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解析:该地虽然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但阿根廷湖湖水蒸发及湖面上的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影响,使局部地区气候相对湿润,适合针叶林生长,选D。
答案:D 二、综合题
13.图A、图B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区略图,图C、图D分别为图A、图B中M、N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解析:(1)M地处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N地处南美洲东部大西洋沿岸;降水量M地小于N地,M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分干、湿两季,湿季多雨;N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是热带雨林气候,N地降水量多,且年内分配均匀。(2)雨林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植被减少,降水变率增大,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植被的制氧量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少,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3)刚果盆地,盆地周围多山地,四周地形崎岖,陆路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切穿高原形成峡谷,河流流速快,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木材需求量小。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5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答案:(1)差异:降水量M地小于N地,M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或M地年降水量大于1 500毫米,分干、湿两季;N地年降水量大于2 000毫米,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原因:M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N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径流量变率增大(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四周地形崎岖(或盆地周围多山地),陆路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14.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甲处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月~6月。
(1)简述甲处湿地面积变化特点,并分析其成为世界上最大湿地的原因。 (2)分析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的原因。 (3)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
(4)分析在巴拉圭投资铝冶炼项目的有利区位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1)从甲地气候资料图可以读出,该湿地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明显,所以湿地面积季节变化大。湿地面积大说明该地水源补给充足,首先要降水丰富,其次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汇水条件,另外,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对湿地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2)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大的月份,降水量多的时间段为11月~次年4月。读图可知,乙河段位于甲湿地的下游地区,借鉴湖泊对河流流量的调节作用,就可以知道是由于上游的湿地调节作用导致洪峰的滞后。湿地在雨季时蓄积了洪水,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