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上层有氧、下层厌氧;厌氧塘为深塘;除表层外绝大部分厌氧;曝气氧化塘为配备曝气机的氧化塘;田塘即种植水生植物的氧化塘;鱼塘是放养鸭、鱼等的氧化塘。
【详解】(1)氧化塘中的微生物的数量需要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检测。该氧化塘中细菌、真菌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经过稀释处理的有机废物和原生废水再进入氧化塘后,可以降低废水浓度,防止氧化塘中微生物等生物因外界溶液渗透压过高而失水过多死亡。
(3)由于该氧化塘细菌、真菌分解有机废物,为藻类提供无机盐和C02,故藻类生长旺盛。 (4)该氧化塘的建立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氧化塘净化污水、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生物氧化塘净化污水的原理;识记生态工具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能结合图表中信息准确答题。
10.克氏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或原发性小睾丸症,患者的性染色体为XXY,即比正常男性多了一条X染色体。某夫妇正常,生了一个克氏综合征的患儿。那么,该患儿的出现到底是因为父方产生配子异常,还是因为母方产生配子异常?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还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现欲通过DNA测序的方法来解答上述问题。 (1)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结果、结论: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答案】 (1). 将患儿的两条X染色体进行DNA测序,并分别与父方和母方的X染色体DNA进行对比 (2). 若患儿的两条X染色体中,一条与父方的X染色体DNA序列相同,另一条与母方的一条X染色体DNA序列相同,则患儿产生的原因为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3). 若患儿的两条X染色体DNA序列分别与母方的两条染色体DNA序列一致,则患儿产生的原因为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4). 若患儿的两条X染色体DNA序列相同,且与母方的一条X染色体的DNA序列一致,则患儿产生的原因为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正常情况下,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方,而Y染色体来自父方,克氏综合征患者的性染色体为XXY,多出的X染色体可能
来自父方,也可能来自母方,可将该患者的X染色体与父方或母方的X染色体通过DNA测序进行比对,从而判断其来源,即可判断发生异常分裂的亲本。
【详解】(1)通过DNA测序的方法可判断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若均来自母方,说明是母方减数分裂异常,若患者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方,一条X染色体来自母方,可知是父方减数分裂异常所致。故实验思路为:将患儿的两条X染色体进行DNA测序,并分别与父方和母方的X染色体DNA进行对比。 (2)由于母方的同源染色体X和X上的DNA序列不同,而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序列相同,故当两条X染色体均来自母方时,还可进一步判断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故实验的预期结果和结论为:
①若患儿的两条X染色体中,一条与父方的X染色体DNA序列相同,另一条与母方的一条X染色体DNA序列相同,则患儿产生的原因为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②若患儿的两条X染色体DNA序列分别与母方的两条染色体DNA序列一致,则患儿产生的原因为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③若患儿的两条X染色体DNA序列相同,且与母方的一条X染色体的DNA序列一致,则患儿产生的原因为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点睛】本题考查异常的减数分裂以及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序列的差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DNA测序法的应用。
11.鲸死亡后会沉入海底,俗称“鲸落”。“鲸落”后期会形成一个以厌氧菌和硫细菌等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厌氧菌以“鲸落”肌肉中的脂肪为食,同时产生一些硫化氢等硫化物。硫细菌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并以该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请回答相关问题: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一般都会含有水、无机盐、氮源和碳源,培养“鲸落”群落中厌氧菌的碳源必须是______________。要培养硫细菌,培养基中的成分需要特殊配制,主要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可以用来专一性培养硫细菌,所以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在分离“鲸落”中的微生物时要制备固体培养基,在倒平板操作后,将平板倒置,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科学家欲研究死鲸的遗传属性,在“鲸落”中提取到了死鲸的DNA,然后可以用________技术对其DNA进行扩增,在扩增死鲸DNA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入死鲸的DNA作模板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种)等物质。
(4)为了研究“鲸落”中含有微生物的情况,需将“鲸落”提取物加水稀释,然后将稀释水样用涂
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情况中,不可能由该方法得到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含碳有机物(或脂肪) (2). 碳源必须是含碳无机物(或碳酸盐),同时加入硫化物 (3). 选择 (4). 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还可使培养皿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防止细菌透过皿低、皿盖的缝隙,落在培养基上) (5). PCR (6). 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7). 稀释涂布平板法 (8). D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对于异养微生物,需要添加有机碳源。自养微生物的培养不需要添加含碳有机物。选择培养基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1)厌氧菌以“鲸落”肌肉中的脂肪为食,属于异养微生物,故培养“鲸落”群落中厌氧菌的碳源必须是含碳有机物(或脂肪)。硫细菌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并以该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即硫细菌为自养生物,所以要培养硫细菌,培养基中的成分需要特殊配制,主要体现在碳源必须是含碳无机物(或碳酸盐),同时加入硫化物。这种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2)在倒平板操作后,将平板倒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还可使培养皿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防止细菌透过皿低、皿盖的缝隙,落在培养基上)。 (3)用PCR技术可实现对DNA的体外扩增。PCR扩增的条件为DNA模板、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4)使用涂布器涂布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微生物会在培养基上形成均匀分布的菌落,而平板划线法接种的微生物在划线的起始部分菌落连在一起生长,由图可知,A、B、C均形成了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而D中菌落是连在一起生长的,是通过平板划线法接种的,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以新的情景考查微生物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培养基的类型和微生物接种的
不同方法的区别。
12.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这是我国科学家历经五年攻关取得的重大突破。回答下列问题:
(1)体细胞克隆技术也叫_________________。用于该技术的猕猴胎儿体细胞通常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该技术中普遍通过__________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传统上常用___________方法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2)科学家建立阿尔兹海默症转基因克隆猕猴模型,用于人类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的研究。猕猴模型比鼠更适合用作研究人类疾病和进行药物试验,其意义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3)转基因克隆动物细胞、组织、器官可以用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请结合基因工程理论,写出培育无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的思路。_______。
(4)若考虑环境承载力,克隆猴不能大量放置到自然环境中,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原理。
【答案】 (1). 体细胞核移植 (2). 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能保持遗传物质不变) (3). 显微操作 (4). 物理或化学 (5). 猴与人在进化上亲缘关系很近,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估药效 (6). 将器官供体基因组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 (7). 协调与平衡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随着细胞增殖代数增加,增殖会逐渐缓慢,以至于完全停止,这时部分的细胞核型可能会发生变化,当继续培养时,少部分细胞会客克服细胞寿命的自然界限,获得不死性,这些细胞已经发生了突变。故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器官移植过程中会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可将供体中能合成抗原的基因敲除,制造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器官。
【详解】(1)体细胞克隆技术也叫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克隆过程中,作为被克隆的细胞一定要选择传代培养10代以内的细胞,因为这种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培养得到的细胞才能保证遗传的稳定性。动物细胞克隆过程中常用显微操作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常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2)由于猴与人在进化上亲缘关系很近,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估药效,故猕猴模型比鼠更适合用作研究人类疾病和进行药物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