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下载本文

《乡愁》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概念的写法。

2.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感情。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歌通过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达感情的写法。 2. 注意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出示幻灯片)看到这幅画满日落的黄昏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你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别情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所以,描写乡愁的

1

诗异彩纷呈,回忆曾经学过的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句(出示幻灯片)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派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出示课题)

(二)走近作者,集体朗读(出示幻灯片)

余光中,中国台湾省著名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诗歌的主要内容。1992年,64岁的作者踏上故土,整整43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三)朗读吟诵,浅尝乡愁。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悟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四十余年的思乡情节,下面我们一起朗读吟诵,浅尝乡愁。

1. 分组自由朗读,认真体会诗的内涵,讨论朗读技巧,师巡回指导技巧。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有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速度是缓慢的。

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 第三节,读出适当的颤音(生死离别)

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 2. 个人读。

2

3. 听朗读录音。

(四)合作探究,品味乡愁。(出示讨论题)

1、作者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看得见吗?要把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具体的表达出来,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找一找,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邮票 . 船票. 坟墓. 海峡)

2、那么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是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学生回答)

3、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小时候(少年)——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母子诀别 现在(老年)—— 游子与大陆分离 (五)链接课外,比较阅读。

一湾 浅浅的海峡,隔绝了多少像余老一样的思乡人与大陆亲人的牵挂,共同欣赏台湾女作家席慕容的《乡愁》,比较他们的异同。( 出示幻灯片)

相同:都是选择几个意象或画面来表达乡愁,都是抒情诗。 不同:1.余诗情感忧郁深沉,席诗情感细腻。 2.席诗是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由个人到家国更有深度。 (六).链接时事,了解政治动态。

3

有时候,一句温情的关怀,一声亲切的问候,就会铸就我们云淡风清的幸福,那谁又能抚慰余光中的乡愁,温暖他的人生呢?(学生回答)

我们许多同学都希望台湾回到大陆的怀抱,但是光有美好的愿望还不够,还要取决于两岸决策者的政治选择和集中海峡两岸高层的智慧,创统一千古业绩,也了却余老平生的夙愿。

现在,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努力之下,坚冰在一点点消融,不信请看(欣赏图片)

绚丽的紫荆花化作东方之珠的微笑,洁白的莲花盛开在澳门的天空,证实了我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强大,今天的中国有能力为你撑起一片天。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台湾你会回家,因为你的骨骼叫炎黄!你的脊梁叫华夏!你的母亲叫中国!

(七)教师寄语

同一个文明,造就了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灵魂,牵挂着同一份亲情! 同一个渴望,发出了同一个呼唤! 归来吧,台湾! (八)作业设计

1、学习《乡愁》的写法,以《童年》为题创作一首小诗。

2、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海峡彼岸同胞回乡的脚步,却锁不住他们浓浓的乡思和望乡的歌声。或许是一朵浮云,或许是一段乐曲,或许是一幅画面,都能串成优美的诗情。诗中有画,这是多数抒情诗所共有的一个特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