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生成NH3,后者可利用与中和H+,故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5、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答:1、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剂(力),比如参与脂肪酸和固醇类物质的合成。 2、在红细胞中保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3、该途径的中间产物为许多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4、非氧化重排阶段的一系列中间产物及酶类与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的大多数中间产物和酶相同,因而磷酸戊糖途径可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并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变。 5、PPP途径是由葡萄糖直接氧化起始的可单独进行氧化分解的途径。因此可以和EMP、TCA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增加机体的适应能力
5、 简述糖异生途径的生理意义。
答:糖异生的生理意义:①空腹或饥饿时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②促进乳酸的再利用,补充肝糖原,补充肌肉消耗的糖; ③肾脏的糖异生作用有利于排H+保Na+,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答:
四、选择题
1. 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A 糖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2.一分子葡萄糖或糖原分解的一个葡萄糖单位,经酵解可净生成ATP数: A 4或3 B 2或3 C 1或2 D 12或24 3.下列哪个酶不是糖酵解的关键酶:
A 己糖激酶 B 磷酸果糖激酶 C 果糖二磷酸酶 D 丙酮酸激酶 4.糖酵解中唯一的一步氧化反应是:
A 葡萄糖→6-P-G B 6-P-F→1.6-P-F
C 3-P-甘油醛→1.3-P-甘油酸 D 丙酮酸→乳酸
5.下列哪个酶不参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组成:
A 丙酮酸脱氢酶 B 丙酮酸羧化酶
C 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 D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6.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可生成ATP分子数: A 4 B 12 C 24 D 38 7.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可生成; A 2CO2+2H2O+6ATP B 2CO2+2H2O+8ATP
C 2CO2+3H2O+10ATP D 2CO2+4H2O+12ATP
8.催化三羧酸循环起始反应的酶是:
A 柠檬酸合成酶 B 异柠檬酸脱氢酶
13
C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D 琥珀酸脱氢酶
9.三羧酸循环中以FAD为辅酶的脱氢酶是:
A 异柠檬酸脱氢酶 B 琥珀酸脱氢酶 C 苹果酸脱氢酶 D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10.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生理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成的5-P-核糖为细胞合成核酸提供原料
B NADPH参与胆固醇、脂肪酸、类固醇激素等物质合成 C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作用是为细胞提供能量
D 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可维持细胞内G-SH含量。
11.蚕豆病是一种溶血性疾病,是由于细胞内缺乏:
A 6-P-G脱氢酶 B 葡萄糖-6-磷酸酶 C 葡萄糖激酶 D丙酮酸激酶 12.糖原合成时加在 “糖原引物”非还原端的葡萄糖是: A 6-P-G B UDPG C 1-P-G D 葡萄糖 13.关于糖原合成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以小分子糖原为基础把葡萄糖逐一加在其非还原端合成大分子糖原
B 葡萄糖经活化生成UDPG作为葡萄糖供体 C 糖原每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需要消耗2ATP
D 糖原分子中的分支结构(1.6-糖苷键)是由糖原合成酶催化
14.能进行糖异生的器官是:
A 肝脏 B 心脏 C 脾脏 D 骨骼肌 15.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为糖异生的原料: A 甘油 B 乙酰COA C 乳酸 D 丙酮酸
16.构成丙酮酸羧化支路(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
A 丙酮酸脱氢酶和烯醇化酶 B 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 葡萄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 D 丙酮酸羧化酶和丙酮酸激酶
17.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错误的描述是: A促进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B促进糖原合成和糖的氧化分解 C 抑制糖异生作用 D 促进糖原分解
18.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A有利于乳酸代谢 B维持饥饿时血糖浓度恒定 C更新肝糖原 D合成脂肪
