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实习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 1 -

温州市环境规划

班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马玫玲(20090754040)

地点:工学楼-511 时间:4月15、21、22(共3天)

实习目的:

1. 熟悉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及规划编制; 2. 学习资料查询的方法;

3. 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环境现状的评价方法及预测方法; 4. 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

简要实习内容:

????通过查询温州市的基本资料,对温州市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和预测。找出重要污染源及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环境对策、环境措施及管理方案,最终完成一份完整的城市环境规划报告。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

前 言 温州城市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温州城市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以建设国际性轻工城为目标,建成山水温州。结合目前温州市的发展状况,对温州市今后至2020年之间的发展进行了规划。

总目标:

将温州市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工业、商贸、金融、港口、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 -

旅游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生态城市建设,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都市,到规划末温州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确立影响全国、辐射沿海地带的中心城市地位。形成现代化温州都市区基础设施的构架,到规划末建成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保护、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远景温州可以成为更高一级区域的次中心,进入国内一流城市行列,城市的可居性增加,金融商贸业发达,在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方面成为国内的典范,并创造“新的温州模式”。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4 -

1 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

1.1城市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或城市发展

大纲,它是城市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得以实施的保证。城市的总体规划应当分期分批纳入城市年度建设计划、中期建设计划和长期建设计划,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实施。

1.2城市规划必须与国土、区域、流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国土规划是对土地、水、气候、生物、劳动力等国土资源提出

的整治开发任务,确定重点开发区和目标,用以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进行国上资源整治和开发的蓝图。

区域规划是部分地区土地资源整治、开发的蓝图。江河流域规划是对江河流域的开发利用和防止水灾作出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依据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它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不同层次、涉及不同地域范围的发展规划,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城市规划只有与各项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5 -

相关规划相协调,才能防止和避免规划系列中不同规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实现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1.3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

根据《城市规划法》第

14条规定.城市规划必须注意保护生态

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貌,创造优美、协调的城市景观,以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1.4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防灾减灾

《城市规划法》第1 5条规定,城市规划必须有利生产,方便生

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城市规划还必须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和治安、交通管理以及人民防空建设等要求,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和防洪措施。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6 -

2 编制规划的法律保障、技术 路线、指导原则

2.1编制规划的法律保障

a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

严肃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组织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第四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六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七条 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大、中城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7 -

市根据需要,可以依法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

2.2编制规划的技术路线

根据规划基础研究所获取的成果,开展规划成果的编制工作。首先确定规划指导思想与战略方针、规划战略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规划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8 -

指标体系及规划战略部署。根据以上所确定的规划指标体系、目标、战略方针与部署,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方案。并提交当地有关部门及公众提出有关意见,进行规划方案优化调整,确定最终规划方案。根据最终规划方案,编制生态市建设重点项目并进行投资分析,开展生态市建设效益分析。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最终编制完成《建设规划文本》、《建设规划图册》、《建设规划说明书》、《规划研究总报告及专题研究报告》,并开发基础GIS技术的《建设规划实施决策系统》和《规划Intenet发布系统》。

2.3编制规划的指导原则

a确定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房屋建筑、道路和给排水工程、公用事业、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和其它公共设施的具体布置和用地界限; b确定街道红线,道路断面以及控制点的坐标、标高; c确定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等项目的具体规划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d综合安排各项工程管线、工程构筑物的位置和用地; e提出建筑艺术的形式要求;

f确定主干道和广场建筑群的平面、立面规划; g提出规划项目工程量和投资概算。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9 -

3 温州市基本情况

3.1城市自然条件

a 地理位置: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处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近海地区,界于北纬27°2′~28°37′,东经119°37′~121°16′。温州市东临东海,西与丽水地区毗邻,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接壤,北与台州市相连。市域南北长176公里,东西宽163公里,陆域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68953.58平方公里,大陆岸线339公里。全市现辖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瑞安、乐清两市和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六县,总人口718.04万人,人口密度609人/平方公里。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0 -

b 地质地貌

温州市北、西、南三面群山起伏,中部雁荡山脉南北纵贯,东部为向海开放的平原,总体上构成了北、西、南三面高、东面低,逐级递降向海围合的陆域地形,陆域外侧为海岸曲折、岛屿港湾众多的海域地形。全市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平原三个陆地地貌大类和海岸、海域两个海洋地貌大类。

3.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a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现状

