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建成后对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 下载本文

固,2009年三峡工程建成后,总体河势将更为稳定,但三峡工程运用后,水库下泄水沙量的变化和松滋口、太平口分流量减小,致使本河段过流量增大,弯道水流顶冲部位有所调整,局部河段如太平口、马家咀、新厂长顺直段以及长约2千米的杨家场短顺直段河势可能发生不同程度调整,并引起三八滩左右泓、金城洲左右泓,沙市、公安和郝穴弯道凹岸水流顶冲位置,以及藕池口分流状况的变动,河床冲刷将对护岸工程的稳定构成威胁,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下荆江河段,三峡工程建成后,河床将发生明显冲刷,对护岸工程可能有所影响。荆江三口分流分沙量减少,导致下荆江监利站年平均流量由10100米3/秒

(1956—1966年)和12200米3/秒(1988—1996年)增大至13000米3/秒左右。预计经过今后10年的河势控制工程建设,总体河势仍将保持稳定,两个同向弯道之间长仅5千米的碾子湾顺直段,两弯道间长仅5千米的塔市驿顺直放宽段,以及两个同向弯道间长10千米的盐船套长顺直段,曲率过大的弯道或两弯道间过渡段过短的金鱼沟至调关、荆江门、孙良洲至城陵矶河段,局部河势将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下荆江两岸抗冲性较上荆江弱,河床组成较细,三峡工程建成后,河床冲刷剧烈,同时还将伴随横向展宽,因此,河床冲刷和局部河势调整将对两岸岸线和护岸工程的稳定构成威胁,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三)城陵矶以下主支汊地位较分明的河段,主汊将得到发展,支汊可能进一步萎缩,对主汊迎流顶冲段将带来更大的压力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城陵矶以下主支汊地位分明的河段,主汊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支汊将会萎缩,汊道段会出现并滩和支汊淤堵的演变趋势。对于这些分汊河段,由于主汊分流量的增加,将会进一步增加汊内迎流顶冲段的防守压力。

三、稳定河势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长江委在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上开展了大量的科研、观测和前期工作。根据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三峡工程建成后中下游干流河道演变趋势,按照远近结合、科学研究与近期工程前期工作并举、事先预防与适时抢护并重的原则,未来5~10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需要从科研、前期工作、近期工程、原型观测与应急抢护等5个方面作出全面安排。

(一)深入开展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研究工作 2002年3月修订完成的《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对策研究任务书》拟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因素复杂,各方成果差别较大的一些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三峡工程建成后近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洪减灾对策。由于三峡工程建成后河湖冲淤变化影响因素众多,问题复杂,还需结合三峡工程建设期及建成后的河道观测资料,进行全面的研究。通过继续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若干重要的基础性课题的研究,为制订适应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防洪新形势的防洪战略、防洪规划、防洪调度以及有效的防洪减灾对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这一研究对于充分发挥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长江防洪系统的防洪作用,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社会经济效益。目前三峡水库已蓄水运用,因此,继续深入开展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与对策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建议尽快对修订后的《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对策研究任务书》进行审批,以作为以后开展工作的依据。

(二)抓紧开展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 1.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工程前期工作

目前,荆江河段总体河势和河型虽然基本稳定,但在不同来水来沙条件和特定的河道边界条件下,过渡段和有些分汊河段主流仍存在年内或年际间的往复变化,主流的变化和汊道分流比的变化,引起主流顶冲点位置的相应变化。近几年来,荆江局部河段的河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沙市河弯、陡湖堤河弯及石首河弯等的局部河势变化。2002年3—5月,陡湖堤河弯突起洲左汊文村甲附近发生崩岸险情。

上、下荆江均属长江中下游14个重点河段之一。1997年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需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荆江河段的演变情况进一步研究荆江河段的河势调整方案。另外,该报告审查意见提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提出的重点河段和优先安排的治理工程,要抓紧进行前期工作,按程序报批和实施。对河势控制应急工程,宜适当简化审批程序。 2003年6月,三峡工程围堰蓄水,蓄水后长时间的清水下泄,将造成坝下游河床的长程冲刷,尤其是迎流顶冲段的冲刷将更加剧烈,并引起河道河势相应的调整。荆江河段受其影响较早,河道冲刷幅度较大,河势调整较为剧烈。如果等到三峡工程清水下泄影响到本河段后,再采取有关措施,则必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万一发生崩岸溃堤,其灾害将是毁灭性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荆江河段现有不利的防洪形势,避免发生类似文村甲段的崩岸险情,使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工程全面早日实施,尽快地开展三峡工程建成后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工程前期工作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 长江委根据近年来上荆江局部河段出现的河势变化情况,并考虑到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将引起坝下游河道产生较大冲刷,而上荆江河段将首当其冲,特别是弯道顶冲段的冲刷将更加剧烈等因素,提出了分两个阶段进行的荆江河势控制工程实施方案,并上报水利部。第一阶段是立即开展上荆江河段河势控制近期工程前期工作,尽快完成上荆江河段河势控制近期工程。第二阶段是逐步开展三峡建成后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深入研究三峡工程蓄水后,清水下泄对荆江河段河势带来的影响和重点崩岸险工段的发展趋势,适时提出全面的《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工程规划报告》,此后,用1~2年时间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并争取尽早立项开工建设。

