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一讲--第七讲讲义 下载本文

教育学课件

(3)指导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4)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品德.

(六)、奖励与惩罚法-----品德评价 1概念

奖励与惩罚法是指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进行肯定与强化,或否定与弱化,以求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 2要求

①奖惩要目的明确;

②奖惩要公正合理,发扬民主; ③奖惩要因材施教; ④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⑤奖惩要处理好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第十讲 班主任工作

讲授内容: 一、班级概述

(二) 班级的起源与本质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前提。

班级是由一位教师(或几位学科教师)和一群学生共同组成,经由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实现某些功能,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社会体系。

班级是一种复杂的微型社会↗教育性的学习集体 ↘教育性的生活集体 (二)班级功能

1社会化功能 2个性化功能

二、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职责(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开展工作的骨干教师和得力助手。 2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教育者。 3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 4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影响的协调者。 (二)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与职责

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促使全班每一个学生德智体 等全面发展,形成良好个性。

41

教育学课件

三、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一)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 1观察分析法 2资料分析法 3个别谈话法 4问题讨论法 5调查访问法 6实例剖析法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

1班级≠班集体 2集体形成的标志 3如何培养良好班集体

①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②健全组织,形成班集体核心 ③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④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非正式群体教育工作

1何谓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 2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①自愿组合性 ②志趣相投性 ③领导权威性 ④活动商议性 ⑤交往频繁活力性 ⑥组织不稳定性 3如何教育非正式群体

①要公正、真诚、热情地对待和帮助各种学生群体,不可非难、歧视和打击。 ②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使它与班集体目标一致。 ③做好非正式群体中“头”的工作。

④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尽力缩小非正式群体盲目性消极的一面。 (四)组织班会(主题班会) 第一、主题的选择与设计(关键) 1主题的种类

①季节性主题 ②问题性主题 ③模拟性主题 ④知识性主题 ⑤系列性主题 ⑥即性性主题 ⑦实践性主题 2确定主题的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 ②时代性原则 ③创新性原则 ④针对性原则 3确定主题的程序

①精心观察,深入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②广泛拟题,充分酝酿 ③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确定主题 ④偶发事件中的主题确定 第二、充分准备(物质与精神) 第三、具体实施 第四、反馈巩固

42

教育学课件

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1)活动内容(主题) (2)教育目的(3)活动时间(4)活动安排(5)活动准备(6)反馈巩固 (五)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1对优秀生的培养教育 2对中等生的促进教育 3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①深入了解分析原因。 ②热爱关心后进生。 ③善于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④要反复抓,抓反复。 ⑤争取学生家庭的配合,共同教育学生。 (六)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七)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 (八)做好操行评定和评选三好学生的工作 (九)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