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教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海积地貌由泥沙等物质构成的海岸地带,波浪所携带的泥、沙等物质沉积在附近的浅水带里,形成了沙滩、沙洲、沙堤等海积地貌。我国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

教师提问:为什么上海要建洋山深水港?

(上海为泥质海岸,多港口但水深较浅,不能满足大型货轮,因此要在稍远的近海建深水港)

过渡:风作为外力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那么风的作用会形成哪些地貌形态呢? 四、风成地貌

(图片展示)是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的各种地貌。类比海蚀和海积地貌,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风蚀地貌:风力对地面侵蚀形成的地貌

风积地貌:沙尘经风力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地貌 风力的侵蚀作用表现为风力吹起的岩石碎屑,并携带碎屑磨蚀岩石。在干旱和沙漠地区常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展示具体图片)

风力吹起沙尘,风力减弱时,沙尘降落至地面,形成各种风积地貌。由于沉积的物质不同,有的地方成为沙漠,有的地方变成黄土。风中的沙粒受阻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挡,会成为流动沙丘。流动沙丘会埋没草场和建筑物,阻塞交通。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地貌形态如果是由多种外力一起作用形成会是怎样的?阅读P64专栏: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

雅丹地貌成因:强大的盛行风、流水冲蚀。

丹霞地貌成因: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流水侵蚀。

五、黄土地貌

(展示黄土地貌的图片)

是指黄土地区经过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形成的地貌,广泛分布于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我国的黄土高原较为典型,是由西北荒漠地区吹过来的粉尘物质堆积而成。 引导学生概括此图中黄土地区的特征。

教师讲解:在流水的侵蚀下,黄土地区千沟万壑,原始堆积形成的平坦表面被沟谷切割,形

成独特的黄土地貌。

黄土塬:范围较广,等不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黄土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 学生讨论:黄土利弊

1、 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多种矿物,有利农作物生长。

2、 黄土易被流水侵蚀,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被冲刷的黄土顺着大小河流注入黄河并在黄河

下游沉积,淤塞河道,导致洪灾。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加剧了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

二、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概念的讲解,并展示flash帮助学生理解。 等高线: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投影到平面上所形成的水平曲线。等高线密集处地表坡度大,稀疏处坡度小。

课堂训练:书本67页,等高线地形图练习题。

展示中国地形图。把不同的高程范围内填充不同的颜色,便制作成了彩色的地形图。读“中国地形图”,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五大地形-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山地。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海拔高度 <200m 200m-500m >500m >500m 中间低四周高 地形特点 地形平坦 相对高度<200m 相对高度>200m 顶部平缓 中部低平 等高线特征 稀疏 较疏,弯曲处较和缓 密集,河谷V字形 稀疏,边缘密集 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升高

请同学试着从中国地形图上指出这五大地形。

三、地貌与经济建设

学生:阅读课本p67-71,并小组讨论,举例说明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1、 地貌与农业生产 2、 地貌与工程建设 3、 地貌与城市发展 4、 地貌与旅游

地貌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人类改造那些不利人类发展的地貌(挖掘河道、新修水利、修筑梯田、填造人工岛、绿化沙漠等)在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又塑造了新的地貌形态。然而,缺乏生态意识,不合理的开发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人类要改造自然的同时注重保护和节制,积极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