(一)综合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1 -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527.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3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14.24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132.79亿元,增长1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32588元,增长7.5%,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4771美元。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53.3:43.6调整为3.2:52.0:44.8。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4.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达到81.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0%,各月降幅呈逐步缩小态势。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项目价格下降3.4%。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3%,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9%,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1%。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4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7%,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79万人。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2 -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55.76亿元,增长4.8%;林业产值3.17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27.75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43.82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6亿元,增长12.2%。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6.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3.57千公顷,增长3.7%。全年粮食总产量为93.85万吨,增长5.0%。在经济作物中,蔬菜、水果、茶叶、油料等作物增产,糖料作物减产。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粮食产量(万吨) 水果产量(万吨) #园林水果 蔬菜产量(万吨) 糖料产量(万吨) 茶叶产量(万吨) 油料产量(万吨) 2011年 93.85 40.15 16.47 125.73 2.94 0.46 2.31 比上年增长(%) 5.0 4.3 14.3 0.5 -8.7 4.5 80.5 全年造林面积5803公顷;低产林改造1.12万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74.80万株;封山育林7.85万公顷;生产木材7.99万立方米,毛竹206.14万根。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3 -

畜牧业发展态势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13.01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猪肉、牛肉产量上升,禽肉产量下降。年末生猪、牛、羊存栏继续上升,家禽存栏下降。

表2 主要畜牧产品

指 标

肉类产量(万吨) #猪肉产量 牛肉产量 禽肉产量 牛奶产量(万吨) 禽蛋产量(万吨) 年末生猪存栏(万头) 年末牛存栏(万头) 年末羊存栏(万头) 年末家禽存栏(万只)

2011年 13.01 9.14 0.29 3.03 2.62 4.92 84.66 4.82 17.84 1128.45

比上年增长(%)

3.0 5.6 3.5 -3.9 -1.3 -10.4 9.0 6.3 16.9 -1.5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60.52万吨,比上年减少2.1%,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平稳增长,海洋捕捞和淡水产品产量继续下降。

表3 渔业生产情况

指 标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海洋捕捞 海水养殖 淡水产品

海水养殖面积(千公顷) 淡水养殖面积(千公顷)

2011年 60.52 46.13 11.87 2.52 20.44 14.58

比上年增长(%)

-2.1 -3.8 5.6 -3.4 6.3 -2.1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4 -

水利工程建设继续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1座,小型水库304座。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73.77千公顷,有效灌溉田面积127.10千公顷,其中机电排灌面积95.83千公顷。全市农(渔)业机械总动力220.1万千瓦,同比增长2.0%;农村用电量66.04亿千瓦时,增长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呈现积极回升的发展态势。全年工业总产值537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工业增加值1163.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1%。

表4 工业经济结构

工业总产值

指 标

单位数(家)

实绩(亿元)

总计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制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三资\企业 个体工业户

其他

146096 35 321 2957 2 1256 207 26581 563 114163 11

5377.06 195.70 23.72 165.89 0.05 674.23 237.76 2630.32 291.53 1157.61 0.24

比重(%) 100.0 3.7 0.5 3.1 0.0 12.5 4.4 48.9 5.4 21.3 0.0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5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3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48.71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轻工业产值1264.35亿元,下降1.5%;重工业产值2384.37亿元,增长1.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67.9%。全市拥有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60家,实现工业产值2170.64亿元,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9.5%。其中产值超5亿元企业81家,超10亿元企业34家。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4.0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市拥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55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40.80亿元,增长17.9%;实现利润总额16.21亿元,增长28.6%;年末拥有资产420.5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价64.34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1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263.43亿元,增长15.6%;非国有单位投资504.12亿元,增长7.9%;农村私人投资70.23 亿元,增 长10.4%。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275.81亿元,下降1.1%。

全市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2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3亿元,增长20.5%;第二产业投资241.26亿元,下降3.0%,其中工业性投资241.18亿元,下降2.9%;第三产业投资481.59亿元,增长18.7%。

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2432个,比上年增加4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75个,增加140个。全年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10项,当年完成投资额236.90亿元。其中,年内新开工重点工程项目10项;年内已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6 -

