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精品解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A. 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 在b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少 C. 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在a到b的过程中,小刚对铅球做了功 【答案】B

【解析】解:A、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铅球是运动的,故A正确; B、在b到d的过程中,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铅球的机械能不变,故B错误;

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故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铅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

D、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有一个推力的作用且铅球在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铅球离开手,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所以手就不做功了,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判断物体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看在不同阶段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若具备就做功,否则不做功。

8. 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对导体中电流,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导体而言,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并于1827年在《动电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E(S表示导体中的电流;E表示导体两电压;γ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简称电导率)。关于这一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不同的导体,给它们两端加相同的电压,通过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导率成反比 B. 对于不同的导体,如果通过的电流相同,电压与导体的电导率成正比 C. 电导率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导通作用

D. 电导率的大小是由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的 【答案】C 【解析】解:

由题知,导体中的电流S与导体两电压E成正比,即S=γ?E,γ表示电导率; A、由S=γ?E可知,在电压相同时,通过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导率成正比,故A错误; B、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电压与导体的电导率无关,故B错误;

C、由S=γ?E知,电压E一定时,通过的电流S与电导率γ成正比,所以电导率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导通能力,故C正确;

D、电导率是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电导率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是对欧姆定律研究历史和实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结合实验规律的公式进行分析是关键。

9. 关于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A. 大气压是大气产生的压强,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B. 相距较近的两艘轮船,平行同向快速行驶时,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其原因是流体流速越快,流体压强越大

2

C. 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其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关系式UIt求得,但不能直接用关系式IRt进行求解

D. 大多数汽车的核心部件是内燃机。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主要靠压缩冲程获得动力 【答案】A

【解析】解:A、大气压是大气产生的压强,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故A正确; B、相距较近的两艘轮船,平行同向快速行驶时,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其原因是流体流速越快,流体压强越小。故B错误。

C、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其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关系式UIt求得,对于纯电阻用电器可以直接用关系I2Rt进行求解。故C错误。

D、在四个冲程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做功冲程。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0. 如图所示,其对应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图,用恒定不变的拉力F,沿斜面匀速向上拉木块。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可用图象①表示 F1﹣L1B. 乙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的关系可用图象②表示

C. 丙图,往量杯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此过程中,量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可用图象③表示

D. 丁图,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象④表示 【答案】ABD 【解析】解:

A、用恒定不变的拉力F,沿斜面匀速向上拉木块,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是定值,不随时间变化,在v﹣t图象上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图象①正确,故A正确;

B、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知,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动力F1和动力臂L1成反比,图象②

6

正确,故B正确;

C、在向量杯中匀速注水时,相同时间倒入水的质量相同;据图可知,量杯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所以水在量杯中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小,则根据p=ρgh可知,量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图象③不正确,故C错误;

D、将物体从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在入水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不变(等于物重);逐渐入水时,因物体所受浮力增大,则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物体完全入水后,浮力不变,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图象④正确,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此题考查了图象问题,掌握两坐标轴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二.实验探究题

11.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选填“像更清晰”或“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不变”或“变小”)。 【答案】 (1). 确定像的位置 (2). 等效替代法 (3). 不变

【解析】解:(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玻璃板既可以透光又可以成像,所以能在观察 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清楚的看到放在玻璃板后面的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点睛: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12.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某同学选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各200g,用如图甲所示两组相同的器材进行了实验,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7

(1)请在图乙所示的坐标图上,作出两组实验数据的“温度一时间”图象__________: (2)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_____的吸热能力强(选填“水”或“食用油”);

(3)若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停止加热,冷却相同时间后_____的末温高(填“水”或“食用油”)。

【答案】 (1). (2). 水 (3). 水

【解析】解:(1)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体系中找出对应的点,然后连接起来,如下所示(水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为黑色,食用油的为红色):

(2)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慢。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所以水的吸热能力强;

(3)因水的吸热能力强,即水的比热容大,若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停止加热,冷却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根据△t=

,水的温度降低的小,故水的末温高。

点睛: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13. 小涵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