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1.引言 ......................................................... 1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意义 .............................................................. 1 1.3研究方法 .............................................................. 3
1.3.1问卷调查法 ..................................................... 3 1.3.2访谈法 ......................................................... 3 1.3.3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 3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3
1.4.1国内研究现状 ................................................... 3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4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理论 ............................... 6
2.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 ............................................ 6 2.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的基本理论基础 .................................... 6
2.2.1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理论 ....................................... 6 2.2.2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理论 ................................... 7 2.2.3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共产品理论 ................................... 7 2.2.4社会养老保险的风险管理理论 ................................... 7 2. 2. 5 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变迁理论 ................................... 8
3.江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成效、问题及成因分析 ............ 9
3.1试点取得的成效 ........................................................ 9
3.1.1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9 3.1.2全员化的覆盖对象 ............................................... 9 3.1.3农民参与意愿较高 .............................................. 10 3.1.4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 11 3.1.5多源化的资金来源 .............................................. 11 3.1.6广泛的宣传发动和媒体的运用 .................................... 12 3.1.7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它社会保障制度可衔接 ................ 12
III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3.2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3
3.2.1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偏低 .......................................... 13 3.2.2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管理机构存在风险 ............................ 15 3.2.3存在道德风险,出现“分户”现象 ................................ 15 3.2.4财政补助不能及时到位,各地补贴差距较大 ........................ 16 3.2.5统筹层次过低,制度还有待进一步整合 ............................ 17
4.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与建议 ................... 18
4.1从思想意识上,要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和政府的责任意识 ................... 18
4.1.1加大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的意识 .................... 18 4.1.2明确政府责任,强化政府管理与监督 .............................. 18 4.2从制度建设上,完善新农保相关制度体系 ................................. 19
4.2.1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19 4.2.2建立公共财政对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支持机制 .............. 19 4.2.3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 .................. 20 4.2.4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 ........................ 20 4.3从管理创新上,推动新农保经办与金融机构合作模式,强化新农保基金安全监管 20
4.3.1推动新农保经办与金融机构合作模式,提高新农保管理效率 .......... 20 4.3.2强化新农保基金安全监管,确保资金保值增值 ....................... 21
结语 .......................................................... 22 参考文献 ...................................................... 23 附录:江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 24 致 谢 ........................................................ 26
IV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农村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并且老龄化正在加速度发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人口构成比例中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1],己基本达到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进入典型的老年社会。其中江苏乡村的老龄化水平己经达到了10.89%,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种种原因,千百年来,我国农民一直沿袭着“土地和家庭\的养老保障模式,但是随着农村老龄人口比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老龄人口负担系数也就相应提高,这就不可避免地向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挑战,同时也为全面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机遇。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以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积累了较多经验。截至2010年底,江苏新农保参保人数已达1514.56万人,参保率达99.42%。[2]但是江苏省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苏中、苏北之间差异大,当前农民对这一政策的态度是怎样的,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如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中存在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何给予妥善的解决等等,笔者就此进行探索。
1.2 研究意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除农民城镇化后顾之忧、促进城乡人口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也是开辟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成果,提高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不足的新途径。具体来说,研究江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有以下三点研究意义:
(1)全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步入“老龄少子化”社会。“少子老龄化”这个概念最先由日本提出。“少子化”是指14岁以下低年龄人口比例不断减少,“老龄化”
1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是指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这说明现在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都有所增加,婴儿的出生率也有了一定程度地降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江苏人口10年增
【3】
了5.75%。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10.89%,江苏老龄化进程加速。同时,家庭人均不
足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3人减少0.29人。老年人的人口比例越来越大,家庭规模却越来越小,家庭养老危机重重,社会养老越来越重要。
(2)旧农保存在不足,政府扶持不到位,农民负担过重。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完全储蓄累积式的个人账户制度,缺乏待遇调节机制;缺乏政府资金引导的机制;缴费的标准低,难以达到养老的基本需求,需要建立动态缴费增长机制;农保与城保的衔接机制未建立,不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政府扶持不到位,地方政府对参保农民没有资金支持。农民只按照个人缴费,造成农民参保没有积极性,农保参保率只占应参保人数的25.5%。农保事业发展现状与江苏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不适应,成为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3)新农保刚刚建立,还不完善,经济供养功能弱。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问题。一些小城镇户口居民,他们只是改变了户口,未离开土地,处在入不起城保也不能入农保的尴尬境地。二是资金的可持续性问题。目前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中,一半左右来自于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镇两级和村级集体积累。在目前地方财政普遍吃紧,而承担的社会事务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其今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对养老基金筹集和待遇支付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三是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接轨问题。尽管确定了体制转轨,但未形成合理的转轨成本筹集与分担机制,能否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过渡,把乡镇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的养老体系,试点结果是否具有推广性尚待观察。
农村养老是以千百万农民晚年生活有保障为出发点,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俗话说:“农民富,天下足,农民安,天下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否,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息息相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既解除了农民后顾之忧,又解放了农村消费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有利于推广计划生育,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