建成项目15项,主要有:洞头(温州)陆域引供水工程一期、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温州段、瑞枫公路瑞安至湖岭段、乐清湾港区围(海)涂、温州市中西医院病房大楼工程、温州大剧院等项目。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3.34亿元,增长15.5%,其中住宅建设投资174.29亿元,增长13.9%。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320.22万平方米,下降3.2%;竣工面积341.11万平方米,下降42.6%;商品房销售面积313.96万平方米,增长81.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2.50万平方米,增长94.0%;商品房销售额426.54亿元,增长179.2%,其中住宅销售额383.84亿元,增长217.2%。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分地域看,城市零售额822.31亿元,增长16.5%;县及县以下零售额442.42亿元,增长17.3%。分主要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08.27亿元,增长17.1%;餐饮业零售额156.46亿元,增长15.0%。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总人数296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5.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和14.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930.17万人次,增长15.1%,国内旅游收入253.74亿元,增长14.3%;接待海外游客32.98万人次,增长3.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8亿美元,增长10.5%。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7 - (六)交通、邮电和电力 年末公路总里程13716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292公里,一级公路261公里,二、三级公路1683公里;公路绿化率63.8%。全市通公路建制村5325个,通村率98.5%。全年高速公路、港口、物流基地等建设力度加大,交通网络体系日臻完善。 表7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 标 货物运输总量(万吨) #铁路 公路(营运) 水运 旅客运输总量(万人)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准箱) 2011年 10479 232 7325 2922 34019 450 33260 54 255 5773 39 比上年增长(%) 3.0 -24.9 4.1 3.5 2.8 1.5 2.7 -1.7 21.7 6.0 3.4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8 -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06.0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通信行业业务收入99.34亿元,增长3.5%;邮政业务收入6.69亿元,增长14.6%。年末互联网用户数439.6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数达到125.72万户,增长13.9%。全年函件总量14210万件,包裹总量58.55万件,汇票356.12万张,特快专递414.44万件,订销报纸14708.91万份,订销杂志615.96万份。

全市电力系统最高负荷502.99万千瓦,比上年增加46.79万千瓦。全年用电量266.7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其中工业用电量182.04亿千瓦时,增长4.3%;建筑业用电量2.97亿千瓦时,增长5.7%;商业用电量8.69亿千瓦时,增长13.4%;居民生活用电量52.44亿千瓦时,增长8.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60.7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5.64亿元,增长8.6%。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1.56亿元,增长20.0%。其中,教育支出68.59亿元,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3亿元,增长6.9%;医疗卫生支出18.64亿元,增长37.9%;农林水事务支出21.58亿元,增长20.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18.54亿元,增长47.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352.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86.68亿元,增长34.0%。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617.22亿元,增长25.5%。全年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9 - 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418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现金支出14302.95亿元,增长2.6%;全年货币投放114.90亿元,下降5.4%。 表8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指 标 各项存款余额 #企业存款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各项贷款余额 #短期贷款 #工业贷款 商业贷款 农业贷款 乡镇企业贷款 私营及个体贷款 中长期贷款 年末数 (%) 5191.24 1463.52 2617.22 4393.71 3357.98 1278.94 182.86 405.90 107.25 550.35 984.04 25.9 50.7 25.5 32.9 36.4 26.9 26.0 42.6 19.8 39.2 28.8 继续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和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新建小额贷款公司5家,年末累计12家;新建村镇银行2家。大力推动企业上市,金龙机电成功登陆创业板,正泰在沪交所成功上市,2家企业增发成功,年末全市已有上市公司8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6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 -

证券市场有所回暖。全年全市证券成交总额11801.55亿元,比上年增长81.6%。其中股票(AB股合计)交易额10718.64亿元,增长102.0%;基金交易额74.11亿元,增长9.7%;权证交易额989.29亿元,下降10.3%。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44.89万户,增长17.8%。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8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96亿元,增长21.7%;人身险保费收入52.31亿元,增长12.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2.18亿元,增长8.0%,其中财产险赔款14.23亿元,赔付率50.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类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117.66万人,占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15.1%。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所,全年招生21908人。全国普通高校在温录取新生43112人,比上年增加4098人。

表9 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数

指 标

(所)

普通高校 普通中专 成人中专 职业高中 技工学校 普通高中 普通初中 小 学 特殊教育 幼 儿 园

6 1 4 74 6 134 353 749 13 1660

4413 63 79 4175 176 10765 21878 31080 306 18443 专任教师数(人)

(人) 74239 971 1086 82585 5515 151037 294584 565676 1945 286422 在校学生数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1 -

教育水平和教学设备同步提升。省市级教育强镇(乡)达到160个,比上年增加20个。省市级重点中学73所,国家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2所。全市70%的中小学仪器、实验室、仪器设备达到省教育装备I类标准,生均图书增加2.3册;全市81.35%教室建有多媒体平台。

全年全社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48.43亿元,比上年增长 10.0%,其中R&D经费投入25.15亿元,增长23.5%。地方财政科技支出5.70亿元,增长21.4%;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26%。全年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46项,累计实施355项;国家级“星火计划”1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1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619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8项,市科技进步奖98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1家;全年专利授权7214项,累计43039项。