第七章 生物氧化
14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定义1: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
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定义2: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氧化过程。主要为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
2.呼吸链:呼吸链又叫电子传递链,是由位于线粒体内膜(真核)中的一系列电子传递体按标准氧化
还原电位,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组成的一种能量转换体系。
3.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脱下的氧,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P磷酸化的
生成ATP的过程
二、填空题:
1.线粒体重要的呼吸链有 NADH 氧化呼吸链和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2.底物脱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生成水,可合成 3 分子ATP;若经FADH呼吸链氧化可合成 2 分子ATP。
3.呼吸链中cyt递电子的顺序是 ,最终将电子传递给氧的是 ,
4.NADH呼吸链偶联磷酸化合成ATP的三个部位分别是 复合体1 , 复合体3 和 复合体4 。 三、选择题
1.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方式是:
A 有机酸的脱羧 B 碳与氧的直接化合 C 由肺产生 D 以上都对 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氧化的方式:
A 脱氢和加水脱氢 B 脱电子 C 加氧反应 D 加氢、加电子
3.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指:
A cytb B cytc1 C cytc D cytaa3 4.呼吸链存在于:
A 细胞质 B 线粒体内膜 C 细胞膜 D 线粒体基质 5.生物氧化中水生成的主要方式是:
A 底物脱氢直接与氧结合 B 底物脱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 C 底物直接脱水 D 由过氧化氢分解产生
6.细胞色素将电子传递给氧的顺序是:
A cytb→c→c1→aa3 B cytc→c1→b→aa3
C cytaa3→b→c→c1 D cytb→c1→c→aa3
7.CO、CN中毒是由于抑制呼吸链中:
A CoQ B cytaa3 C FMN(Fe-S) D cytc 8.NADH呼吸链递氢、递电子顺序是:
15
-
A NAD→FAD(Fe-S)→COQ→cyt B NAD→FMN(Fe-S)→COQ→cyt
C FAD(Fe-S)→COQ→cyt D NAD→COQ→FMN(Fe-S) →cyt
9.ATP在体内的生成的主要方式是:
A 底物水平磷酸化 B 磷酸肌酸分解 C 氧化磷酸化 D RNA水解
第八章 脂类代谢
一、名词解释:
1. 脂蛋白:血液中脂质
2. 酮体:酮体(Ketone bodies)是在机体饥饿、禁食或某些病理状态(如糖尿病)下产生的一类化合
物,它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三种化合物,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讲,β-羟丁酸是一种羟基酸,而非酮类。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3脂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脂肪即甘油三酯;类脂是一些物理性质与脂肪相似的物质,
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等。 脂类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体脂),少部分见于血循环中(血脂)。血脂是指人体血循环中所含的脂类物质,主要有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4类,此外尚有微量脂溶性维生素和类固醇激素等,游离脂肪酸主要由脂类中甘油三酯动员分解而入血循环。
4脂肪酸的β氧化:饱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羧基端的β位C原子发生氧化,C链在α位C原子与β位C原子间发生断裂,每次生成一个乙酰CoA和较原来少两个C单位的脂肪酸,这个不断重复进行的脂肪酸氧化过程称为脂肪酸的β 氧化。
5 酮血症 :糖类物质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机体所需能量不能从糖的氧化取得,于是大量动用脂
肪提供能量,脂肪酸大量氧化,生成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导致血液中酮体堆积,含量升高,临床上称为酮血症。
6必需脂肪酸:指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7 脂肪动员:脂库中贮存的脂肪经常有一部分经脂肪酶的水解作用而释放出脂肪酸与甘油,称为脂肪的动员。
二、填空题
1.由食物提供的人体必需脂肪酸包括 亚油酸, 亚麻酸和 花生四烯酸。
2.常把化学性质类似脂肪的物质称 类脂 ,包括 磷酸 糖脂 , 胆固醇和 胆固醇脂 。
3.血脂的运输形式是 脂蛋白,它们由 蛋白质和 脂类组成,用密度分离法可将其分为 乳糜微粒, 极低乳糜微粒 , 低密度乳糜微粒 和 高密度乳糜微粒 四种。
4.用电泳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 前B脂蛋白, B-脂蛋白和 A-脂蛋白四种。
5.CM在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中合成,其生理功能是 转运外源性脂肪;LDL在血浆中由 A转变而来,其主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