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翻转的首次鉴别及其科学效应 下载本文

六、古地磁极与地球地理极的翻转是同步进行的

古地磁极在地质历史时期中,一段时间正向、一段时间反向的交替翻转记录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古地磁学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已经基本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从古地磁学中可以知道,地球地磁场极性反转即磁北极转变为磁南极、磁南极转变为磁北极是反复发生的。这种反复发生的事件具有同时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磁性转向是遍及全球的,并不受区域和环境的制约。地磁极倒转并不是地球的内核在外核以及地幔中间,象精雕细刻的多层象牙球一样,可以相对发生大幅度旋转。而是地球内核的异常运动已经达到了,会破坏地球质心的原有平衡时,地球翻转就会发生。

既然古地磁极性倒向已经为世界承认,与其正相关的地球翻转经过笔者论述之后,学者们经过激烈反对和痛苦思考之后,或迟或早都能够得到承认。二者的组合解析,将能够完整地标定地球在地质历史期间的翻转运动。新的地质学的架构中,不能够缺了这一个最重要的地球的天然运动状况。

七、地球翻转的周期与构造运动的脉动同步

在地质学的记录中,数以千计的史前动物和植物一齐沉陷在洛杉矶附近有名的拉勒里亚焦油坑中。那儿挖掘出来的动物遗骸包括野牛、马、骆驼、树獭、猛犸象、乳齿象、狮子、短面熊和至少700只剑齿虎。考古学家还找到一整副人类骨骼,关节已经脱落,全身被沥青包裹,沥青中掺混着一种已经灭绝的兀鹰留下的骨骸。拉勒里亚地区发现的遗骸,“破碎、扭曲、混杂、纠缠成一团”[36],对这些问题的现在的解释,在牵强附会之中,还隐含着渐变的意识。按照先有沥青坑,后有动物陷进去的说法,解释不了动物遗体的杂乱堆积现象。只有解释为地球翻转的大扫帚,把那些动物遗体清扫到一堆,留存在大陆的低地上;然后由于地球表面的构造应力变化,在千座火山爆发的同时,在远离火山爆发区的那些地区,岩层中蕴藏的原油因为受到挤压,也会发生原油的喷发和溢流,当然会在低地里汇聚,等到可挥发组分逃逸以后,自然就成了由沥青胶结的骨骼化石。

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常常发现一条矿脉中,会有先后不同的多世代矿物脉体充填。有时候是相同成分的矿物,有时候是不完全相同的矿物。很难见到研究不同世代矿物的同位素年龄的文章,所以也无法验证其世代的间隔时间段。既然火山岩浆和原油可以在地球翻转时出现异常运动,成矿物质为什么不可以也借地球翻转之力,而出现脉动式的进行充填和含矿溶液的运移呢?

岩脉中有多期次充填现象,还有交切和穿插现象。那肯定是岩浆或残余岩浆在活动。促成其上穿和运移的初始动力,是否来自于地球翻转的地壳应力变化呢?构造裂缝应力性质的转换

有没有地球翻转的周期性作用影响?断层运动的多期次脉动性是不是地球翻转的影响?同样的道理,成矿构造的多期次活动是不是地球翻转的影响?内生地质作用的脉动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与地球翻转的不均匀周期是否有因果关系呢?在那一种尺度上才是真正的同步行为?

八、洋中脊对称的地磁极倒转就是最好的地球翻转的记录

20世纪50年代海洋地球物理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海底条带状磁异常,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科技进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海洋地壳为什么会形成如此规模、如此规律的磁异常条带。对此,当时的学者们可谓绞尽脑汁,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但都遭到了否定。笔者运用地球翻转的观点,尝试解释一下大洋洋中脊及其两侧呈条带状分布的磁异常的成因,让读者去评判笔者的看法是否更合乎实际。