年末市、县人事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8058人,比上年增加2400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57621人,增加4402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79.1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4.77万人。男性人口405.07万人,女性人口374.04万人;非农业人口167.1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8304人,死亡人口46076人,人口出生率14.0‰,死亡率5.9‰,按公安口径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8.0‰。据5‰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0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60.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2 -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1元,比上年增长7.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068元,增长3.6%,其中食品类支出6893元,占32.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00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7162元,增长6.0%,其中食品类支出3318元,占46.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9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4.11平方米。

全年缴存住房公积金32.85亿元,自房改以来累计缴存162.75亿元,年末余额104.53亿元。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5.68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52.10亿元,年末贷款余额86.50亿元。全年经济适用房计划开工面积47.6万平方米,在建面积91.74万平方米,当年竣工面积2.35万平方米。

全市设镇119个,乡143个,街道办事处30个。全市有居民委员会524个,村民委员会5407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1711个。

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92万人,发放保障资金 19933万元。民政部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18941.7万元,捐赠衣被8.5万件,其他物资价值100.7万元。全市慈善系统共募款21333.54万元,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3 -

支出救助金40138.57万元。全市资助贫困学生16292人,资助金额2275.0万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94053对。

(十)资源、环境和其他社会事业

全年建设占地2182.81公顷,比上年增加66.69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225.79公顷,开垦荒地新增耕地958.4公顷。年内耕地增减相抵净减少5.0公顷。

全年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12.46万平方米,累计1616.62万平方米;年末绿地面积3418万平方米。市区公共交通营运线路97条,年载客量2.19亿人次;市区自来水日生产能力11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24981.94万吨。

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级标准的有87天,达到Ⅱ级标准的有265天,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Ⅱ级标准。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54个,水质在Ⅰ至Ⅲ类的站位24个。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4 -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深入开展温瑞塘河工业污染源整治工作,沿河电镀业等399家重点污染企业建立了基础档案,37家重点污染源完成在线监控安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5%。33个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低率在10%以上的行业主要有塑料制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通用设备、化学纤维、橡胶制造、鞋革和纺织服装等8个行业。

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加大。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91.3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9%,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市已建1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水量约48.8万吨/日,比上年增加14.4万吨/日。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87.3%,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75.0%。

“平安温州”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3744起,

死亡721人,直接经济损失3725.1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0.1%、12.8 %和4.6%。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5 -

4 温州市环境现状评价及预测 4.1水环境

a 水动力条件

现状水动力较之规划基础年变化很大,主要体现在瓯江口附近的半岛浅滩工程和乐清湾港区的部分围垦工程附近海域,前者直接阻碍了瓯江口处南北海域的海水交换,围垦工程附近平均流速减小约0.2m/s;潮流流态则完全改变,由NE-SW向流改变成NW-SE向流,变化约90度;后者使得水道变窄,致使水道流速增加,增加约0.05m/s,同时围垦使得乐清湾纳潮量有所减小,减小量约0.3%。

规划实施后,乐清湾港区水道内的流速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平均增加了0.025m/s,增幅为9.5%左右。乐清湾大麦屿断面进出潮量减小了1.6%,纳潮量的减小将使得乐清湾的水环境容量和水体自净能力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6 -

有所下降。状元岙港区主要表现在落潮期对浅水区的影响,对码头前沿航道的流态影响不大。大小门岛港区平均流速增加0.064m/s,不会给水道造成淤积,且小门岛油品码头流速呈增加趋势,从泥沙淤积角度考虑,流速增加对该码头有积极影响。规划方案实施后,三个港区潮位总体特点是高高潮位增加,低低潮位降低,潮差增加。高高潮平均值增加了0.042m,低低潮平均值降低了-0.140m,潮差增大0.82m。潮差的增大增强了温州港整体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b 港域污水对水环境影响

通过对污染物扩散进行的数值模拟,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①2010年和2020年的COD排放量分别为87.6t和112.4t,这在温州市全市计划排放的COD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与港口产生的效益相比,也十分微小;

②由于集装箱洗箱水成分复杂,建议在集装箱吞吐量大的港区集中洗箱,并通过专门的集装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油污水处理厂再次净化,方可排入污水管网,同时应禁止在集装箱吞吐量小的港区内洗箱;

③尽管船舶污水和港区生产废水产生量不大,但由于这两类污水中含油量较高,因此建议按照评价要求配套油污水处理设施;

④根据COD和石油类的扩散模拟表明:若港区污水按照一级排放标准进行排放,规划实施后温州港COD和石油类的最大浓度值分别只有3.01mg/L和0.0504mg/L(状元岙港区),可见港区污水对二类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7 -

