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库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第三章

水库防洪复核计算

黑虎山水库属小(二)型水库,五级建筑物,水库洪水标准:正常运用洪水重现期为20年(即设计洪水频率P=5%),非常运用(土石坝型)洪水重现期为200年(即校核洪水频率P=0.5%)。

第一节、 基本资料和依据 一、 坝址承雨面积F = 0.56km2 设计风力为6级,风速V = 12.3m/s 校核风力为5级,风速V = 9.35m/s 二、 流域类型判别 1、流域分类:J = H/L

式中:H——坝址河床与分水岭的高差 L——坝址河床到分水岭的距离 从1:5000地形图上量得:

H = 236.0-121.1 = 114.9m,L = 1400m

J = H/L = 114.9/1400 = 0.082 = 8.2% =5~15%,属山丘区。 2、流域形状分类:f = f =

FL2

F0.56 = = 0.28,属一般。 L21.42 流域类型属五级标准的第三种——山丘区一般。 第二节 防洪复核计算 由暴雨资料推求洪峰流量

采用原“湖北省宜昌地区行政公署水利电力局文件,宜署水电(85)63号《关于水库防洪复核计算中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对我区小流域大多无实测水文资料建议:小型水库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一、按小流域洪峰流量经验公式计算

Qm = KHtβ

式中:Qm——洪峰流量m3/s

Ht ——造峰暴雨,为造峰历时t内的相应于洪水标准 的暴雨量mm

K ——随流域面积大小与地形变化的综合系数 β——造峰暴雨指数 1、计算造峰雨量Ht

t24?d? Ht = HF24× ×???

24?t?d?n 式中:HF24 —— 面雨量

n ——暴雨递减指数。除远安用0.7外其他各县均用0.65 d ——暴雨参数。一律采用0.2 t ——造峰历时。

采用山区扇形:t = 0.35F0.52 = 0.35×0.560.52 = 0.26 采用丘区长形 :t = 0.5F0.52 = 0.5×0.560.52 = 0.37 采用山丘区一般:内插t = 0.33

2、计算综合系数K

采用山区扇形:K = 0.026F0.75 = 0.026×0.560.76 = 0.0167 采用丘区长形:K = 0.024F0.73 = 0.024×0.560.73 = 0.0157 采用山丘区一般:内插K = 0.0163

3、计算造峰暴雨指数β

采用山区扇形β= 1.63×(F+0.5)-0.036 = 1.63×(0.56+0.5)-0.036 = 1.63 采用丘区长形β= 1.55×(F+0.5)-0.034 = 1.55×(0.56+0.5)-0.034 =1.54 采用山丘区一般:内插β= 1.59

4、暴雨点面系数α24

α24 = (1+b×F)-a 式中:F——承雨面积(km2)

a、b为常数,宜昌市水文分区属第Ⅷ区 a = 0.168 b = 0.0054 α24 = (1+0.0054×0.56)-0.168 = 0.999 =1 面雨量HF24 =α24 H24 = H24

查湖北省《水文手册》“最大24小时点暴雨重现期表”:宜昌站20年重现期最大降水量为229.6mm,200年重现期最大降水量为386.1mm。 P = 5%情况:

t24?d? Ht = HF24× ×???

24?t?d?0.33?24?0.2? = 229.6××??240.33?0.2??0.65n = 37.8

Qm = KHtβ = 0.0163×37.81.59 = 5.26m3/s P = 0.5%情况:

t24?d? Ht = HF24× ×???

24t?d??n0.33?24?0.2? = 386.1××??240.33?0.2??0.65 = 63.6

Qm = KHtβ = 0.0163×63.61.59 = 12.01m3/s 二、按小(二)型水库的洪水复核标准计算

考虑到我区已出现过时暴雨120mm的实际情况,仍按过去复核标准,即一小时暴雨120~140mm,一小时泄完,其径流系数取1.0,水库上游来多少,溢洪道泄多少,作为非常运用标准,并考虑安全超高,其洪峰流量Qm公式:

Qm= 0.278×(120~140)×F 式中:F为承雨面积(km2) 宜昌站一小时暴雨130mm代入:

Qm= 0.278×130×F = 0.278×130×0.56 = 20.24 m3/s

三、防洪复核计算成果及结论

根据上述两种经验公式计算的洪峰流量Qm比较后得出:非常运用标准采用“小(二)型水库的洪水复核标准” 值(即Qm=20.24 m3/s),正常运用标准采用“按小流域洪峰流量经验公式计算”值(即Qm= 5.26 m3/s)。确定坝顶高程后用非常运用标准的洪峰流量Qm=20.24 m3/s计算溢洪道宽顶堰高程,以确保大坝安全。用正常运用标准的洪峰流量Qm=5.26 m3/s计算溢洪道行洪沟的断面尺寸。

第四章

第一节 枢纽布置

如前所述,黑虎山水库工程大坝上游边坡存在不稳定隐患,下游边坡散浸严重,需对大坝进行坝坡调整和防渗排水处理;坝坡调整时在满足坝体稳定的前提下要考虑以下三方面:一是应尽量少占下游鱼池,二是减少挖填方量,三是上游坡脚不宜向水中伸入太多,以利施工。

根据上述原则,通过比较,将原坝轴线向下游平移4.4m。新坝轴线由点KD1(X = 101.410,Y = 228.860)和点KD2(X = 103.840,Y = 114.940)控制,轴线长133.942m。

溢洪道改造为开敞式正堰,溢流堰轴线与坝轴线正交,交点坐标为JD1(X = 101.600,Y = 222.700),经陡坡段和消能池与排洪沟相连。为满足右岸交通要求,在溢流堰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双T形梁结构的公路桥。

输水管为坝下涵管,考虑到原输水管放水设施落后,启闭不便,为防止因涵管漏水而影响大坝安全及操作运行方便,此次设计将原高剅和低剅封堵,并在原低剅右侧1m处布置新的输水管线,管线轴线与

整险加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