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下载本文

汉园三诗人:何其芳《燕妮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 《汉园集》为1936年三位诗人的合集。

卞之琳:《音尘集》《鱼目集》“小处敏感,大处茫然” 最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试验的艺术家。

特征(贡献):1.由“主情”向“主智”转变。 主客体关系的相对性。 《断章》“新的智慧诗” 2.“诗的非个人化”

第三个十年

1.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

七月诗派:艾青影响下,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呼吸》等杂

志为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 代表诗人:牛汉,绿原,方然等

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自由诗体为旗帜,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诗歌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 主张:1。反对琐碎的描摹生活现象本身,主张凭借历史力量,“突入生活”, 2.反对冷淡的摹写生活,主张诗人渗透到客观对象中。主观与客观,历史与个人的融

合统一。

2.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盗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

中国新诗派:继七月诗派以后出现于国统区诗坛的一个青年诗人群。

1947年7月,杭约赫,上海,《诗创造》月刊和《中国新诗》,围绕两刊物形成

一个以校园诗人为主体的诗歌群体。 主要诗人:王辛笛,穆旦,郑敏,陈敬荣,袁可嘉,唐祈,唐,杜运X。九人合集《九叶集》

九叶诗派由此得名。

特点:表达内容上:1.寻求时代与自我的平衡(两点融合) (强调对人类的苦恼和荒诞意识的表现,对人类存在的价值进行拷问和追索,表现时代的希望和自我的执着) 审美追求上:1.强调情感的理性化。

穆旦:中国的哈姆雷特,反叛性,异质性。代表作《被围者》

内向的,冷漠而又热烈,内敛的,冷酷的,哲理的深度,厚重,深沉。

郑敏:最具有沉思气味的人,雕塑感,绘画感,哲理的沉思。代表作《金黄的稻束》

4.敌后根据地的创作:民间化倾向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信天游诗体 阮章竞《漳河水》

散文:

第一个十年

2.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周作人:

特点:内容上:1.自我心理剖析 2.写民俗 3.写个人私事

艺术上:1.个性化的文学观

2.真诚随意的创作态度

3.朴实自然的风格

4.冲淡,闲适的韵致,平和,中庸的性格,清冷,简洁。

作品:《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

3.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冰心:《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

朱自清:《荷塘月色》《背影》

5.“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语丝派:1924年,《语丝》杂志,散文流派。 核心作家:鲁迅和周作人。其次林语堂。

主要成就:短小犀利的杂感 “语丝文体”: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催促新的产生,排击旧物。

现代评论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倾向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成员相对立。 作家: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

第二个十年

1.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第三个十年

3.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梁实秋《雅舍小品》,生活的智慧。

张爱玲《流言》集。讲庸常的生活陌生化。

戏剧

第一个十年

1.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春秋社,进化团,“甲寅中兴”

2.“国剧运动”

国剧运动:徐志摩,1926年,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提倡 主张:1.从整理和利用旧剧入手建立中国新剧。

2.发扬传统戏剧娱乐,纯粹艺术的倾向,反对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 3.探讨人心的深邃,表现生活的原力,糅合东西方戏剧特点。

4.“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开创者。

田汉:多产,充沛的创造活力,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

第一个剧本:1920《梵峨嶙与蔷薇》对“真艺术”与“真爱情”的追求。是其早期创作的总的主题。

“艺术家”形象系列。《南归》

另一主题:美的幻灭与毁灭。具有社会批判性。《获虎之夜》 “诗人写剧”的特色:长篇人物独白,叙事,抒情。

丁西林:出色的剧作家+物理学家 为数不多的喜剧家,独幕剧,“超前性”,剧中常有充满机智,幽默感的警句。 处女作《一只马蜂》 其戏剧结构:“二元三人”模式。《压迫》《酒后》

附:常考名词解释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2)在晚清,袭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出版于1921年8月,全诗共三辑,以第三辑最为重要。《女神》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先是“五四”狂飙突进时代改造旧世界、冲击封建藩篱的要求。主人公以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者形象出现,要求打破一切封建枷锁,歌唱一切破坏者。其次,是对祖国深情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诗中歌唱太阳、光明、希望,处处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欲望。《女神》在艺术上取得了新诗最辉煌的成就,它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瑰丽奇峰。《女神》的格式追求“绝对自由,绝对

自主”,而不受任何一种格式的束缚。它的形式自由多变,依感情的变化自然地形成“情绪的节奏”。《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诗中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并常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表达感情。《女神》的诗风多豪壮、雄健、颇具阳刚之美。郭沫若的诗可以说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但同时,他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 文协

1、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2、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3、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论语派

1、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2、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 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要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2、 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3、 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 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2、 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 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3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最有实绩的一部分,文学革命的性质与导向,成就与局限都与新文化运动息息相关。(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发展,新文化运动借北大学术的自由空气推波助澜,导致了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文学革命在这种背景下发生。(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推动了一场旨在反对文言,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这场革命的先驱者一身二任,同时又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文学革命自然纳入新文化运动轨道,成为新文化运动最坚实有力的组成部分,表现出浓厚的思想启蒙功利色彩。 21 胡适《论新诗》

必须“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后来胡适将上述主张概括为“作诗如作文”,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也即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方面的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