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秒杀公式 下载本文

(二)数字特性法

1. 奇偶特性

特征:题干中出现了“已知和(差)求差(和)”,或者出现了ax+by=c时,往往可以使用奇偶特性。

【例】某单位向希望工程捐款,其中部门领导每人捐50元,普通员工每人捐20元,该单位所有人员共捐款320元,已知该单位总人数超过10人,问该单位可能有几名部门领导?( )

A.1

B.2

C.3

D.4

【解析】B。设该部门领导人数为x,普通员工人数y,根据题意有:50x+20y=320,即5x+2y=32,结合奇偶特性,故x应该是偶数,排除A、C项。若领导人数为4,普通员工人数为6,则单位总人数为10人,不符合题意,选择B选项。

【华图名师点评】不定方程中求某个未知数的具体数值,优先考虑奇偶特性,同时结合尾数法、整除特性或因子分析。

2. 整除特性

特征:题干中出现了“数字和”或特殊数字的整除信息(经常考3或9)。 【例】一袋糖里装有奶糖和水果糖,其中奶糖的颗数占总颗数的3/5。现在又装进10颗水果糖,这时奶糖的颗数占总颗数的4/7。那么,这袋糖里有多少颗奶糖?( )

A. 100

B. 112

C. 120

D. 122

【解析】C。本题题干中有分数特征。奶糖的颗数占总颗数的3/5,说明奶糖总数是3的倍数,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因此,选择C选项。 (三)方程法

特征:题目表述为若干个量之间存在明确的和差倍比关系,待求其中的某个量或者某些量。

【例】某单位原有45名职工,从下级单位调入5名党员职工后,该单位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上升了6个百分点。如果该单位又有2名职工入党,那

么该单位现在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多少?( )

A.50%

B.40%

C.70%

D.60%

【解析】A。第一句话中存在等量关系。设该单位原有党员x名,结合题干可以得到:x/45+6%=(x+5)/50,解得x=18人,最终的党员人数为18+5+2=25人,最终的职工数为45+5=50人,即现在党员占总人数的比重为25÷50=50%。答案选择A。 (四)赋值法

特征:题目表述为出现分数、比例、倍数时;或者出现某些题型时(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溶液问题)优先考虑赋值法。

【例】现需购买三种调料加工成一种新调料,三种调料价格分别为每千克20元、30元、60元。如果购买这三种调料所花钱一样多,则每千克调料的成本是?( )

A.30元

B.35元

C.40元

D.60元

【解析】A。假设购买三种调料都花了60元,则第一、二、三种调料的购买量分别为3、2、1千克,因此每千克成本等于总钱数3×60÷(3+2+1)=30(元)。选择A选项。

【华图名师点评】审题时发现给出的信息数据较少,如果知道每种调料花销,将降低计算难度,考虑赋值法。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题型一:主旨概括题

谨记提问方式中的关键词: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议题、关键词、概括、归纳、复述??

微观技巧——关联词法

转折关联词:虽然……但是;然而;却;

技巧:转折之后的内容更重要 因果关联词:正序:因为……所以;因而

倒序:之所以……是因为

技巧:正序:结论更重要

倒序:产生结论的原因是重点

递进关联词:不但……而且;甚至;更; 技巧:递进的最后一层最重要 必 要 条 件:只有……才;应当;必须; 技巧:条件、对策、措施是重点

并列关联词: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 技巧:并列前后同样重要,需概括

宏观技巧——行文结构

总——分——总:文段首句、尾句前后呼应。是阅读重点。 总——分 :文段首句提观点,后文做论证,首句为重点 分——总 :先列举现象,后总结。文段尾句是重点。 分——分 :隐形并列;前后不分主次,需总体概括。

题型二:意图判断题

谨记提问方式中的关键词:意在:意在强调/说明/阐明/表述 想:想表达/传达/说明/传递的信息

意图、寓意、启示、推出

寓言故事类:故事类的意图题,重点在于透过故事引申的寓意和道理。 社会问题类(消极):社会问题类的做答重在选择相应的能解决问题的对策。 客观陈述类(中性/积极):客观陈述类重在选择总结概括的选项。

题型三:细节理解题

谨记提问方式中的关键词:正确/不正确、符合/不符合、推出、理解正确/不正确??

核心考点:

1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或者从文段已知信息无法推断得出的选项是错误选项。

2偷换概念:文中提出的某一概念,选项用其他相近项偷换,含义与原文不一致的选项是错误项。 3偷换时态:文段对某一事件已给出具体发生时间,将时态改换的选项是错误项。 4偷换逻辑:文段中某两个概念时间的逻辑关系是固定的,如因果关系、必要条件、并列关系等,改变其逻辑关系的选项是错误项。

5偷换数量:文段中对某一个概念或者事件有严格的量化标准,偷换数量大小的

选项是错误项。

6偷换语气:文段对某一事件描述语气可以是确定性的,也可以是非确定性的,偷换这类语气的选项是错误项。

题型四:逻辑填空题

前后对照(解释性词句):注意题中出现的关联词;注意空格前后的提示词; 感情色彩:正确选项的倾向性必须与题干中体现出来的作者对某事的态度倾向保持一致;

近义词轻重:区分近义词的轻重程度。例:制裁、惩罚。语意基本一致,但制裁的程度较重;

近义词侧重:区分近义词的侧重点。例:谋取、牟取。后者用于不正当的利益;而前者无贬义。

固定搭配:汉语中有些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比如娴熟的技术、精湛的工艺。注意选项中有无固定搭配。

题型五:语句排序题

技巧:1观察选项布局(排除非首句选项) 2快读材料(寻找提示性信息)、寻找相对/绝对关系(局部排序,排除干扰)

注意:1非首句选项特点:指代类(这、此??)、补充类(当然、也、又)、反

面论证类(否则、不然??)、结论类(因此、综上所述??)

2局部捆绑顺序:关联词语、代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复词语。

题型六:病句歧义句

技巧:读:调动语感+提:提炼主干+析:分析内容 常见语病:

1用词不当: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我的老师一直袒护我,鼓励我,帮助我。(“袒护”: 指出于私心而无原则地支持或庇护某一方,放于此处是用词不当。) 2语序不当:里边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各式各样”移到“东西”前)

3搭配不当:人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人不能“驰骋”,改为“跑”) 4成分残缺或多余: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非常”和“得很”成分多余,去掉一个)

5逻辑混乱:这个地方我们都很熟悉了,所以以前来过很多次。(因果倒置) 6语义歧义:(1)词汇歧义: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

(2)语音歧义:躺在床上那么久,他终于想起来了。 (3)停顿歧义: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4)语义含糊:她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