2.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近期工程前期工作

河道整治是保护岸线稳定,扩大河道泄洪能力,保证堤防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长江中下游河势总体相对稳定,但局部河段河势变化剧烈,崩岸不断,既对堤防安全构成威胁,又影响沿江经济建设。三峡

工程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局部河段河势必将发生新的变化,并引起江湖关系的调整,特别是离三峡大坝较近的荆江河段的冲刷问题,直接关系到荆江大堤的安危,已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对长江中下游干堤进行全面除险加固后,必须把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作为治江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开展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的前期工作,尤其是近期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以完成《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提出的近期整治目标,达到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势的基本稳定。

(三)适时安排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近期工程的建设

上荆江河段是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目前上荆江河段河势还在变化,对已护工程已造成威胁。加之,三峡蓄水初期荆江河段受冲刷时间最早,冲刷幅度最大,对河势和堤防安全均有一定影响,应尽快实施近期工程,确保荆江大堤的安全。

长江中下游河道河势稳定是利用长江进行经济建设的前提条件。沿江经济愈发达对河道的河势稳定性要求就愈高,对长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依赖程度就愈大。这些都与中下游河道某些河段的河势不够稳定的情况相矛盾。因此,对中下游河道进行近期整治是全面实施《河道治理规划报告》的需要,是开发利用长江必要条件之一,是实施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实施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近期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程近期实施方案力争通过5年的实施,使中下游河道的河势初步达到稳定。

(四)进一步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原型观测工作

原型观测是验证和提高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研究技术水平的基础,也是确定河势控制近期工程及应急抢护的前提。目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三公司和水利部已安排了部分观测研究工作,这些观测成果可以从客观上反映荆江河段的总体变化。但由于观测次(5年1次)和测量比例尺(1∶10000)方面的原因,仅靠以上安排的原型观测工作还不能对险工护岸段以及可能发生的崩岸险情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因此有必要在确保完成已安排泥沙观测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巡查工作,以进一步加强原型观测,争取险情处理的主动权,确保堤防安全。建议从2004年汛期起,每年安排1次对全荆江河段1∶10000水道地形测量;每年安排3次(汛前、汛中、汛后,其中有1次与全河段测量重合)沙市、石首和监利河弯1∶10000水道地形测量;对荆江大堤外滩小于50米堤段每年安排3次(汛前、汛中、汛后)1∶2000半江地形测量;根据监测成果,提出河势变化分析报告。

为了确保长江干堤安全,建议将长江干堤险工护岸段定期巡查、监测和分析工作作为长期任务来安排,并配备先进的技术装备,以改变目前采用目测进行巡查的状况,当前,首先应开展荆江河段险工护岸段的观测工作。建议安排建设荆江崩岸实时监测及预警预报系统。荆江大堤外无滩或滩宽小于50米的地段长度达26.5千米。重点险工段岸坡、冲刷坑汛期变化较大。在局部河势调整中,由于主流线摆动,顶冲点变化或贴岸淘刷,易造成岸坡失稳,或形成新的险工段。需要对原有的重点险工段和潜在的可能发生崩岸的地段加密(时间上和空间上)监测,建立荆江重点险工河段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模型,开展荆江崩岸分级预报,以提高指导、防范和抢险的针对性。建

议在近期先建设观音寺以下2千米和郝穴河弯(荆65~荆76)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

(五)建立健全崩岸险情应急抢护机制

鉴于河势演变及三峡工程建成后河道冲淤变化的不确定性,必须加强崩岸险情的应急抢险工作,建立应急抢护机制。应从测报、人财物及组织实施等几个方面制订崩岸险情抢护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加强测报、落实经费、备足材料、及时抢护,确保堤防安全。

[摘自2003年11月《长江中下游干流及荆江河道治理》一文]

荆江大堤64处崩岸祸首盖因三峡大坝蓄水拦沙 (2007-05-14 16:25:44)

分类:世象观察

近日读报,看到一则令人不安的消息,护卫江汉平原千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湖北省荆江大堤,自2004年9月以来屡屡发生崩岸溃堤,已计64处。其中,至少四处是重点崩岸溃堤,诸如文村夹、石首调关、松滋谢牟岗、抱鸡亩闸等,这是一九四九年以来从未发生的情况。湖北省石首市北门口已护段上端于2007年3月22日20时15分发生崩塌,崩长30米,崩宽5—8米,坎高4.5米。5月11日,湖北省荆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罗会林告诉记者,“这种崩岸时间若发生在主汛期,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而且更为可怕的是,中国国家防汛指挥中心人员坦承,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造成荆江大堤崩岸溃堤的罪魁祸首,正是三峡大坝蓄水拦截泥沙,导致清水下泄。罗会林指出,清水下泄,回流淘刷,迎流顶冲,侵蚀大堤根基,造成崩岸现象,是当前荆江大堤防洪遇到的迫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