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隧道监理细则 下载本文

1.依据新建沪昆铁路隧道工程设计文件及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成果,现场核对隧道通过岩体的岩性、地质构造、岩性的坚硬程度、岩体的完整程度、节理发育程度、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地下水的发育情况等影响隧道围岩分级的基本地质条件及隧道围岩分级的划分是否正确;

2.核对隧道通过地段产生突水突泥、断层、岩溶、有害气体、放射性岩体、高地应力、膨胀性围岩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评价是否依据充分,工程措施建议是否全面、合理;

3.检查隧道进出口山体覆盖层与其下基岩的接触关系和稳定性评价;

4.检查长隧道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和评价是否符合相关建设要求,隧道开挖后对地表环境的影响评价;

5.检查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勘探、测试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及满足设计要求;对重要的勘探、测试工作进行旁站监理。

6.现场核查第四系地层覆盖的洞口及洞身通过的主要地质界限是否有地质点控制;核对重要的地质点和地质界限。

7.核查岩溶分布范围、形态、地貌特征、发育强度及其与铁路线路的关系;

8.检查岩溶与岩性、地层厚度、地质构造、产状、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岩体风化程度、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等的关系;

9.核查溶洞发育的形态、高程、洞顶厚度及完整程度、洞中积物状况、溶洞充填物成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突水突泥的可能性; 10.检查溶洞层与河流阶地及平面的关系;

11. 核查覆盖型岩溶地区岩溶的发育形态、覆盖层的岩性和底层构造、岩溶裂隙充填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土洞及地下塌陷情况;

12.检查钻探岩芯的采取率和钻具自然下落或减压、冲洗液变化等现场记录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13.检查隧道排泄岩溶水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4.检查大型溶洞的调查及岩溶泉、暗河连通试验的安全措施; 15.检查隧道的勘探手段与方法是否适应岩溶的发育程度、物探异常范围是否进行了钻探或其他勘探方法的验证;勘探是否符合规范要

求;

16.检查地表水和岩溶水、覆盖土层和溶洞充填物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17.检查岩溶连通性试验和水文地质动态观测的方法、试验过程及结论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18.与铁路隧道工程关系密切的岩溶发育区、溶洞及充填物应现场核对;重要勘探点的勘探、取样过程应旁站监理。

第二节 岩溶隧道溶洞处理技术方案 1、溶洞处置的主要原则 隧道遭遇到发展和衰亡阶段的岩溶中的大型溶洞、暗河时,应逐个溶洞逐个处理,为确保隧道的衬砌结构有足够的安全保证、在可预见期内洞穴的稳定性有保证、原有水流通道不被阻断、方案比较经济适用。

2、溶洞处理主要方式

隧道过溶洞处置方式有内增设边墙梁及行车梁、托梁、支墩、悬壁梁承托纵梁、拱桥、加大隧道净空宽度跨度跨越岩溶或对隧道周边岩体进行封闭、注浆加固、支顶加固、加强衬砌等。 3、溶洞跨越处理

当溶洞规模较大、溶洞内充填物松软,基础处理工程修建困难、耗资巨大,或者溶洞虽小但水流较大时,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相应的梁跨、板跨等形式跨越岩溶地段。

此方式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跨越,梁体采用抗侵蚀混凝土。当隧道衬砌断面需要开挖围岩才能满足净空要求时,应先开挖围岩,再施工

跨越结构,以确保安全,同时应注意不同受力结构间的断缝设置及连接措施设置。 4、封闭处理

已停止发育的干溶洞,在考虑有效的过水通道后,可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堵塞、充填溶洞。 5、锚杆、钢管加固处理

为防止洞穴岩壁或顶板坍塌,在清除松动岩石困难的情况下,可采用锚杆或大钢管、钢轨加固岩体。此时隧道衬砌应考虑抗冲击措施,一般是采用明洞衬砌,衬砌顶部设置回填体,其表面设置护面结构,回填体以上空间的溶洞洞壁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封闭支护;若溶洞较大,可设置横向钢轨或设人字形钢轨栅架。 6、支顶处理

当隧道穿过的溶洞由碎、块石及淤泥土充填,充填物的松散密实程度不一时,隧道底部应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清除底板下松散体,回填碎石,并在底板下加设钢筋混凝土桩进行支顶。 7、岩溶水的处理 7.1岩溶水的处理原则

对岩溶水的处理通常原则是以“排”为主,截、堵、排、防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以“通”为主,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通”是指尽量保持原有过水通道,不能因为隧道的修建发生大的变化;“截”是指截断原有地下水通道,改走其他通道;“堵”是封死相交的地下水通道;“排”是特指引入隧洞,通过排水沟排走;“防”是指防止地下水进入隧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