——有害气体和水体污染(酸雨)

(5)风景区采石和开垦——云南石林农民采石烧水泥,白云山的墓穴和违章建筑等

(6)旅游开发不当——大理古城将原石板道路改为沥青路面,张家界的黄牌警告,路南石林申报世遗将地表铺上草坪、旅游景区的城市化等 原因:⑴对古建筑价值认识不足。 ⑵历史文物保护意识薄弱。

⑶资源权属不明不清,特别是旅游资源的所有制、使用权、经营权之间的关系不清。 (4)旅游资源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争夺。

(5)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科学指导,保护措施不当。 (6)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监管缺失,不到位。 2、旅游资源保护原理 旅游环境控制理论 资源价值论

? 观点一:无价值论:自然资源未经开发,没有价值。(劳动价值论 )

? 观点二:有价值论:资源具有有用性和稀缺性,未经开发的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效

用论、稀缺论)

? 观点三:双重价值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但经人类开发的自然资源转变成了

经济资源,它是有价值的,其价值由加工改造自然资源的劳动来决定的。(双重价值

制度与法律控制论 ●资源制度论 1)、资源所有制

我国旅游资源为国家所有,但其开发和经营企业所有制的结构与比重,应由市场来决定。 2)、资源产权制度

产权:财产的所有权。

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 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起直接作用。而产权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3、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依法保护原则 .共同保护原则 .整体保护原则 .运用现代科技保护原则

第七章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

狭义:指单纯的旅游资源利用的技术。

广义: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对尚未被旅游业利用的潜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使之产生效益;

二是对现实的、正在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处长其生命周期,提高综合效益; 三是凭借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人为地创造旅游资源和创新旅游项目。

旅游资源开发特点

可移动性小——其他资源可以实现空间的移动,旅游资源大多数情况下不可移动;

国家、民族、时代性强——其他资源开发偏重于科学技术,旅游资源开发强调国家、民族、时代的特征;

可复制性低——旅游开发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唯一性;

人工创造性强——旅游开发除了自然环境和人类历史提供的数量外,可以通过人工创造。 2、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1、规划设计旅游景区、景点 2、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 3、建设和完善旅游设施 4、开发人力资源 5、科学管理 2.2旅游资源开发的三个核心问题

(1)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寻找资源和市场的最佳结合点;

(2)统筹考虑,平衡相关者利益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游客、政府部门、投资商、社区(居民)

(3)永续利用,保护资源与环境 规划手段:如准入门槛、建设要求 经济手段:如税费、补贴 其它行政手段:如最大容量限制 法律手段 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地域分异规律 旅游阴影区理论 持续发展理论 区位理论 系统理论 ((一)全盘考虑,合理配置旅游资源 (二)以旅游地域综合体为条件,开发旅游资源 (三)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反馈作用 ) 附

二手资料:存在于书籍、报刊等宣传材料上有关调查区域的相关资料,以及各部门或局部或研究人员所有的相关文字、影像、图片资料等。 旅游资源普查:即为给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科学依据,而对特定区域所进行的详细、全面的调查;范围:行政区、自然区、人文区等可大可小。但是一项周期长、耗资大、技术水平高、成果科学合理的基础性工作,对人、财、物要求高。 旅游资源集合体:是占据一定空间的,由多个独立的旅游资源单体结合在一起的旅游资源实体。

旅游资源单体: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 舒适指数:指人体对空气环境的感受,是温度与湿度的不同组合。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