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P1+P2-P3
(C)P=P1-P2+P3
(D)P=P1-P2-P3
26 采用加筋挡墙进行边坡支护,当挡墙高8m,采用等长土工格栅作拉筋时,下列( )条规定是合理的。
(A)按墙高的0.4进行设计,筋长为3.2m
(B)按墙高的0.5进行设计,筋长为4.0m
(C)按墙高的0.6进行设计,筋长为4.8m
(D)按经验设计,至少达5.0m
27 在裂隙岩体中,缓倾滑面的倾角为30°,当后缘垂直裂隙充水高度h=10m时,沿滑面方向产生的静水压力最接近下列( )数值。(γ水=10 kN/m3)
(A)430 kN/m
(B)530 kN/m
(C)630 kN/m
(D)730 kN/m
28 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规定,岩质边坡沿外倾软弱结构面破坏时,计算破裂角应按下列( )项取值。
(A)外倾结构面的视倾角
(B)45°+ψ/2
(C)上述A,B两项中的较小值
(D)岩体的等效内摩擦角
29 关于膨胀土原状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的收缩系数(σ3),下列( )种认识是正确的。
(A)它是在50 kPa的固结压力下,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线缩率
(B)它是在50 kPa的固结压力下,含水量减少1%时的体缩率
(C)它是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线缩率
(D)它是含水量减少1%时的体缩率
30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岩表面的隐伏岩溶发育地区,在抽降地下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地面突陷和建筑物毁坏事故,问在下列所提出来的原因中( )种的可能性最大。
(A)基岩内部的溶洞坍塌
(B)基岩上覆土层的不均匀压缩
(C)土层侧移
(D)基岩面以上覆盖层中土洞坍塌
31 在一个由若干很厚的可压缩地层组成的巨厚沉积盆地中,为分析、预测地面沉降现状和发展趋势,下列研究方法中( )条是最正确的。
(A)研究最上一层厚度的可压缩性及固结应力史
(B)研究深度相当于一个代表性高层建筑群场地短边的深度范围内的可压缩地层的压缩性及固结应力史
(C)研究所有可压缩地层的压缩性及固结应力史
(D)结合区域地下水开采及其动态观测资料研究所有可压缩地层的压缩性及固结应力史
32 在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1990)对处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乙类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措施中( )个是正确的。
(A)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 cm
(B)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 cm
(C)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 cm
(D)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 cm
33 在岩溶地区选择公路、铁路路线时,下列( )种说法是错误的。
(A)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路线宜选择在溶蚀程度较低的岩石地区通过
(B)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路线不宜与岩石构造线方向平行
(C)路线应尽量避开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实在无法绕避时宜将路线选择在可溶性岩石与非可溶性岩石相接触的地带
(D)路线应尽量避开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实在无法绕避时,宜使路线与之直交或大交角斜交
34 对于岩溶地区的路基设计,下列( )种说法的错误的。
(A)设计时主要的考虑因素包括溶洞的位置、大小和稳定性,还包括路基附近的地面水和地下水
(B)常用的处理措施类型有疏导、填塞、跨越和加固等四种
(C)对于岩溶水的处理应本着能导则导,能堵则堵,因地制宜的原则
(D)加固主要用以防止基底溶洞的坍塌和岩溶水的渗漏
35 在公路、铁路选线遇到滑坡时,下列( )种说法是错误的。
(A)对于性质复杂的大型滑坡,路线应尽量绕避
(B)对于性质简单的中小型滑坡,路线一般不需绕避
(C)路线必须通过滑坡时,宜在滑坡体的中部通过
(D)路线通过滑坡体的上缘时,宜采用路堑形式;路线通过滑坡体下缘时.宜采用路堤形式
36 对于泥石流地区的路基设计,下列( )种说法是错误的。
(A)应全面考虑跨越、排导、拦截以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总体规划,综合防治
(B)跨越的措施包括桥梁、涵洞、渡槽和隧道等,其中以涵洞最为常用
(C)拦截措施的主要作用是将一部分泥石流拦截在公路上游,以防止泥石流的沟床进一步下切、山体滑塌和携带的冲积物危害路基
(D)排导沟的横切面应根据流量确定
37 在影响碳酸盐类岩石溶解的因素中,地下水所含侵蚀性CO2指的是下列( )种情况。
(A)水中所含CO2
(B)水中所含游离子CO2
(C)当水中CO2含量与CaCO2含量达到平衡时的平衡CO
(D)超出平衡CO2含量的游离CO2
38 铁路通过多年冻土带,下列( )种情况适用采用破坏多年冻土的设计原则。
(A)连续多年冻土带