海水水质的港区水环境质量影响很小。按照本研究推荐的排污口设置,正常情况下不会给港区周围的环境敏感目标造成影响;

⑤为了使规划后的港区污水达标排放,减小港区污水对区域水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建议在主要港区内建设煤污水处理系统、油污水处理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以及集装箱污水处理设施;

⑥总体而言,温州港各港区污水产生量所占区域污水排放比重非常小。随着港口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港区职工人数将进一步减少,同时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也将更加先进。规划实施后,港口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还可能进一步削减。

因此,只要能够采纳港区生活污水治理措施的相关建议,并配套相应设施,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处理或者排入市政,杜绝直排,基本不会给近岸海域水环境带来明显影响。

4.2环境空气

a 粉尘污染

温州港粉尘污染主要集中在大宗干散货作业港区,主要为乐清湾港区,其次欧江口港区分布有少量干散货。2020年分别为60%和75%的防尘率情景下,散货作业区粉尘污染均处于较低水平,港界处均符合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标准,且港区附近未分布有学校、医院、住宅区等敏感目标,港口总体规划的实施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带来显著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乐清湾散杂货作业区内的环境空气将会受到一定影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场内防尘措施,采取更加有效的粉尘防护措施,提高作业环境的除尘效率,以改善作业区工作环境。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8 -

b 油气污染

根据预测,大小门岛港区远离大陆,岛上居民较少,港区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有利于污染物扩散,NHMC对周边影响甚小,不会对港区及其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环境影响可以忽略。

4.3声环境

根据预测结果,港界外可能受港区作业噪声影响的最小距离约为40m。港区噪声对邻近居民集中区有一定影响。在港界外40m以内的区域不要新设居住、文教机关等噪声敏感目标。

随着规划的实施,温州港主要疏港公路2010年、2020年昼间在30~40m附近基本可满足噪声标准;夜间在公路两侧230m外均能达标,乐清湾港区、瓯江港区、状元岙港区疏港公路两侧的部分居民夜间可能受到噪声影响。考虑到地形、绿化等噪声衰减因素,建议主要疏港路两侧200m内不要新建居民区、文教区、医院及其他噪声敏感目标。

4.4固体废弃物

温州港总体规划实施后,预测2010年、2020年港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约为5.26吨/日和7.80吨/日,船舶垃圾产生量分别约为5.84吨/日和9.37吨/日,机修废物分别为0.97吨/日和2吨/日,这三类固废占全市固废总量的比例均小于5%。港口发展增加的港区生活垃圾、船舶垃圾、机修废物产生量均较小,不会对城市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9 -

造成压力。2010年后,温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处理率、垃圾清运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100%。各港区所在城镇在2010年以后,将建立起完善的固废收集、储运、处理和处置系统。因此,各港区在配备专用的固废接收装备、严格分类收集、按规定回收利用、无害化预处理、进行防护性中转、按当地固废管理部门要求运至定点垃圾处理厂处理处置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4.5生态环境

总的来看,温州港港口岸线的开发生态影响较大,将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深刻影响,主要包括港区围填海、港区和航道疏浚导致的底栖生物的损失、悬浮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污染或者风险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等,部分港口岸线的开发存在一定的生态约束,主要是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保护,而其它方面的生态影响相对较弱。

a 港区围填造成海洋生物的损失

由于温州港总体规划周期较长,目前部分港区已经在建或者建成,当前现有的港区围填面积约会909hm2,规划实施后港区围填新增面积约5260.03 hm2,预留港区围填面积2306.66 hm2,由此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分别为9176吨、2665吨和16894吨,经济损失分别约13764、39975和25342万元。围填海对滩涂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破坏滩涂地貌,并将使围填区的底栖生物受到彻底的破坏;减小海域面积,使得该片湿地环境净化能力丧失等。

对比不同港域,规划港区中大小门岛港区、状元岙港区和乐清湾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0 -

港区占用滩涂和水域面积较大,导致这三个港区的生物损失量巨大,导致的生物损失量及经济价值损失所占比例大。其中,乐清湾干涸状元岙港区已经围填大量滩涂和水域,在建或完成部分作业区。另外温州港预留岸线范围较大,一旦进行港口开发将会造成大规模的围填,将带来较大量的海洋生物损失和经济损失。

b 对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无明显影响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远离大陆,距离保护区最近为北麂岛原油中转港区和大陆的舥艚作业区,距离分别为约12km和30km,均为预留发展区,因此近期不会对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在远期港口开发后,舥艚作业区主要以散货、通用货类、石化和电煤运输为主,港区建设与运营的污染物不会对保护区海水水质造成明显影响。但是如果北麂岛预留发展区投入运营,一旦发生原油泄漏将会对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威胁。