一个人因多处外伤住进了医院,医院的医生给他缝合了几十针,他躺在病床上疗伤,为了不发生褥疮感染,护士和家人常常给他轻轻地翻身,还要特别注意伤口不要挣裂口了。地球的表面有许多被人们称为地球伤疤的大裂谷存在。有的在陆地上,叫大陆裂谷;有的在海洋中间,洋中脊就是处于海洋中的地球上最大的裂谷系。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地球身上的正等待愈合的伤口。关键的问题是地球在养伤期间不是护士和家人给它翻身,而是一个力大无穷的大猩猩式的护士,它把地球提起来,“啪”的一下就给地球翻了个身,只可怜我们的地球痛得哇哇叫唤,它身上的伤口挣裂了,岩浆象血一样沿着伤口流了出来。还没等伤口痊愈,那个大猩猩式的护士,又把地球提起来给它翻身了,地球又一次痛苦地呻吟着,岩浆再一次沿着未愈合的伤口流了出来??。换句话说,地球翻转会导致地壳中的应力变化,在大洋洋中脊的裂谷位置,可以肯定会是应力集中的部位,同时也是海洋地壳岩石连续性最薄弱的部位。伴随着地球翻转的发生,原有的裂谷如果愈合得好,裂谷就会从活动转向消亡。如果裂谷重新破裂,岩浆沿着原先已经存在的、但尚未完全封闭的通道向地表喷溢,形成全球可以对比的大规模火山作用。地球翻转发生一次,岩浆喷溢一次;地球翻转再发生一次,岩浆照样再喷溢一次??。喷溢的玄武岩自然可以一次又一次的记录下地磁场的正向和反向变化。这些正向和反向的有规律变化的磁异常的同时性,使得它们完全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逐一对比,并且具有全球都同等规模的统一性,这就形成了洋中脊两侧的条带状磁异常。如果按照地幔对流说的认识,板块是渐进匀速运动的,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谁给下的全球裂谷系同时喷溢那么多岩浆的统一命令呢?

试想一想在地球翻转的时候,且不说气候和海浪的疯狂,单就全球裂谷系那64000公里上大量涌出的高温岩浆,把海洋就要煮沸成什么样子?64000公里长的电加热管通电加热来煮大海,是何等壮观、又是何等恐怖的情景啊!好在煮的时间不是太长,大海只有局部升温,没有全面开锅。要不然可就真的惨不忍睹了。

九、地球翻转的力量作为板块运动的原始驱动力够用了吗

一般认为,地幔柱-热点位置大致是固定的,而板块则是持续不断地移动着的,当板块滑过地幔的热点时,持续的高温岩浆熔穿上复板块的岩石,而在表面形成火山岛。由于板块一直向前运行,如同纸带在穿孔机出口处运行并打出一系列孔洞一样,呈周期性喷溢岩浆的热点位置上,就形成了间隔较为规则的串珠状火山岛链。很显然,这些火山岛链就是岩石圈板块漂移过热点的轨迹,所记录的则是板块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按照地幔对流说的解释,板块运动是缓慢而匀速进行的,认真而仔细地解析起来,那么热点上的火山岛链就不好形成了。W\摩根1972年指出,地幔柱并非处在挨近板块的下方,而是处在深地幔乃至核幔界面上,估计至少来自700km或更深处,直径大致为100~250km,上升速率约每年几厘米,由此导致地幔顶部形成直径达上百千米的穹状隆起,高出四周约1~2km。全球重力图的重力高点一般也都位于热点之上,表明其下的深部物质密度高和位置高,现今全球热点大多位于洋中脊的拐点处或三联点上,少数在板块内,总共约50几个,而陆上较少,可能与陆上热点易导致大陆崩裂有关。这种“热点”因为表现了地幔深部的源源不断的高热流现象,它们倒有可能是地幔对流的一种地表表现。根据科学资料仔细推敲,热点应该是地幔上涌的结果,就象在野外的天然气露头的火苗上烧水一样,水开了就是火山爆发,火山岛形成;移开开水壶,另外放上冷水壶,就是板块移动时期,一直到冷水又被烧开。地幔柱上涌的高温熔融岩石体,应该是在地球的正常平静期中慢慢熔透上复岩石体,直到上复层压不住上涌的熔融体,于是火山爆发。地幔柱-热点的真正消亡,应该由地幔对流的情况决定。而在地球翻转时,由于洋中脊裂谷两侧会因为惯性变化而被拉分开,快速错位移动的板块剪切封闭了热点位置上的岩浆的上涌通道,表现为地表的火山消亡。那只是暂时的表面现象,而不是热点的真正死亡,所以才有后续平静期里发生又一次熔透喷发现象的发生。

