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比和比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6=120(个) 1513.3+4+5=12 24×=10(厘米)

8大班:300×

(四)达标反馈

1.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了解文字和图中(桶上)的数据信息及问题,再自己解答。交

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答案:药剂:lOOmL 水:1400mL

第2题,提示学生认真读题,并自己解。 答。 答案:获奖作品:55件 未获奖作品:143件

第3题,先说一说食用菌培养料中木屑、米糠和玉米粉的比,然后再解答。 答案: 木屑:1080千克 米糠:96千克 玉米粉:24千克 第4、5题,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

第4题答案:48千克、36千克、 24千克

第5题答案:白色油漆:27千克 黄色油漆:18千克

第6题,是长方体和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综合应用,先启发学生想一想:192厘

米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 关系,再鼓励学生尝试解答。

答案:

192÷4=48(厘米) 48÷(3+2+1) =8(厘米) 8×16×24

=3072(立方厘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不仅能全面归纳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探究,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六)布置作业 1.填一填,

(1)甲、乙两数的比是3:5,总份数是( )份,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2)学校男、女人数的比是8:7,男生占全校人数的( ),女生占全校人数的( )。 (3)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与减数的比为8:5,差比减数少24,这道减法算式是( )。

(4)从学校到植物园,甲用12分钟,乙用15分钟,甲和乙所走的路程比是( ),甲与乙所用的时间比是( ),甲与乙的速度比是( )。

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8:5,和是320,甲数是多少?丙数是多少?

3‘六一儿童节学校为幼儿园购进一批图书,共240本,决定借给大、中、小三个班,大班45人,中班50人,小班25人,按人数分配,每个班各借到多少本?

4.用花生榨油,油与花生的比是2:5,5500千克花生可榨油多少千克? 5.判断。

(1)平均分不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 )

(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1:2:3,平均数是60,则丙是 90。 ( ) 6.

种青椒的土 地面积占地 总面积的 1 4剩下的地按2:3种黄瓜和茄子。 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答案:

1.(1)8

3587 (2) (3)96—60=36 (4)l:l 4:5 5:4 8815152.甲:60 丙:100

3.大班:90本 中班:100本 小班:50本 4.2200千克 5.(1× (2)√

2 2

6.黄瓜36m 茄子54m

? 板书设计 简单应用(一) 3+5=8……一共分成了8份 33=369(平方米)……这块地的是多少平方米 8855 984X=615(平方米)……这块地的是多少平方米 88 984X

? 教学反思 一、情境引入,切入课题。

精彩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

求知欲。因此教师创设了幼儿园园长分东西的情境。实践证明:这个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经历了从易到难,从知道到不知道,从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这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坚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实实在在的。 二、自学互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感受合作中的快乐。

标准指出: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我们要注重过程,经历过程学生才能见到更美的彩虹。这节课,我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方法,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探究过程,开展自学互学、小组交流、自由汇报等形式,使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让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三、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不只创设一个情境,而是教师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本节课所创设的情境,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情境系统。能给学生一种整体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以前的课,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很少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本人很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我们教师每一节课都必备的,它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我们大人做什么事,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是人,是还长不大的人,他们在课堂上付出了努力,为什么就不能得到该有的表扬呢? 五、存在的不足:

1、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课上教师激情,情绪也不够到位。

2、还不太善于挖掘教材的问题性、情境性,培养学生多角度、个性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深入挖掘教材,研究教法,找到最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学到有根的数学,有营养的数学,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教学资料包

(一) 教学精彩片段

体育课上,贾老师要把18个篮球分给男、女两大组进行分组练习,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 男同学、女同学组各能分到多少个?

生1:可以平均分,男同学9个,女同学9个。

生2:我认为这样不合理,应该是男同学要多,男同学分10个,女同学分8个。 生3:凭什么男同学要多,应该是女同学10个,男同学8个。 (男、女同学开始争论。)

师:谁来说说怎么分比较合理呢? 生4:我认为按照人数的多少来分?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从平均分引入

按比例分配,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数学资源

用水稀释清洁剂的浓缩液

让学生先了解按比配制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人物的对话,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

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有两种解法:①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其中几份是多少。即转化为整数的除法、乘法来解决。②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比”和“连比”——样吗?

比和连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意义上看,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或两个数相除)。连比是两个以上数之间的各自所占的份数比,它不表示连除的关系。

比和连比中的“项”也是不同的。

比 连比 3:4 3 :4 :5 前项 后项 前项 中项 后项

从比值上看,比既然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当然可以求出比值来,如3:4的比值是寺;连比不是连除的关系,不可能求出商,当然也就没有比值。如果把两个比组成连比,必须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例如甲和乙的比是3:4,乙和丙的比是6:5,假如把甲、乙、丙的连比写成3:4:5则是错误的,写成3:6:5也是错误的。 因为乙对甲来比是4,对丙来比又是6,这是两个不同标准的比,现在进行连比,乙必须有一个对

甲、对丙都一致的数。也就是说,把两个比组成连比,“中项”必须统一。中项统一后,由于中项数字的变化,前项与后项的数字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甲和乙的比是3:4,乙和丙的比是6:5,甲、乙、丙的连比应该是9:12;10。其中项统一过程如下:

甲 乙 丙 3 : 4

统一中项用乘法, 6 : 5

前、后项相应扩大。 18 :24 : 20

……化简比 9 :12 : 10 连比的项不限于三项,也可能是若干项。连比的一般形式为al:a2:a3:…:an,

当连比的项较多时,各项的名称以此为例,al叫做连比的第一项(也叫首项),a2叫做连比的第二项,a3叫做连比的第三项,…,an叫做连比的第n项(也叫末项)。

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下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化简比。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3、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选择了现实生活中两个比较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解决问题。活动一,通过直观图示呈现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两部分以及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活动二,教学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问题。这个问题中出现了三个数连比,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理解2:3:5表示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自己试着解答。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4、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事例里,经历解决简单按比例分配的过程。 2)、能力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会解答已知比例和总量,求部分量的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 3)、情感目标:感受到按比例分配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