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第6题有两项任务,一项是利用已知的总数量以及扇形统计图呈现的数据,算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并用条形图表示这些数量,从中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另一项是把条形图呈现的数据,改为用折线图表示,体会条形图与折线图在表示数据时的不同特点。要注意的是:条形图上,表示50米跑所用时间的直条逐渐变短;折线图上,表示50米跑所用时间的折线逐渐下降。它们都表示50米跑所用的时间越来越少,跑的速度越来越快。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7题。 导学单1

(1)以调查组内同学的阅读兴趣为课题开展调查。 (2)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3)分析数据,评价组内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

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第7题是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要求以自己班级同学课外阅读习惯为内容,进行一次统计活动。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

活动。这道题可以作为一个长作业,在课内或课外完成。

组建小组,建议人数和次数——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这样,小组内就可以比一比,看谁的反应速度最快,而且有较充分的数据来表明各人反应速度的快慢。把这些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能方便比较,容易看出小组内各人的反应速度。

2.动手做。 导学单2

(1)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

(2)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3)小组内比一比,看谁的反应速度最快。 四、反思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 2.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圆柱圆锥形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圆柱和圆锥。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结合实例和平面图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 探究圆柱的侧面和底面。

分组活动,互相交流。(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 摸一摸: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点?上下底呢?

想一想: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圆柱 3. 探究圆柱的高。

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一个曲面 出示高度不同的两个圆柱。

(1) 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2) 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

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学生思考回答:高有无数条。 (2) 认识圆锥 1.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介绍:像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锥? 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 2. 认识圆锥的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

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圆锥:1个圆和一个顶点 1个曲面 3. 圆锥高的认识。

(1)让学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圆锥的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