c 对西门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无明显影响

西门岛乐清湾港区最北段距离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边界约16km,乐清湾港区建设与运营不会对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造成直接影响,根据污染物扩散模拟,乐清湾港区运营不会对该保护区水质和水动力环境造成明显改变,不会对保护区内红树林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以及鸟类等造成明显影响。

d 对乐清湾国家级泥蚶种质资源保护区无明显影响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1 -

乐清湾国家级泥蚶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乐清湾北部乐清市雁荡镇跳头村附近滩涂,距离该保护区最近的港区为乐清湾港区,港区北段距离保护区约15.5km,且中间隔着乐清湾电厂码头。根据水动力与水污染物扩散模拟,可以看出,乐清湾港区围填与运营不会对保护区的水质和水动力环境造成明显改变,温州港总体规划的实施对保护区的影响微弱。

e 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影响

温州港总体规划的港区不直接占用养殖区、增殖区和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但部分预留岸线如鹿西岛北侧的上山嘴-草屿段预留岸线将会直接占用该处的养殖区。部分预留岸线附近分布有养殖区和增殖区。因此,在近期港口岸线开发过程中,温州市渔业资源不会受到港区建设的明显影响,但是远期部分港区将会出现一定的冲突。温州市海域的鱼类索饵场、洄游场、产卵场等大都乐清湾北部海域和于外海和近海岛屿的外侧,温州港总体规划的实施不会对鱼类繁殖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4.6社会经济

温州港总体规划的实施,将对温州市乃至浙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明显带动作用,促进温州市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瓯江口内、飞云江及鳌江部分岸线取消货运功能,调整成为城市生活岸线,对居民的休闲和旅游观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港区建设需要占用陆域和滩涂,对于渔业生产和滩涂养殖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2 -

响,渔民和养殖户将面临转产转业的状况,建议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经济补偿,并为渔民和养殖户就业提供培训和支持。

4.7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通过规划实施后的环境风险评价,得到以下五个结论:

(1)由风险事故概率计算结果可知,大小门岛港区发生溢油事故的可能性最大,到2020年约8年发生一起100t以上溢油事故,总计温州港规划实施后2020年约6年发生一起100t以上溢油事故。到2020年,温州港约250年发生一起LNG船舶泄漏事故。

(2)通温州港可能会受到溢油污染的地点有:大小门岛港区液体散货码头前沿、乐清湾港区液体化工泊位码头前沿、南塘船舶基地码头前沿、大小门岛港区液体散货区前沿航道、黄大峡锚地、五星屿锚地、鹿西岛南部岸线和茅诞岛西南岸线。

(3)建议在大小门岛港区建设小型溢油应急设备库,设备库的建设将加强温州海域的溢油应急反应力量。

(4)温州港液化气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气体体积不超过10000m3 时,对人体和建筑物的影响距离不超过200m;当气体体积达到1000000m3 时,蒸汽云团爆炸的冲击波伤害范围在1000m 以内。码头液化气罐区是较大危险源,应当特别注意对仓储区液化气泄漏的防范,建议应在罐区周边做好必要的防护墙等设施。

(5)状元岙港区发生不溶性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的化学品迁移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1.2km;可溶性化学品泄漏事故中最大浓度增量大于2mg/L的面积为1.01km3,影响距离3.1km。只要做到设计合理、规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3 -

范操作、应急准备充分,严格杜绝液体化学品泄漏或落水,其对温州港周边的水环境影响甚微。

5 温州市环境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5.1环境规划目标:

a 近期(2012年)

重点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系统;全面控制工业污染,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逐步使本地区的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并全面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考核指标。

b 中期(2015年)

基本实现城市化,环境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基本普及,绝大多数经预处理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基本普及清洁能源,水和空气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环境质量与人民现代化生活水平相适应。

c 远期(2020年)

全面达到生态城市的目标,建立高效益的转换系统,形成高效率的流转系统,达到高质量的环境状况,建成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地系统,构筑高素质的人文环境,体现高水平的管理功能。生态环境基本达到欧美同类城市的水平。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4 -

5.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社会经济

指标内容 人均GDP 经济增长率 人口密度 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水耗 单位 万元 % 人/平方公里 吨标煤/万元 立方米/万元 近期 >5 >12 <2000 <1.2 <50 环境质量

指标内容 水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居住区) 声环境质量(居住区) 单位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近期 Ⅱ至Ⅲ类 二级 2类 中期 Ⅱ类 二级 2类 远期 Ⅰ至Ⅱ类 一至二级 1至2类 中期 >8 >9 <4000 <1.1 <40 远期 >10 >6 <6000 <1.0 <30 环境和生态建设

