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地区中考生物第一部分基础过关第9课时人体的营养复习练习 下载本文

A.“平衡膳食宝塔”提倡人们摄取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B.宝塔中a层食物最多是为了保证人体能量的供应 C.适量摄入b层食物可预防坏血病但对治疗无作用 D.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每天应多吃c、d层食物 二、非选择题

13.(2018滨州改编)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某兴趣小组同学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如图)。请分析回答:

(1)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以上四位同学中, 同学作出了假设。

(2)某同学提出了实验的初步设想,经过讨论和交流,小组最终确定了如下实验方案:取新鲜且大小相同的馒头三小块和3支相同的试管,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处理后,同时放入37 ℃的温水中10分钟。

13

①选用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理想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无颜色变化,原因是 。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3)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做到 。

(4)该小组实验后没有收拾,实验桌上剩余的馒头不久长出了黑色霉菌。霉菌细胞与细菌的最主要区别是 。

(5)乙同学的叔叔是位特型演员,他除了身材异常矮小以外,其他发育都正常。造成叔叔身材矮小的原因是 。

14.(2018德州改编)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图一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二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化学性消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 ,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2)小肠中除肠液之外,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 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3)图二中,代表蛋白质的曲线是 ,代表小肠的一段是 。

(4)某人为达到减肥目的,去医院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 能力,但这样做会影

14

响人体健康。所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给出建议:平时应注意 和合理运动。

15.(2018临沂改编)据统计,全国约有3亿的青少年儿童营养结构不均衡。2018年5月20日是第29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请结合所学知识,据以下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分析回答:

(1)青少年要“常喝水”:利于排出体内废物,C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正常情况下,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 和微量蛋白质含量都减为零。

(2)青少年要“勤运动”:运动时,肌肉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 活动,同时呼吸也加快加深;气体到达肺泡后,经过②③过程完成了 的气体交换。 (3)青少年要合理营养:牛奶220 mL+麦香面包150 g+水果100 g是小明的早餐,牛奶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 (用文字表示)。 (4)青少年要“免肥胖”:人体经过程 (用序号表示)后,组织细胞获得了营养物质和氧。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

16.(2018北京改编)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 ,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 。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1号试管

实验处理

2号试管

15

加入淀粉液 滴加碘液

2毫升 2滴

2毫升 2滴 施加心理压力后,

加入唾液 ?

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37 ℃

?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 。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 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 ℃。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

1

号和

2

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

为 ,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若结果为 ,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对受试者无影响。

答案精解精析 题组一 泰安模拟题组

一、选择题

1.C 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含维生素A,但是玉米、胡萝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因此经常食用胡萝卜或适量动物肝脏,有助于预防夜盲症。 2.C 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 3.B 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症状。

4.C 同样的水(50毫升),温度上升( ℃)越高,表明燃烧的食物含能量越多。因此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5.D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温度(37 ℃),消化能力最强,之后随温度升高,消化作用又逐渐减弱。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