在地球翻转之际,这时候的洋中脊的扩展速度可能是最大的,上地幔的岩浆在洋中脊位置上也是大量喷溢的。随着地球翻转运动的过去,洋中脊两侧的扩展运动会逐渐停止,岩浆会停止喷溢。一直到发生再一次的地球翻转运动,洋中脊两侧才会再一次发生明显的扩展运动。而在地球翻转的时候,热点位置正是火山岛链上的火山熄灭的死亡时期。如果这种设想是正确的,那么应该看到地幔柱-热点与洋中脊的活动周期大不相同,二者不是同步正相关活动,而是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要等到洋中脊停止扩展了以后,热点位置才使劲把上复板块熔透、形成火山岛;只要洋中脊一开始扩展,地幔柱-热点马上就会被关闭而死亡。把它们混为一谈显然是地质学上的马大哈!

洋中脊的玄武质岩浆为什么会在同一地点汇聚呢?在地幔岩石的矿物相变图中,即使温度

不发生变化,当压力降低即压力数值向低值运动的时候,组成地幔岩石的矿物中的一些种类,会由固态相变成为熔融的液体,当部分熔融物质逸出原来位置以后,那儿的压力会继续保持偏低的状态,继续产生熔融物质即岩浆[37]。这种状况不仅仅发生在洋中脊的轴部之下,也发生在其他可以产生初始熔融物质的部位。如果大陆上的大断裂在其活动过程中,已经达到可以引起下伏地幔物质发生减压并发生熔融,那么裂谷就可能发生在大陆上,而不仅仅发生在海洋中。所以无论在大陆上,或者在海洋里,都可以产生新生的裂谷。裂谷产生以后,并不是全部都能够发展成为新的大洋,有一部分会在发展过程中中途夭折。地幔柱-热点的热量是持续供给的,而会死亡的裂谷岩浆的热量供给,可以肯定是一种带有偶然性质的成因产生的,明显具有脉动性,它出现在地球的浅表部位,产生因素应该说地球翻转的力量就足够了。所以应该说,地幔柱-热点的真正消亡原因是地幔柱的深部位置上出现了截断性封闭;而裂谷的消亡是裂谷的愈合状况能够大于地球翻转造成的应力集中的破坏力量,它是发生在地球浅部的一种变化。

十、全球性的浊流沉积可以作为地球翻转的一种对比标志

局部的地震或者海啸可以导致大陆架的松软沉积物大面积向深海盆滑落,形成浊流沉积。而地球翻转是一次全球性的天翻地覆,海洋会被搅乱成一锅粥,还有大量的松散淤泥被堆放在大陆上,不用说那是一次全球性的浊流沉积。那些同时沉积的高山上的、平原上的、浅水里的、深海底下的沉积物,那种可能是以万年为计时单位的、全球统一发生的沉积记录,应该成为地层对比中的重要依据和参照物。

依照渐变论观点建立起来的层型剖面说明了一些问题,不必废弃;而在层型剖面上或者其他连续沉积剖面上,认真鉴别超级风暴潮的沉积现象,建立连续剖面中的地球翻转次序和数量的工作,应该尽快开展。

十一、地质学应该重新建立新的架构

目前识别出来的是最近的一、二次地球翻转,在地球历史上地球肯定有过无数次的、或长或短的周期性翻转。地球科学从固定论的槽台说发展到板块学说是前进了一大步。板块学说是活动论,可是在板块学说中,无论谁也没有提到过地球自转轴翻转的问题,谁也没有从地球翻转的动作中去求解板块运动的主要动力。笔者提出的地球翻转论给了地质学一次强烈冲击,打翻并搅乱了地质学的一些理论、假说、认识。应该说地球翻转作为第三种最基本的地球运动方式,把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论带进了地质学。

地球翻转论对那些老地质学家终生成就多有冲撞、冒犯,还望地质学界各位前辈海涵!地球科学家们赶快行动起来,重建地球科学的新架构吧!把一个完整的地球运动、发展、演变的过程真实地告诉世界,不要以偏概全、弄假成真地继续在错误思维的道路上走下去了!目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