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古城的变迁—明州的来由(宁波古城历史的发展) 下载本文

宁波最早的历史记载——堇子国

宁波地区很早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在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氏族,距今约7000年,这是迄今我们已知的宁波最早的居民。

宁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夏代。据志书记载:“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加邑为鄞。”这是宁波最早的名称。春秋时,宁波为越国境地,春秋后期,楚国灭越国,成了楚国的辖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甬江和姚江流或设置了余姚、句(gou)章、鄞、郧(mao)四个县,隶属于会稽郡。这些县的治所都不生今日的宁波城区,但其区域大致以三江及其支流为天然分界线。

余姚治在今余姚镇姚江(舜江)北;句章治在今江北区乍山的城山渡;鄮治在今鄞州宝幢鄮山旁;鄞治在今奉化白杜。

小溪——宁波的发祥之地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浙东的海外贸易和航运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和加强对浙东的管理,唐在宁波地区设置了州级行政机构,因宁波境内有山脉四明山而定名为明州。州治设在小溪(曾称光溪,今鄞州区的鄞江镇)。明州管辖郧县、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定海)四个县。小溪成为今日宁波的发祥地。

三江口——宁波城市的形成

唐长庆元年(821年),因小溪腹地小,没有发展余地,明州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造了一座周长1400米的小内城(俗称子城),作为刺史的衙署。现存的鼓楼(海曙楼)是子城的南门,原中山公园是明州衙门的一部分。

唐末,刺史黄晟见明州地处险要,但无城郭可据,民众散居,常受盗寇骚扰,于是,依据明州地形,造起一座城池,叫外城(俗称罗城)。其北与东沿余姚江、奉化江,西面与南面挖护城河,组成城池一体的防御工事(现宁波城区的内环城路,大体上是唐代的罗城遗址)。外城周长9千米,巍峨壮观。罗城的建立标志着宁波城市的形成。以后名称虽有变化,但城府基本未变。

宁波的由来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避明国号之讳,采纳了鄞县士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意,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明州为宁波府,管辖鄞县、奉化、定海(今镇海区)、象山、昌国、慈溪六县。清朝时,仍沿袭宁波府建制,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舟山设定海县,原定海县改为镇海县。直至清末,府城和县城的地址也基本没变。宁波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