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极配颊车,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一定影响。
42. 石门:针刺妇女的石门并配合谷,经4~6次可使子宫变更达到 避孕目的,
43. 鸠尾:针刺鸠尾,对血压有调节作用。
44. 膻中:膻中配内关,足三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89.2%。
人体穴道:
(一)身部
身体穴道说明
B1 打隔、咳嗽、喉咙痛 B2 酸痛疲劳
B3 消化不良、减轻压力、头痛 B4 晕船、增进食欲 B5 舒缓焦虑 B6 失眠
B7 舒缓手腕酸痛 B8 膝盖酸痛、风湿痛 B9 胃不舒服
B10 舒缓膝盖问题、水肿 B11 眼睛疲劳、宿醉 (二)脸部
脸部穴道说明
F1 舒缓头痛、使眼睛明亮 F2 解决青春痘、粉刺问题
F3 减轻鼻塞、眼睛容易流泪症状 F4 舒缓抽筋、晕眩 (三)手部
手部穴道说明
D1 鼻窦 D6 腰部 D2 耳朵 D7 直肠 D3 肩膀 D8 眼睑 D4 肝脏 D9 胃 D5 胆 D10 脖子 〈包括手的背部〉
足底对应穴位及病症
涌泉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 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详见此足底穴
位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 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 病等。
大敦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大拇趾(靠 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 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冲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 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 是此穴。(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太白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 ,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 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太溪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 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解中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 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 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申脉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 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中的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 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丘墟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 的外侧凹陷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中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 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昆仑穴取穴法:
昆仑穴位于人体的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 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脚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 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