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详解】A. 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A正确;

B. 醛与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羧酸铵,然后再加酸进行酸化,得到羧酸,B正确;

C. 苯与液溴,铁做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溴苯,而苯与溴水发生萃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 酸与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3.催化加氢可生成2-甲基戊烷的是()

A. CH2=CHC(CH3)2CH2CH3 B. CH2=CHCH(CH3)C≡CH C. (CH3)2C=C(CH3)2 D. (CH3)2CHCH2C≡CH 【答案】D

【分析】2-甲基戊烷的碳链结构为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饱和烃的结构属于

,四个选项中均属于不饱和烃,与足量的氢气

即可符合题意要求。

【详解】A、CH2=CHC(CH3)2CH2CH3的碳链结构为二甲基戊烷,故A错误;

B、CH2=CHCH(CH3)C≡CH的碳链结构为故B错误;

C、(CH3)2C=C(CH3)2的碳链结构为错误;

D、(CH3)2CHCH2C≡CH的碳链结构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4.有关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叙述错误的是()

,经催化加氢后能生成3,3-

,经催化加氢后能生成3-甲基戊烷,

,经催化加氢后能生成2,2-二甲基丁烷,故C

,经催化加氢后能生成2-甲基戊烷,

A. 都需经过浓缩、氧化、提取 B. 海水提溴的浓缩原理是蒸发 C. 氧化步骤都可通入氯气来实现 D. 提取步骤都可用四氯化碳萃取 【答案】D

【分析】海水中溴离子含量较低,应先浓缩,再将溴离子转化为溴需要加入氧化剂,通常选

5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择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单质溴:2Br+Cl2=Br2+2Cl,再利用溴的挥发性,鼓入热空气或热水

蒸气将溴分离出来,二氧化硫与溴反应富集后再利用氯气将HBr氧化,分离溴单质利用溴的挥发性,提取碘是利用氧化剂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萃取分液、蒸馏方法得到,以此来解答。

【详解】A.海水中溴离子、碘离子含量较低,应先浓缩,再用氧化剂将溴离子、碘离子氧化为溴、碘,最后再进行提取,故A正确;

B. 海水中溴离子含量较低,应先进行溶液的浓缩,浓缩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来实现,故B正确;

C. 氯气具有氧化性,氧化溴离子生成单质溴,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故C正确; D.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后,利用溴的挥发性,鼓入热空气或热水蒸气将溴分离出来,二氧化硫与溴反应富集后再利用氯气将HBr氧化,分离溴单质利用溴的挥发性;提取碘是利用氧化剂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然后用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分液、蒸馏方法得到,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5.物质之间反应,一定不产生H2的是() A. 过氧化钠和水 B. 金属钠和冷水 C. 铁和热浓硫酸 D. 炽热铁和水蒸气 【答案】A

【详解】A.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A符合题意; B. 金属钠和冷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B不符合题意;

C. 铁和热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C不符合题意;

D. 炽热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加热条件下,钝化膜被破坏,铁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两个过程中,第一个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第二个反应体现了稀硫酸中氢离子的弱氧化性。

16.合成氨生产中,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B. 采用高温、高压工艺提高氨的产率 C. 产物用水吸收,剩余气体循环利用 D. 增大反应物浓度,对v正影响更大

6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D

【详解】A. 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的速率,但是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A错误;

B. 合成氨反应为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采用高温,平衡左移,不能提高氨的产率,B错误; C.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平衡混合气可以采用水冷凝后氨气液化,分离出液氨,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剩余气体可以循环利用,C错误;

D.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对υ正影响更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7.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刚开始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H++OH-=H2O B. NH4++OH-=NH3·H2O

C. HSO4-+OH-=SO42-+H2O D. NH4++H++2OH-=NH3·H2O+H2O 【答案】A

NH4HSO4属于强酸的酸式盐,NH4HSO4=NH4++H++SO42-,向NH4HSO4【详解】能够完全电离: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刚开始时, OH的量少,1mol氢离子与1mol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

+-水,离子方程式是H+OH=H2O,A正确;

-

综上所述,本题选A。

18.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的事实是()

A. HClO4酸性强于HBrO4 B. HBr的分解温度低于HCl C. BrCl中氯为-1价 D. FeBr2溶液中滴少量氯水,溶液变黄 【答案】D

【详解】A.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即HClO4酸性强于HBrO4,可以证明结论,故A正确;

B.HBr的分解温度低于HCl,说明HBr较不稳定,则可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故B正确;

C. BrCl中Br为+1价、Cl为-1价,可说明Cl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较强,故C正确; D. 还原性Fe2+>Br-,FeBr2溶液中滴少量氯水,亚铁离子先被氧化,溶液也变黄色,不能证明氯气一定置换了溴,也就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的事实,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

7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元素非金属性比较规律:①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化合,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的非金属 性就越强;②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19.一定能实现铁元素之间相互转化的措施是()

A. 实现①的转化,用比铁活泼的金属 B. 实现②的转化,通过钢铁电化腐蚀 C. 实现③的转化,加入少量稀硝酸 D. 实现④的转化,加入过量氯气 【答案】B

【详解】A. 金属钠活泼性很强,但是金属钠加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和氢气,不能置换出铁,A错误;

B.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或析氢腐蚀,负极反应均为:Fe-2e-= Fe2+,B正确; C. 过量的铁与少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C错误;

D. 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应加入还原剂,如铁粉即可实现,不能加入氧化剂氯气,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铁与足量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铁被氧化到+3价;如果铁过量,反应生成的铁离子与铁发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因此过量的铁与一定量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不相同。

2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等物质的量的K+、Na+、Fe3+、Fe2+、SO42-、SO32-的几种离子。某同学取两份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一份滴入酸性KMnO4溶液,发现KMnO4溶液褪色;另一份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对溶液描述错误的是()

A. 可能含有K+ B. 可能含有SO42- C. 可能含有Fe3+ D. 可能含有SO32- 【答案】C

2+2-【分析】一份滴入酸性KMnO4溶液,发现KMnO4溶液褪色,说明含有Fe、SO3中的至2-2-少一种;另一份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说明至少含有SO4、SO3中的一2-3+

种;SO3具有还原性,而Fe具有氧化性,二者不能共存,结合电荷守恒分析解答。 2+2-【详解】一份滴入酸性KMnO4溶液,发现KMnO4溶液褪色,说明含有Fe、SO3中的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