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笔记(1) 下载本文

同桌相互交流写数方法。

(2)出示复习第4题,引导思考;你从这里了解到哪些知识?你能把这三个数写下来吗?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你还了解哪些知识?

5.口算。

400+300 400-300 430-30 400+30 先读一读算式,再口算。

讨论思考:这四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独立完成复习第5题。 三、回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复习

练习:百位上是5,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0,这个数是( )。由9个百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第二课时

主备人:宋洁

教学内容:第四册书第24到25页复习第6到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能正确地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估算,并对估计的结果作出解释。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通过活动、交流等形式,增进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在合作交流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读一读,再根据每组数的排列规律接着往下写。 (1)270、280、290、( )、( )、( )。 (2)998、997、996、( )、( )、( )。

25

(3)707、708、709、( )、( )、( )。 思考:每一组数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再填数。 二、巩固练习 1.应用。

(1)出示第7题,说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2.复习第8题:按规律填数。

(1)919、828、737、646、( )、( )、( )。 先读一读,再找一找,最后填一填。

引导思考:你是怎样找到题中的规律的? 指名汇报,比比谁的思考方法最好? (2)108、207、306、405、( )、( )、( )。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相互交流排列规律。

(3)再读一读每列数,体会一下它们的排列规律。 3.出示第11题。

(1)轻声读一读题目要求,再想一想“接近”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吗? 指名回答,说说“接近”的含义。

(2)在书上圈出接近400的数,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3)接近400的数有几个?你能把它们分类吗?说说你的理由。

(4)小结:接近400的数,可以比400多一点,也可以比400少一点。 (5)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其它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接近”的含义。 4.出示第10题。

你能把这几个数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独立练习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这些数还可以怎样排列?小组交流。 5.复习第9题。

(1)学生每人准备8、5、4三张数字卡片,摆成一个三位数。

(2)先读一读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3)同桌交流:摆数方法。

(4)同桌一起摆,并把摆的数一一记录下来。 思考:怎样摆就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5)把六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小组讨论排列方法。 (6)汇报排列方法。

小结: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6.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商品的价钱有高有低,价钱高的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价钱低的呢?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7.估算。

26

复习第12题。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8.应用。

出示复习第13题,观察画面,同桌交流获取信息。 思考;他们的藏书都与谁有关?是怎么说的?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芳芳比明明少一些 明明352册 丁丁比明明多一些 冬冬比明明多得多

(4)通过上面的说法,猜一猜,谁的藏书最多?谁的藏书最少?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5)思考: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还可以怎么说? 小组交流。

9.拓展。 复习第14题。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上212,请学生读出这个数。 问:212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2)试一试:你会用5颗珠子表示其它的三位数吗?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3)小组交流,一共有几个数,边拨边做好记录。 讨论: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复习

第13题插图以及解答过程

27

三 认识分米和毫米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测量、观察、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用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长度,会进行有关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根据物体的长度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相应的测量和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第四册书第26到2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米尺、直尺、硬币、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引入: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狮子、狗熊、小猴、小狗等。一天,狮子大王宣布要选出最聪明的一个小动物来当它的助手。小动物们可激动了,个个都想当狮子大王的助手。这不,选拔考试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呀?

狮子大王是这样选拔的:请你说出这些测量的结果? 一棵大树高8( ),一片树叶长8( ),一个铅笔盒长2( ) 前两道题小动物们都顺利过关了,可轮到第3题,意见大了。小兔说:“这个铅笔盒长2厘米。”小狗说:“这个铅笔盒长2米。”小猴说:“这个铅笔盒长2分米。”到底哪一个小动物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小朋友你们能给它们当个裁判吗?学生讨论。

二、引导探索 (一)认识分米

1.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分米”这个词?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