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相关情况简介
对于环氧氯丙烷相关情况的简介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在涂料、胶黏剂和电子层压材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生产合成甘油、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氯醇橡胶等。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比例为:环氧树脂85%,合成甘油7%,氯醇橡胶2%,其他约占6%。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脂生产发展的需求,环氧氯丙烷开始以氯丙稀为原料作为主要产品进行生产。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稀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稀酯法两种。前者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当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进行生产,中间产物为3-氯丙稀。后者由前苏联科学院以及日本昭和电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开发成功,中间产物为丙稀醇。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是我国60年代生产环氧氯丙烷的主要方法,其中间体为二氯丙醇,经过碱化之后形成环氧氯丙烷,1965年广州助剂厂率先采用甘油法进行生产,1968年之后无锡树脂厂、沈阳化工厂等建成丙稀高温氯化法装臵,由于当时甘油紧张,甘油法消耗较高,因此该工艺逐步淡出视野,但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2006年江苏杨农化工6万吨/年的甘油法装臵正式投产,是国内第一家采用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厂家,产品主要自用。
由于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原油自给率只有50%左右,随着丙稀成本的不断增长,采用甘油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方法得到了推崇,目前甘油原料相对较丰富,利用甘油可摆脱丙稀紧缺的制约,同时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仅为丙稀法的四分之一),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以现有价格测算,比丙稀法低约3000元/吨),还能实现清洁生产(废水是丙稀法的十分之一),不需要昂贵的催化剂,因此近期国内在建的环氧氯丙烷基本为甘油法。
目前以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的在建项目有:1)江西全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拟总投资2.5亿元,分两期建设,规模总体为5万吨/年;2)江西飓风化工有限公司3万吨/年;3)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小试,中试已基本完成,并将尽快实现大规模生产;4)陶氏在上海化工区拟建15万吨/年;5)连云港益海油化5万吨/年,项目主体益海(连云港)精细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和益海天成(连云港)化工有限公司已于2010年5月份成立;6)福建豪邦化工有限公司3万吨/年;7)盐城康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万吨/年;8)河北珈奥甘油化工有限公司3万吨/年;9)江苏三木集团将
依托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60万吨/年氯碱、24万吨/年环氧氯丙烷、20万吨/年已二酸项目。
业内预计2012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90万吨/年,至2015年产能将扩大至100万吨以上,行业竞争相对较激烈,而新建产能主要以甘油法为主,因此后续甘油原料的来源和产品的销售渠道将成为主要矛盾,对此我组认为应予以关注。
原材料甘油的市场情况
目前国内甘油基本依赖于进口,2010年我国累计进口甘油47.3万吨,表观消费量为71.8万吨,进口依赖度达到66%,但与此同时国内甘油产能释放率不足64%。据企业反映,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为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副产品甘油,其中副产品甘油量约为生物柴油量的10%。企业认为2011年度国际生物柴油总产量为1766.18万吨(具体详见支行授信分析报告P30-34),可形成176.62万吨的副产品甘油,因此认为甘油原料可得到保障。
对于生物柴油提炼技术,应该说已经比较成熟,以宁波为例,目前宁波奉化杰森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产能为2万吨,但目前产能释放不足,主要是地沟油取得比较困难,企业在上海等地购买了地沟油之后仍不能满足自身经营需求,国内绝大部分生物柴油项目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我组认为甘油原料很难寄希望于国内的采购,而国内大批量新的环氧氯丙烷的建设必然会大幅度带动国际甘油价格的上升,同时也会导致原丙稀高温氯化法的产能进一步释放不足。
产成品环氧氯丙烷的市场情况统计表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一季度 产能 产量 释放率 进口量 出口量 8.2 9.2 112% 11.08 104% 14.54 56% 8.02 0.04 0.07 0.66 0.69 0 0 0.29 表观消费量 20.24 26.27 35.26 40 43 55 15.39 自给率 45% 45% 79% 60% 62% 80% 97% 11.4 11.8 49.7 27.9 54.2 56 76 76 24 28 44 15 44% 16.45 50% 58% 79% 17 11 0.68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目前国内环氧氯丙烷已供过于求,已有产能释放并不理想,而考虑到甘油法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在两三年内油价将继续维持80美元/桶以上,因此如果甘油法能顺利推广,则丙稀高温氯化法将会面临极为残酷的市场竞争。
关于技术的可行性问题
目前在国内利用甘油法生产的唯一一家投产企业为江苏杨农化工有限公司,于2006年正式投产,但据外部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该公司产能释放率不足六成。我组就相关原因向企业进行咨询,企业解释为该公司采用的是当时苏威公司相对不成熟的
技术,其中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连续运作,经常处于检修停产的状态,因此导致产能释放不足。
2011年6月14日,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对该公司的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行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认为“该技术克服了目前国内外甘油工艺存在的不足,具有技术优势和推广应用前景”,并形成鉴定意见如下:“1、提供的技术资料基本齐全,符合鉴定要求;2、项目产品以工业甘油为主要起始原料,经氯化、皂化环合等工艺制得,工艺路线合理可行,具有原料易得、产品收率高、生产成本低、副产物可回收利用等特点,在组合催化剂的选择、工艺条件优化合废水处理技术等方面有创新,相关技术已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3、产品经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所测指标符合GB/T13097-2007标准要求;4、提供的年产3万吨/年环氧氯丙烷工程ECH工艺包,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5、生产设备、检测手段和安全环保设施能满足批量生产要求。”
目前企业面临产业化的状态,虽然已获得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但产业化生产毕竟区别于实验室阶段,国际上甘油法技术美国陶氏和比利时的苏威相对成熟,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全成熟的产业化技术和装备,项目建成问题应该不大,但关键在于是否能完全达产、产品质量是否能达到实验室阶段的水平,我组认为其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