指标内容 自来水普及率 清洁能源普及率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生活垃圾清运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 森林覆盖率 绿化覆盖率 人均公共绿池面积 单位 % % % % % % % 平方米 环境管理

指标内容 河道水面保洁率 工业废水达标率 基本无燃煤区覆盖率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单位 % % % % 近期 >90 100 >50 >80 中期 >92 100 >90 >90 远期 >95 100 100 100 近期 100 >60 >70 100 >90 >46 >40 >12 中期 分质供水 >70 >90 100 >95 >48 >45 >15 远期 分质供水 >80 >95 100 >98 >50 >50 >18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5 -

5.3规划的协调性与环境合理性分析

温州港总体规划与《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的总体目标和定位基本一致,与《温州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温州生态市建设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6 -

规划》、《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浙江省及温州市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修编大纲、《温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温州市地表水、声环境功能区划等基本协调,但在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以及规划洞头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方面存在不一致,须通过部门协商调整解决。

规划的一致性、协调性分析结论表

协调分析具体规划来源 内容 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国民经济相关上层和社会发展“十一规划内容 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温州港各港区基本位于浙江省近岸海域一类功能区和二类功能区内,二者不够协调;经过温州市对近岸海域区划进行局部调整之后,部分港区已经位于近岸近岸海域环境功能海域三类或四类功能区域内,区划一致性显著提高,但各类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区划、地表水环境大小门岛港区、状元岙港区还有部分区域位于一类功能功能区划、环境空区域内,乐清湾港区及其预留发展区大部分尚位于二类气功能区划、声环功能区域内,存在一定冲突。规划部门应与环保部门进境功能区划 一步协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调整方案。 温州港区总体规划与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基本协调。 温州港规划港区绝大部分区域都位于各区县的重点准入区,少部分局部区域位于优化准入区和限制准入区。生态分区温州市生态 的具体功功能区划 能定位 建议在下一步港口控制性详规中提出敏感目标的相关工程防护措施建议,并对该敏感区域进行合理避让。 基本协调的,局部位于较敏感的生态限制准入区的港区,总体来看,温州港区规划与温州各县市生态功能区划是基本一致 分析结论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7 - 分析结论 协调分析具体规划来源 内容 生态、环保目标 港区布局 海洋和渔海洋和渔业 业发展目发展规划 标 的。 多数港区所占水域滩涂养殖区域为岛屿和滩涂资源等区域,与滩涂养殖和围垦规划不造成冲突;但是乐清滩涂养殖湾港区及预留区、大小门岛港区、状元岙港区等部分港区、浅海养殖区等水产养殖区域 布局规划进行协调和调整,并在适当机制下实施养殖业资源生态补偿。 基本农田土地利用 保护区、 总体规划 林地 规划港口在空间布局上与温州市主要旅游资源基本不存在冲突。此外,港口建设能够更好地带动旅游业的重点旅游资源布局 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 发展,尤其是对于依托港口建设的国际游轮泊港旅游圈等旅游景点,港区建设对旅游的推动更加明显。因此,温州港总体规划与《温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是协调的。 《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提出的港区建设目标、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综合 交通规划 布局和功能与《温州港总体规划》都是一致的,提出的集疏运系统保障了港口的安全和畅通,二者规划是协调的。 体规划》总体相协调。 规划港区基本未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土地利用总水域滩涂 区占用了滩涂养殖区、浅海养殖区等相关水产养殖区,养殖规划, 与规划造成一定冲突,建议规划编制部门与养殖和围垦滩涂围垦规划 规划编制管理部门进一步沟通协调,对港区和养殖区的观发展规划层面上与《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也是协调环保与生态 基本协调 建设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基本协调 温州港区规划能有效推动温州市海洋和渔业经济的发展,与《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是协调的,从宏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8 -

5.4评价的结论

《温州港总体规划》与《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的总体目标和定位基本一致,与《温州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温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浙江省及温州市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修编大纲、《温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温州市地表水、声环境功能区划等基本协调,但在大气环境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以及洞头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方面存在不一致,须通过规划调整或部门协商解决。

从区域的环境影响角度来看,规划目标可行,港区布局及岸线选择基本合理,规划方案不存在重大的潜在环境影响,在落实国家有关环保要求和本次规划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温州港总体规划》实施对周边环境要素和敏感目标影响不显著,环境风险发生概率较低,无重大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总体上,在与环保、海洋渔业、旅游等相关部门充分协调,严格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及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温州港总体规划》是可行的。

5.5可达性分析

坚持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城市化建设、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9 -

