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逐渐能通过钟表和日历认识时间,把钟表和日历上的字符形象化 (4)6岁以后能够开始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控制
(5)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
十八、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p106-108
(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五)观察方法的形成
十九、幼儿教师如何根据感知觉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答:(一)适应现象
(l)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
(2)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二)对比现象
(l)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太大.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影响因素有:
(l)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和强度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
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的规律,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材重点的部线条、粗字体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教学指挥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 (2)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易知觉为对象据此,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视觉刺激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分离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据此,教师绘制挂图时,为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 凡说明事物变化或发展的挂图,更应注意每一个演进图的距离;教师讲课声音应抑扬顿挫。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中的。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直观材料加教师讲解,幼儿才能很好理解。据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区别,必须和言语讲解结合起来。
13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l)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
(2)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初的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区分。
(3)儿童学习语言靠记忆,记住声音的语义,交际时对句子的理解和连贯性的保持都需要记忆。
(4)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受记忆影响,记忆使儿童积累一些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使情感丰富起来。意志行动离不开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指标 (1)习惯化;(2)条件发射;(3)重学记忆
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p117-121 (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
2、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称为记忆潜伏期的延长 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能感知的记忆 2、在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 3、再认依赖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 (三)记忆容量的增加 1、记忆广度 2、记忆范围 3、工作记忆
(四)记忆内容的变化 1、运动记忆,在2周左右
2、情绪记忆,在6各月左右,新生儿已经有明显表现 3、形象记忆,在6-12各月左右,依靠表象进行
4、语词记忆,在1岁左右,在掌握语音的过程中逐渐发展
四、幼儿常见的记忆策略(P121~122)
答:(一)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二)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三)间接的意义识记
五、1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p123-124 (一)新生儿记忆的特点
新生儿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二)生后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
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1-3个月时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
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6-12个月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的延长
14
2、开始出现工作记忆,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六、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p124-126
1) 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 2) 符号表象记忆产生 3) 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 4) 出现初步的回忆
七、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
(1) 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2) 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3) 幼儿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 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2)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3) 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1、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1) 幼儿机械记忆用的多
(2) 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2、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 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 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八、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答:遗忘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再认或再现时发生错误。有几种情况: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再现;完全遗忘,既不能再现也不能再认;临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再现;永久性遗忘,永远不能再认或再现。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无意义材料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简单说,就是“先快后慢”。
科学组织复习: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综合运用;③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回涨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分散复习,分散复习不是简单重复,而要使复习方式多样化,做到眼耳手脑并用。正确看待“回涨”现象,利用这一规律组织孩子学习、游戏。 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影响。 复习或学习时应注意:①同一时问不能要求孩子学习识记内容太多;②要求孩子巩固、牢记材料或事情。不能把内容、性质相近或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学习或复习,而应交错安排。先学习、巩固一种,中间安排休息或学习另一种内容、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以减少或防止干扰。
15
排除疲劳的干挠:识记时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由于另一种活动的干扰而被抑制。因此要注意用脑卫生,排除疲劳记忆保持的干扰。
复习或学习时应注意:①学习或识记活动安排要劳逸结合、动静交替、适当安排;②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交替安排。
九、幼儿无意识记的影响因素?p128-129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
②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③ 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④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⑤ 活动动机
十、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p134
① 意义记忆是通过材料理解而进行的
② 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材料互相联系,
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
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什么是想象?p145-146
(1) 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两个基本特点。 (3) 它主要处理图形的信息,是以直观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而不是词和符号 (4) 想象跟其他心理活动一样,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 想象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
不可能有的形象。
二、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p152
儿童最初的想像,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表现为以下特点: (1) 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2) 简单的相似联想; (3) 没有情节的组合
三、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p147-150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
① 想像依靠表象:表象越丰富,想像也就越容易、越丰富。 ② 想像依靠记忆,同时又促进记忆的发展
③ 想象的过程需要思维的参与,思维又促进了想像的进行。 (二)想像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