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赵巷镇整体综合竞争力为主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防治,高速度建设,高水平管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贯彻“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依托体制改革、机制和政策创新,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赵巷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40 -

6 石嘴山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6.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温州市区应使用清洁能源,严禁使用高污染燃料。 (2)项目餐饮服务业设置独立的油烟抽排系统,严格按照《温州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选择合格环保的油烟净化设备。

(3)项目要使用电、管道煤气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作燃料能源,严禁使用高污染燃料,以减少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炒菜油烟气经油烟抽排系统收集后,根据规模采用相应净化效率的油烟净化器处理,确保油烟处理达GB18483—2001《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后,由内置烟道从屋顶排放,排气筒的设置应按照《温州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设置。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41 -

6.2水污染防治措施

(1)项目必须按建筑设计规范建设化粪池和隔油池,其容积应该大于日废水的排放总量。同时必须加强对化粪池的管理,每年清掏不少于两次,以保证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并避免粪水外溢,污染环境。对于含油、含渣的厨房废水必须经隔油隔渣池处理后再排入废水管道。

(2)项目实行清污、雨污分流:雨水由雨水管道排入市政雨水管道,部分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的废水经废水管道进入中水回用设施经处理达回用标准后进行回用;剩余部分排入市政废水管网。 (3)为保证中水处理的效果,企业建设方须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部门进行中水回用设施设计,并认真组织实施,保持中水回用设施的正常运行。

6.3固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对各种垃圾及污泥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到及时清运,避免造成垃圾二次污染。

(2)对于可利用的垃圾,可以充分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对于不能利用的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置。

(3)餐饮区需统一设置立隔油池和泔水桶收集该类废弃物,废油及泔水统一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部门处置。

6.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从声源上控制,选择低噪声和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 (2)采用吸声、消音技术。对产生噪声的设备如水泵、风机、备用发电机等应布置于单独的房间内;

(3)设备安装位置要得当,避免放置在人群活动频繁区域的附近。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42 -

6.5绿地系统规划

以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和发展旅游业为目标。通过总体布局,利用现有的水体、农田、海岸线等自然条件,采用点状、块状和带状绿地相结合的布局手法,形成城镇的绿色网络,在此基础上规划各类绿地和公园,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将郊区农村的自然环境与城镇的人工环境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充满活力的城镇绿色系统。

6.6其他措施及要求

(1)项目的商业区按设计主要设置精品家居店、特色餐饮店等,以休闲、服务为主等,以休闲、服务为主,不设置大型的超市和商场、带有加工性质的商铺,按设计不设置统一的大型制冷系统和压缩设备等。若项目需设置大型商场、超市等,需另行办理环保手续。入驻餐饮店及娱乐设施等,也需另行办理环保手续。

(2)项目的建设内容及功能设置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和设置。若项目建设内容或功能设置发生变化,项目方应重新报环保部门进行审批。

(3)落实环保措施: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环境保护经费,进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的招标,委托监理单位进行环境监理,并按计划实施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协调政府环境管理与工程环境管理间的关系;编制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工作总结。严格执行环保法规,落实环保要求,项目投入使用要向环保部门申请环保“三同时”验收。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43 -

7温州市远景发展构想

7.1发展目标

远景温州成为更高一级区域的次中心,进入国内一流城市行

列,城市的可居性增加,金融商贸业发达,在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方面成为国内的典范,创造“新的温州模式”。

7.2城市总人口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44 - 控制在350万人左右。 7.3产业发展

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原工业的三大主导产业(机械、化学、材料工业)稳步发展,但所占比重和地位下降。努力成为区域的信息、金融、技术创新中心,虚拟公司、市场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加大。

7.4用地发展方向

主要拓展在东部临海,以及向南与瑞安、向北与乐清相关地区。不再向西部地区扩展,滕桥地区可适当发展。三垟水网地区仍不得作为开发用地,洞头半岛工程的填海地、机场搬迁后的用地、翁垟、象阳地区作为新拓展区的主要城市建设用地。通过瓯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45 -

江口地区规划研究,进一步研究瓯江口地区开发利用与城市总体规划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瓯江南口围垦工程的可行性,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7.5运行机制

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切实落实各项规划措施,是实现环境规划各项目标的重要基础。

7.6健全环境法规体系

法制化管理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保证之一。加强环境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法制化管理手段,实行依法管理,加强执法力度,是提高环境建设统一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各项环境法规和制度,建立健全一些新的环境管理制度,如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SEA)、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制度、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重大决策监督与追究责任制度、环境标志制度、环境审计制度、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环境法规培训制度等。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